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史銘文:內科學家戚壽南,卡介苗研發
今日封面:協和、麻省總醫院、WHO……都留下他的足跡
1974年11月2日,新中國成立25年有餘之際,在美國洛杉磯的玫瑰崗墓園裡,正舉行一場盛大的安息儀式。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連美國政府也派遣專機送官員前來,與一位僑居美國近30年的中國醫生告別。
當天下葬的這位備受尊敬的醫生,就是中國內科學、心血管病學的奠基人——戚壽南(1893.2.2-1974.10.29)。今天,是這位醫學巨匠的45周年忌辰。
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儘管國門洞開,讓西方先進的醫學得以湧入中國,但隨之而來的代價,便是中國醫學教育也全盤假手於西方人。我國最早的一批著名醫學家,無不出身協和、同濟、湘雅等外國人創辦的醫學院。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戚壽南紀念像 | 資料圖
有膽、有識、有志的中國人,誰不渴望能自己創辦與協和、湘雅媲美的醫學院?而打破外國人「壟斷」醫學教育局面的渴望,直到第一所國人自辦的醫學院——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成立才得以實現。而這所「自家」的醫學院的首任院長,便是本文的主人公戚壽南。
戚壽南一生的足跡,遍布世界,但他的根卻始終深扎在祖國的土壤,他的命運始終與祖國息息相關。
➤學霸少年,揚威中外
1893年2月2日,戚壽南降生在寧波的一個木工家庭中。他從小聰穎過人,求學生涯一帆風順,23歲時便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隨後獲得美國羅氏基金的贊助,被保送至醫學聖地——美國霍普金斯醫學院,短短四年便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他也是霍普金斯醫學院建校以來,首位中國畢業生。
名校畢業的戚壽南,隨後進入馳名世界的美國麻省總醫院。這位黑頭髮、黃皮膚的年輕醫生,天資過人而又刻苦頑強,獲得了美國同行的交口稱讚。如若留美從醫,戚壽南的未來將光明無限,而他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另一條道路——放棄優越的工作機會,回到風雨飄搖中的祖國。
歸國的戚壽南,選擇了與霍普金斯醫學院淵源甚篤的北平協和醫學院,這裡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協助組建,代表了當時中國醫學界的最高平臺,也是讓戚壽南的醫學才華得以發光發熱的最佳舞臺。
北平協和醫院醫生合影,三排左六為戚壽南 | 文獻圖
➤從「心」出發,領軍協和
此後12年裡,戚壽南一直在協和醫學院教授內科學,點滴的成就、日益的精進,讓戚壽南逐漸走上中國內科學界的領袖地位。雖然醫學生涯早期戚壽南涉獵頗廣,彼時的內科學尚未細分成如今的大量亞學科,但漸漸地,戚壽南開始專注於心血管病學。
1928年,協和醫院裡增添了兩臺「洋玩意」——弦線式心電圖機,還專設了心電圖室。在那個時代,心電圖與其說是臨床常規的檢查手段,不如說是一種新鮮的科研儀器。而戚壽南作為生理實驗室的主任,搞懂、弄透心電圖機便是他最大的挑戰同時也是重任。
經過再次去美國深造,戚壽南與協和醫院的另一心血管學先驅董承琅,為中國的心臟病學、心電圖學奠定下了堅實的基礎。他陸續發表多篇心電圖學論文,無論臨床還是科研方面,都透露出同時代中國醫學家的風貌。
➤14年耕耘,孵育中華內科學會
1934年,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組建成立,戚壽南被聘為院長,同時兼任南京中央醫院總醫師。任院長的14年,戚壽南發揮了巨大的凝聚力,將當時的醫學翹楚如病理學家康錫榮、內科學家黃克維、放射學家榮獨山、外科學家董秉奇等,一一納入麾下,令中大醫學院成為享譽國內的名校。
1937年,中華內科學會成立,44歲的戚壽南被推選為首任會長。正值抗戰時期的戚壽南,被譽為「戚院長」家喻戶曉,因為他總會出現在戰地醫院,親自對負傷的空軍飛行員進行救治或診療,還動用了美國醫學界的人脈,為戰時醫療籌集資金、藥品。
WHO成立大會,左一為戚壽南 | 文獻圖
➤拒絕從政,出席WHO成立大會
戚壽南由於精湛的醫術、卓越的聲譽,影響力逐漸「出圈」。抗戰勝利後、新中國成立前,國民政府高官曾多次盛情邀請戚壽南棄醫從政,均被他婉言謝絕,他只是反覆聲明,自己心意已決,將畢生從事醫學及教育工作。
1948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舉辦成立大會,戚壽南以首席代表、團長的身份,率領中國醫衛界人士組成的代表團出席,會後又赴加拿大講學。
➤身在遠洋,心向故土
新中國成立後,戚壽南多次被邀請回國任衛生部副部長等職,但天不遂人願,由於他的夫人定居美國等私人原因,戚壽南再未回到祖國,而是在美國公立醫院任職至退休,並度過了寧靜的晚年。1974年10月29日,戚壽南因咯血在洛杉磯病逝,享年81歲。
評古論今 • 「壽南庭院」裡步履匆匆
如今的東南大學醫學院內,有一處僻靜的小庭院,被命名為「壽南庭院」,以憑弔這位與東南大學、新中國醫學界呼吸與共的大師。每天,行色匆匆的老師、醫學生從中穿行,他們雖無時間駐足哀思,卻無一不踐行著戚壽南的精神。
10月29日 • 醫史拾遺
➤卡介苗發明者之一Albert Calmette忌辰
卡介苗研發者(右為卡梅特) | astrocyte
今天是卡介苗的發明者之一阿爾伯特•卡梅特(Albert Calmette,1863.7.12-1933.10.29)的86周年忌辰。卡梅特發現加熱法、膽汁的膽鹽作用可削弱結核桿菌的毒性,由此獲得喪失毒性的活菌,製成可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
參考資料:
[1] Johnson R, Gentile JH, Cheer SN. Automatic sample injection.Its application in the analysis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nal Biochem, 1974 Jul;60(1):115-121.
[2] 郭繼鴻.記我國內科學、心血管病學的奠基人——戚壽南[J].中華心臟與心律電子雜誌,2014,2(01):2-3.
[3] 田軼倫,郭繼鴻.戚壽南: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記我國內科學、心血管病學的奠基人[J].臨床心電學雜誌,2012,21(03):157+239+218-220.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