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波濤——波浪巖

2020-12-05 百姓的號

在澳大利亞西部穀物生長區邊緣的海登城附近,有一個名叫海登巖的巨大巖層。在它的北端有一個向外伸懸的巖體,被稱為波浪巖。波浪巖的命名是因為它的形狀很像一排即將破碎的巨大且凍結了的波浪。

波浪巖高達15米,長約110米,是澳洲知名的觀光景點。波浪巖高低起伏得自然,就像一片席捲而來的大海中的波濤巨浪,相當壯觀。波浪巖的形成十分緩慢,不禁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力量真的巨大無比!

波浪巖是由花崗巖石構成的。它表面的線條是由於含有酸性物質的雨水衝刷時,帶走了巖石表面的化學物質,同時產生化學作用。因此波浪巖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紅色、咖啡色和土黃色的線條。看起來就像滾滾而來的海浪。

相關焦點

  • 西澳的波浪巖
    附近景點,有知名度的是沙漠奇觀尖峰石陣和波浪巖。由於客住珀斯,這兩個景點南轅北轍,非同路,人們常常捨棄更遠的波浪巖,因珀斯往返那裡的路程是700公裡。而後聽朋友說,不到波浪巖是枉去西澳了。於是,行程的定稿,有了波浪巖。  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可高速公路與中國相比,落後一個檔次,車速每小時只能六七十公裡,來回得花近10個鐘頭。
  • 【地理思維】世界地質奇蹟——澳大利亞波浪巖
    波浪巖對於當地的土著人來說,象徵著他們的文化。當地部落認為波浪巖是由蛇神創造的,當蛇神喝光了陸地上所有的水以後,它腫脹的身體形成了波浪巖,所以當地人把波浪巖看做是他們文化傳承的一部分。      假如你仔細端詳這塊石壁,你會發現這些波浪似的條紋,好似一簾瀑布掛前川,就像在廬山觀看李白的詩中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又像來到大海邊,看到氣勢磅磺的大海的波濤。
  • 世界上最神奇的巖石——波浪巖,好似被孫悟空施了定身術的波浪
    波浪巖在澳大利亞的海登城,距離珀斯市區車程約五小時左右,一旦走近這片沙海裡的波浪巖時,就會瞬間被大自然的這種奇觀折服,真是十分的壯觀。這整座波浪巖就是一塊碩大的石頭山,形狀就像一排巨大的波浪在升到最高處時忽然被施了孫悟空的定身術——定住了。
  • 地球經過27億年的醞釀,在西澳州誕生了陸上巨浪波浪巖
    波浪巖是澳大利亞的一種巨大巖層,它的形成時間很漫長,大概在25億年前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波浪巖並不是單一的景點,這是一片巖石的風化區,在旁邊還有河馬巖,駱駝巖等。波浪巖這種地質形成,據科學家考證,大概是在27億年以前,這裡的地質都還在地下,當時滲入地下的水將這側面平直的巖石底部侵蝕掉了。
  • 領略澳洲壯觀奇景波浪巖(圖)
    領略澳洲壯觀奇景波浪巖(圖) 由於沿路無甚風景,在抵達波浪巖的那一刻,大家其實都已經身心疲憊,然而當一睹呈現在眼前那巨大壯觀的波浪巖真容之時,幾乎所有同車的遊客精神都為之一振,紛紛感嘆:這一路的辛苦,值了!波浪巖的魅力可見一斑。  波浪巖是海登巖(Hyden Rock)北部的一部分,它高約14米,長約110米,由花崗巖石所構成,表面有黑、黃、褐、紅、灰等多種顏色的條紋。
  • 到澳大利亞,一定不能錯過觀看波浪巖!
    波浪巖、艾爾斯巖石和大堡礁並稱澳大利亞三大自然景觀,而被浪巖又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 我是乘飛機東西穿越澳大利亞國土最後到達澳國的西海岸重鎮珀斯的,珀斯距波浪巖還有340公裡車程。 我參觀遊覽了珀斯市容後,便乘汽車東行,去踏訪著名的波浪巖。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行駛,來到海登這個小鎮,轉道半個小時,終於到達波浪巖。
  • 走一趟西澳阿爾班尼看波浪巖
    走一趟西澳阿爾班尼看波浪巖 2008年07月04日 14:49 阿爾班尼擁有曲折的花崗巖海岸、世界上最漂亮的公主皇家海港 (Princess Royal habour)、鯨魚海豚出沒的福林曼海灣、天然陸橋、海蝕洞、波浪巖 (Waverock)、最早的古農莊(草莓山),古老的郵政局和老教堂見證了小城阿爾班尼的歷史變遷。  這是一個很寧靜的小城,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太多的車輛,有的是古色古香的住屋,房屋前前後後都栽滿了色彩豔麗的花卉。
  •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西澳波浪巖
    波浪巖、艾爾斯巖石和大堡礁並稱澳大利亞三大自然景觀,而波浪巖又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澳大利亞波浪巖位於澳大利亞西部邊緣的海登城東部,形似一片席捲而來的波濤巨浪而得名。波浪巖是在1963年由一位來自美國叫做Jay Hodges的攝影師來到此地拍攝了一張波浪巖的彩色照片,之後便用這個照片在紐約參加拍攝比賽。沒想到這張照片竟然讓他勇奪大獎 ,波浪巖還因此刊登上【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從此之後波浪巖成為眾多慕名而來的知名攝影師爭相取景之地。波浪巖是由花崗巖石所構成的,大約在25億年前形成,經過大自然力量的洗禮,將波浪巖表面刻畫成凹陷的形狀。
  • 25億年前的波浪巖,像被冰凍的海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個「海浪」就是波浪巖,是澳大利亞的一種巨大巖層,位於西部穀物生長區邊緣的海登城附近,因為造型像極了一排即將破碎的巨大且被冰凍的海浪,所以稱其為波浪巖,這些波浪巖高出平地15米,長度在100米左右,被稱為是世界第八大奇觀,但其實它們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巖石,而是多種巖石等串連接而成的風化巖石。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世界奇觀——波浪巖
    小編今天帶來的不是海中的波浪,而是一種巖石「波浪」,這是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穀物生長區邊緣海登城的一塊巨大巖石,這塊巨大的巖石有個每次神奇的特點,就是它的巖體很像一道兇猛的海浪,被人們稱為「波浪巖」,有「世界第八大奇觀」之譽。
  • 地球上最神奇的「波浪巖」,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
    這就是澳大利亞的「波浪巖」,位於西部穀物生長區邊緣的海登城附近,它是一片連接北邊一百公尺的海登石及狀似河馬張口的荷馬巖、駱駝巖等串連而成的風化巖石,形狀就像一排被凍結了的波浪,因此而得名。科學家推測,這些波浪巖的形成恐怕早在恐龍時期前就已經出現,至少有27億年歷史,經歷風化和雨水的侵蝕後,才形成了如今的模樣。
  • 西洋鏡丨波浪巖的星空奇遇,西澳下次見
    從埃斯佩蘭斯出發經過黃金小麥區再到波浪巖的時候已經是下午的傍晚時分。好幾個小時的車程真是讓女司機很抓狂。好在天氣不錯,於是決定在波浪巖住下,期待有點驚喜。剛才說過西澳野生動物的拍攝有一個鄙視鏈,所以當我看見馬路上穿過一群野生鴯鶓的時候還是有點激動的。鴯鶓被稱為澳洲的鴕鳥,也算是國鳥了,就是澳洲國徽上的動物,之所以貴為國鳥,因為鴯鶓只會往前走,不會倒退。
  • 怪異波浪巖:27億年縮小1200倍,急需保護被聯合國直屬管轄
    從聯合國正式接手研究工作開始,波浪巖已被動(非人為)出土約32件未知生物化石、3件恐龍化石以及早期未進化完全的爬行動物遺骸。波浪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顯示:波浪巖約形成於27億年前,其主要成分由黑雲母、鉀長石、二長花崗巖組成。
  • 西澳:遠古波浪巖、約克小鎮,舒適之城Bunbury遊記
    遠古波浪巖穿過一條小徑,在蔚藍的天空下,聽著樹上的風,你會看到一個宏偉的史前巖層,這就是Wave Rock (波浪巖),你會驚嘆於它的大小和形狀,被數億年的天氣所侵蝕而成。波浪巖離Coolgardie約5小時車程,是一個高15米,長110米的花崗巖懸崖,它的圓形形狀是由風化和水蝕引起的,這種侵蝕已經削弱了基部並留下了圓形的懸垂。在潮溼的月份,從巖石流下的泉水溶解了礦物質,增加了波浪的顏色。1960年,Wave Rock巖石壽命已達 27億年,是澳大利亞最古老巖石之一。
  • 世界之最:每年吸引15萬多遊客,25億年前形成的波浪巖!
    世界之最:每年吸引15萬多遊客,25億年前形成的波浪巖!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有各種奇觀讓我們嘆為觀止,有一些是天然形成的還有一些是人工後期建設的,而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一個天然形成的巖石,被稱為「波浪巖」!只要一說到波浪巖,大家一定就會在第一時間想到澳洲。
  • 《魔動王》中三小隻光能使者,風暴使者,波濤使者誰最厲害?
    他的王牌技能是修德羅姆弓也叫【暴風皇之弓】「百發百中,修德羅姆弓」風暴使者後來也升級了,變成超級風暴使者,同樣的他的風暴皇之弓也是升級的,技能變成「百發百中,超級暴風皇之弓」水的意志——波濤使者這個駕駛者和其他兩位不同,大地和加斯都是月球人(移民到月球生活的人後代,也稱第二代地球人)而拉比是長耳族少年,是最後大魔王的孫子,不過和他沒有任何親情可言,拉比平成就少言寡語但心地是善良的
  • 日本防衛省計劃建立「陸上總隊司令部」
    新華網東京11月28日電(記者劉華)據共同社28日報導,日本防衛省計劃建立「陸上總隊司令部」,作為陸上自衛隊的最高指揮機構。此外還將建立「首都防衛集團」,加強東京周圍防禦。目前,日本陸上自衛隊在全國設有五個方面隊,分別負責北部、東北部、東部、中部和西部等五個戰略方向。
  • 碧藍航線皇家重巡約克泳裝皮膚公開 致敬童年經典動畫波濤使者
    注意腳下的這個魔法陣,這個明顯是致敬和玩梗,稍微有點年紀的玩家應該都看過經典動畫光能使者(又名:魔動王)其中男二號長耳族的拉比架勢的波濤使者不過這個致敬很到位嘛,你看看約克這泳裝皮膚,確實很符合波濤使者的定位。 皇家陣營的前排在重巡方面一直都是短板,唯一能依靠的也就是約克改還有倫敦改了,普及度還是蠻高的,且這兩位都是典型的初始立繪其貌不揚,改造立繪和皮膚各種給力的類型,常規用起來也不錯,關鍵是能刷柴郡和德雷克的經驗,個人還是很建議養成一下的。
  • 國內陸上風力發電機組功率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風力發電,但大家知道目前國內陸上的發電機組功率都是多少的嗎?大家知道功率最大的有多少那?日前,國內陸上首臺4.5兆瓦風電機組在貴州桐梓天桐黃蓮壩風電場投產發電,標誌著中電建新能源公司在國內陸上風電領域邁出嶄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