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兄弟》,為什麼命運相差這麼遠呢?
--讀餘華的長篇小說《兄弟》
文/長安18子
讀書也是會上癮的。最近一段時間,我似乎迷上了讀餘華的書。先是讀了他的《許三觀賣血記》,接著又讀了《在細雨中呼喊》,今天又讀完了這本厚厚的《兄弟》。他的書好像是有魔力的,我每次一拿起來就放不下了,必須要把它讀完才肯罷休。每天中午吃過飯後,躺在溫暖的床上,拿起這本厚厚的《兄弟》,沉浸在故事裡,常常忘記了休息時間。今天中午十三點十分,我終於讀完了這本《兄弟》。
放下書本後,我久久地回味著這個離奇、詭異的故事。主人公是兄弟兩個,一個叫李光頭,一個叫宋剛,他們是兩個不同家庭組合成的一個家庭裡的兩個孩子,共同經歷了那個荒唐的年代、共同遭受了悲慘的境遇和生死的磨難,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可後來,為什麼他們的命運就相差那麼遠呢?
李光頭的爸爸在他出生的那天,因為偷看女人屁股掉進廁所裡淹死了。他母親李蘭一個人忍辱負重、艱難地養育著他,誰知真應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那句老話,六七歲的李光頭也在廁所裡偷看女人屁股,被人當場捉住遊街示眾。教師宋凡平是個能行人,妻子早死,自己帶著一個七八歲的兒子宋剛過活。這兩個苦難的家庭終於合併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宋凡平和李蘭相親相愛,李光頭和宋剛成了形影不離的好兄弟,一起玩耍、一起遭人欺負,一起經歷社會的風風雨雨。
文革開始後不久,這一家人經歷了世界上最悲慘的遭遇。李蘭到上海去看病,宋凡平卻因為父親是地主被關押了起來,並遭到了造反派非人的殘酷折磨,最後竟慘死在了迎接李蘭的汽車站門口。兩個可憐的孩子央求人把父親拉回家去,李蘭滿懷希望地回來,看到的卻是他的屍首。埋葬了宋凡平,李蘭一個人養不起兩個孩子,把宋剛送回老家農村給他爺爺,自己一個人帶著李光頭艱難度日。兩個分開的孩子,相互牽掛,想盡一切辦法都要見一面。後來,宋剛爺爺死了,李蘭也得病走了,只剩下李光頭和宋剛兄弟倆相依為命了。
兩個孩子長大後,李光頭進了縣福利廠,憑自己的聰明靈活當上了廠長,領著一幫殘疾人,把廠子辦得紅紅火火,效益很好;宋剛到五金廠當了一名工人。劉鎮最漂亮的姑娘叫林紅,李光頭想盡了一切辦法追求她,都遭到了拒絕,她卻看上了英俊的宋剛,經過一番波折,她與宋剛結婚了。李光頭和宋剛兄弟倆因此而決裂了。
改革開放後,李光頭第一次辭職下海做服裝生意卻失敗了,他想再回福利廠遭到了拒絕,就到縣政府大門口靜坐示威,每天靠宋剛接濟維持生活,並開始在政府門口收垃圾,從此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生意越做越大,在縣上富甲一方,成為遠近聞名的成功企業家,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宋剛卻因為廠子破產下崗了,為了生活做過各種臨時工,卻把身體弄垮得了嚴重的肺病,無奈中跟著騙子週遊外出賣保健品,受盡了羞辱,吃盡了苦頭。在他外出期間,妻子林紅和兄弟李光頭搞在了一起,弄得全鎮人都知道了。他回家知道後,受不了這個打擊就臥軌自殺了,剩下了林紅和李光頭兩個人,各自都在自責和後悔中度日。
在這本洋洋灑灑50萬字的小說《兄弟》,故事曲折離奇、情節詭異,餘華盡情發揮他的想像力和文字功底,將「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和「一個倫理顛覆、浮躁縱慾和眾生萬象的時代」,都描寫的淋漓盡致、觸目驚心。看完後讓人不禁扼腕嘆息:李光頭和宋剛這麼好的兄弟兩個人,為什麼他們的命運相差這麼遠呢?
#讀書##讀書跨年季#
【作者簡介】長安18子,電信工程師,美文作者,喜歡詩歌、散文和旅遊,企望用最淺白的文字,營造出最深的詩意。原創碼字寫文不易,歡迎大家關注、支持、點讚、交流!我一直都很喜歡蘇軾的「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喜歡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期待著與有緣人的相識、相交、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