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優點/缺點是什麼」,是HR在面試過程中出現概率特別高的問題。我之前在獵頭公司負責人才招聘的工作,私底下跟同事交流的時候,紛紛表示對這種套路題的不屑,「肯定沒有做好準備的HR才會問這種問題。」
然而在真實面試過程中會發現,即便換了不同的問法:「給出你能勝任這項工作的理由」、「人們會用哪三個詞來形容你?」、「你會怎麼推銷自己」、「和你共事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其實跟直接問「你的優缺點是什麼」的本質是一樣的,面試官需要了解你有什麼樣的特點,看看這個特點是否能匹配公司的人才招聘需求。
在跟學生做求職輔導過程中,我反覆強調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人崗匹配」。在了解公司對於招聘崗位人才要求的基礎上,考慮自己是否匹配這個位置,並且在面試中有意的去展現你匹配這些素質,這也是面試的最終目標。
你的優點是什麼
在面試時碰到說說你的優點這類問題,乍一看是個送分題,但很多同學回答得不如人意。一方面不擅長總結分析自己的優點,回答過於中規中矩;另一方面又擔心對自己的優點誇誇其談反而會適得其反。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確面試官之所以會問這個問題,是為了考察面試者是否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更是為了考察面試者是否擁有這個職位所要求的的能力和素質。
1. 通過具體的例子展示自己的優點
很多人在回答優點問題的時候過於籠統,之前面試過一個女生,她的回答「我學習能力強,工作總遇到不懂就會問,我一定會努力學習,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內容運營。」
這樣的回答肯定就涼涼了。
想要將優點闡述得人信服,需要讓其在具體的經歷中體現。建議運用STAR法則,詳細描述一個事情的經過。例如當你想表達自己運營經驗豐富的優點時,可以這樣說:
S-Situation情景:我曾經在XX公司做了3個月的新媒體運營實習生,期間我負責XX公眾號的運營。
T-Task任務:當時我的首要任務是在3個月的時間內公眾號粉絲數翻倍。
A-Action行動: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分析了公眾號後臺的各種數據,將目標按月、按周進行細化,制定了日常公眾號運營的方案,包括推送如何選題、內容、頻率,如何更好地跟粉絲互動,用戶如何拉新裂變。
R-Result結果:靠著2篇10w+的主推和每個月舉辦的線上分享活動,3個月粉絲數增長了140%,超額完成了既定目標。
2. 闡述和應聘公司、應聘崗位有關的職位
多了解你的目標公司的行業資料、產品資料、發展歷程等。面試前詳細了解崗位職責與工作內容,明確自己的哪些素質和崗位最匹配。
如果有個應聘者回答說,我的優點是LOL打得賊好,是一區最強王者。你一定覺得他出門沒帶腦子。可是如果他去應聘的是一家電競公司的活動策劃,這個回答就是一個很好的加分項。
如果,你的領導力很強,那麼在HR眼裡,你可能就不太適合項目助理這樣以協調、服務、溝通為主的工作。所以如果你想面試項目助理崗,你更應該強調你的溝通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素質。
3. 區分不同角色的面試官,回答側重點略有不同
從HR的角度來看,他們的需求就是儘量找到合適靠譜的人。所以回答應偏重於團隊融入、工作穩定性等等。
從部門主管的角度來看,那麼他看中更多的是你的能力和素質能否勝任應聘崗位。所以回答應偏重於有關該崗位的能力和素質要求。
從老闆的角度來看,你的回答除了要表達出你適合這份工作的地方,如果有其他的加分項,也不妨多說一些,還是要記得搭配真實的經歷去佐證。
老闆因為其角色的不同,看人的角度與其他面試官也不大相同。除了要看你能否勝任工作,對面試者的潛質也會相對更加關注。
你的缺點是什麼
在開放性問題中,有價值的不是答案,而是你處理問題的思路。「你的缺點是什麼」,這個問題的價值不在於了解你的缺點,而在於考察你是否有正確的自我認知。
1. 缺點應著眼於知識和技能
我來抽絲剝繭尋找一條安全線。面試官通常考察影應聘者的因素,從深往淺主要有:三觀,性格特點,思維方式,技能,知識。
想像一個冰山模型,最下面的是三觀,往上是性格特點,思維方式,這三個都在水面下,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交互影響的結果。水面上的是技能和知識,主要依賴後天的學習和訓練來養成。而水面下的三個因素,因為涉及遺傳這個不可抗力,會更穩定,也就是缺少了可塑性。這些地方出了問題,可以改,但是難度係數大,收益效率低。水面上的兩點,可塑性更大,如果這個地方出了問題,改起來相對容易。好比一臺CPU壞了的電腦和一臺F鍵壞了的電腦,哪臺讓你更揪心?
講到這裡,就能那條若有似無的安全線,應該劃在哪裡了。在談到自己缺點的時候,儘量避開三觀,性格方面的缺點。思維方式作為可選項,但不是優選項。最好還是著眼於知識和技能。因為這兩點改進空間大,速度快。
2. 切忌講述一個對於應聘職位來說是硬傷的缺點
但是,有了這條安全線絕不等於你可以張口就來。去面試一個交易員崗位,說數學不太好,金融知識薄弱。結果就會死很慘;面試銷售崗位,答「抗壓能力差」;面試程式設計師答「思維缺乏邏輯性」,面試公務員答「思想複雜、困惑、不堅定」……只能送你一首涼涼。
男人都是大豬蹄子,不是說好的安全線呢?這不都是知識和技能的問題嗎?
不要太傻太天真,即使是安全線內,仍然有不可逾越的雷池要避開。如果你的回答對於崗位要求的知識技能來說是硬傷的話,面試官一般也不會錄取你。
3. 切忌把一個優點包裝成缺點
理解了這道題的思路,你就會明白網路上各種面試指南,教你「化缺點為優點」變著法誇自己,就好比要你告訴面試官「我不了解自己」。
當我微笑著問你,可以談談自己的缺點嗎?
如果應聘者低頭莞爾一笑,或羞澀或含蓄地說:「我媽媽說,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執著,不撞南牆不回頭……」
「我覺得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善良,比較容易心軟……」
「明貶實褒」的愚蠢之處在於,把面試官當傻子。即使你前面表現得很好,這一題的回答足夠飛躍性地拉低你整個形象的質感。
4. 把缺點往高處說、往遠處說
往高處說:能力層次有高有低,請你挑一個與你目前所在層次相隔較遠的能力缺陷來說。
執行力,協同合作,帶團隊,戰略思維,大局觀,是一個逐步往高走的能力。作為一個基層員工,你有了執行力,就是好員工。至於缺少戰略眼光,沒啥關係,那更多是CEO的事兒。並不是說各層級的能力不能互通,而是說每個層級都有它更重要的側重點。
如果你去應聘一個基層崗位,以下例句可參考,「我的執行力不錯,通常領導交代的任務我都能完成,衝KPI對我不是問題。但是正因為如此,我主動地深入思考就相對少了一些,更多是在行動上。如何站到更高的格局上去看待工作,如何思考戰略布局,這類深度的專研我還需要加強。」
5. 往遠處說:術業有專攻,談一個與你本職工作間隔較遠的專業能力缺陷
這點較好理解,假如你是應聘一家證券公司的財務崗位,你可以說:「這麼多年,我都是在財務領域縱深發展,對行業知識、業務細節的了解和學習還不夠,我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已經報考了證券從業資格,其實也就是想彌補自己這個不足,對我開展財務工作絕對也是有好處的。」
6. 講述正在或將要如何改進這個缺點
換句話說,就是不僅要指出自己的缺點,還要給出解決的方案,展示你的能力。
闡述你會通過行動把這個缺點的影響降到最低,並且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克服它。通過給出你的解決方案,包括怎麼克服這個缺點,怎麼落實到具體的操作上,讓面試官相信「對,他是有這個缺點,但是不影響這個工作」
例如去面試一個有關地理知識科普公眾號的用戶運營,可以說:「以前因為工作的關係,不常用ArcGIS平臺、ArcMap組件,在業餘時間略有接觸,操作不太流暢。但自從關注這個面試之後,就買了有關書籍和實操視頻深度學習,每天都花一個小時在ArcGIS知乎等問答社區,閱讀網友的技術分享。同時會把自學的疑惑放在知識問答板塊,向網友求助,近期的目的性研究與學習,也讓我操作方面愈發嫻熟。」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回答這兩個問題最本質的兩個思路就是:
平時多進行反思總結,在自我認知方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評價。
面試前,全方位收集應聘公司與崗位的資料,尋找與自身的匹配點。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做到了這點,相信大家拿到offer的可能性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