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戚壽南:留美歸來,從「心」出發 | 醫學史上的10月29日

2020-12-05 醫脈通


醫史銘文:內科學家戚壽南,卡介苗研發


今日封面:協和、麻省總醫院、WHO……都留下他的足跡


1974年11月2日,新中國成立25年有餘之際,在美國洛杉磯的玫瑰崗墓園裡,正舉行一場盛大的安息儀式。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連美國政府也派遣專機送官員前來,與一位僑居美國近30年的中國醫生告別。


當天下葬的這位備受尊敬的醫生,就是中國內科學、心血管病學的奠基人——戚壽南(1893.2.2-1974.10.29)。今天,是這位醫學巨匠的45周年忌辰。


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儘管國門洞開,讓西方先進的醫學得以湧入中國,但隨之而來的代價,便是中國醫學教育也全盤假手於西方人。我國最早的一批著名醫學家,無不出身協和、同濟、湘雅等外國人創辦的醫學院。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戚壽南紀念像 | 資料圖


有膽、有識、有志的中國人,誰不渴望能自己創辦與協和、湘雅媲美的醫學院?而打破外國人「壟斷」醫學教育局面的渴望,直到第一所國人自辦的醫學院——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成立才得以實現。而這所「自家」的醫學院的首任院長,便是本文的主人公戚壽南。


戚壽南一生的足跡,遍布世界,但他的根卻始終深扎在祖國的土壤,他的命運始終與祖國息息相關。


➤學霸少年,揚威中外


1893年2月2日,戚壽南降生在寧波的一個木工家庭中。他從小聰穎過人,求學生涯一帆風順,23歲時便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隨後獲得美國羅氏基金的贊助,被保送至醫學聖地——美國霍普金斯醫學院,短短四年便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他也是霍普金斯醫學院建校以來,首位中國畢業生。


名校畢業的戚壽南,隨後進入馳名世界的美國麻省總醫院。這位黑頭髮、黃皮膚的年輕醫生,天資過人而又刻苦頑強,獲得了美國同行的交口稱讚。如若留美從醫,戚壽南的未來將光明無限,而他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另一條道路——放棄優越的工作機會,回到風雨飄搖中的祖國。


歸國的戚壽南,選擇了與霍普金斯醫學院淵源甚篤的北平協和醫學院,這裡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協助組建,代表了當時中國醫學界的最高平臺,也是讓戚壽南的醫學才華得以發光發熱的最佳舞臺。


北平協和醫院醫生合影,三排左六為戚壽南 | 文獻圖


➤從「心」出發,領軍協和


此後12年裡,戚壽南一直在協和醫學院教授內科學,點滴的成就、日益的精進,讓戚壽南逐漸走上中國內科學界的領袖地位。雖然醫學生涯早期戚壽南涉獵頗廣,彼時的內科學尚未細分成如今的大量亞學科,但漸漸地,戚壽南開始專注於心血管病學。


1928年,協和醫院裡增添了兩臺「洋玩意」——弦線式心電圖機,還專設了心電圖室。在那個時代,心電圖與其說是臨床常規的檢查手段,不如說是一種新鮮的科研儀器。而戚壽南作為生理實驗室的主任,搞懂、弄透心電圖機便是他最大的挑戰同時也是重任。


經過再次去美國深造,戚壽南與協和醫院的另一心血管學先驅董承琅,為中國的心臟病學、心電圖學奠定下了堅實的基礎。他陸續發表多篇心電圖學論文,無論臨床還是科研方面,都透露出同時代中國醫學家的風貌。


➤14年耕耘,孵育中華內科學會


1934年,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組建成立,戚壽南被聘為院長,同時兼任南京中央醫院總醫師。任院長的14年,戚壽南發揮了巨大的凝聚力,將當時的醫學翹楚如病理學家康錫榮、內科學家黃克維、放射學家榮獨山、外科學家董秉奇等,一一納入麾下,令中大醫學院成為享譽國內的名校。


1937年,中華內科學會成立,44歲的戚壽南被推選為首任會長。正值抗戰時期的戚壽南,被譽為「戚院長」家喻戶曉,因為他總會出現在戰地醫院,親自對負傷的空軍飛行員進行救治或診療,還動用了美國醫學界的人脈,為戰時醫療籌集資金、藥品。


WHO成立大會,左一為戚壽南 | 文獻圖


➤拒絕從政,出席WHO成立大會


戚壽南由於精湛的醫術、卓越的聲譽,影響力逐漸「出圈」。抗戰勝利後、新中國成立前,國民政府高官曾多次盛情邀請戚壽南棄醫從政,均被他婉言謝絕,他只是反覆聲明,自己心意已決,將畢生從事醫學及教育工作。


1948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舉辦成立大會,戚壽南以首席代表、團長的身份,率領中國醫衛界人士組成的代表團出席,會後又赴加拿大講學。


➤身在遠洋,心向故土


新中國成立後,戚壽南多次被邀請回國任衛生部副部長等職,但天不遂人願,由於他的夫人定居美國等私人原因,戚壽南再未回到祖國,而是在美國公立醫院任職至退休,並度過了寧靜的晚年。1974年10月29日,戚壽南因咯血在洛杉磯病逝,享年81歲。


評古論今 • 「壽南庭院」裡步履匆匆


如今的東南大學醫學院內,有一處僻靜的小庭院,被命名為「壽南庭院」,以憑弔這位與東南大學、新中國醫學界呼吸與共的大師。每天,行色匆匆的老師、醫學生從中穿行,他們雖無時間駐足哀思,卻無一不踐行著戚壽南的精神。


10月29日 • 醫史拾遺


➤卡介苗發明者之一Albert Calmette忌辰


卡介苗研發者(右為卡梅特) | astrocyte


今天是卡介苗的發明者之一阿爾伯特•卡梅特(Albert Calmette,1863.7.12-1933.10.29)的86周年忌辰。卡梅特發現加熱法、膽汁的膽鹽作用可削弱結核桿菌的毒性,由此獲得喪失毒性的活菌,製成可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


參考資料:

[1] Johnson R, Gentile JH, Cheer SN. Automatic sample injection.Its application in the analysis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nal Biochem, 1974 Jul;60(1):115-121.

[2] 郭繼鴻.記我國內科學、心血管病學的奠基人——戚壽南[J].中華心臟與心律電子雜誌,2014,2(01):2-3.

[3] 田軼倫,郭繼鴻.戚壽南: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記我國內科學、心血管病學的奠基人[J].臨床心電學雜誌,2012,21(03):157+239+218-220.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百歲大醫葉惠方:傾所有 為蒼生
    1月19日上午8點,寒風呼嘯的北京,氣澄天高。在解放軍總醫院西院的告別廳裡,一場特別的告別儀式正在舉行。現場播放的不是低沉的哀樂,而是歌曲《雪絨花》。聽說,這是葉惠方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  婦產科專家、百歲大醫葉惠方已經安靜地離開了人世。遺體告別儀式的當天,這位一生奉獻的老人,在家人的幫助下,完成了她最後一個心願:捐獻遺體用作醫學研究。
  • 10月29日財經早餐
    大事  截至27日,除上海、西藏外,已有29個省份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成績單」,其中24個省份實現正增長,各地經濟呈現穩定復甦態勢。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8日回應一周內美國對臺軍售兩次時表示,民進黨當局企圖勾聯外部勢力「以武謀獨」,加劇臺海緊張,最終必然是死路一條。  截至10月27日24時,新疆喀什地區現有確診病例22例,無症狀感染者161例,均為疏附縣報告。
  • 醫學史上11月29日:葡萄牙神經內、外科醫生埃加斯·莫尼茲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即1874年11月29日葡萄牙著名神經內、外科醫生埃加斯·莫尼茲(EGAS Moniz,1874.11.29-1955.12.13)出生於葡萄牙的阿凡卡 。
  • 10月29日 歷史上的今天
    1902年10月29日 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招生   1902年10月29日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招生滿族貴族少女。她們所受到的教育是在家庭中完成的1902年10月,吳馨將家塾遷至上海小南門內,擴大規模,改名務本女塾。
  • 當年今日——歷史上的10月29日
    1889年10月29日 革命先驅李大釗誕辰1889年10月29日,李大釗出生在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為了紀念李大釗,1989年10月29日,也就是他誕辰100周年的時候,人們把用白色花崗巖雕成的李大釗塑像安放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釗公園」裡。
  • 醫學史上的1月10日:瑞典生化學家伯格斯特朗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即1916年1月10日,瑞典生化學家伯格斯特朗(蘇恩·卡爾·伯格斯特朗Sune K.Bergstrm,1916.1.10-2004.8.15)出生。1916年1月10日,伯格斯特朗出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1940年獲得瑞典皇家卡羅琳學院生物學學士學位。
  • 文匯早讀|內地出發旅客8月15日至10月15日可在香港機場轉機或過境
    【香港機場管理局:內地出發旅客8月15日至10月15日可在香港機場轉機或過境】香港機場管理局日前表示,2020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由內地機場出發、目的地為境外城市的旅客可經香港國際機場轉機或過境到其他航點。
  • 醫學史上的10月13日:細胞病理學、社會醫學創始人微爾嘯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1821年10月13日,病理學家、細胞病理學創始人、社會改革家、政治家、社會醫學鼻祖、德國著名內科醫生微爾嘯(魯道夫·微爾嘯Rudolf Virchow,1821.10.13-1902.9.5)出生。
  • 10月29日的國內消息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昨晚(10月28日)22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確保探測器能夠按照預定時間與火星交會。截至目前,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約4400萬千米,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 醫學史上的6月14日:醫學泰鬥、「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逝世
    2008年6月14日,「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逝世。裘法祖,浙江杭州人,1914年12月6日(民國三年),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18歲考入原同濟大學醫學院預科班學習德語,1936年從原同濟大學醫學院結業後赴德留學,1939年在慕尼黑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博士學位,1947年初(民國三十六年)回國,任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外科主任,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10月29日行業要聞早餐
    原標題:10月29日行業要聞早餐   摘要:10月29日行業要聞早餐
  • 《猩球崛起2》8月29日上映 猩猩凱撒當爸爸了
    閩南網8月28日訊 這個暑期,各影院排片表被大量國產片搶佔,稀少的幾部進口片實在乏善可陳,還好,漫長的國產片保護月終於要結束了。8月29日,被媒體和影迷稱為「8月最受期待人猿大戰」的好萊塢科幻巨製將在內地影院上映,本報將攜手福州中影國際影城推出《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觀影場。
  • 【黨史、新中國史上的今天】12月10日大事記
    【黨史、新中國史上的今天】12月10日大事記 2019-12-10 2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島大學醫學發展史館和人體生命科學館啟動
    6月30日,青島大學醫學發展史館、人體生命科學館啟動暨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揭牌亮相。該兩館將面向青島市廣大師生開放。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右)、青島市教育局總督學李珉(左)為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揭牌 (青島大學供圖)與會嘉賓參觀醫學發展史館和人體生命科學館(青島大學供圖)據悉,青島大學醫學發展史館、人體生命科學館於2019年3月份開始籌建,年底竣工。
  • 2020年10月29日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英文音頻和中文摘要
    第24個月時,奧希替尼組98%(95% CI,95~99)和安慰劑組85%(95% CI,80~89)的患者生存且無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疾病復發或死亡的總風險比,0.18;95% CI,0.10~0.33)。總生存期數據尚不成熟;29例患者死亡(奧希替尼組9例,安慰劑組20例)。未發現新的安全性問題。
  • 醫學史上的8月16日:實驗心理學之父威廉·馮特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即1832年8月16日,實驗心理學之父、德國心理及生理學家威廉·馮特出生。1832年8月16日,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832.8.16-1920.8.31)出生在德國巴登地區的曼海姆,父親是一名牧師。童年時期的馮特喜歡獨自幻想,因此也少有玩伴。
  • 放棄留美,回到中國,34歲的她不斷刷新醫學影像解析度和成像速度的...
    2019 年 12 月 14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 2019 年「35 歲以下科技創新35 人」(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中國區榜單。榜單裡既有許多在具有產業化潛能的領域堅持科研使命的獲獎人,也有更多科學家們用自身不改初心的堅持努力,取得了世界級標竿成就的科研成果,其中有超過半數以上的獲獎者,都取得了世界級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與發現。
  • 10月29日,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這些事……
    回首歷史,10月29日,究竟發生了什麼……1889年,10月29日。131年前的今天,偉大的革命先驅,李大釗同志出生。李大釗,字守常。東京早稻田大學畢業,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者之一,中國共產黨創立人之一。
  • 《愛在歸來那一天》定檔11月22日 聚焦留學生題材
    《愛在歸來那一天》定檔11月22日 聚焦留學生題材 《愛在歸來那一天》宣布正式定檔今年11月22日電影《愛在歸來那一天》宣布正式定檔今年11月22日感恩節,同時發布了影片的定檔海報、劇照及英文預告片。
  • 11月21-29日,雲東海旅遊文化節約定你
    PS:拉至文末,可報名參與開幕式,報名成功者到現場出示所留的姓名及電話,有機會領取精美小禮品一份,禮品有限,領完即止。稻田溼地嘉年華活動1、農耕體驗活動時間:11月21、22日上午10:30時地點:雲東海國家溼地公園稻田區活動內容:稻田收割勞動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