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衣食住行_時政_中國西藏網

2020-11-25 中國西藏網

  作者:劉孜銘(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吳唯臻(北京大學學生)

  10月18日,「天問一號」在宇宙中飛行了2.56億公裡,完成了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距離到達火星還需要半年多的時間。火星會是人類下一個家園嗎?常常有人這樣問。

  自1961年蘇聯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完成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始,人類涉足太空已經將近60年。從「走入太空」、「太空生存」到「太空生活」,太空人太空生活的質量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厚重的外殼、圓圓的面罩,這大概是大多數人心目中太空衣的經典形象。但重達幾十公斤的太空衣,當然不可能是居住在宇宙空間中的人類的日常穿著。

  其實,在空間站工作生活的太空人們,平時會穿著同地面上一樣的襯衫和褲子,太空人通常會一次籌備幾個月的衣物,由補給太空飛行器定期送到空間站中。水在太空中是珍稀品,空間站上並不會配備洗衣機,太空人也不能像在地面上那樣頻繁地更換衣物——他們可能幾天才會得到一條新的T恤或者褲子。不過好在空間站中灰塵很少,太空人們每天運動後也有機會沐浴並擦去身體表面的汗水,因此衣物不會很快變髒。

  如果要走出太空飛行器,太空人依然需要穿著太空衣保護自己。一件EMU(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太空衣就像一座小型的太空飛行器,既需要保溫保壓,有足夠優秀的性能和強度防禦宇宙射線以及微隕石的襲擊,還要具備全套的通信系統和生命保障系統。還有一種艙內太空衣(ACES,Advanced Crew Escape Suit)一般用於太空飛行器座艙內,在發射和返回地球時保護太空人,有著平衡溫度、提供氣壓保護的作用。

  目前,太空衣正在向著輕便與美觀的方向發展,SpaceX公司、波音公司等最新研發的艙內太空衣重量比之前減輕了40%左右,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為下一代探月任務阿爾忒彌斯計劃設計了全新的兩款艙外太空衣。在未來,太空衣應當能讓人類在宇宙空間中自由地行動與探索。

  

  吃喝當然是人生一大樂事,如果生活在太空,我們還能愉快地享用大餐嗎?

  最早的太空餐是讓人望而卻步的「牙膏」:太空人要從管子裡面擠出半流體的食物,不需要咀嚼便可直接吞下肚。蘇聯太空人戈爾曼·季託夫有幸成為了第一位享用這份太空大餐的人,他的菜單裡有一管蔬菜泥湯,一管法式肥肝肉醬和一管黑加侖果汁。順便一提,他也是第一位在太空中嘔吐的人,不過這倒並非因為食物太難吃,而是由於在太空環境中睡眠引起的太空病。而美國太空人約翰·格倫1962年乘坐水星飛船起飛時,他的便當盒中塞滿了一口大小的食物凍幹塊,這些小立方塊必須在太空中重新加水融成食物泥,裝進牙膏管再食用。沒有咀嚼的快感,沒有多樣的選擇,首代太空人的飲食條件相當艱苦。

  吃貨的生產力是不可低估的。很快,牙膏管就被趕出了「太空餐廳」。人們發明了種種能在無重力環境中使用的餐具,甚至包括咖啡杯、煎鍋。如今,太空人們已能在太空中自如地使用刀叉等餐具,與地面用餐相當接近。

  太空食品的種類也豐富了很多,國際空間站中的太空人有上百種餐品,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用餐計劃——雖然這一用餐計劃是每8天循環的。這並不妨礙太空人們開發新的太空料理:小餅乾、日式壽司、花生醬冰棍,甚至是「昨天的咖啡」——奮進號太空梭的指揮官在採訪中自豪地展示了一批再生水,而原料是什麼自然不言而喻。

  然而,制定太空菜譜仍然相當受限。大部分蔬果在宇宙中最多只能保持兩天鮮度,空間站中新鮮食品極其稀缺。絕大多數食品只能脫水或加工成罐頭運上太空。科學家們正在想方設法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在空間站種蔬菜(主要是生菜和西紅柿等方便食用的蔬菜)、養螺旋藻。現在,已經有一些太空人吃上了太空實驗生菜。「太空菜園」成真之時,人類自給自足的太空居留才能實現。

  

  我們可以直接居住在某個星球或外太空空間中嗎?目前看來這還是不可能的。無論是現階段的太空站,還是想像中的「火星殖民地」,人類都需要一個足夠龐大堅固的人造建築來保護自己。多國合作、經營多年的國際空間站,是現階段唯一真正實現長期居住功能的太空場所。國際空間站內部比一座五居室公寓要寬敞得多,除了用於科研用途的實驗室,還設置有兩間浴室、健身設施和一個360度視野的凸出舷窗。

  如果你想要減肥,太空環境絕對是不二之選。無重力環境會擾亂人體的腸胃功能,因此太空人在太空中大多食欲不振,進食量減少,但是他們每天卻要在各種特製健身器材上花費多達兩個鐘頭——太空環境會導致人體肌肉、骨骼、心肺等器官產生複雜變化,為了抵抗身體機能的衰退,太空人必須每天進行鍛鍊。國際空間站上配備有跑步機、自行車騎行裝置和阻力鍛鍊裝置,太空人在健身的時候會把自己固定在機器上,免得自己飄來飄去——沒錯,太空人是一群「帶著繩索生活」的人。太空中的生活有一半時間都是要被綁著的,睡覺時要把自己固定好,運動和洗澡的時候要被綁住,甚至上廁所也要將自己卡在廁所上,以防在無重力環境下飄蕩出去。

  為什麼不能像科幻電影中那樣,讓國際空間站艙體轉起來,靠向心力來偽造人工重力呢?如果要營造同地面一致的重力感,空間站的結構要麼足夠長(旋轉半徑足夠大),要麼轉得足夠快。無論採取哪種方案,都是對材料和能源的嚴峻挑戰。在寸土寸金的宇宙空間中,比起花費高昂的成本去營造類地環境,修建幾個健身房反倒划算得多。

  空間站中還有一個常常被忽視卻必不可缺的「豪華配置」:廁所。它或許更像吸塵器,能夠產生強大的吸力,將排洩物迅速吸入。如果速度不夠快,排洩物在失重環境下很容易四散飄開,那樣的畫面當然是任何人都不太願意想像的。太空廁所的氣密性和耐腐蝕性需求比地面上的廁所要高得多,還要配備汙水處理系統,提取排洩物中的水重新利用。今年NASA運送到空間站的「豪華廁所」造價高達2300萬美元,太空人們將在空間站上對這臺廁所的性能進行測試,這套廁所系統或許會被應用在之後的登月或者火星任務當中。

  

  宇宙空間如此廣闊,居住在太空中的人有機會出去看看嗎?科幻大片中的星際躍遷、穿越蟲洞,在今天還更像是只手換乾坤一類的神話。人類目前可以達到的速度遠不及光速的千分之一,即使是運行軌道距離地球最近的火星,太空飛行器也要花費7個月以上的時間,經歷複雜的變軌才能抵達。

  現階段的太空出行主要依靠太空梭和載人飛行器,許多國際空間飛行器都到訪過國際空間站,輸送工作人員和物資。至於去太空裡散散步,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雖然早在1965年蘇聯太空人就已經走出艙門,太空行走在今天仍然並非易事。出艙行走是需要提前數日準備的重大行動,即使是裝備齊全的太空人,在宇宙環境中依然面臨著相當程度的風險。除了必要的器械安裝、維修與太空行走實驗,太空人們一般不會走出艙門。

  2008年9月27日,中國太空人翟志剛完成了我國首次太空行走任務,中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的國家。同之前其他國家的出艙任務相似,翟志剛也使用臍帶式行走,通過一根又粗又長的「電臍帶」同飛船相連。

  或許在將來,隨著單體移動裝置的進一步改進,太空人可以在艙外更自由地行動,飛行器的速度也將不斷提升,幫助人類向更廣闊的宇宙進發。

  經過數十年的太空探索,我們已經能夠部分實現在太空生活。我們可以暢想未來,也應始終心存敬畏——在浩瀚的宇宙,營造一個空間站、建造一個太空基地,甚至移民另一個星球,或許都不過如蟻築穴。越是深入宇宙,時空的深邃、人力的有限與無窮,就越充分地顯現出來。

  從一片衣料和一粒種子出發,從在空間中可能遭遇的每一點困難出發,人類正在走向輝煌廣闊的星空。「雲外」與「天宮」,已經並不那樣遙遠。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揭秘「天宮一號」:航天員太空中的衣食住行
    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將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中新社酒泉9月29日電題:揭秘「天宮一號」如何為航天員打造太空新「家」作者 孫海榮、孫自法隨著全新研製的載人飛行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飛向茫茫天宮,中國航天員將擁有一個太空新「家」。這個新「家」在太空運行兩年,隨時迎接中國航天員駕乘神舟飛船入住。太空新「家」裝修得怎麼樣?有哪些「家具」?航天員工作、生活設施如何?
  • 廣西人事考試網:2019年12月25日國內外時政熱點匯總
    【導讀】廣西人事考試網同步人民網發布:廣西人事考試網:2019年12月25日國內外時政熱點匯總,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公職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 ,更多資訊請關注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
  • 大科學工程「拉索」首個探測器陣列建成_時政_中國西藏網
    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拉索」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WCDA)三號水池注水達到正常工作水位,這標誌著WCDA探測器全部建成,全陣列投入科學運行。這是「拉索」4種類型的探測器陣列中最早完成的一個陣列。  WCDA是「拉索」探測器陣列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探測器總面積為78000平方米,由3個水池組成,內有3120個探測器單元及6240個光敏探頭。
  • 解析巖畫中的犛牛文化_資訊_中國西藏網
    11月16日,公益性學術講座《青藏巖畫的犛牛圖像分析》在西藏犛牛博物館舉辦,邀請了考古界著名學者、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授李永憲對巖畫中的犛牛進行了一堂生動形象的「解剖課」。  在青藏巖畫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犛牛巖畫。記者在西藏犛牛博物館看到,由阿里地區日土縣群眾捐贈的犛牛巖畫犛牛圖像清晰可見,運用鑿刻製作手法創作的犛牛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形體渾圓飽滿,有的強悍威猛。
  • 太空中的衣食住行
    蘇聯太空人戈爾曼·季託夫有幸成為了第一位享用這份太空大餐的人,他的菜單裡有一管蔬菜泥湯,一管法式肥肝肉醬和一管黑加侖果汁。順便一提,他也是第一位在太空中嘔吐的人,不過這倒並非因為食物太難吃,而是由於在太空環境中睡眠引起的太空病。而美國太空人約翰·格倫1962年乘坐水星飛船起飛時,他的便當盒中塞滿了一口大小的食物凍幹塊,這些小立方塊必須在太空中重新加水融成食物泥,裝進牙膏管再食用。
  • 地面課堂播放視頻:航天員在太空衣食住行
    中國網6月20日訊 由教育部、中國載人航天辦、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於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舉行。神十航天員進行在軌講解和實驗演示,並與地面師生進行雙向互動交流。此次太空授課主講人是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地面課堂活動的主持人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物理老師宓奇和北京市第101中學物理老師史藝。
  • 藏域星球天文體驗館開館啦_文化_中國西藏網
    通過與阿里、羊八井觀測站的信息數據共享,可以看到西藏各地拍攝的星空巨幅畫展,同時了解古今中外的天文發展和西藏的天文曆法,並展示隕石實物及分類分布。  場館二層為「格物致知 認知宇宙」篇章,共6個展區,21個展項,對我們所在的宇宙進行全面認識。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時政新聞之「太空行走第一人」去世
    為了幫助大家提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網特整理了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時政新聞之「太空行走第一人」去世。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近來,招考公告接連不斷,各位同學做好考試的準備了嗎?
  • 鳥兒樂居園博湖_地方_中國西藏網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
  • 世界最深的海溝 到底有沒有源自人類的汞汙染_時政_中國西藏網
    文章的第一通訊作者孫若愚介紹,進入到海洋中的汞在細菌的作用下會轉化為劇毒的甲基汞,而甲基汞易於在生物中富集,並通過食物鏈進入到高營養級魚類以及哺乳動物和人體中。比如,箭魚中的甲基汞濃度為鮭魚的40倍。  因此,在全球變化的大背景下,海洋甲基汞的生成、轉化和富集的研究對於制定全球和區域性環境政策(如《關於汞的水俁公約》)具有重要的意義。
  •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國考國內時政(12月25日)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國考國內時政(12月25日)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時事政治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12月25日國內時政,國內時事政治積累,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中國傳統文化中衣食住行生活,你了解多少?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聚成的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中國傳統文化中衣食住行簡單的幾個字,卻蘊含著大智慧,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有人認為「衣食住行」的連稱,它違反了人類基本生理本能欲求的主次序列,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只有解決了基本溫飽問題,能夠生存下來才會考慮著裝問題、起居問題、生活問題和出行問題,所以應該是「食衣住行」。
  • 有一種感冒藥需謹慎_地方_中國西藏網
    醫生診斷完畢,正在開藥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諮詢孩子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平時衣食住行要注意些什麼。家裡囤有什麼藥,能選擇的情況下,孩子以前病時更適合吃哪種藥,孩子不太餵得進哪2種藥,都需要家長及時表達清楚。  同時,可以翻開這個外感常用藥對照表。  風寒外感用藥:荊防顆粒、藿香正氣口服液、九味羌活丸(風寒夾溼)等。
  • 踐行四十年的「中國文藝復興」_文化_中國西藏網
    李遇春將中國文學傳統從「對象」轉化為「方法」,源於深刻的問題意識。作為研究「對象」,中國文學傳統只是靜態的對象化存在,作為「方法」的中國文學傳統,則是審視既定話語模式的一個重要支點,可以藉此將流行的文學史觀和批評話語重新問題化,進而在古今通變與中西融合的視野中豐富我們對百年中國文學的整體認識。
  • 20幅西藏青少年太空主題畫作搭乘嫦娥五號進入太空
    24日,隨著搭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承載西藏青少年夢想的20幅太空主題畫作電子版也一同進入太空。據悉,名為「太空主題創作畫優秀作品徵集」的活動由西藏航空有限公司(簡稱「西藏航空」),聯合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西藏自治區教育廳等共同發起,面向西藏青少年,選拔出了20幅優秀作品。
  • 讀《西藏志》札記_第二期_中國西藏網
    比較二書,有關路程臺站中的若干地名,音同而譯異,昌都,說板多、拉裡、江達各站駐紮汛兵數字,《西藏考》所記較《西藏志》更接近雍正朝中期情況,似兩書共有一祖本。兩書都把康熙御製碑文置於卷中,而上述之《西藏記》及後出諸書則恭列之於卷首,於此可證《志》與《考》尚保留原始面貌,未多有顧忌也。
  • 嶽鍾琪與西藏問題_第三期_中國西藏網
    此件諭旨己由西藏檔案館刊布於其所編之《西藏歷史檔案薈粹》。對於康濟鼐的上奏,議政大臣認為:鄂齊等所攜去的詔書還未抵達西藏,康濟鼐此奏又到,故擬由理藩院諮知康濟鼐雲已有救旨令渠主管藏中政務,「特將西藏大小諸事託付與爾辦理」,這份諮文也交達喇沙爾一併帶走。
  • 中新天津生態城愛琴海購物公園主體結構封頂(圖)_地方_中國西藏網
    原標題:生態城愛琴海購物公園主體結構封頂(圖)    記者26日獲悉,作為中新天津生態城重要的商業綜合體項目(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
  • 第四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公布_讀書_中國西藏網
    入選篇目中,有《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中國歷史若干重大論斷(筆談)》等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章;有《歷史視域中的人民旨歸——改革開放堅持的價值嚮導》等闡揚「四個自信」的文章;有《逐夢圖強啟示錄》等宣傳新中國發展成就和經驗的文章;也有《回到良渚——對話五千年中華文明》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章。
  • 廣西公務員考試網:2020年8月18日國內外時政熱點匯總
    【導讀】華圖廣西公務員考試網同步人民網發布:廣西公務員考試網:2020年8月18日國內外時政熱點匯總,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廣西區考群:850011981】 ,更多資訊請關注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