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底鱗角腹足蝸牛被正式列為瀕危物種

2021-01-19 中科院海洋科技情報網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7月18日發布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最新情況。鱗角腹足蝸牛(Chrysomallon squamiferum,一種印度洋深海熱液噴口特有的獨特鐵鱗片物種),已被新加入瀕危紅色名錄。這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第一個考慮深海海底資源開發的案例,表明評估人為活動對深海生物的影響的重要性。

       由日本海洋地球科學和技術局(JAMSTEC)牽頭,與日本國內外的其他研究機構合作,利用眾多研究船和潛水器,調查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的印度洋海底熱液活動。作為科學家超前沿和先進研究(Scientist, Super-cutting-edge Grand and Advanced Research,SUGAR)項目成員的Chong CHEN、JST STAR、JAMSTEC,他們在多個領域貢獻了寶貴的研究成果,包括該物種的生理學、進化和生態學,促進了IUCN紅色名錄對該物種的完整評估。

        鱗角腹足蝸牛目前只被發現生活在印度洋的三處深海熱液噴口,生存面積相當於兩座足球場那麼大。近年來,人們想要在熱液噴口進行海底硫化物開採,這三個噴口中的兩個(Kairei和Longqi)目前正在接受國際海底管理局頒發的採礦勘探許可證。適宜的棲息地數量有限,其專門棲息地的範圍有限,種群間不頻繁且分散的相互作用,以及對未來海底資源開發對其棲息地的破壞的關切,這些都有助於評估鱗角腹足蝸牛是否處於瀕危狀態。

        紅色名錄的這一新增內容是一個重要的案例研究,它表明了如何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應用於居住在深海棲息地的物種,這些物種在收集到足夠的信息時基本上未被探索,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如何被用作深海保護的關鍵工具。相關研究論文於2019年7月23日發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上,文章強調了深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

(刁何煜  編譯)

相關焦點

  • 世上殼最硬的蝸牛——鱗角腹足蝸牛就算是用子彈射擊,都無法穿透
    雖然蝸牛殼在蝸牛看來是十分堅固的,但是對我們人類來說是十分脆弱不堪一擊,甚至輕輕一腳就會踩碎,不過世界上有一種蝸牛的殼極其堅硬,甚至可以稱得上堅不可摧,別說腳踩,槍打都沒事,這種蝸牛就是鱗角腹足蝸牛。鱗角腹足蝸牛是一種生活在印度洋深海海底熱液噴口附近的
  • 擁有世界上最堅硬的殼體,或為軍用裝甲提供借鑑——鱗角腹足蝸牛
    2001年在印度洋海面以下兩千多米的海底被首次發現。,但直到2015年,研究者才正式發表了對該物種的生物學描述,並確定其學名為Chrysomallon squamiferum。研究發現鱗角腹足蝸牛的殼並非自身生長就具有這麼高的強度,而是後天在生活環境中不斷礦化造成的結果。當然這種礦化過程與鱗角腹足蝸牛的獨特生理結構有關。
  • 殼上帶鐵的蝸牛,藏在海底2000米深處,人類可能會給它們帶來災難
    雨後的田壩,或者花園地上總會出現很多小蝸牛,小時候可以蹲著看蝸牛幾個小時,淘氣一點的熊孩子,會把蝸牛用石頭砸碎,雖然蝸牛算是害蟲,但這樣做還是有些殘忍。也不是所有蝸牛你都能踩碎,印度洋海底有一種深海蝸牛,號稱海底「鋼鐵俠」,去弄它,碎的可能是你。
  • 深海「鋼鐵俠」:螺殼含磁鐵、腹足長鱗片的蝸牛
    目前,有研究者正在嘗試借鑑鱗角腹足蝸牛的螺殼結構,研究在民用和軍事領域的應用。鱗角腹足蝸牛的螺殼具有3個螺旋,整體呈壓縮的球形。螺殼上具有肋紋和精細的生長線。相比Peltospiridae科的其他物種,鱗角腹足蝸牛的體型要大得多。
  • 這種蝸牛的硬殼可以抵禦子彈,美軍都在研究它,製作新一代裝甲車
    那就是鱗角腹足蝸牛。蝸牛的硬殼在蝸牛眼裡是保護自己的盾牌,但是在人類眼裡,卻脆弱得只需要輕輕一捏就碎掉。但是鱗角腹足蝸牛,即使你用瑞士軍刀,也只能在他外殼上留下一道淺痕。鱗角腹足蝸牛(Chrysomallon squamiferum)是一種生活在印度洋深海海底2400-2800米深的熱液噴口附近的軟體動物。
  • 這種蝸牛全身盔甲,還自帶食品工廠!
    這種蝸牛背的不是「房子」,是「鐵甲」。在近3000米深處的海底,有一種蝸牛,渾身長滿了「鐵甲」,活像穿了防彈衣。這就是曾經入選十大令人震驚的海洋物種的鱗角腹足蝸牛(學名:Chrysomallon squamiferum)。這是一群大傢伙,螺殼寬度一般在9.8-40毫米之間,最大的能達到45毫米。而我們平時見到的蝸牛,最大的殼長也不足15毫米。
  • 這種蝸牛全身盔甲,還自帶食品工廠
    這種蝸牛背的不是「房子」,是「鐵甲」。在近3000米深處的海底,有一種蝸牛,渾身長滿了「鐵甲」,活像穿了防彈衣。這就是曾經入選十大令人震驚的海洋物種的鱗角腹足蝸牛(學名:Chrysomallon squamiferum)。這是一群大傢伙,螺殼寬度一般在9.8-40毫米之間,最大的能達到45毫米。而我們平時見到的蝸牛,最大的殼長也不足15毫米。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該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角腹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而叢林肉食捕獵和棲息地喪失,已導致7種靈長類動物物種瀕臨滅絕。「超過10萬個物種被列入紅色名錄,凸顯出人類對野生動植物資源過度開發導致的嚴重後果。」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代理總幹事格雷特·阿基拉說,「我們必須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利益所在。」
  • IUCN公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煎餅龜進入「極危」狀態
    ,為評估物種瀕危程度而嚴格制定的級別 近日,IUCN發布了新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將超過7000種動物、魚類和植物補充進紅色名錄中。為了能準確評估全球所有物種的現狀,IUCN制定了一整嚴謹的評定標準。任何物種都必須走完從「野外實地調查」到「專家組科學評估」的整套流程,才能得到最終評級。 何為瀕危級別?
  • 這不是普通的蝸牛,這是連美軍都在研究的超級鋼鐵蝸牛
    鱗角腹足蝸牛 (Chrysomallon squamiferum) 棲息在深海底,別看他們相貌平平,其實個個是裝甲戰士!鱗角腹足蝸牛棲息在印度洋海底噴泉旁,這些噴泉受到地底巖漿影響相當滾燙,一般生物絕對不會以此為家,但對鱗角腹足蝸牛來說,這裡超級舒適!別以為他們無數隻腳只是時尚,其實這些腳可以幫助他們在惡劣環境中仍能悠然生活。
  • 酷似深海重金屬的奇特蝸牛!
    ,地球滾燙的熔巖加熱後的熱水噴出墨汁一樣的熱液流,就在這種看似不適宜居住的環境裡,生活著鱗角腹足蝸牛。這種極端環境在鱗角腹足蝸牛看來是非常舒適的居住環境,為了能夠生存,鱗角腹足蝸牛發展出了大量瘋狂的變異。鱗角腹足蝸牛外形很酷,這種物種進化出的特徵在極端環境下生存也很有用。
  • "鐵甲海蝸牛":吸收海礦變身"鐵甲",耐高溫還防彈,已經被美軍盯上
    ,還有一種被稱為「海洋穿山甲」的鱗角腹足蝸牛。它首次被發現是在印度洋海面以下的兩千多米深的海底熱液噴口附近。想像不到吧!蝸牛竟然可以生活在海底兩千米的地方,而且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能夠將鐵融入到自己的外骨骼的生物。
  • 世上最堅硬的蝸牛,將鐵鍍入自身外骨骼,子彈也打不穿其外殼
    從那時開始鱗角腹足蝸牛就正式走近了人們的視野了。首先說一下它獨特的內部結構,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鱗角腹足蝸牛有一顆大心臟。鱗角腹足蝸牛的心臟足足佔據身體發4%,這比動物界中絕大一部分動物的心臟都要大,要知道人類的心臟只佔人體體積的1.3%。
  • 海洋生物學家發現深海「鋼鐵俠」蝸牛!身披鐵甲!
    在印度洋深處的海底熱液口附近,生活著一種長著「鐵盔甲」的蝸牛——作為海洋中生活的腹足類動物,稱它們為「海螺」其實更為恰當。這種螺的名字叫鱗角腹足蝸牛(學名:Chrysomallon squamiferum),它們的螺殼由鐵的硫化物組成,腹足上覆蓋著鐵質鱗片,看起來金屬感十足,堪稱深海版的「鋼鐵俠」。沒錯,鱗角腹足蝸牛長出了一副鐵盔甲,這在動物世界中是獨一份。
  • 世界奇特的蝸牛,外殼連子彈都打不穿,美軍率先用來做頭盔和裝甲
    導語:世界奇特的蝸牛,外殼連子彈都打不穿,美軍率先用來做頭盔和裝甲大自然充滿了神秘,總是吸引人類去探索,而人類在大自然中也得到了的很多的啟發。比如美國曾經試圖在鐵甲生物身上研究出軍事武器裝備,而這種生物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鐵甲生物,具有比較特殊的屬性,這種特別的動物就是鱗角腹足蝸牛,該生物非常的特別,外殼堅硬無比,連侵徹力強悍的子彈都無法將其擊穿,美軍由此得到啟發,用來打造頭盔和裝甲。鱗角腹足蝸牛長得像蝸牛,屬於蝸牛科。但與陸地上的蝸牛不一樣的是,這種蝸牛生長在兩千多米的深海裡,主要分布在印度洋。
  • 世界上最硬的蝸牛殼有多硬?子彈都打不碎,被美國研究用來做裝甲車
    這個蝸牛就是鱗角腹足蝸牛,估計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蝸牛的名字,事實上,鱗角腹足蝸牛也是在近些年才被發現的一種動物,2001年,鱗角腹足蝸牛被首次發現於印度洋海面以下兩千多米的海底,其外形看上去與蝸牛非常相似,但仔細看也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