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過英語角嗎?北京第一個誕生在這兒,而後迅速「蔓延」

2020-12-02 北京日報客戶端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青年急盼跨越國門與世界交流,於是,「英語角」應運而生,並在各大城市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北京的英語角誕生於王府井,隨後迅速「蔓延」到校園、文化館等場所。

1、到王府井「嘗鮮」

北京最早的英語角誕生於王府井。上世紀80年代初,應了改革開放的大潮,王府井新華書店裡開闢出一個英語角。好些平時不好意思張嘴的年輕人,第一次在這裡用磕磕巴巴的英語相互對話。(2012年10月31日《北京日報》特10版,《王府井的故事》)

2012年10月31日,《北京日報》特10版

英語角漸漸「蔓延」進了校園。

1988年暑假,北京六十一中職業教育中心創辦了一個中學生英語角。它的出現立即受到城近郊區數百名中學生英語愛好者的青睞,北京旅遊學院、外語師範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等10多所院校的大學生們主動提供義務服務。

本報報導了這個英語角1989年2月10日的活動情景: 當天下午,在北京六十一中明亮的教室裡,聚集著來自本市城近郊區的近二百名中學生英語愛好者,他們正在饒有興趣地進行著英語對話和演講活動,活動中不時地爆發出陣陣掌聲和歡笑聲。

這天雖然是正月初五,但前來參加活動的中學生絡繹不絕,其中有20多人提前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有的還是從海澱、石景山等地趕來的。他們三五成群,談笑風生。

一位準備報考大學外語專業的高三女生高興地說:「我是聞訊從公主墳趕來的。我在課堂學英語,主要是聽,很少有會話機會,即使有,也是老師問什麼,我答什麼,很呆板。到了這個英語角,給我一種親切感,一點也不感到拘束,用英語自由交談,對提高聽力、口語會話能力很有好處。」(1989年2月14日《北京日報》2版,《六十一中英語角受學生青睞》)

除了這種單位或學校主辦的英語角外,社會上還有不少由英語愛好者自發設立、形成的英語角。

上世紀80年代,很多自發組織的英語角出現在公園裡、街道兩旁,英語愛好者們在這裡交流和暢談。 翟偉/攝

當時,在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工作的張勁林,正在夜校學英語,但苦於光會寫不會說。紫竹院的英語角強烈地吸引著他。可他家住左安門,來回跑路就得三個多鐘頭。於是,他與夜校學友商量,「咱不能自己辦一個嗎?」

1988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天,他們的「英語角」在龍潭湖舉行了第一次活動。雖只有8個人,卻給了張勁林信心。他組織夥伴們向學校、企事業單位、賓館發邀請信,在圖書館交朋友。

1989年3月31日,《北京日報》1版

外語學院陳琳老師聞聽城東南又有了個英語會話天地,十分支持,熱情覆信,親自幫助編改資料。到當年年底,「角友」達到60多人。(1989年3月31日《北京日報》1版,《張勁林倡辦一處英語角》)

2、夜幕遮擋羞澀

早期的英語角多集中在傍晚活動,而且很多是在室外。夜幕下,人們褪去羞澀,開始張口說英語。

大學是當時英語角的「重鎮」。

1994年2月2日,本報8版的《雪中英語角》記錄下了人民大學英語角裡的情形:初冬第一場雪便給大地披上了厚厚的銀裝,但人民大學花園的英語角仍是熱鬧非凡,百餘名同學在這裡穿梭、交談。

1994年2月2日,《北京日報》8版

在英語角裡有一對一單聊的;如果害怕這種單聊壓力太大,可以加入一個三到四人的小組,避免冷場;如果擔心自己英語口語水平較差,還可以找一個十來人的大圈,先以聽為主,碰上適合的話題,不時插上幾句。

這處人民大學花園裡的英語角不斷發展壯大,逐漸成為全國最有名的英語角之一,規模能達數百人,吸引不少人慕名而來。

當時,不少大學都像人民大學一樣有英語角活動,其中很多是自發形成的。大部分英語角都是在周五晚上活動。每次活動時,人群逐漸聚集,三五成群,各自生長。

2001年,每逢周六下午,京城一些中學生自願匯聚在北京大學俄文樓前小廣場,用英語互相交談,以提高自己的外語會話水平,無形中成為一個英語角,就連外國留學生也饒有興致地一同交談。龐錚錚/攝

如何快速學好英語是英語角裡永久的話題。走入英語角後,大家會根據自己的英語,尤其是口語水平的高低,來選擇交流的對象。

晚上10點以後,人群才開始逐漸散去,走得最晚的一撥人能持續到夜裡12點。

3、時髦休閒場所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英語培訓機構大量出現,口語練習方式日益多元化,很多城市的英語角逐漸衰落,連在全國範圍內最早開辦的上海人民公園英語角也已不復當年的盛況。在這種狀況下,京城的英語角卻仍保持著熱度。

1997年8月的一個周六,本報記者探訪位於交道口的東城區圖書館的英語角。這是一個寬敞明亮的房間,看上去像個大教室。每個人只需花兩元錢,就可以購得入場券。隨著夜幕降臨,三三兩兩結伴而來的「說客」們,使英語角變得門庭若市。

1997年8月20日,《北京日報》9版

這裡年輕人居多,還有由家長引領而來的中小學生。有位男士見自己的兒子膽怯,便獨自發揮起來,中英文並用,連比劃帶說,生動傳神。原來,他在歐洲和美國先後工作了兩年,可謂近朱者赤。一位來自廣西的公司職員,借出差途經北京之便,慕首都北京英語角的盛名而來,與高手過招切磋之後,志滿而意得。

最令人感動與難忘的是,一位美國63歲的工程師,來北京旅遊,住在附近的旅館裡,出於好奇來此坐坐,想不到充當了一晚英語教師。此後在北京逗留的三周的周末,他每回必到,分文不取地陪著大家說話,以至口乾舌燥、喉嚨沙啞、額沁汗滴。

將求知與消遣融為一體,將舞樂與交談並作一處的,是北京青年宮的英語角。每逢星期天下午2點,設在巨大舞廳裡的英語角便開始人頭攢動,少說也有幾百人。

有趣的是,這裡「等級森嚴」,分成三個區域。貼在牆壁上的紙條赫然標註:初級水平、中級水平、高級水平。英語角還有一個節目主持人。這裡的入場券稍微貴一些,八元一張,因為會話過程中,穿插有舞會。吧檯上出售各種軟飲料、啤酒等,為交談的人們助興。

英語角的活動從下午2時開始,一直持續到5時30分結束。不時有金髮碧眼的異國友人,穿梭在一個個談興頗濃的「群落」裡,馬上會變成眾星捧月,人們都渴望進行高質量的對話。

在這裡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面孔居多,置身其中,你會感到北京作為國際大都市那濃鬱的文化氛圍和鮮活的時代氣息。(1997年8月20日《北京日報》9版,《花錢買話說》)

1997年,為了給英語學習者一個提高會話能力的場所,朝陽區文化館設立了英語角。圖為青年們在與外國專家交談。 陳德生/攝

朝陽區文化館開辦的這處英語角很受青年人的歡迎。這是1997年12月,同學們在用英語表演小品。 段瑞林/攝

在藍島大廈開設的英語角裡,除了自由交流,參加者還可以自告奮勇當主持,唱個英文歌曲,表演戲劇,氣氛輕鬆而熱烈。這個免費活動創辦後4年就接待英語愛好者5萬人次。(1999年4月16日《北京日報》,《藍島有個「英語角」》)

1999年4月16日《北京日報》,《藍島有個「英語角」》

可以看出,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在北京這種國際交往比較多的大都市,英語角從當初單純的英語口語練習向著文化交流、人際交往轉變。一些英語角已經發展成為文化休閒娛樂場所。

英語角裡的外國人越來越常見,大學的英語角裡大學生不再佔多數,反而是社會人士更多。人們不再過於關注自己的英語語法是否正確、發音是否標準,而將重點放在了交流上,真正開始把英語當作了解世界的交流工具。

4、「洋玩意」進社區

如果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的英語角還是大家眼中的「洋玩意」,覆蓋人群集中在大學生和「白領」等高學歷人群,那麼進入新世紀後,隨著北京首次申奧成功,群眾學習英語的熱情高漲,市政府大力推進市民學外語活動,英語角徹底摘下了「高傲」的光環,走入尋常百姓中。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後,朝陽區團結湖街道辦起了老年英語班,14位老人參加。2003年,有3名學員通過了北京市中級英語考試。

2005年3月9日,《北京日報》7版

2004年,老年英語班的楊景琇向朝陽圖書館提出了創辦英語角的想法。在街道和圖書館的支持下,當年3月27日,銀色年華英語沙龍辦了起來。(2005年3月9日《北京日報》7版,《7旬老人辦起銀色年華英語沙龍》)

2006年12月22日,《北京日報》7版

2005年7月11日,本市首個由社區居民自發創辦的外語協會——團結湖英語協會成立。5年後,會員已經從十幾人發展到千人。協會每周七天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其中不乏學員們自發組織的英語角、英語沙龍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2010年7月15日,《北京日報》2版

很多學員從最初認不全26個英文字母,變成了能和外國人進行交流。協會有60名成員參與了北京奧運會志願者服務,而外語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7月15日《北京日報》2版,《社區英語角》)

當時,像團結湖英語協會的學員一樣,北京不少社區裡的居民都參加了類似的英語角等學外語活動。戴著紅袖標站在街頭值勤的北京大爺大媽見到外國人問路時,嘴裡經常能流利地蹦出兩句常用的英文。

而隨著北京這座城市的國際交往不斷增多,市民開始接觸英語以外的其他外語。高校中,來自各國的留學生們加入到英語角,也將英語角變為名副其實的「外語角」。在這些外語角裡,不光是中國人在學外語,很多外國人也在努力地學中文。

截至2012年6月,全市已建立社區外語培訓點701個、社區外語角433個,每年開展活動超過4萬次。據初步統計,全市外語人口數量已從2002年的300餘萬人發展到550餘萬人,超過常住人口總數的35%。(2012年6月17日《北京日報》1版,《北京外語人口十年增長近一倍》)

2012年6月17日,《北京日報》1版

時至今日,北京的一些高校、社區裡,仍有英語角、外語角的活動。可以說,在世界城市建設過程中,英語角對於提高北京市民外語交流能力、提升城市外語服務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歷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資料庫、北晚新視覺

來源:猜你會好奇

作者:侯莎莎

流程編輯:王宏偉

相關焦點

  • 被遺忘的人民公園英語角……他們還在
    不過和同園的英語角比起來,相親角還是too young(太年輕)。誕生於1978年的人民公園英語角,是全中國第一個。時至今日,它依然存在於最初的位置。只不過經過歲月洗禮,場面神奇。你大概不會再找到一個地方,看到這麼多爺叔齊開洋文。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來聽爺叔開開「洋腔」。
  • 那些年我們在英語角講英文
    他們自發地聚在荷花池畔,有學生,有上班族,也有退休老人,大家用英語你問我答。如果有老外經過,就會遭遇大家的「靈魂拷問」。這裡,是已經走過快半個世紀的人民公園英語角。人民公園英語角誕生於1978年,是全中國頭一份兒。
  • 開言英語WeMeet英語角迎來萬聖節專場,誰的南瓜燈最好看?
    萬聖節來了,許多小夥伴都化上了萬聖節專屬妝容,提起南瓜燈去遊玩。「不給糖就搗蛋」,一場在嚇與被嚇之間的歡樂就此展開,萬聖節的你有沒有吃到甜甜的糖?亦或是被恐怖妝容所嚇倒?
  • 人民公園英語角:打開世界一扇窗
    這是刊發在1984年12月3日《解放日報》頭版的一張照片:每逢星期天,人民公園西北角七號門內的左側場地上,總是自發聚集著一大群英語愛好者。學英語,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人的一種潮流。這麼多年過去了,人民公園英語角還在嗎?
  • 設計院裡的英語角
    這裡是英語角,陳燦鵬之前只在學校見到過,沒想到工作後在設計院也會有英語角。這次參加英語角學習的人中除了一位年紀稍長的外籍教授,其他很多人都和陳燦鵬一樣是四航院的新員工。隨著四航院海外業務的拓展,對員工外語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新招的員工英語成績都不錯,可一遇到設計與施工的專業術語就「敗下陣來」。
  • 現在已經你覺得英語還重要嗎?
    遙想當年小編的英語基本就沒及格過,我的父親會拍拍我的腦袋笑道:你就是咱家的張鐵生,後來才知道張玉勤曾在英語試卷上寫下「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照做接班人。奈何我太不爭氣,英語終是沒有起色,高考時英語連一半的分數都沒拿到,最終沒能去那所想去的學校,高考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這是我因為英語栽的第一個跟頭。
  • 英孚教育口袋英語:關於work的英語表達你知道嗎?
    提起工作,你應該會想到work這個詞。那它的動詞短語你都會用嗎?快來和英孚教育口袋英語一起,學學相關的英語表達吧!work out別小看這個詞組,它可是有三種用法呢。第一個用法是用來表示「鍛鍊身體」,比如騎自行車、跑步、遊泳、舉重、練瑜伽等。
  • 英語角活動受好評:提供沉浸式語言環境
    本文轉自【消費日報網】;WeMeet英語角是開言英語的線下活動,不同城市的學員們每周聚在一起,用英語討論熱點話題,或是進行遊戲。不僅增進了學員之間的聯繫,也為大家提供了語言交流的環境,開言的外教主播還會不定期空降,給大家帶來驚喜。
  • QQ 誕生 20 周年,第一個版本你見過嗎?
    ▲ 點擊藍字「小龍軟體工作室」,關注最新IT資訊2月10日消息,今天是騰訊公司最重要的日子,在 20 年前的今夜馬化騰發布了第一個但你見過它最初的版本嗎?第一個 QQ 版本僅幾百KB,一張圖片大小20 年前的今夜,騰訊公司幾個創始人親自開發了第一個QQ版本並發布,據了解,當時國內還沒有綜合業務數字網(
  • 會說英語黑話的北京警察 使巧計扣住跨國毒販
    遠在美國的朋友得到消息後,迅速在當地報警。美國警方通過各種途徑聯繫到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大使館工作人員又緊急向北京市公安局求助,緊急救助的工作指令隨即部署至西城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 「當時我們得到的信息只有:美國人凱莉,住在廠橋地區,準備服藥自殺。」胡辛說,他們藉助社區外國人管理系統,迅速查出凱莉在北京暫住地的門牌號,協調屬地派出所社區民警和急救中心共同趕往現場。
  • 中國最早的英語角,記錄了上海爺叔的青春歲月
    這個中國最早誕生的英語角,曾經也是上海爺叔們青春歲月裡的一部分。「年輕人講『格幫上海爺叔CN都老棺材了,英語講了噶好啊』。伊不曉得阿拉老早年紀輕辰光,都在此地混的。」今年60多歲的老侯膚色偏黑,聲音洪亮。他謙虛地說自己英語「不來事」(不行)。「但是我吶,善於跟外國人吹牛逼,隨便talking(聊天)。」
  • 開言英語見面會廣州站落幕 全力支持線下英語角鼓勵學員開口說
    「傳統教科書會教你『How are you?』但可能不會教你區塊鏈的英文是什麼?手機信號不好怎麼表達。」作為六年鐵粉,驚破天表示,開言和其他產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能提供新鮮實用的原創英語內容,這為他打開了一扇窗,讓他更了解這個世界。開言英語創始人Jenny也通過連線的方式,和大家聊了聊關於創辦開言的「熱愛和堅持」。
  • 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如何在家科學設置英語角?
    英語角的使用方法  1. 根據孩子年齡和英語水平合理規劃時間。  每天要把固定的時間段留給英語角。低年齡段的孩子需要通過在固定的時間做規律的事情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孩子之後的語言學習也能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而3-6歲的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非常有限,一般建議父母給孩子每天留出約15 - 30分鐘的時間給英語角。
  • 「你和寶寶說英語」每日一詞:「這兒有一隻狗」翻譯成英文,哪些...
    「這兒有......」這個句型,是我們經常會用到的,但是你知道,哪些英文說法是正確的,哪些是Chinglish,或者錯誤的嗎?標準答案是:(1) There's a dog here.這兒有一隻狗。(2) 不能把「這兒有」翻譯成Here has,所以,Here has a dog. 是錯誤的。(3) A dog is here. 是錯誤的,但可以反過來,說:Here's a dog.
  • 從溫州走出的「英語權威」 他主編的英語詞典你一定用過
    1940年任教西北師範學院(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1943年冬,任重慶中央大學(即今南京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主任;後在外交學院擔任教授、部(系)主任;1970年調任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主任;1980年外交學院復辦,又調回該院任教授;主編出版《英語基礎教材》、《漢英辭典》、《當代英文散文選》;曾為全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翻譯學會理事、國家教委高校英語教材顧問等學術職務。
  • 開言英語怎麼樣——開言英語讓你「學會」開口說英語
    因為年初疫情的蔓延,教育部正式下發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大部分同學被迫開始接受網上授課,同時有大量英語愛好者因疫情原因無法按時參加線下英語角活動。為此,開言英語緊急開啟線上英語角,通過建立用戶群的方式,以線上視頻的形式組織同學們練習英語。
  • 「24歲,被生活狠狠抽過耳光後,我靠英語在北京買了房「
    聽完我的故事,或許你就會理解,起點比普通人還不如的我,是怎麼靠著一節又一節的英語課時費,24歲時在北京買下人生中第一套房,人生一路開掛的。小小的廠區裡,連個書店都沒有,英語課的配套磁帶也是你借我的,我借你的翻錄,一盤磁帶恨不得要翻錄幾十遍。所以從小,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走出大山,去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
  • 「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隱秘的角落》這些梗英語怎麼說
    最近一直被朋友圈、被熱搜瘋狂安利《隱秘的角落》這部劇,剛開始當聽到有人問「一起爬山嗎」的時候,其實我是一臉問號的,怎麼?咋出來一個爬山梗?於是,作為一個影迷兼劇迷,眼前又有大把大把的假期,我當然是很迅速地打開了這部電視劇。
  • 網友發明「你見過四個角的星星麼」套路 被迅速破解
    「你平時畫星星都是畫幾個角啊?」 「我平時不畫星星。」 「你平時畫星星都是畫幾個角啊?」 「25個角。」就你學過數學? 「你平時畫星星都是畫幾個角啊?」 「四個角。……五個角,數錯了。」 再比如:「那你想看四個角的嗎?」 「不想。」
  • 海拔1500米舉辦WeMeet英語角 大力教育開言英語學員充滿動力
    近日,由國內領先的在線英語教育品牌、字節跳動大力教育旗下教育產品開言英語舉辦的線下WeMeet英語角活動繼續在全國十二座城市舉辦。其中在西安站上,開言英語的學員一起來到了海拔1500米處的高山上,一邊欣賞著美景,一邊用英語聊著戶外產品的使用和名稱,學習英語充滿了動力。此外,廣州站的小隊長Jim也接受了開言英語學員Lana的專訪,為大家分享了自己和WeMeet英語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