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股上市公司博信股份董事長羅靜因涉嫌經濟欺詐被公安機關帶走後,背後牽涉的一系列風險開始逐漸暴露。羅靜同時是香港上市公司承興國際控股和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Healthcare(BAC)的實際控制人。
美股上市公司諾亞財富(NAOH)公告稱,旗下歌斐資產管理公司一隻為承興國際控股提供的總額約34億元人民幣的私募基金出現產品延期問題。諾亞公告表示,該產品的底層資產是承興國際與中國電商京東之間的應收帳款供應鏈融資,京東集團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京東回應稱,「近期在警方調證過程中,警方出具了多份所謂承興與京東未結帳款的確認函,經核實均為偽造。」隨著事件發展,越來越多的參與方被捲入其中,而各方都在極力澄清,各執一詞,讓外界更加疑惑。
諾亞財富董事局主席、創始人汪靜波隨後公開表示,羅靜被中國警方帶走調查的原因是「涉嫌欺詐」。諾亞旗下基金向承興國際相關方就後者與京東之間的應收帳款提供供應鏈融資。作為質權人,歌斐持有約34億元人民幣相關資產或大幅減值。歌斐資產則表示,為了儘可能挽回損失,追究相關責任,已經將京東和承興國際控股告上法庭。
諾亞財富是上海歌斐資產管理公司的母公司,也是國內最大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之一,管理資產逾1,700億元人民幣。創始人汪靜波持有諾亞財富22.2%股權,為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諾亞的主要客戶為華人中的高淨值人士。主要業務板塊以代理銷售(私募股權基金、二級證券基金、固收基金等)金融產品和代客理財為主,歌斐資產屬於後者。資產配置標的通常為固定收益類、私募股權產品和二級基金、保險等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諾亞財富第一次陷入糾紛。過去幾年中,諾亞財富先後在A股上市公司輝山乳業和樂視兩家公司的投資運作中「踩雷」,涉及金額分別為32億元和5.46億元。儘管上述兩家公司在信息披露、財務數據等多方面存在違規行為,影響了諾亞的判斷,但這也充分說明諾亞財富自身風險管理存在漏洞。
在業內人士看來,諾亞踩雷承興國際控股「騙局」背後,折射出當前金融機構不小的風控漏洞。
作為這34億基金的管理人,偽造合同這麼大的事,歌斐資產怎麼會不知情呢?歌斐資產作為基金管理人,他們的風控有問題嗎?
儘管此次承興被指涉嫌造假,但是,此次34億元的以應收帳款債權為底層資產的私募基金爆雷事件,作為基金管理人的歌斐資產是難逃其責的,此事件暴露了其在合規和風險管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那麼,如果底層債權還款人為京東,而歌斐資產作為「創世核心企業系列私募基金」的管理人,為何並未對底層資產應收帳款債權進行盡調呢?
7月8日,諾亞財富董事長汪靜波發布的內部郵件稱,「我們有一個核心企業的系列基金,基金的投資標的,主要是向承興國際相關方就其與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之間的應收帳款債權提供供應鏈融資」。
針對諾亞財富為承興國際提供34億京東供應鏈融資一事,京東發布聲明稱,「這個事情和京東無關。承興涉嫌偽造和京東的業務合同對外詐騙。」
京東表示,歌斐在被詐騙的過程中沒有通過任何方式和京東進行合同真實性的驗證,暴露了其自身在合規和風險管控上存在重大缺陷。
作為事件的主角之一,承興國際則同樣表示無辜,公司公告稱,有媒體報導公司與京東訂立了偽造合同。對此,公司董事會澄清,「廣州承興並非公司成員,公司也未與京東訂立媒體報導提及的有關合同。」但公開信息顯示,羅靜也同時是廣州承興公司董事長,也就是說,不論是承興國際還是廣州承興都與羅靜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羅靜本人與諾亞財富之間是否存在某些未知關聯?
根據企查查顯示,諾亞商業保理註冊成立於2014年4月1日,股東為上海諾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廣東中誠實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誠實業),分別持有95%和5%股份。耐人尋味的是,根據企查查顯示,中誠實業法人代表、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為羅靜。
另一方面,港交所披露交易顯示,羅靜在被拘留前一日(6月19日)將所持承興國際控股約62.84%的股份質押給了歌斐資產等企業。質押收益方恰好為諾亞財富旗下管理的私募基金。而承興國際控股股票大跌,可能是諾亞財富將其持有的承興國際股票強制平倉,以求儘可能挽回損失。
作為曾相識,諾亞財富是否會在這起標的為34億的融資,為羅靜及其實際控制的承興國際控股提供便利?這需要時間來解答。
總結:不多說,作為非持牌金融機構,諾亞生來就註定,其產品背後的資產,要更多地來自於那些無法從持牌金融機構獲得廉價融資的客戶,比如商界木蘭羅靜,所以請遠離非持牌金融機構,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哪怕低點收益又如何,你看中別人的利息,別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