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數學就像寫小說」

2020-12-01 人民網

原標題:「研究數學就像寫小說」

  簡歷1977年出生於伊朗首都德黑蘭,憑著出色的數學天賦被保送入法爾贊內甘高中就讀(伊朗專門培育特長生的學校);1999年在伊朗著名的理科名校謝裡夫科技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之後到美國哈佛大學深造,2004年取得哈佛博士學位。

  目前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擔任數學教授,研究方向為泰希繆勒理論等。米爾札哈尼的專長為幾何學,曾提出多種計算雙曲平面的創新方法。

  獲獎1994年和1995年,米爾札哈尼連續兩年獲得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

  2009年獲布魯門塔數學獎;

  2013年獲美國數學學會頒發的「沙特獎」;

  2014年獲「菲爾茲獎」。

  本報訊 據報導,37歲的米爾札哈尼在研究數學方面很有創造力。她表示,由於小時候熱愛閱讀小說,數學在她的頭腦中就好比小說中的人物,而研究數學的思路,就好比整理、發展小說的脈絡一樣。

  米爾札哈尼說,「我在伊朗長大,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我的家人中沒有科學家,但我從哥哥那裡學到了很多,他一直對數學和科學很有興趣。在我的成長環境中,女孩被鼓勵要自立並追求個人興趣。」

  米爾札哈尼表示,她記得小時候曾在電視上看到一些關於女強人如居裡夫人和海倫·凱勒的節目。「我尊重那些對工作充滿熱忱的人,我對關於梵谷的一本書《渴望生活》有很深的印象。然而,作為一個孩子,我夢想成為作家,而讀小說則是我最喜歡的消遣。」

  雖然少女時的米爾札哈尼懷著文學夢,但她很快就展現出過人的數學天賦。1994年和1995年,米爾札哈尼連續兩年獲得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其中,在1995年多倫多奧數賽上,她成為首位在奧數賽上獲得滿分的伊朗學生。 (熙怡)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我居然被寫進了小說?看完這本學術爽文後我欲罷不能
    可見這本小說不是水的一批就是筆力萬鈞小說講述了主角程諾被一塊隕石的光芒照到腦袋後意外獲得特異功能,從一個普通高中生成為人類數學第一人的開掛之路。從目錄就能看出這是一篇理工科學術爽文!修仙爽文千千萬,學術爽文你看過麼!在本書中,程諾的特異功能是可以將任何事物數據化,進而用數學解決一切問題。
  • 小說不能這麼寫(下)
    比如玄幻、奇幻等小說,新手都急著寫角色們酷炫的超能力,或是決定要建造那個虛幻世界的藍圖和複雜的城市、地名、人名、生平後,才想起說故事。如果是言情小說,則可能急著寫角色的外表、個性,故事開頭就讓讀者記一大堆的人名。這些操作其實都會起到反作用,更會讓讀者看不懂你想說的故事。有時我們可能誤以為,沒有事先告訴讀者這些,他哪能看懂接下來的故事?
  • 寫小說經常卡住怎麼辦,一招教給你!
    在這裡,我只針對網絡小說討論。1、雪花綱是一種工具,很好用。但在建立大綱之前,得先有個指導思想。我個人建議是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指導思想,來設計情節大綱。馬斯洛需求層 金字塔圖在下面這個答案裡,討論了馬斯洛需求層次於網絡小說的意義。寫小說容易卡文怎麼樣辦?
  • 網絡小說中的科幻,並非多數讀者想像的那樣無腦!就像這本小說
    你不知道的是,網絡小說中的科幻,並非多數讀者想像的那樣無腦!就像這5本小說一樣。姐姐的新娘《深海提督》這是一本已經完結的238萬字小說,小說的作者聽說是一個高中生,之前刀刀也看過這個作者的兩本書,題材寫的都相當的新穎。
  • 「理科男」談衍良:忙時研究金屬腐蝕,閒時用小說丈量世界
    數學方程式、液態氮、北回歸線、飛行原理、隨機數等理科用詞在談衍良的小說中如一個個材料,結合衍生出其他意義,進而成為生成故事的重要元素。他把數學小說化,這也是閱讀他的小說會形生陌生感的來源。作為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碩士,談衍良平時做的最多的事是研究金屬腐蝕,在等待反應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去寫小說。
  • 香港大叔盛讚《三體》:與國外小說對比就像博士生與中學生的差距
    一位香港大叔近日在他的個人頻道上強力推薦《三體》這本科幻小說。他對劉慈欣所著的《三體》評價非常高,認為《三體》超越了國內外所有的小說,甚至他讀完《三體》後還和他以前讀過的所有國內外小說對比,認為兩者「就像中學生寫的和博士生寫的差距。」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為什麼這麼推崇《三體》這本科幻小說吧!
  • 所有學生的噩夢,「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牛?連小說都不敢這樣寫!
    歐拉是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為數學界作出貢獻,更把整個數學推至物理的領域。歐拉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他平均每年寫出八百多頁的論文,還寫了大量的力學、分析學、幾何學、變分法等的課本,《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等都成為數學界中的經典著作。
  • 六年級孩子愛上了寫小說,家長卻非常焦慮,應該從三個方面去衡量
    有網友提問:現在兒子六年級愛上寫小說了,目前寫了幾萬字了,我該支持嗎,為什麼?支持!最近,兵兵的媽媽發現兒子每天會呆家吃完飯後就關上自己的房門開始寫作業,而且每次都是寫到十一點,可是老師布置的作業並不多,再加上這幾次孩子的考試成績一直處於下滑狀態,媽媽漸漸開始有了懷疑心。於是便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推門而入,萬萬沒想到孩子正在趴電腦跟前寫小說,一氣之下罵了兒子一頓,那麼面對孩子在寫小說我們應該支持嗎?一個孩子愛寫說明他愛看。
  • 10歲男孩的獨立人生:開鋼琴音樂會 寫萬字英文小說
    10歲男孩的獨立人生開鋼琴音樂會寫萬字英文小說10歲的成都男孩瑞瑞,在家裡上學,每天練琴4個小時,德語和英語流利。個人音樂會上,瑞瑞獨奏鋼琴。他還是一個在線音頻平臺上的主播,用德語講述兒童繪本故事,創作了一萬多字的英文冒險小說,正在洽談出版。為了儘快完成第二本英文小說,最近半個月,他每天寫作超過4個小時。上月底,瑞瑞成功舉辦了第一場音樂會,鋼琴獨奏6首古典以及爵士曲目,有兩首是個人創作的曲子。人們說這孩子是神童,是天才,瑞爸瑞媽並不認同,他們覺得只是個性化的家庭教育,找到了最適合孩子的方向和方法。
  • 她對數學的愛,就像sin²x+cos²x始終如一
    每一點緩緩填充腦海的知識就像一塊塊高高壘起的積木,讓她可以構建一所名為「數學」的房子。
  • 敲代碼就像寫小說?Jupyter讓文學編程成為現實
    讓編程就像寫小說,這樣的Jupyter你值得擁有!留言點讚關注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 恐怖小說之王是如何寫文案的?
    你是一個商業文案,憑什麼要向一個寫恐怖小說的傢伙學碼字? 史蒂芬·金作品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及小說同名電影《閃靈》 除了數十部長篇恐怖小說,史蒂芬·金還寫過一部很薄的小書:《寫作這回事》,它對以碼字為生的人很有價值,卻沒有人把它列入過"文案必讀書單"。
  • 作家孔亞雷:為一個斜眼女人寫一部小說
    就在那一刻,我在心裡做了一個決定……我拿著照片,對站在身邊的林恪說:「我這輩子一定要為這個女人寫部小說。」我用手機拍下了這張照片。幾乎可以肯定,如果沒有拍那張照片,我要為那名斜眼女人寫部小說的衝動必將慢慢黯淡,消逝,直至無影無蹤,正如以前經常發生的那樣。
  •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抗戰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
    美華裔數學教授著英文抗戰小說 麻省理工破例發行 2015-11-04 13:51:24他說,撰寫一部講述中國抗戰的英文小說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心願,他用十年時間,研讀大量資料,走訪了南京多位戰爭親歷者和見證者,諮詢專家,邊讀邊寫,於去年春天定稿。  《南京不哭》作者鄭洪說:「我是盧溝橋事變前兩個月出生的,我經歷過八年抗戰,所以我能夠了解,那個時候的生活不是現在人能夠想像的。
  • 何頓:我天生就是個寫小說的
    那個年代我讀書讀雜誌多,我自己搞文學不能不了解當代作家正在寫什麼,我發現寫農民的小說很多,寫鄉下人的很多,寫軍人、幹部、老師和工人的也比較多。我想我就找沒有作家寫的人寫。那些年,除了了解我的同學、知青,我還曾在靖港鎮住了兩次。一次住了三天,一次住了四五天。有個旅社小老闆就是我的同齡人,我們非常談得來,他給我提供了好多他的同學和朋友的故事。
  • 量子數學研究的是自由粒子的確定性,就像薛丁格的貓問題
    因為我們的模型的確不能很好描述虛粒子的行為,甚至沒有考慮描述對稱性破缺對虛粒子行為的影響,因此他們的預言永遠在微不足道的研究工作之中,很難反映真實的行為。物理學沒有必要發展到能夠預測一切的地步。比如相對論對於幾乎一切物體都沒有意義。。人類認識世界的極限不在於尺度,而在於變量。當人類能夠猜測和預言萬物運行規律時,宇宙的所有物質都是人類的研究對象,就像愛因斯坦設想的黑洞。
  • 為兩個女兒寫科幻小說的清華生物學家,榮獲了銀河獎中篇小說銀獎
    「銀河獎」頒獎現場作為一名生物學家,葉盛很享受寫科幻小說的過程,「我就是寫著玩的。」葉盛的小說,往往是基於對人的思考,他對人的興趣,在學生時代就已經顯露出來,所以在讀博時從自動化系轉入生物系。「就像自動控制領域常講的『黑箱』理論,其實人就是一個黑箱,我們看見了它的輸入和輸出,卻不知道其中發生了什麼過程,這也正是我所想要研究的問題。
  • 寫小說、背詩詞、比拼記憶力 難道理科生更聰明?
    這樣理科生「逆襲」文科生的故事還有很多: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得「星雲獎」的劉慈欣,是一名電廠工程師;出生於1893年的丁西林留學英國,學習物理和數學,回國後成為北大物理系教授,但這不妨礙他還是一名劇作家,被稱為「中國獨幕劇聖手」。記憶力、寫小說、背詩詞,這些本來被認為是文科生所擅長的領域,卻總冒出幾個理科生拔得頭籌,不禁讓人覺得疑惑,文科生的地盤為何屢屢被理科生攻佔?
  • 寫小說、寫書評、寫公文,其實是一回事,只要掌握三個關鍵詞
    記得前些天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說搞文學的寫不了公文,而寫公文的能寫一切文學體裁。最初看到這句話,第一印象感覺說反了,認為文學創作的難度,要在寫公文的難度之上。然而,後來認真思考,感覺還不對。自己寫東西有些年頭了,主業寫公文,業餘寫書評,夢想將來有了空閒,寫小說。
  • 王安憶贊小說《風眼》把上海灘的能人寫活了
    它們強烈衝擊著我,這份激情一直湧動著,不寫出來,它就會折磨我、跟著我。」如果說每個作家都有一部命中注定、非寫不可的作品,新近出版的15萬字小說《風眼》,就是作家、出版人孫顒聽從創作使命召喚所結出的果。不過,這個過程遠非外界想得那麼瓜熟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