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丨面試技巧
字數丨1400字,閱讀約2分鐘
在求職面試的過程中,特別是一些銷售、客服崗位的面試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套路題」。
諸如:「你能否在1分鐘內,把這張紙/這瓶水/這支筆賣給我?」
又或者:「你如何把面前這瓶水賣到50塊錢?你如何把這張紙賣到100塊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類的「套路題」到底應該如何解答。
這類題目的核心只有一句話,那就是:從用戶需求出發
說句實話,我個人不太喜歡這類問題,因為它們往往考察的內容太過片面。
它更像是一個「謎語」,而非針對求職者的全面判斷。
簡單來說,所有這種需要你「賣東西」的題目,不管賣的是什麼,不管讓你賣多少錢,HR想要考察的唯一一點就是:你是否能夠幫助用戶「激發」出購買商品的需求。
電影《華爾街之狼》中,有這樣的鏡頭:
小李子飾演的主角,在一次演講中,拿出一支筆,挨個詢問在場的觀眾:「請把這支筆賣給我。」結果,有的人說這支筆寫字很流暢,有的人說這支筆做工很精美,有的人說我非常喜歡這支筆。然而這些回答顯然都不是正確的答案。正確的答案是什麼?在另一個場景中,小李子的合伙人拿到這支筆後,對小李子說:「麻煩你在餐巾紙上給我籤個名。」小李子說:「可是我手頭沒有筆……」
簡單的兩個鏡頭,其實就是這道題目的答案。
所有人,總是基於自己的需求購買商品,而非基於推銷員的推銷。如果用戶沒有需求的時候,你就應該幫用戶創造/激發出這個需求。
破解方法一:創造一個基本合理的「使用需求」
知道了面試官到底在考察什麼,做出解答自然也就容易的多了。
其實他想看到的,就是你能不能為這件東西創造一個基本合理的使用需求。
他不是要你去介紹這個東西有多好,也不是讓你去在這個東西上編故事,更不是讓你去給這件東西搞什麼附加值(諸如我去找劉德華籤個名什麼的是個很糟糕的回答,至於「把梳子賣給和尚」這個故事的分析,我們以後有機會再來說。)
你需要做的就是簡簡單單的描述一個他需要使用這個商品的場景罷了。
而且,畢竟是臨時起意,你的場景只要基本合理就夠了,唯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用「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這類的問句,因為這些問句在銷售話術中屬于禁語,你說出這些話,對方很可能直接用「拒絕」來給你搗亂,反而是給自己添麻煩。
你只要直接告訴HR你要他做什麼就夠了。
例如:
如果是一瓶水,你可以說:「那這樣吧,我這有包壓縮餅乾特別好吃,你先嘗嘗,咱們一會再聊這個事。」當然,你不需要真的拿出一包壓縮餅乾來……你說出這話,對方也就知道你是什麼意思了。同理,如果是一張紙/一支筆的話,你可以說:「這個事情我得想想,您把郵箱寫給我吧,我回去想好了發給您。」
任何東西,都是一樣的道理,創造一個使用需求的場景就夠了,只要基本合情合理,讓面試官知道你理解了他的思路就夠了。
當然,不要把這個場景搞的太噁心……什麼在手心吐口吐沫握握手之類的,你不會對客戶做的事情,也不要對HR做……
破解方法二:反其道而行,把面試拉回正軌
如同前面所說的那樣,我不喜歡這類面試題,一來太過片面,二來因為流傳甚廣,也導致它對不同的面試者並不公平。
所以,一般情況下我更建議大家直接禮貌的戳穿對方的「套路」,並藉此掌握面試的主動權。
簡單來說,就像是這個樣子:
您好,其實我知道您這道題目到底是想考察什麼,無非就是想知道我能不能主動創造客戶需求。不過說實話,我當然可以在現場編造一個您不得不買這瓶水的需求出來,但很顯然這種需求在現實中不會是合理的,因為我對您和對這瓶水都沒有任何的了解。如果我真的入職了貴公司,一定是要從貴公司的產品與用戶特徵這兩個方面著手準備才能展開工作的。所以,我們為何不直接來聊聊貴公司的產品,以及用戶呢?我想這樣會更有助於我們互相之間加深了解吧?
然後,你們就可以針對公司產品、用戶構成等方面進行更多深入、乾貨方面的溝通,也能更好的展示你的專業素養了。
以上就是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