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很多公司都是挑戰,對於那些以「人」為主要生產資料的公司更是倍感壓力:人工費真是巨大的挑費。
過往的一些年裡,多數公司是量入為出的,也就意味著多數公司並沒有保存「餘糧:,或者沒有留下太多備用。
於是當風險來臨時,收入驟降,可是支出卻是相對剛性,公司的運營就遇到了空前的壓力。
分工時代
現代社會的進步,是以分工為主要手段和標誌的。
這些分工將工作做了水平細分,分出了工種,比如地產中的工程、成本、營銷、財務、行政、設計、開發等等,還在垂直方向上做了分工,就如當年孔夫子講的:「治人」的勞心者和「治於人」的勞力者。
凡事有一利通常就會有一弊,分工的結果,第一害處是造成了若干的瘸腿:勞力者不太會用稍微有點兒科技含量的電腦等,而勞心者不太懂具體操作。
更狠的是,勞心者還有分成了「勞腦者」和「勞口者」,那些個「勞腦者」,其實就是動腦子,「勞口者」就是動嘴者,甚至對電腦都陌生的。
兼備的未來
1992年時接觸德國工程師,勞腦者、勞口者、勞力者經常融合在一起,並不細分,上去可以做電纜頭、焊接,下來就可以做預算、繪圖。
未來時代裡,很多公司,特別是小公司會更關注一專多能,不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而是一個蘿蔔佔多個坑。
那些創業公司更需要既能動腦,又可動手,既可以實現創業的初衷,而不致出現手、腦脫離了。
未來人就更全面,「手「、」腦「兼備,適應能力就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