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部落成立開端,中藥便已產生,它似乎已成為我國歷史變遷的見證者。說到中藥,不少人會聯想到中醫典著《本草綱目》,上面記載了許多功效的草藥,為世人所熟知,而所吸引我的則是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藥名。初聽」白芷"這味中藥的名字就喜歡單純上了,沒有特別原因,就被它所吸引,所以今天我們從三個方面來了解中藥「白芷」。
白芷:川白芷、芳香(辛,溫。祛風,燥溼,消腫)
《綱目》記載:「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陽明;性溫氣厚,行足陽明;芳香上達,入手太陰肺經。如頭、目、眉、齒諸病,三經之風熱也;如漏、帶、癰疽諸病,三經之溼熱也;風熱者辛以散之,溼熱者溫以除之。
運用現代的話來說,白芷以根入藥,有祛病除溼、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要醫治風寒感冒、頭痛、鼻炎、牙痛,赤白帶下、痛癤腫毒等症,同樣可作香料,與其名字相似還有美容功效,堅持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而與多種草藥搭配一起,更是效果倍增。
與石膏、黃連同用,用於牙痛。與蒼耳子、辛夷、薄荷同用,用於治鼻淵頭痛。與薄荷、菊花、蔓荊子同用,用於外感風熱。與金銀花、天花粉同用,可用於排膿不暢;與蒲公英,瓜蔞同用,可用於癰腫瘡毒
夏天蚊蟲叮咬,我們也可以製作天然的防蚊中草包。取丁香、白芷、香茅、金銀花、薄荷、艾葉各10克,將其清洗,除去雜質,然後烘乾、打碎,裝入麻質透氣布袋裡。若保存得好,藥材不潮溼,香包一般可使用兩個月。
引藥入詩,唯美之作
在中醫藥文化中,用藥名連綴寫出的中藥名詩詞是獨秀一枝的。不少文人墨客善於將其寫入詩詞之中,贈與死物以活力,賦予草木之生機,融情一體,耐人尋味。最初的」白芷「見於楚辭之中,是被用於香草美人,之後多由於其白芷芳香四溢被各大詩人所引用。
屈原《離騷》:」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句詩突出表現詩人的高雅、高貴、卓爾不群、美好的外形與內質,而」白芷「正是代表詩人的高貴品質。葉天士《冬》:「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這句詩來源於詩人對待季節變化而引用其中。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芎窮生蜀道,白芷來江南。「這句詩介紹了兩種植物的來源,「白芷」是一種來自江南的植物。翁卷《送人赴沅州任》:「霧結硃砂氣,波流白芷香。」這句詩巧妙地說明了白芷的香氣,如同虛無的霧氣那般流連。
花語:執著、堅毅和思念
堅毅:白芷是多年生高大的草本植物,不僅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生長於各類環境中;而且白芷能長大一米以上,甚至有時候長得比人還高,竟有2.5米。白芷的外形呈傘狀,而傘又是遮風擋雨的形象,因此白芷就像傘一樣,即便在惡劣的環境之中依然以不敗的存在於天地之間。
思念:仍以白芷外形分析,白芷花像傘,但是白芷的根莖纖細,所以不少人覺得白芷花十分女性化,沒有豔俗的美麗,反而有著自然的清麗優雅。白芷花花開時像是一位女子舉著傘等待著夫君歸家的模樣,翹首以盼。因此,白芷就有了思念這層寓意。
草本之本,生命之華,「白芷」美好而又動聽的名字,以其不朽的生命呈現於璀璨的歷史文化中。對於中藥「白芷」所了解的可能還不夠多,關於白芷還有那些是沒有提及的?白芷又是以何樣吸引你們的,歡迎大家的踴躍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