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別名:川白芷)它是一種多年生的高大草本,它的性質和氣味是:性格溫暖,有點苦但氣味芳香。根部呈圓錐形,長10-20cm,直徑2-2.5cm。表面為灰褐色,頂部有側向突出的皮孔和凹形莖痕。堅硬,白色橫截面,表皮外面有很多棕色的油點。它的主要功能治療為:風溼病,血液循環和肌肉疼痛。對於頭痛、牙痛、鼻子、肛漏、痔瘡、皮膚瘙癢等為最好的治療用藥。白芷還具有美容效果,採摘大白色和無黴白芷,將其根部磨成細粉末,把它混合成一小瓶普通護膚品,充分攪拌均勻,堅持使用,並有一定的增白效果。
基生葉是羽狀分裂的,具有長莖,葉柄下部具有管狀莖的膜狀鞘;莖的上部分為兩到三個羽狀,葉的輪廓是卵形至三角形,長15-30釐米。10-25釐米寬,葉柄長15釐米,下部則為囊狀膨大的葉鞘,無毛或稀少的毛,通常是紫色;末端裂片呈長圓形、卵形或線形披針形,無柄長2.5-7釐米,寬1-2.5釐米。葉尖較短而尖銳,邊緣有不完整的白色軟骨以及厚鋸齒,具有很短的尖頭,並且在基部的兩側通常不相等,花序下面的葉子被減少到無葉的、顯的它囊狀葉狀很膨大,外面沒有毛。
傘形花序終端或側,直徑10 - 30釐米,長花梗5 - 20釐米,花梗,花序和莖短柔毛;18-40,中央主傘花序高達70;總苞片通常缺少或有1-2,長出橢圓形葉鞘;小苞片有5-10,為線性披針形,膜質,花白色;沒有萼齒;花瓣倒卵形,頂端彎曲成凹形;種子的器官無毛或短毛;花柱比橢圓形的花柱基長兩倍。果實為長圓形或者卵球形,黃棕色,有時略帶紫色,4-7毫米長,寬4-6毫米,沒有毛,厚而鈍,比苞片寬得多側面翅膀的形狀,比果實窄;油槽1和接頭油管2位於槽中。開花期為7月至8月,結果期為8月至9月。
種植是一個重要環節又是獲取高收益之一。要是很早的播種,冬季前幼苗生長過旺,在第二年,植株將提前抽苔開花,根部就會腐爛或者木質化,不能作為藥來去食用,影響產量;由於溫度下降太晚,影響發芽和出苗,幼苗容易受凍害,導致幼苗生長不良,產量低。第二年,種子就會發芽率低,新鮮的種子發芽率高,生產上應該選用同一年的新鮮種子來去播種。收穫一般基於秋播,春播產量低,質量差。適宜的播種時間取決於氣候和土壤肥力。氣溫高就過段時間再播種,氣溫低就早早的播種,土壤肥力適度延遲。相反它應該更早。
秋季播種通常在9月至10月開始,播種在淺溝中進行,線間距為35釐米。播種種植距離為(15-20)cm×30 cm。播種後,把土壤蓋上壓好,播種後15-20天就可以出苗牙了。每667平方米種量條約1.5公斤,淺溝播約1公斤。播種前使用2%KH2PO4噴灑在種子、攪拌、悶約8小時,然後播種,可以早期出現苗子,大大提高發芽率。
病蟲害治療:斑斑病,又稱白斑病,是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常發生在生長後期,主要損害葉片,病變呈多邊形,初始為深綠色,後變為灰白色,上面會有黑點。可以把葉片全部枯死。治療辦法:先清除疾病葉子然後燃燒;在發病期間或之前,使用65%多菌靈400-500倍液或l:1:100的波爾多液來進行噴霧,7-10天一次,連續2-3次。主要的害蟲有黃鳳蝶、棉紅蜘蛛、蜜蟲等許多的小蟲子都可以用殺蟲噴霧劑來進行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