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出境遊「私人定製」的成分多了,不說自駕遊,即使是團隊遊,也有驢友的自主設計。此次澳新遊,首站定位珀斯。這是世界著名鐵礦石和煤炭礦產地,與中國結緣的力拓、必和必拓的大礦業公司總部就在珀斯。附近景點,有知名度的是沙漠奇觀尖峰石陣和波浪巖。由於客住珀斯,這兩個景點南轅北轍,非同路,人們常常捨棄更遠的波浪巖,因珀斯往返那裡的路程是700公裡。而後聽朋友說,不到波浪巖是枉去西澳了。於是,行程的定稿,有了波浪巖。
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可高速公路與中國相比,落後一個檔次,車速每小時只能六七十公裡,來回得花近10個鐘頭。儘管珀斯的地陪導遊是口若懸河的「勞動模範」,不停地介紹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案例故事,還會留下路途中沉悶的時段。這些年來,我們旅遊團有「驢友大講堂」的傳統,由驢友談體會。這趟路途,又可以開講了。驢友自主報名講的,有傳遞國內外最新的經濟社會信息的,有介紹新知識的,有抒發含飴弄孫的樂趣和煩惱的,也有提供心靈雞湯的。
路途上一個遭遇,令人印象深刻。那天,車子忽然速度減慢,停下了。只見對面來車,呈一字蛇陣,也停著。司機告知,有條黑蛇躺在路上,不肯讓路。導遊說,西奧氣溫日夜相差懸殊,公路日照後很暖和,常常引來動物,尤其是冷血的爬行動物過來取暖。被誤撞致死的袋鼠都有。看看黑蛇還在那裡呆著。對面車輛的司機等不起了,找了樹叉做出「友好」的驅趕。我們隔窗目睹那尾遊動的約2米的黑蛇,穿入路旁的灌木叢中。兩邊的汽車,這才隆隆發動了。這一幕,筆者感嘆「人和動物」的和諧相處。
如觀賞京劇一般,名角出場,得有很多鋪墊,鼓樂陣陣,吊足你的胃口。經歷近5個小時的顛簸,終於來到波浪巖。走進景區,抬眼一看,只見高十五六米,長百米以上難望到盡頭,是一個整塊大巖石,坐鎮那裡,就像一大片席捲而來的大海波濤巨浪,撲面而來。奇異之處,「海浪」被巖石固化,定格了。大巨石呈淡黃褐色,由下向上形成反向拋物線,猶如隨著洶湧巨浪的紋理,鑲嵌著灰褐色、黑色的弧形線條相間,既有點斑斕色彩,又有水墨畫筆觸之感,相當壯觀,筆者遐想起衝浪運動員在巨浪中腳踏滑板滑行的雄姿。驢友們從大巴上魚貫而出,忙著打開手機、相機,架起三腳架,被攝影的驢友擺著各種歡快、瀟灑的姿勢,著意留下與這奇異景色親密接觸的身影。有的還相互攜手攙扶著,登上波浪巖頂端,遠眺大海,尋覓更好的觀賞角度。
澳大利亞波浪巖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觀」,導遊說,據地質學家的一個說法,在20多億年以前,這片巖石在海水以下,經地殼運動、升騰,及億萬年的風沙雨雪侵蝕,巖石中的化學物質顯露出各種條紋。真可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這大巖石並非一塊獨立的大巖石,而是連接北邊一百多米的海登石及狀似河馬張口的荷馬巖、駱駝巖等串連而成的風化巖石,聳立在西澳洲中部沙漠之中。
離開波浪巖,我們來到「河馬口」巖石,確有一種新的體驗。儘管此處路途遙遠,但每年吸引成千上萬遊客千裡迢迢前來欣賞,感受著令人震撼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