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系統將發展脈衝星、量子導航等新技術

2020-11-26 東方今報

  未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與人工智慧、5G通信等新興技術緊密融合,同時進一步創新,發展脈衝星及量子導航技術。

  11月23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楊軍在成都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展望「北鬥」的未來。

  「北鬥」(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在本屆年會的各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主管部門報告環節,「彈性」成了未來發展的關鍵詞之一。而新興技術正是為衛星導航系統注入彈性的重要力量。

  據介紹,中國將在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

  隨著「北鬥」三號今年正式建成開通,「北鬥」七大服務已經全部上線,包括在全球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國際搜救服務、全球短報文服務,在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和區域短報文服務。

  楊軍介紹道,「北鬥」在全球定位優於10米、測速優於0.2米/秒、授時優於20納米;在亞太定位優於5米、測速0.1米/秒、授時10納秒。

  「北鬥」系統全球短報文服務單次通信能力達到40個漢字,而區域短報文則已經實現語音和圖片傳輸,容量達到1000個漢字,提高到原來的10倍。

  此外,在近日舉行的國際民航組織導航系統專家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部性能指標完成專家技術驗證,這標誌著將北鬥系統正式寫入國際民航組織標準的最核心、最主要工作已經完成。

相關焦點

  • 北鬥衛星系統將發展新技術
    11月23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楊軍在成都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展望「北鬥」的未來。1.隨著「北鬥」三號今年正式建成開通,「北鬥」七大服務已經全部上線,包括在全球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國際搜救服務、全球短報文服務,在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和區域短報文服務。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等新質能力
    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冉承其在發布會上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冉承其介紹,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微 PNT 等新質能力
    IT之家 8 月 3 日消息 今天(8 月 3 日)上午 10 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2035 年前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持續推進系統升級換代,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軌增強等新興技術
  • 我國下月將發射世界首顆脈衝星導航衛星 星際飛行將永不迷航
    《環球時報》13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獲悉,中國下月將擇機發射世界首顆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以搶佔航天前沿技術戰略制高點。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科學任務系統總設計師帥平介紹說,聽起來有些生僻的「脈衝星」,其實是死亡恆星的一種遺骸。它的密度極大,每立方釐米的脈衝星質量高達10億噸,同時它又在高速旋轉,每秒可自轉上千次。
  • 未來可期的脈衝星計時與導航
    目前,周期測量最精確的脈衝星是毫秒脈衝星J0437-4715,其周期精度可達17阿秒(1阿秒等於十的負十八次方秒)。在精確預測了脈衝星周期後,我們可以預估每一個脈衝到達地球的精確時間。繼而,科學家們馬上想到,我們完全可以把脈衝星的這一效應應用在時間計量與導航系統中。
  • 北鬥為我們導航,誰為北鬥「導航」?丨中國科學院撐起北鬥導航系統的時空基準
    誇張點兒說,上海天文臺研發的信息處理系統部分基礎模塊就像北鬥的「最強大腦」,能實時修正誤差,多備份,以保持高可靠度,從而確保了北鬥空間信號精度與GPS相當。此外,在葉叔華院士的帶領下,上海天文臺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承擔了北鬥一號地面段的時間統一系統的研製任務,持續提煉固化新技術、新方法,克服種種困難,運行穩定可靠,實現了從基礎天文學科研到工程化技術支撐的艱難轉型。
  • 【百家講堂】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講座紀實
    講座紀實在本次的講座中,陳良博士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為主題,從衛星導航系統的科普開題,循序漸進地為在場師生回顧了北鬥系統的發展之路,最後落腳於北鬥的應用發展展望。目前的衛星導航系統主要分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區域衛星導航系統。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近況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優勢 在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中,美國的GPS技術成熟,且免費對民用領域開放,因而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北鬥系統的建設有哪些意義?與GPS系統相比,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哪些特點及優勢? 安全性無疑是最主要的因素。衛星導航廣泛應用於軍事、國防領域以及交通、農林、漁業、等重要民用領域,自主可控應該是衛星導航系統的首要條件。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介紹(發展歷程+遠景目標+發展特色)
    北鬥系統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授時、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服務國家重要基礎設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基於北鬥系統的導航服務已被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製造、位置服務等廠商採用,廣泛進入中國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應用的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湧現,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 什麼是量子導航?為什麼要研究量子導航
    導讀:最近二十年, 量子定位系統(QPS)作為新型導航技術因其特有的信息傳輸優勢得到飛速發展。 本文簡要介紹了衛星導航與慣性導航系統的原理及各自面臨的問題, 主要闡述了量子定位導航系統的概念與基本原理, 量子導航的優勢, 量子導航的分類及國內外發展狀況。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講座紀實
    講座紀實在本次的講座中,陳良博士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為主題,從衛星導航系統的科普開題,循序漸進地為在場師生回顧了北鬥系統的發展之路,最後落腳於北鬥的應用發展展望。目前的衛星導航系統主要分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區域衛星導航系統。
  • 中科院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時空基準相關技術提供基礎性支撐
    國際上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美國GPS、俄羅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和中國北鬥系統,其定位都是基於「三球交匯」的幾何測量原理並依靠現代微波通信技術、宇航技術等在地球空間大尺度實現的。不論是古時觀「星」的自然星,還是今日觀「星」的人造星,精準的定位定時是一切觀測的根本基礎。
  • 北鬥導航系統 充滿中國智慧的自主創新之路
    年會議題除了衛星導航系統的合作與交流、衛星導航理論研討,以及關於衛星導航產業科學發展的討論外,還將於11月23日-25日面向公眾舉辦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成就博覽會,屆時公眾將一睹我國衛星導航系統新技術新產品,同時還有機會參與互動交流。
  • 揭秘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圖片合成:侯 融  新聞提示  11月10日,由我國自主研製的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該衛星主要用於驗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和空間環境適應性,負責與太空中星光閃耀的「燈塔」互通「書信」,將為脈衝星探測奠定技術基礎。
  • 我國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首次搭載氫原子鐘
    這是自2000年我國發射北鬥導航衛星以來,首次搭載氫原子鐘。此次衛星入軌後,將開展星載氫原子鐘、星間鏈路、新型導航信號體制等試驗驗證工作,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最關鍵載荷之一,是時頻分系統的心臟,決定導航系統導航定位、測速及授時精度,是一個國家能否具備獨立發展導航系統能力的核心標誌之一。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將給人們帶來什麼?
    堅守 只為中國的「北鬥」2020年6月30日14時15分,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科技人員七天七夜的精心呵護下,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收官星」——北鬥三號GEO-3衛星成功定點於地球同步軌道,圓滿扣上了整個北鬥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星座的「最後一環」。
  • 夜空中最亮的星: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產業鏈解析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衛星正式組網並舉行建成暨開通儀式:7月29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61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該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另據央視新聞報導,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7月31日上午在北京舉行。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將向全球提供服務
    這顆「北鬥星」進入太空預定工作軌道,意味著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組網建設正按計劃順利推進,今後幾年將持續進行組網發射。  數十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研製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北鬥計劃從最初的「最高機密」,到如今已逐步推廣應用。不僅中國軍隊的導航和授時方式已經逐步由GPS向北鬥轉換,金融、電力、漁政和森林防火等民用領域也在逐步使用北鬥系統。
  • 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未來,脈衝星導航將在深空探測、星際飛行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是人類遨遊太空的「引路人」。新聞提示11月10日,由我國自主研製的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該衛星主要用於驗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和空間環境適應性,負責與太空中星光閃耀的「燈塔」互通「書信」,將為脈衝星探測奠定技術基礎。
  • 重磅|《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報告全文
    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申請入網支持北鬥定位的智慧型手機達到80%,佔據國內絕大多數市場份額的華為、小米、VIVO、OPPO等品牌大部分款型均支持北鬥功能。 北鬥為傳統行業注入新動能的同時,也正加速進入新基建。與新一代通信、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深度融合,北鬥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湧現,正激發出層出不窮的創新和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