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與人工智慧、5G通信等新興技術緊密融合,同時進一步創新,發展脈衝星及量子導航技術。
11月23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楊軍在成都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展望「北鬥」的未來。
「北鬥」(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在本屆年會的各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主管部門報告環節,「彈性」成了未來發展的關鍵詞之一。而新興技術正是為衛星導航系統注入彈性的重要力量。
據介紹,中國將在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
隨著「北鬥」三號今年正式建成開通,「北鬥」七大服務已經全部上線,包括在全球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國際搜救服務、全球短報文服務,在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和區域短報文服務。
楊軍介紹道,「北鬥」在全球定位優於10米、測速優於0.2米/秒、授時優於20納米;在亞太定位優於5米、測速0.1米/秒、授時10納秒。
「北鬥」系統全球短報文服務單次通信能力達到40個漢字,而區域短報文則已經實現語音和圖片傳輸,容量達到1000個漢字,提高到原來的10倍。
此外,在近日舉行的國際民航組織導航系統專家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部性能指標完成專家技術驗證,這標誌著將北鬥系統正式寫入國際民航組織標準的最核心、最主要工作已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