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在 2019年持續低迷,好不容易熬到2020年,卻正趕上了疫情,中東產油巨頭沙特趁機發動價格戰,將原油價格從60多美元一桶,拉低至20美元一桶,劍指美國龐大的頁巖油產業,全球能源格局面臨著重塑。確實最不好過的,恐怕是美國各大油企,前期巨額的開採成本讓大多數企業債臺高築,好不容易熬出了頭,又遇到價格大戰和疫情的雙重打擊,這讓很多投資人疑問滿滿,美國頁巖油還撐得下去嗎?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在經歷兩次石油危機後,美國除了建立牢固的石油美元體系外,還逐步開始重視「能源獨立「,在全球率先發起了頁巖油革命,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想要實現油氣資源自給自足。而隨著水平井分段壓裂技術的突破,頁巖油開始成為美國油氣新增產量的助推器。2008年國際油價飆升至147美元每桶,這更加刺激著美國國內頁巖油的規模化開採,在2014年之前,保持在80美元至100美元每桶的原油價格,使得美國頁巖油迎來了史上最輝煌的時刻。
在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間,美國原油產量從3億噸上升至6.7億噸,直接翻了一番,2018年美國產油量躍居全球第一,竟然一度超過沙特這樣的產油大國,自此美國開始大幅度擺脫對中東原油的依賴。
但是好景不長,局限於原油開採的客觀難度,頁巖油居高不下的開採成本是一大硬傷。不同於沙特、俄羅斯的整裝大油田,可以維持峰值產油,美國頁巖油往往只能經過一次採收,出油的峰值難以持久,開採後產量會急劇下降,這就需要持續不斷的投資來大量打井和開發。據統計,美國的六大頁巖油產區的平均成本價為每桶46.6美元,比沙特足足多出了30多美元。
在美國頁巖油的黃金十年,因為高油價和需求,美國油企尚且可以通過高收益、股價和外來投資,來刺激維持頁巖油的生產。於是眾多油企陷入了虧空、舉債開發新油田、彌補虧空的惡性循環中,企業的高負債率和股市泡沫,卻為美國頁巖油埋下了風險。
受到美國、沙特、俄羅斯三者間針對能源主導權的博弈,國際貿易爭端等一系列事件,2019年國際油價大幅度走低,再加上2020年年初疫情的雙重影響,沙特趁機大幅提高產量,國際油價一度跌落至每桶23美元,低迷的需求也壓倒了美國頁巖油的最後一顆救命稻草。雖然美聯儲採取了一系列減息措施,但是各大油企採一桶賠一桶的局面未能改變,而隨著數千億美元債務的臨近,大批油企宣布破產,全球頭號產油國的頁巖油危機可謂是一觸即發。
就在美國堅持「頁巖油」的未來能源方向、陷入能源危機時,中國能源卻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這就是特高壓網絡和技術,它就是中國能源安全的底氣。1974年我國在黃河上遊建成劉家峽水電站,這也是我國首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為此劉家峽水電站還專門配備了我國首條330千伏的高壓輸電網,自此清潔能源和高壓輸電的組合,成為了我們未來的能源發展方向。
為什麼我們要發展特高壓?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能源和資源分布不均,我國幾乎有80%的資源分布在西部,而消耗資源所發的電力有70%集中在中部、東部,中國能源的特點呈現出「源荷分離」的局面。我們沒有像美國一樣將能源重點放到油氣開發上,是因為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幾乎佔據了66%,而石油天然氣的佔比非常小,這主要是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現狀決定的。
為了改變煤炭火力發電的單一結構,我國利用豐富的水力源資源和地理氣候,開始著力發展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攻堅特高壓技術,將中部、西部的電力遠距離、大規模輸送到東部,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電力格局便應運而生,即使我們仍然依賴油氣能源,但清潔能源加特高壓電網輸送,從能源角度看,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是我國實現能源獨立的重要一環。
當美國押寶頁巖油材料初端時,我國直接從能源終端電力下手,目前我國不僅擁有3000多公裡超遠距離的特高壓輸電技術,還擁有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電容量最大,技術程度最為先進的特高壓直流輸電網,從頂尖技術到規模,我們已經佔據了領先地位。
特高壓輸電網絡在極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國東西部能源分布不均的局面,是我國降煤、穩油和增氣背景下的能源策略。
在能源獨立目標的背景下,我國特高壓技術還向海外出口,走向美國、走向巴西、走向俄羅斯等,中國特高壓標準也開始面向全球,向著新一代能源出口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