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大更大,比遠更遠,銀河系後面的「宇宙巨人」
人類當前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了,目前科學家探測到的宇宙範圍是930億光年,但這還只是人類可觀測的距離,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因此宇宙很有可能無邊無界。然而最近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比星系更大的天體結構,就藏在銀河系的後面,它是一個真正的宇宙巨人,這就是天文學家剛剛發現的Vela超群集。在宇宙中,星系的存在本來就已經足夠讓人震撼,但Vela超群集卻是一個由星系組成的龐然大物。天文學家通過南非大望遠鏡、英澳望遠鏡等地面觀測設備發現了它。在看似毫無關聯的廣闊宇宙裡,組成Vela超群集的星系卻在一起移動,呈現出某種規律性,非常罕見。
-
人類只是宇宙巨人身上的一個細胞,我們同依附於一個巨人身體內
同樣,銀河系也可能是設計出來的。這就印證了古老神話中說的:上帝造人、女蝸造人的傳說。以我們人類目前的醫學條件,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在體內植入納米機器人,以此來改變我們人體內的一些病變,一些壞死的細胞等等。只是,我們有可能依附於一個身體好的巨人,所以我們才沒有生病,或者有小病也被主體修復醫好了。
-
銀河系後面發現了巨大的宇宙南極牆,我們是被包圍住了嗎
科學家最新製造的宇宙三維地圖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宇宙結構,它橫跨14億光年,是一個壯觀的、不可思議的牆,其中包含了成千上萬個星系。這個牆被稱為「南極牆」,在過去的時間裡,它一直隱藏在人們的視線中,直到現在才被發現,因為它的大部分結構位於明亮的銀河系後5億光年之外。
-
銀河系之外還有銀河系?天文學家:人類發現了一個藏寶箱
我們的銀河系在一個不太可能出現的地方有點像:早期宇宙。天文學家使用ALMA或位於智利的Atacama大毫米/亞毫米望遠鏡陣列,找到距我們自身超過120億光年的星系。這意味著來自這個星系的光已經傳播了超過120億年才能到達我們,所以我們看到的是當宇宙只有14億年時出現的星系。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個龐大的恆星家族
本文轉自【cnBeta.COM】;瞥了一眼下面的圖片,我們不難發現銀河系裡有大量的恆星。天文學家表示,銀河系中充滿了恆星流,但其中一個恆星流裡面似乎有近500顆恆星。天文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銀河系中發現了8292個恆星流。
-
銀河系中隱藏著一個容納大量星系的新宇宙結構
據外媒BGR報導, 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新的宇宙結構,它可能容納了數量驚人的星系、恆星和行星。這個結構現在被稱為「南極牆」( South Pole Wall),它位於一個被我們的銀河系所遮擋的區域內。 這一發現是利用顯示星系運動的數據,在從地球可見的空間區域內進行的。
-
天文學家發現了「南極牆」,這是一個綿延14億光年的巨大結構
這個被稱為「南極牆」(The South Pole Wall)的宇宙結構一直隱藏在人們的視線中,直到現在才被發現。因為,它的大部分都位於明亮的銀河系後面5億光年之外。南極牆的大小堪比已發現的第六大宇宙結構 —— 斯隆長城(The Sloan Great Wall)。(一光年約為6萬億英裡,或9萬億公裡,所以這個「最大的宇宙結構」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
-
銀河系後面發現史上最大宇宙結構之一,地球原來被圍困在巨牆之內
壯觀的宇宙三維地圖揭示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南極牆。該結構是一堵巨大的牆,綿延14億光年,包含了數十萬個星系。南極牆的規模可與斯隆牆相媲美,後者是迄今發現的第六大宇宙結構。 科學家們說,它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被發現,是因為它的大部分都位於明亮的銀河系後面5億光年之外。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深藏的「化石星系」
斯隆數字天空調查的阿帕奇點天文臺銀河演化實驗(APOGEE)的數據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隱藏在我們銀河系深處的「化石星系」。有色環顯示出被稱為赫拉克勒斯的化石星系提議的化石星系可能在一百億年前與銀河系相撞,那時我們的銀河系還處於起步階段。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Heracles,以古希臘英雄的名字命名,該英雄在銀河系誕生時就獲得了不朽的禮物。赫拉克勒斯殘餘物約佔銀河系球形暈圈的三分之一。
-
《蓋亞在銀河系的郊外發現了巨大的鬼星系》
,由於其極低的密度和隱藏在銀河系盤的護罩後面,迄今為止已經避免了探測。蓋亞衛星發現了潛伏在銀河系郊外的巨大「幽靈」星系。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搜索歐洲航天局(ESA)蓋亞衛星的數據時發現了這個巨大的物體。這個名為Antlia 2(或Ant 2)的物體,由於其極低的密度,以及在銀河系盤的護罩後面,它完美地隱藏了它的位置,從而避免了檢測。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運動最快恆星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已知的銀河系運動速度最快的恆星。這顆恆星名為S4714,正緊密環繞銀心黑洞人馬座A*運轉,最高速度達到驚人的24000公裡/秒,即光速8%。因此,在這裡發現任何離奇現象都不必感到太意外。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併合形成新證據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黃京一 張素)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員趙剛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銀河系併合形成的新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天文雜誌《天體物理學報》。 「星流」是指具有共同本質特徵的一群恆星,因其在空間中呈現長條形水流狀分布得名。
-
天文學家發現了隱藏在宇宙深處的最古老的盤狀星系
這是一個天文學家不斷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他們就這些充滿塵埃,氣體和恆星的龐大系統如何組合形成理論提出了疑問。在尋找答案時,他們將望遠鏡轉向天空,尋找可以解開謎團的遙遠星系。研究小組使用世界上最強大的望遠鏡之一-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研究了遙遠的,巨大的,被稱為類星體的黑洞發出的光線時,發現了這個星系。銀河在到達地球的途中吸收了一些光,表明它隱藏在太空的黑暗中。利用ALMA研究銀河系並使用哈勃望遠鏡提供的數據,研究小組能夠更清楚地解析其某些特徵。
-
天文學家在距地球「很近」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安靜」的黑洞
歐洲南方天文臺最近在距地球約1000光年的宇宙中發現了一個黑洞。這個黑洞不但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發現的黑洞中距地球最近的,而且是一個三體系統的一部分。起初天文學家以為這是一對雙星,但數據分析表明,在這個名叫HR 6819的恆星系統裡隱藏著一個不可見的天體。HR 6819中的一顆恆星以40天為周期圍繞著這個看不見的天體運行,而另一顆位於距第一顆恆星較遠的軌道上。這個看不見的天體是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個「安靜」的恆星級黑洞。因為「安靜」,所以它顯得很「黑」。研究人員發現它的質量在太陽的4倍以上。
-
銀河系是怎樣形成的?天文學家發現「嬰兒期銀河系」,和理論不同
天文學家一般認為銀河系形成於宇宙之初,由一個大質量黑洞及其攜帶的一片星雲形成了最原始的銀河系核心,星雲中漸漸生成了一些恆星,出現了銀河系最初的雛形,在引力作用下,周邊的星系也開始融入銀河系,使得銀河系的規模逐漸龐大,演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發現一個奇特的三體星系,不久將爆炸!
然而,在最近的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的一個三體星系,則是銀河系中前所未見的。一支國際天文小組利用歐南臺甚大望遠鏡拍攝到驚人一幕,三顆恆星被一片蜿蜒迴轉的塵埃氣體雲環繞,如同長蛇一般。於是,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阿佩普(Apep)。阿佩普是埃及神話中的神明,形象是一條蛇。
-
驚奇,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行星誕生於一個旋渦?
驚奇,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行星誕生於一個旋渦?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行星誕生於吸積盤上,遵守「提丟斯-波德法則」。如果真是萬有引力能夠吸引物質,太陽系物質應該分布在一個球形範圍內。但實際上星系卻在一個圓盤裡旋轉運動,顯然實際與理論矛盾。如果物質自己的萬有引力能夠起作用吸引另外的物質,氫原子應該手拉手均勻分布在空間,宇宙中不應該有物質團塊,但偏偏星系、恆星系星羅棋布。
-
天文學家第一次在銀河系外發現了分子氧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氧分子 - 一種我們每天都在呼吸的氣體 -根據新的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的文章,在一個外星系發現了分子氧。遙遠的河外星系的氧氣氧是在氫和氦之後,宇宙中第三大最常見的元素,天文學家曾經認為分子氧(O2)極少出現在星際空間。儘管進行了無休止的搜索,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在我們的銀河系之外看到過分子氧。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顆飄蕩的「流浪行星」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29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在我們銀河系飄蕩的「流浪行星」,它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報導稱,這個「自由飄蕩」的星球略小於地球,是已經發現的此類行星中最小的。報導還稱,銀河系中可能有很多這樣的流浪行星,科學家表示其數量甚至會多於我們銀河系中的恆星。報導指出,科學家利用名為「微引力透鏡」的天文現象發現了這顆行星。它因為扭曲了更遙遠恆星的光線而暴露了自己。報導還指出,由此產生的效果非常像一個巨型放大鏡,強化了背景中「源」恆星的光,從而暴露出大型物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