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稱,根據一項新研究,儘管中美關係不佳,但是新冠疫情使得兩國科學家合作增多。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23日報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究了從2018年年初至2020年4月間發表的1萬篇涉及冠狀病毒研究的論文。
在截至2019年年底的兩年內,有3.6%的論文涉及中美兩國科學家的合作,而在今年頭4個月內,這一數字上升到了4.9%。
該研究結果於21日發表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雜誌上。
報導稱,在這一研究結果公布之際,涉及中國合作夥伴或資金的美國研究項目正面臨更嚴格的審查,華盛頓也一直在加大中國研究人員和學生獲得赴美籤證的難度。
俄亥俄州立大學國際事務專業副教授卡羅琳·華格納與研究員約翰·豪普特共同撰寫了這篇論文。華格納說,近幾十年來,中美合作呈爆炸式增長。
她說,如今,中國是美國在科研領域最大的國際合作夥伴,而且在新冠疫情期間,這一趨勢一直延續。
「我們發現,美中合作得到加強。他們實際上擴大了合作內容。他們的合作比以前更緊密。」
華格納說,她並不太擔心兩國之間的政治緊張關係可能造成的影響,因為科學界的運行不同於政治界。
她說:「政治緊張關係會繼續……但科學文化非常注重事實和聲望。」
報導還稱,亞利桑那大學教育學院的研究人員的另一項研究也發現,在新冠病毒研究方面,中美兩國科學家存在密切聯繫。
他們研究了近5000篇關於新冠病毒的論文,發現中國科學家是最高產的論文作者,而且他們與美國同行之間的合作次數是與英國同行合作的2.7倍。這一研究結果尚未得到同行評議。
亞利桑那大學教授珍妮·李說:「鑑於中美緊張態勢加劇,特別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我們以為美中相關合作會減少。但令人欣慰的是,恰恰相反。」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