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國智造」 上海石化碳纖維應用前景廣闊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在今年11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以上海石化碳纖維材料製成的自行車、皮划艇、齒輪等產品亮相環球品牌館,自行車用一兩根手指就能提起來,參觀者見證了碳纖維材料的神奇。

這種神奇的新材料由上海石化生產,採用的是自行開發的國內獨有的NaSCN(硫氰酸鈉)溼法工藝和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套技術。目前,上海石化擁有3000噸聚合物、3000噸原絲、500噸碳纖維(1000噸在建)的工業化生產能力。

該碳纖維的每個絲束由1.2萬根絲組成,即12K小絲束。經過聚合、紡絲、再進入氧化碳化,一身黑亮的碳纖維「破爐而出」,成為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新型纖維材料。其力學性能優異,比重不到鋼的四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7至9倍,並且還具有耐腐蝕、高模量的特性,被稱為「新材料之王」,也被稱為「黑黃金」,在各行各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據上海石化副總工程師黃翔宇介紹,該公司碳纖維自問世以來,短短幾年間,新材料已經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為部分領域傳統生產帶來了深刻變革,助力了「中國製造」。

在今年9月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由上海石化、勝利油田、勝利油田新大管業三家共同申報的「以碳纖維及其連續抽油杆研製為核心的新型高效機採系統」獲工博會首次設立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大獎,成為一個以開發、應用碳纖維新材料提升傳統採油產業的成功案例。

據了解,應用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生產的連續抽油杆最長可達5000米,成功克服了過去抽油杆需要套杆連接、起下工作時間長,金屬杆易腐蝕、使用壽命短、運行中耗電大等缺點。目前,已在國內五大油田94個區塊545口井進行產業化應用,實現直接經濟效益2.45億元。在深抽增油、節能降耗、防腐延壽三個方向應用效果顯著,是油田採油系統革命性的技術升級,將對我國採油行業的發展和技術水平提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今年2月,由上海石化研製開發的碳纖維耐磨片被應用到腈綸紡絲機械設備上,並通過了設備高速轉動耐磨實驗。這是該公司繼碳纖維齒輪問世之後,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工業領域的又一成功應用,將打破耐磨製件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

據工程技術人員介紹,高速轉動的工業機械設備對材料的耐磨性、耐熱性及抗化學腐蝕性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該領域長期來採用進口材質製件,但磨損快、使用周期短的問題始終無法有效解決。

上海石化工業用耐磨片以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PEEK)樹脂複合材料為基礎,採用先進造粒技術和擠出成型工藝加工製成,具有耐磨耐熱、抗腐蝕和自潤滑等優異性能,使用壽命可增加3至4倍。耐磨片在該公司腈綸設備上應用之後,有效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絲束損傷,提高了生產連續性,保證了腈綸絲束質量。

去年底,上海石化碳纖維補強材料首次成功應用於南京機場改擴建項目。項目建設單位在對機場航站樓改造加固工程中,針對航站樓的結構特點和改造要求,使用「碳布」對其屋頂、梁、柱、樓板等次、主承力結構進行加固補強。「碳布」加固方法簡便,十分易於航站樓內部混凝土曲面、受彎構件等複雜部位的施工作業,加快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造價。

據了解,近年來,上海石化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院校在碳纖維複合材料補強領域攜手攻關,目前,碳纖維補強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公路、立交橋、高鐵、隧道等存在病險的基礎設施維修工程,以及石油石化管道修復等領域,形成了豐富的應用經驗,具有良好的示範作用。在此基礎上,上海石化和哈工大共同制訂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加固修復化工管道技術規範》今年3月通過中國複合材料工業協會覆核程序,標誌著國內碳纖維行業在石油化工管道加固修復領域的首個技術規範正式建立。

上海石化碳纖維項目經過3年攻關,於2018年成功開發出48K大絲束碳纖維,由於每個絲束由4.8萬根絲組成,單絲強度達到高性能。48K大絲束碳纖維的面世,使該公司碳纖維技術有了支撐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在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風電等領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助力「中國智造」。

技術人員將左邊黑亮的碳纖維與右邊白色的原絲放在一起對比展示。

碳纖維收卷。

相關焦點

  • 中國石化上海石化48K大絲束碳纖維開工建設
    2021年1月4日上午,總投資達35億元的中國石化上海石化"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作為市重大產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生產線建成並順利投產後,將一舉改變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全部依賴進口、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有力推動國產碳纖維產業發展,助力中國製造。
  • 投資35億,上海石化碳纖維項目在滬開工
    上海石化是中國石化(600028.SH)控股子公司,為國內大型煉油化工一體化企業,其主要產品包括成品油、中間石化產品、合成樹脂和合成纖維。上海石化此次新建的碳纖維原絲項目,是用於製造各類碳纖維的基礎原料,48K大絲束碳纖維則是指每束碳纖維的單絲根數大於4.8萬根的碳纖維。
  • 「黑黃金」造車身怎麼樣?強度是鋼的7~9倍,比重不到鋼的¼!
    1月4日,中國石化上海石化「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項目開工現場▲這標誌著中國石化所屬上海石化成為國內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絲束碳纖維產業化技術的企業,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從研發試產成功走上規模化生產之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上海石化大絲束碳纖維項目開建!有何優勢?國內還有誰在布局?
    1月4日,新年開工第一天,上海石化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正式開建!在上海市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金山分會場,總投資達35億元的上海石化「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打下了樁基,標誌著上海石化大絲束碳纖維從研發試產、產業化,成功走上規模化生產之路。
  • 中石化開建國內首個「黑黃金」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
    ,中國石化上海石化「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標誌著中國石化所屬上海石化成為國內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絲束碳纖維產業化技術的企業,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從研發試產成功走上規模化生產之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碳纖維行業內,國內每束碳纖維基本處於0.1萬根-1.2萬根之間,稱為小絲束碳纖維,而將每束碳纖維根數大於4.8萬根(簡稱48K)的稱為大絲束碳纖維。
  • ...中石化打造「黑黃金」:強度是剛的9倍 比重不到1/4-碳纖維,材料...
    據官方消息,1月5日,中國石化上海石化「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標誌著中國石化所屬上海石化成為國內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絲束碳纖維產業化技術的企業,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從研發試產成功走上規模化生產之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國內首個「黑黃金」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開工建設 材料強度是鋼的7...
    今日(1月5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上海石化「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標誌著中國石化所屬上海石化成為國內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絲束碳纖維產業化技術的企業,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從研發試產成功走上規模化生產之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精密檢測設備助力中國「智」造,中科慧遠上海DIC EXPO顯示展完美收官
    近日,DIC 2020上海國際顯示技術及應用創新展,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舉辦。DIC 2020上海國際顯示技術及應用創新展,作為目前國內乃至世界領先的新型顯示屏、觸控螢幕技術及創新應用專業盛會,覆蓋新型顯示行業上中下遊全產業鏈,同時也展示商顯、車載、家庭、教育、娛樂、醫療等終端消費電子應用領域前沿的顯示及觸控產品和技術,旨在輻射全球顯示行業相關產業鏈,加快國內新型顯示產業的發展,促進中國電子信息業的轉型升級。
  • 上海金山區搭建研發共享平臺,助力打造長三角碳纖維產業生態圈
    特別值得關注的,如堅如磐石、韌如髮絲的「黑色黃金」、堪稱大國競爭的「新材料之王」碳纖維材料。 2019年,中國碳纖維的總需求為37840噸,比2018年增長了22%,其中,進口量為25840噸,佔總需求的68%,比2018年增長了17.5%。與會專家指出,對部分新材料的進口依賴,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製造業轉型的突出短板。
  • 「蕪湖雲雀」助力「中國智造」逐夢藍天
    該發動機由蕪湖本土企業安徽航瑞航空動力裝備有限公司自主研製,助力「中國智造」逐夢藍天。發動機如同飛機的「心臟」。隨著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日益提升,國產飛機紛紛搭載「中國心」。「艦載無人機必須使用重油油品,而許多無人機因為搭載汽油型發動機,所以無法上艦。」
  • 談談材料界「網紅」石墨烯纖維複合材料的廣闊前景
    3月15日-17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紡織紗線展覽會上,「中國智造」的石墨烯纖維引起業界關注。談談材料界「網紅」石墨烯纖維複合材料的廣闊前景石墨烯紡織品在導電、防輻射、防紫外線、抗菌、特殊防護和智能織物等領域都有巨大的應用前景。目前已有甲方企業開始將石墨烯進行產業化應用,並成功製造出集超強低溫遠紅外、抗菌抑菌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的石墨烯健康產品,在改善微循環、促進新陳代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中國AOI檢測在顯示器缺陷檢測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打開APP 中國AOI檢測在顯示器缺陷檢測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發表於 2019-06-04 16:51:02 目前在中國應用最廣的是PCB行業,FPD行業及半導體行業應用率較高但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分別佔據AOI總市場規模的63.9%、15.6%以及13.7%。
  • 我國石墨烯纖維複合材料產業前景廣闊—新聞—科學網
    目前,歐洲、美國、日本、中國等眾多國家,都把石墨烯列為本世紀最重要的新材料進行研究和開發,並已在新能源、電子、新材料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和初步應用效果,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 將石墨烯與普通纖維複合,具有抗菌、抗蟎蟲、抗熱、抗切割、抗靜電、抗紫外線、遠紅外發熱和傳導清涼等特殊功能,可廣泛應用於面料、服裝、家紡、針織等紡織品。
  • 石化油服助力中國石化在重慶試獲高產頁巖油氣井
    石化油服助力中國石化在重慶試獲高產頁巖油氣井 2021-01-11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碳纖維:引領製造業的未來
    把視角拉得更宏大一些,輕質高強的碳纖維也是建造探索宇宙所需航天設備的優質材料。太空飛行器足夠輕,加速它就越容易,人類的觸角要探向更遠的深空,碳纖維將給予強大的助力。   碳纖維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以下遊的需求帶動上遊的研發生產,在餘木火看來,上海在這兩端都具備優勢。
  • 中城comp@ss服務體系發布 長江源中城智造產業園落地上海
    12月25日,由中城新產業、上海祖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中城comp@ss服務體系及長江源中城智造產業園發布會」在上海市寶山區長江路43號「長江源中城智造」產業園成功舉辦,這意味著中城新產業獨創的產業創新體系運營平臺「中城comp@ss」落地上海、開啟在滬產業服務。
  • 專家稱光催化高新技術應用前景廣闊 市場需求呈幾何級增長
    專家稱光催化高新技術應用前景廣闊 市場需求呈幾何級增長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18-10-12 08:56:48
  • 高端智能紡織用上「中國智造」石墨烯技術
    原標題:高端智能紡織用上「中國智造」石墨烯技術圖說:當紅的石墨烯技術與高端紡織相結合。網絡 圖  2017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昨天(3月17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落幕。期間,「中國智造」的石墨烯纖維引發關注。將「材料之王」石墨烯與纖纖紡線相結合,織出來的「布」有何特別?  石墨烯是當前當紅的新材料之一,正在新能源、電子、新材料等方面取得初步應用。石墨烯複合纖維的產業化,在我國剛剛起步。
  • 碳纖維口罩發展的前景
    通過與手機充電器接觸,內層的碳纖維能夠加熱到70攝氏度,起到殺菌的作用。目前該口罩正在申請專利。儘管,目前這種碳纖維口罩能否真正進入市場代替傳統口罩仍舊是個未知數,不過卻不乏為碳纖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事實上,作為創新型材料的一個重要方向,碳纖維的發展一直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小到日用家居,大到交通工具,碳纖維早已進入到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