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巖、艾爾斯巖石和大堡礁並稱澳大利亞三大自然景觀,而被浪巖又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 我是乘飛機東西穿越澳大利亞國土最後到達澳國的西海岸重鎮珀斯的,珀斯距波浪巖還有340公裡車程。 珀斯是西澳大利亞州的首府,是全國第四大城市,是世界最佳居住城市之-,被稱為「世界最孤獨城市」「旅遊度假勝地」「黑天鵝之城」。市內有州議會大廈、天主教大教堂、聖喬治大道、海伊步行街、天鵝鐘樓、西澳博物館、中央公園、野花國王公園,還有日落海岸等二十多個海灘,可與東海岸的黃金海岸相媲美。

珀斯還有一個唐人街,很多華人在此開辦餐廳、商場、店鋪,是華人聚集的地方。 珀斯有處世界文化遺產弗裡曼特爾監獄,這裡曾關押著一萬多名英國犯人。 我參觀遊覽了珀斯市容後,便乘汽車東行,去踏訪著名的波浪巖。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行駛,來到海登這個小鎮,轉道半個小時,終於到達波浪巖。

風景這邊獨好!當我第一眼看到波浪巖後,非常震驚:大幹世界無奇不有,太讓人驚嘆了!那一排直立的長長的石牆,像翻卷的波浪,排山倒海,洶湧澎湃,氣勢磅礴!仿佛聽到大海的呼嘯,穿雲裂石;看到大河的奔騰,浪濤拍壁;目睹大洋的翻卷,浪花四起。大自然怎麼雕刻出這麼雄偉的傑作,真是鬼斧神工,將之譽為「世界第八大景觀",毫不誇張! 波浪巖高15米、長100米,是一道石壁斷崖。它雄踞在此,起初並沒有人注意,一直被半埋在黃沙中。1963 年,一位攝影師走到這裡,無意中發現,順便拍了照片,刊登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還在國際攝影比賽中獲獎,由此一舉成名。

那麼波很巖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走訪了當地嚮導。據悉,波浪巖在27億年前是一塊被埋在地下的大巖石,在長期的地質變化中,水分慢慢滲透到巖石中,並不斷受到化學物質侵蝕。後來暴露到地面,又被風雨衝刷,形成一條條有規則的各色條紋。 還有一種解釋,波浪巖的形成是龍捲風所致。一些科學家認為,此地龍捲風盛行,而且常常來自一個方向,很有規律。龍捲風裹挾著沙粒、雨水、塵土,不斷拍擊石壁,天長日久,形成了波浪巖。

在波浪巖旁,我採訪了當地一位年長的土著人,他說:「波浪巖對這裡的人們來說並不感到驚奇,因為看慣了這道石牆。這裡開始無人問津,當宣傳出去後,大批遊客湧來。之後政府也採取了保護措施,不讓隨意攀爬和損壞。」老人還說,這一帶奇石怪巖很多,還有河馬巖、駝峰巖等,不過波浪巖最負盛名。 遊覽過巖石美景後,我來到旁邊的海登鎮稍作休息。這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小鎮,小路、小房、小巷,地方風格、鄉野情趣很是濃厚。

太陽西下,夜幕降臨,我披著月色返程。途中,我感嘆著,澳大利亞人的保護意識很強,很多自然資源被完整地保留下來,這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