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金和鈦鐵石榴石基結構產生新的磁阻效應

2020-11-23 騰訊網

顯示 YIG/NiO/YIG/Pt 異質結構和 MNSMR 效應的數字。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幾個研究小組一直在嘗試開發一種新型的設備,稱為自旋電子或自旋傳輸電子器件。這些器件可以在某些材料中使用電子自旋對數據進行編碼、存儲、處理和傳輸。

自旋電子學的操作依賴於磁傳輸效應,如巨型磁阻(GMR) 和隧道磁輻射 (TMR),它們能夠以磁場的形式通過給定材料傳輸電子。自旋電子器件通常由兩個導電鐵磁層組成,由非磁性金屬層(即自旋閥)或絕緣層(即磁隧道結)隔開。

磁傳輸效應發生在器件的自旋閥和磁隧道結中,當兩個磁層平行時,磁傳輸效應產生相對較低的電阻,當磁層不平行時,電阻比較低。這些影響對於許多當代存儲設備(包括硬碟驅動器和磁隨機存查存儲器 (MRAM))的功能至關重要。

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的研究人員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由兩層鉑金層、一個磁結和兩個絕緣磁鐵石榴石(YIG)層(由反鐵磁氧化鎳層分離)製成的自旋電子器件的磁阻。他們的論文發表在《自然電子》雜誌上,概述了這個系統中產生的磁阻效應,這種效應可以用於開發新的自旋電子器件。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我們報告,在沉積在磁石結的鉑金層中產生磁阻效應,該結物由兩個由反鐵磁氧化鎳隔流層隔開的絕緣磁鐵石榴石(YIG)層組成。

從本質上講,研究人員發現,其系統中鉑層的電阻取決於它直接接觸的 YIG 層的磁化,這種效應稱為自旋霍爾磁阻。但是,這也取決於與它相鄰的 YIG 在交界處的磁化。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當兩個 YIG 層是反平行層時,鉑層的電阻比平行層高。"我們將此行為分配給磁力非局部旋轉霍爾磁力,其中旋轉攜帶磁體在交匯點上傳播會影響金屬界面上的自旋積累,從而調節旋轉霍爾磁感。

這個研究小組所推出的新穎的磁阻效應對於自旋電子器件的發展非常有價值。事實上,它能夠製造具有類似於TMR和GMR效應的系統的功能的設備,但其中自旋傳輸特性由全絕緣磁農結控制。這種獨特的質量最終將使設備擺脫焦耳加熱效果。

焦耳加熱是當通過導電材料的電流產生熱量,影響設備的整體能源效率時發生的一個過程。因此,不受焦耳加熱效應影響的設備可以比受其影響的設備實現更高的能效。

相關焦點

  • 採用鐵電效應控制有機自旋閥的磁阻的最新研究進展
    可通過「三明治」結構實現巨大的磁阻效應,即一個非磁性(NM)隔離層夾在兩個鐵磁(FM)電極之間。根據隔離層材料和厚度,自旋閥通常分為3種,1)隔離層為金屬;2)隔離層為一塊厚的半導體;3)隔離層為一塊薄的絕緣體。有機自旋閥通常屬於後2種分類。有機自旋閥具有壽命長、柔性佳、環境友好以及各式各樣化學組合的大量有機物可作為候選材料等優點。
  • 未來電腦秒開機的黑科技就靠它,巨磁阻效應與電子自旋性是何物?
    要解釋磁阻效應這樣的情況,先讓我們縮小到微觀尺度進行觀察:一塊施有外加磁場的導體,在通入電流下,導體內部漂移的電子會因勞倫茲力而改變其運動行為。電流改變的狀況與磁場和電流間的角度有關:當電流方向與磁場平行時,電子漂移速度會較慢,即電阻增大;反之,當電流方向與磁場垂直時,漂移速度較快,即電阻減小。
  • 【經典妙文】採用鐵電效應控制有機自旋閥磁阻的最新研究進展
    鐵電效應被引入有機自旋閥中可控制磁輸運,界面的能量分布和界面晶體結構對於界面處的自旋傳輸都是至關重要的。內容梳理 通過「三明治」結構可實現巨大的磁阻效應,即一個非磁性(NM)隔離層夾在兩個鐵磁(FM)電極之間。根據隔離層材料和厚度,自旋閥通常分為3種,1)隔離層為金屬;2)隔離層為一塊厚的半導體;3)隔離層為一塊薄的絕緣體。有機自旋閥通常屬於後2種分類。
  • 科學家發現鐵基超導體大同位素效應
    ,發現了鐵基超導體中的大同位素效應。最近,在鐵基磷族化合物中發現的超導電性其超導臨界溫度可達55k,同樣突破了傳統bcs理論預言的麥克米蘭極限。這是第一個非銅基的高溫超導體,掀起了高溫超導研究的又一次熱潮。 理論研究表明,傳統的超導機理——電—聲子相互作用並不能解釋鐵基超導體如此高的超導臨界溫度,因此人們提出了與磁性相關的超導機制。
  • 鐵基超導體能隙結構和機理的統一認識(一)
    這就是我們這裡說的能隙或者序參量的符號反轉效應。通過這個配對途徑,電子系統已經存在的排斥勢能會得到降低。鐵基超導體的配對對稱性被發現與其自身電子結構緊密相關。在鐵基超導家族中,如圖1 所示,不同材料的費米面結構有很大不同。
  • ...譜學研究新進展:三維原子尺度上測定鐵基超導材料的同位素效應
    近日,中國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吳自玉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和陳仙輝領導的小組利用X射線吸收譜學,在三維原子尺度上研究了鐵基超導材料的同位素效應,取得了重要進展。這一成果發表在4月29日自然出版集團(NPG)的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上。 自2008年鐵基超導材料被發現以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重要研究熱點之一。
  • 什麼是鐵基高溫超導體
    ,包含產生超導的關鍵結構單元——反螢石型Fe2X2層(X為磷族或硫族元素等).除了這四種基本結構之外,人們還發現可以在Fe2As2層之間插入鈣鈦礦型層,得到所謂的32522和42622等新體系,其典型代表有Sr3Sc2O5Fe2As和Sr4V2O6Fe2As2等.還可以在Fe2As2層間插入對稱性較低的隔離(spacer)層,如Ca10(Pt3As8)(Fe2As2)5(10-3-8相),Ca10(Pt4As8)(Fe2As2)5(10-4-8相)和(Ca,Ln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體電子結構與超導能隙研究取得新進展
    2008年發現的鐵基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最高可達55K,是繼1986年發現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之後發現的第二類新的高溫超導體系。它的發現,為高溫超導電性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與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研究類似,鐵基超導體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理解其高溫超導電性產生的機理。對材料電子結構的研究是理解材料的宏觀物理性質尤其是超導電性的關鍵。
  • 什麼是鉑金硫化劑?鉑金硫化劑和普通硫化劑的區別
    鉑金硫化劑也稱為鉑金水,A/B雙組份,它就是在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含氫矽油與乙烯基雙鍵發生矽氫加成反應,從而達到交聯硫化的目的,它需配合矽膠原材料一起使用,起到硫化的作用。那麼它的性能如何呢? 鉑金硫化劑與信越矽膠原材料硫化後無異味,衛生環保等級高,矽膠管透明度高、尺寸穩定並收縮率低,產品拉伸強度、抗扯破強度、回彈方面有著大大的進步。鉑金硫化劑和普通硫化劑的區別?鉑金硫化劑和普通硫化劑這兩種材質區別還是有的,鉑金硫化劑具有很多的優點,所以在價格成本上面比普通硫化劑要貴很多倍。
  • 汽車應用中磁阻傳感器系統的建模和仿真
    磁阻效應支持汽車內的多種傳感器應用。磁阻傳感器主要用來測量機械系統的速度和角度。這樣,磁阻傳感器就成為電氣元件、磁性元件和機械元件所組成的複雜系統的一部分。因為所有元件都會影響系統的反應,所以在規劃系統及其操作時要非常重視對整個系統的仿真。
  • 物理所等發現與「122」鐵基超導體同結構新型稀磁半導體
    近期,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極端條件實驗室靳常青研究組在基於自旋和電荷分別注入機制的稀磁半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發現一類新的具有「122」鐵基超導體同結構的稀磁體(Ba,K)(Zn,Mn)2As2,得到居裡轉變溫度(Tc)高達180K以上的稀磁半導體。
  • 磁性的魅力―認識AMR磁阻傳感器
    今天我們來認識下AMR磁阻傳感器。什麼是AMR磁阻傳感器?某些金屬或半導體在遇到外加磁場時,其電阻值會隨著外加磁場的大小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磁阻效應,電阻的變化量叫做磁阻。1857年,Thomson發現坡莫合金的的各向異性磁阻效應。對於有各向異性特性的強磁性金屬, 磁阻的變化是與磁場和電流間夾角有關的。我們常見的這類金屬有鐵、鈷、鎳及其合金等。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電荷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鐵基超導體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鐵基超導體的母體和超導樣品的電荷動力學方面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取得新的進展。鐵基超導體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存在磁性與超導電性的競爭,當長程磁有序被一定程度抑制之後,出現超導電性。普遍認為,超導電性與磁性漲落密切相關,但對於磁有序的起源卻有不同認識。
  • 鐵基超導體能隙結構和機理的統一認識(二)
    觀察到雙能隙特徵,與引起廣泛關注的單層FeSe 薄膜上的結果極其相似,超大的能隙和轉變溫度的比值把鐵基超導體完全歸類於非電聲子耦合導致的電子配對;通過QPI實驗第一次甄別出來內外兩套靠得很近的費米面,並獲得了相應的超導能隙的特徵,第一次清楚地說明了在只有電子型費米面存在的FeSe 基高溫超導體中,為什麼有雙能隙的特徵。
  • CrI3基範德華磁隧道結中的顯著的隧穿磁阻和出色的自旋濾波效應
    實驗上研究磁隧道結(MTJ)是利用反鐵磁材料作為釘扎層,然而迄今為止理論上尚未報導有關釘扎層對MTJ傳輸特性的影響的研究。HT相的CrI3展現層間反鐵磁性,為CrI3基MTJ提供了天然的釘扎層。因此研究者設計了CrI3/h-BN/n·CrI3(n = 1、2、3和4)MTJs,並研究了其電輸運性質。
  • 臺式火花直讀光譜儀鐵基合金的應用
    在購買立式火花直讀光譜儀中我們會看到介紹中有鐵基的字眼,例如,直讀光譜儀可測定包括痕量碳(C),磷(P),硫(S)元素,適用於多種金屬基體,如:鐵基,鋁基,銅基,鎳基,鉻基,鈦基,鎂基,鋅基,錫基和鉛基。
  • 中國科大陳仙輝小組發現鐵基超導體大同位素效應
    新華網合肥5月10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陳仙輝教授小組在鐵基超導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鐵基超導體中的大同位素效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5月7日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傳統的BCS理論(解釋常規超導體的超導電性的微觀理論)預言,超導體的最高溫度不會超過麥克米蘭極限的39K(-234攝氏度)。
  • 衢州學院楊建輝Nanoscale:超薄二維Cr基MXene中的高磁阻效應
    某些金屬或半導體的電阻值隨外加磁場變化而變化的現象稱為磁阻效應。其被廣泛應用於磁傳感、磁存儲(磁卡、硬碟)等領域。
  • 單分子器件的電子輸運通道調控及其巨磁阻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在這一系列單分子/單原子尺度自旋特性研究的基礎之上,近期,高鴻鈞研究組博士楊鍇和陳輝等人在基於酞菁鐵的單分子器件中利用磁場實現了電子輸運通道的選擇,並成功實現了單分子尺度巨磁阻效應的調控。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教授W.
  • 隧道磁阻技術(TMR)及其應用簡介
    同霍爾效應一樣,磁阻效應也是由於載流子在磁場中受到洛倫茲力而產生的。從一般磁阻開始,磁阻發展經歷了巨磁阻(GMR)、龐磁阻(CMR)、異向磁阻(AMR)、穿隧磁阻(TMR)、直衝磁阻(BMR)和異常磁阻(EMR)。  2、磁阻應用:磁阻效應廣泛用於磁傳感、磁力計、電子羅盤、位置和角度傳感器、車輛探測、GPS導航、儀器儀表、磁存儲(磁卡、硬碟)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