你不是適應不了環境,而是你沒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

2020-12-03 進擊的沛公子

唉,我想走了」

看著微信對話框彈出的這句話,我意味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出於對好友的關心,我馬上回了一句「為什麼又要走了」?

電腦那端很快傳來一段話「我很不適應這裡的環境,不喜歡這裡的人,每次上司都要我改改改,他分明就是不喜歡我」,總之我很討厭這裡。

聽完這些話,我陷入了沉思,又是一樣的原因麼?想了想入職之前她都是經過千挑萬選才最終確定入職這家公司,並且對這裡的環境也是讚不絕口,而且她入職後一段時間貌似也沒有說過與同事相處不好的事件,她之前也說過,她跟上司也挺熟稔的。但為什麼這次又在向我抱怨對公司各種的不滿以及適應不了環上一次她也是入職一家公司之後,沒多久就離職了,而上一次也是以適應不了這裡的環境,跟同事沒辦法好好的相處等等理由而選擇離職,這一次同樣她的理由也是抱怨適應不了環境,同事總有這樣和那樣的缺點與他們相處不來,結合上一次和這一次的情況,我在蛛絲馬跡中發現了一件事,她不是對環境不滿,適應不了環境,也不是和同事相處不來,也不是上司對她諸多淘汰,而只是她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不適應環境是藉口,背後原因是他沒有能力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職場入職一家新公司,來到全新的環境,和面對陌生的同事,所以首先第一件事是要適應環境,前者是自然環境,而後者是人文環境。

自然環境我相信條件不是太惡劣,一般人在一段時間中都能適應,而人文環境隨著同事之間的工作來往,也會漸漸的熟稔起來,也就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適應起來並不太困難。而此前我朋友是在多種綜合考量下,才最終選擇入職這家公司,那個時候她還曾跟我說這家公司的地理環境優越,她十分喜歡,而她現在所說的,跟不久前的想法風馬牛不相及。無論他怎麼說環境和人文環境不適應埋怨都是給自己找的「幌子」,而且自由環境和人文環境都是屬於「外部」的原因,兩者的重量很多時候並沒有足夠構成到放棄一份工作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勝任這份工作。

求職者抱著一份期待,入職一家新的公司,鬥志昂揚,立意要有一番好作為,可是無奈沒多久後發現,他的能力並不足以勝任這份工作,十分吃力,交給上司的工作也是做得馬馬虎虎,連甚至連自己都感覺到了羞愧,如果不是看見上司欲言又止,以及其他同事的緘默不言,也許他還能騙自己堅持下去,但是他看見了,於是焦躁、無力感、羞愧感、更加倍的向他襲來,在強大的心理壓力下,潛意識中以其等著被勸退,倒不如自己先主動出擊離開,挽回了面子,避免了尷尬的境地,還下意識地給自己找藉口「都是那裡的環境不好,同事,上司難相處」。

所以當朋友詢問起來的時候,他們便會說細數「罪狀」作為心安理得的理由。

藉口的深層次內核其實是一種逃避的心理

他們潛意識中不敢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不敢深入的叩問自己,審視自身的缺點。因為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是一件不好的的事,而且在他人看來,一個人承認自己能力的不足意味著旁人可以對你的缺陷和錯處大力討伐並加以譴責。人的內心深處是害怕自己有錯處,以及能力不足的,也不敢去承認。因為在我們傳統的教育中,主流觀點中,能力不足是一件不好的事,妒忌其他人也是不好的品德,這些是會被嫌棄的,是可以成為他人責罵,鄙夷,攻擊你的理由,我們潛意識中接受了這種意識,「這一切都是不好的」。所以當你產生這些行為和想法,但是你不敢的去正視它,去承認它,因為潛意識告訴我們,這是不對的,所以你不敢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也不敢光明正大地對他人說妒忌,你產生了逃避的心理,害怕面對和承認。

但是承認自己能力不足並不是一件羞愧的事,是一種勇於剖析自己的行為,也是正視自己並解決問題的方法.

恐慌以及羞愧是每個人都會下意識想要逃避的問題,但是一味地逃避,沒有用,唯有正視自己才有用。如果你不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那麼無論你是到哪裡都一樣的碰壁。所以我的那個朋友她從上一家公司到這一家公司最後都是同樣的結果為終結。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必須對自己有全面合理而正確的認知。如果你對自己的能力範圍沒有一個合理的評估和認知,那麼你可能會對自己的能力認知出現偏高,或者是對自己的能力認知偏下的情況。對自己的能力有全面而正確的認知,也決定著我們能走到哪裡以及走多遠。但是囿於自身的經驗水平,認知等等,我們很難對自己的能力做出一個合理的評估。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去找一個在這個領域內,資質較深人士讓他幫你點評,因為屬於這個階段的人,他們往往是管理者的角色。他們面試過求職者,同時在圈子裡也沉浸多年,知道市場的情況和能力對應的薪資水平。或者也可以求助職業規劃師,他們最為專業,且經驗豐富,會利用最專業的方法,合理的評估你的能力,分析你的問題所在,並給出解決辦法。

根據自己的能力去挑選工作。不是難度越高,挑戰性越高的工作就好,而是以自己能力最匹配的工作就是最好,在匹配的情況下我們去漸漸的去升級打怪,進階為挑戰者。

有個名詞叫「舒適圈」在能力範圍內的都可以叫做舒適圈,在舒適圈的範圍內,那麼我們不妨把腳步再往前伸,往學習圈發起挑戰,在挑戰過程中漸漸建立起信心,進階為最高階段者。

只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合理的評估,才能決定自己要去哪個區域,以及去挑戰哪個區域,因為最終還是要回到提升自己的能力來,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才能一勞永逸。

與其給自己的離開找諸多的理由和藉口,倒不如自己去正視問題所在,去審視自身的水平,並最終回到解決問題上,如果不去解決核心問題,那麼無論求職者跳槽到哪裡,結果都會如出一轍,陷入重複的死循環中,最怕的是一味地給自己找藉口,又逃避根本問題所在,一味地跳槽,最終陷入死循環中,那個時候那個人又會喃喃的自語道「都怪那裡的環境不好,都怪同事上司不好相處」。

相關焦點

  • 要記住,在這個世上是你適應環境,適者生存,而不是環境適應你!
    知變與應變不單純是一個人的素質問題,更是現代社會辦事能力高下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有心計的人,更明白「變則通,通則久」的道理,絕不會讓一成不變的思維,在無意義的固執和堅持中變得盲目。先適應環境,生存比什麼都重要「既來之,則安之」,這句千古名言就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學會適應社會,適應環境,適應他人,要以坦然之心面對一切,這是我們的生存基礎。
  • 如果不喜歡現在的工作環境,辭職未必是最好選擇
    工作是為了生活,掙工資來滿足生活需要。不管喜不喜歡都要從事一份工作,當然如果你是天生的富二代也可以不用工作,有飯吃是必須工作的第一原因。如果,你可以不依靠這份收入來養活自己和家人,又不喜歡這份工作,那完全可以任性一把,辭了職,去尋找更喜歡的領域和環境重新開始,因為你玩起也輸得起。
  • 盤點「適應能力」最強的5種狗狗,能在艱苦環境下存活!
    No.3:馬犬馬犬的適應能力非常強,能很好的適應室外生活,而且也能忍受多變的氣候,就這一點就比德牧好很多。所以馬犬很適合出行野外任務,不管是搜救還是追捕馬犬都能勝任,而且馬犬的警覺性也很高,絕對可以用作看家和護衛方面!
  • 為什麼換崗後需長時間適應新環境?了解這個原則,提升適應能力
    相信很多職場人都有這樣一個困擾:在自己熟悉的崗位或者領域內工作,我們會得心應手,一旦換了一個工作環境,或者到了不熟悉的領域,做起事來就沒有以往那麼順暢,到底是為什麼?小米的案例不是個例,相信很多職場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在崗位流動性越來越強的今天,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會越來越多,像阿里這樣的大公司,越是高層其崗位流動性越強。換一個角度思考,快速適應新環境,新工作的能力,是不是越來越成為職場人升職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答案是肯定的。
  • 適應能力自測,搞定新環境適應,這一篇就夠了(轉給有需要人)
    ——帶著新奇的眼光來參觀這座新房子新的學期,面對新的生活,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想法:早上不願意起床去上學 √總覺得新的學校生活沒有原來的好√總覺得其他人在看著自己√新同學不是那麼好相處√,而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都良好的狀態。
  • 買藍寶石你缺少的不是鑑定能力,而是看證書的能力!
    買藍寶石你缺少的不是鑑定能力,而是看證書的能力!藍寶石給人的印象一直是高貴、優雅的,只有名媛貴族才有資格和能力擁有,但是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珠寶也逐漸走入大眾的日常生活,藍寶石也走下神壇,成為大眾能夠消費得起的珠寶品類之一。
  • 工作如同溫水煮青蛙,想轉型怎麼辦?三個錦囊送給你
    在大環境下,公司將大規模開發線上產品,小果又感到很緊張,覺得自己難以適應,很有可能被裁掉,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又沒有在工作中得到成長,她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樣的場景你是否熟悉呢?我們往往對日常的工作感到無聊,是因為我們忘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在職場中獲得成長。
  • 《孤獨的價值》:孤獨,並不是你不合群,而是不隨波逐流
    文 |晴風圖 |網絡不知道有沒有一些時刻,你覺得孤獨不已呢?覺得好像自己沒有別人快樂,看著很多人和朋友出去吃飯,和朋友聚會,總覺得自己老是一個人,與人格格不入。有時候我們就在想,是不是很可憐,過得很悲慘,甚至會抑鬱。但其實孤獨並沒有那麼可怕,孤獨也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孤獨對我們來說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
  •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適應能力最強,能很好適應新環境的三星座
    適應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能力,因為我們成長的時候總是要經歷很多不同的環境,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就很有可能會被淘汰,所謂適者生存,優勝略汰,我們不能一直去抱怨社會的殘酷,生活的不公平,因為這些客觀原因和環境是無法改變的,所以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
  • 進化是為了適應環境,為何由類人猿進化的人類適應環境能力很弱?
    首先說明一點,人類不是高級動物,因為人類就是人類不是動物。高級動物在生物學上早已經過時,雖然在義務教育上還會有高動物這個傳統說法,只是人們的習慣而已!地球上的生命分類為人類,動物,植物,微生物,細菌等! 那麼,人類到底來自何處,進化論早已經告訴我們,進化來的!
  • 3年換5份工作,《非線性成長》告訴你,這種能力比拼命工作值錢
    小黃畢業三年,換了五份工作。問他原因,他說他討厭那種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枯燥生活。第一份工作是做數據維護,領導大他兩三歲,挺好相處。只是這份工作比較閒,他們沒事打打遊戲,偶爾去外地出差。小黃覺得這份工作沒有上升空間,就辭職了。第二份工作是做工程實施,依然沒什麼技術含量,但和人打交道更多點。不到1個月,小黃又辭職了。
  • 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
    過往的一些年裡,多數公司是量入為出的,也就意味著多數公司並沒有保存「餘糧:,或者沒有留下太多備用。 於是當風險來臨時,收入驟降,可是支出卻是相對剛性,公司的運營就遇到了空前的壓力。 分工時代 現代社會的進步,是以分工為主要手段和標誌的。
  • 考過初級會計職稱,這些崗位你都能勝任
    018初會考試已經圓滿結束,有人說初級職稱含金量低,找工作時候幾乎沒什麼用。事實真的如此嗎?實際上呢初級職稱含金量低只是相對更高等級的證書而言,初會證書還是有一定價值的。有了初會證書便可以從事下面這些工作:1、出納出納是財務部門的基礎崗位,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主要負責盤點現金、登記銀行帳和現金帳,保存印章,月底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如果你有初級會計職稱證書,那麼就足以勝任出納崗位。
  • 如何提升口語達到勝任全英文辦公環境的水平?
    (英語四級水平,口語能力低下,不能用英語流暢交流,對方稍微語速快就聽不明白的情況下,該如何提升?>【你的目標】提升口語,達到勝任全英文辦公環境的水平【我的推斷】你的底子還不錯,因為英語四級是一個語言大容量的考試,並且考試很消耗人,能拿下它,說明你自己的能力還是可以的。
  • 知識富有你就百戰百勝嗎?不,一個故事說明適應環境才是人的潛能
    一般來說,職場中有兩種人——改變環境的人和適應環境的人。大多數人都是適應環境的人,就像堅韌的仙人掌,在多麼貧瘠的土地上也能夠生存。但也有一些極少數的人,他們就像雨露一樣,慢慢地滲透土地,化貧瘠為富饒。有一則小故事:有一個人總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薦智者。
  • 羚羊角——不是教你怎麼用,而是告訴你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羚羊角是雄性賽加羚的角,分布在新疆北部,鼻骨高度發育,可加熱加溼吸入冷氣,以適應乾旱環境,因此又名高鼻羚羊。羚羊角在古代也常用於急救中,治療高熱驚厥、神昏等,是中醫急救「紫雪丹」的組成之一,不過紫雪丹裡還有麝香,這個方子你肯定配不全
  • 心理測試:巴昂情商測試,來測測你的EQ有多高!
    不能 1分 偶爾 2分 可以 3分 5、你目前的工作是否是你喜歡的,並且完全可以勝任的?簡單分析一下你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對於自己的認知不足,情緒的波動會很大,在某一方面會表現的很自負,而在另一方面則表現的很自卑,缺乏一種自我認同感,沒有獨立的見解與意識。人際關係方面不夠好,與人交往會感到非常的困難,缺乏一種責任感。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差,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引起你敏感的情緒。面對壓力與挫折,你也沒有很好的認識,難以接納自我。
  • 不斷適應環境不斷進化
    我們很容易認為,生物發展變遷的歷史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至於最高級的,就是正在聽這本書的你。但是,進化論其實是反對這種分類的,達爾文的本意也不是這樣。古爾德說,達爾文在描述生物的結構時,沒有使用過「高等」或者「低等」這樣的詞。達爾文已經意識到,生物的進化只是讓生物產生出新的特徵,來更適應自己生存的環境而已,在這個過程中,生物的結構是不是變得更複雜並不重要,甚至還有些生物越進化結構越簡單。
  • 為什麼你的年終績效總是完不成?
    一個人很滿意他的工作,也許是因為從工作中能夠獲得真正的滿足,也許是這份工作能夠讓他養家餬口;一個人不滿意他的工作,可能是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滿足,也可能是想要發展的機會、想要改善他和所屬團隊的表現。更重要的是,滿意並不是充分的工作動機,只能算消極默許。對公司極度不滿的員工可能選擇辭職,或即使他留下來很可能消極怠工。
  • 如果你已經35歲以上,還沒有和領導混在一起,你不是急於辭職,而是...
    個人原因:能力不夠,情商欠缺。社會原因: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關於「35歲以上的年紀沒有當上領導,是辭職還是混日子?」這個問題,其實是個矛盾體。結果都是辭職,一個是主動提出,一個是混日子等著被裁。所以,這裡討論的不是選擇辭職,還是混日子,而是需要思考兩點:1、你為什麼沒當下領導?2、接下來如何自我調整,不被職場淘汰?、為什麼35歲沒有當上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