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亞在銀河系的郊外發現了巨大的鬼星系》

2020-11-10 J維度空間

譯文/維度空間

蓋亞衛星數據揭示了銀河系,由於其極低的密度和隱藏在銀河系盤的護罩後面,迄今為止已經避免了探測。

蓋亞衛星發現了潛伏在銀河系郊外的巨大「幽靈」星系。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搜索歐洲航天局(ESA)蓋亞衛星的數據時發現了這個巨大的物體。這個名為Antlia 2(或Ant 2)的物體,由於其極低的密度,以及在銀河系盤的護罩後面,它完美地隱藏了它的位置,從而避免了檢測。研究人員於2018年11月9日在線發表了研究結果。

Antlia 2被稱為矮星系。隨著早期宇宙中出現的結構,矮星糸是宇宙最早形成的星系,因此它們的大部分恆星都是古老的,低質量的和金屬貧乏的。但與我們銀河系中大多數其他已知的矮星衛星相比,Antlia 2是巨大的:它與大麥哲倫星雲一樣大,是銀河系本身的三分之一。

研究人員說,Antlia 2從未離銀河太近,總是至少保持40千克(約130,000光年)。它發出的光線非常微弱,是什麼讓Antlia 2如此不尋常呢?與作為銀河系的另一顆衛星的大麥哲倫雲相比,Antlia 2的暗淡了10,000倍。換句話說,它的光度要麼太大,要麼它的整個體積太暗。

劍橋大學的Gabriel Torrealba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Torrealba在一份聲明中說:

這是一個幽靈的星系。像Antlia 2一樣漫反射的對象以前根本就沒見過。由於蓋亞數據的卓越質量,我們的發現才有可能實現。

蓋亞數據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獲得星系的質量,以及那些比正常大小質量低得多、暗得多星際物體。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謝爾蓋科波索夫說:

最簡單的解釋是,為什麼Antlia 2今天看起來質量如此之小,以至於它被銀河系的銀河潮汐分開。然而,仍然無法解釋的是物體的巨大尺寸。通常情況下,隨著此星系在銀河系潮汐中的質量減少,它們應該會縮小,而不會增長。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的Matthew Walker說:

與大約60顆銀河糸衛星的其餘部分相比,Antlia ,2是一個奇怪的球。我們想知道這個星系是否只是冰山一角,而銀河系周圍是大量幾乎看不見的矮人。

歐洲航天局的蓋亞任務迄今為止已經製作了最豐富的星級目錄,包括近17億顆恆星的高精度測量,並揭示了我們銀河系中以前看不見的細節。今年早些時候,蓋亞的第二次數據發布為全球科學家提供了銀河系恆星的新細節。

資料來源:隱藏的巨人:在蓋亞DR2發現巨大的銀河矮星衛星

一句話:蓋亞衛星數據顯示隱藏在銀河系盤子後面的矮星系。


相關焦點

  • 蓋亞衛星在銀河系外發現了奇怪的「幽靈」星系
    歐洲航天局的蓋亞,一個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暗淡的矮星系,一直潛伏在銀河系周圍。科學家們稱之為安蒂利亞2號,他們發現這個矮星系只有銀河系的三分之一大,但和大麥哲倫星雲一樣大。由於它的密度極低,而且是一個完美的藏身處,它一直未能被發現。
  • 「蓋亞」繪成詳細銀河系地圖
    原標題:「蓋亞」繪成詳細銀河系地圖   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新聞特寫,歐洲空間局(ESA)的「蓋亞」(Gaia)探測器任務已繪製成超詳細銀河系地圖,並發現銀河系歷史上一段此前不為人知的「動蕩歲月」。
  • 蓋亞太空飛行器探測到的數據,改寫了銀河系的歷史
    簡單來說,它認為我們的銀河星系在將近140億年前匯聚在一起,當時巨大的氣體和塵埃雲在引力的作用下聚結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流逝,出現了兩個結構:首先是一個巨大的球形「光暈」,然後是一個密集而明亮的盤。在那之後的數十億年中,我們自己的太陽系開始在這個圓盤內旋轉,因此當我們在夜間向外看時,我們會看到這個旋轉圓盤的邊緣在飛濺出「牛奶」。
  • 100億年前,銀河系吃了蓋亞星系
    一個模型揭示了巨大的相遇時機。圖解:這是藝術家對蓋亞-恩塞拉多斯星系(Gaia-Enceladus)和銀河系(the Milky Way)融合的印象。圖源:美國航天局/歐空局/哈勃,CC BY-SA 3.0 IGO一個新的觀測和模型顯示, 大約在100億年前,銀河系與一個較小的、鄰近的星系合併,並且達到了現在的狀態。
  • 蓋亞任務——繪製出銀河系中心棒狀恆星集合的地圖
    簡介:天文學家結合ESA的蓋亞天文臺獲得的數據與其他觀測繪製銀河系中心棒狀恆星集合的地圖,第二次數據結合時加入計算機代碼以確定恆星表面溫度、物種滅絕及其距離的改進估計值。蓋亞任務仍在進行,期待它能幫助我們進一步探究銀河系。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12月3日,科學家最新發布了當前銀河系觀測恆星數量,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12月3日,科學家最新發布了當前銀河系觀測恆星數量,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
  • 銀河系的質量是多少?看看哈勃和蓋亞望遠鏡在測量中的分工協作
    而今,天文學家們雖然依然不能將整個銀河系放在一個工具上直接得出它的質量,但已經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美國宇航局)和蓋亞衛星(歐洲航天局)的測量,得出了銀河系最準確的質量到底是多少。1,將太陽作為參照,銀河系質量是多少?
  • 「蓋亞」發布迄今最詳細銀河系恆星圖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銀河系迄今最詳細恆星圖錄——歐洲空間局(ESA)「蓋亞」空間天文臺發布的第三份有關恆星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等的數據,也包括首次對太陽系加速度開展光學測量得出的結果,有助科學家進一步揭示銀河系演化歷程。
  • 110億年前,一個巨大星系曾撞上銀河系,徹底改變了銀河系
    而在這些碰撞事件更早以前的110億年前,銀河系還發生過一次劇烈的碰撞。那一次碰撞徹底改變了銀河系的形狀和演化進程,對後來的銀河系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個撞擊銀河系的星系,被稱為克拉肯星系。我們對算法進行了數萬次的模擬測試,並且只用了這些星系的球狀星團群,結果發現它對模擬星系之間的碰撞竟然重建得如此精確,這太令人震驚了。」
  • 110億年前,一個巨大星系曾撞上銀河系,徹底改變了銀河系
    即使是我們的銀河系,在今天以前一百多億年的歲月裡,也已經發生過多次碰撞了。這些碰撞包括對很小的衛星星系的吞併,也包括巨大星系的合併。在不斷地碰撞之後,銀河系才演化成了今天這樣。目前,科學家已經對歷史上發生過的一些嚴重碰撞有過一些了解,比如:蓋亞-恩克拉多斯星系(又被稱為蓋亞-恩克拉多斯香腸),在大約90億年前撞擊銀河系;海爾米星流,是銀河系內的一個星流,來自於大約100億年前的一次星系碰撞;紅杉星系,是一個矮星系,在大約90億年前被銀河系吞併;
  •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正在扭曲,被巨大的引力控制,為什麼會這樣?
    說起銀河系,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是太陽系所在的星系。在很多人的認知中,他們認為銀河系是一個規則的扁平圓星系,且銀河系的中間是巨大的中心光亮點。這些光亮點往圓的四周擴散後,就會變得越來越薄,越來越暗。不過,銀河系的中心看似光亮,實則其中間是一個巨大的黑洞,外圍的光被其引力吸引著,無法離去。
  • 蓋亞數據顯示可能是人馬座星系與銀河系的碰撞促進了太陽系的產生
    這項研究基於蓋亞(Gaia)收集的數據,蓋亞是歐洲航天局(ESA)於2013年發射的一個太空天文臺,目的是調查銀河系中的恆星。在觀察恆星時,蓋亞發現了人馬座星系撞擊銀河系所引起的漣漪,引發了恆星形成的上升。
  • 用瀏覽器在蓋亞空間望遠鏡的視野內遨遊銀河系
    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是歐洲航天局(ESA)的空間望遠鏡,於2013年12月19日在法屬蓋亞那成功發射升空,飛往距地球150萬公裡的拉格朗日L2點繞行,蓋亞空間望遠鏡將觀測銀河系中約10億顆恆星的位置和運動,繪製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系三維太空星圖,並幫助解答有關銀河系起源和演化的問題。
  • 蓋亞太空望遠鏡測得仙女座星雲與銀河系的相撞時間
    根據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我們的銀河系和螺旋星系仙女座之間的大型碰撞將於45億年後發生。此前一些著名的預測認為此碰撞將在約39億年內發生,遠比此次預測的要早。參與蓋亞發射的科學家Timo Prusti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發現對於我們理解星系如何演化和相互作用至關重要。」
  • 最精細銀河系恆星地圖發布!蓋亞望遠鏡完成20億顆恆星的數據測定
    剛剛,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公布了迄今最為詳盡和精確的恆星地圖,包含了近 20 億顆恆星的高精度數據,為理解銀河系的起源和未來提供了關鍵信息。數據集和早期科學發現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主辦的一個特別新聞發布會公布。
  • 銀河系的新歷史
    到了20世紀,天文學家發現,我們身處的銀河系只是一個巨大的「恆星島」的一部分,銀河的起源故事揭開了新的篇章。簡單地說,該理論認為,我們的銀河系是在近140億年前由巨大的氣體雲和塵埃在引力作用下合併而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兩種結構:首先是一個巨大的球形「銀暈」,後來則變成一個密度大、亮度高的圓盤。數十億年後,太陽系在這個圓盤中形成,也開始圍繞其中心旋轉。
  • 蓋亞望遠鏡追蹤測定20億顆恆星,描繪出史上最精細銀河系...
    蓋亞望遠鏡追蹤測定20億顆恆星,描繪出史上最精細銀河系恆星地圖  Evelyn Zhang • 2020-12-05 17:54:43 來源:前瞻網 E2843G0
  • 我國科學家在銀河系發現新移動星群
    繼中科院在銀河系發現兩處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之後,相距還不到幾天時間裡,我國科學家又在天文學方面取得巨大成果,科學家們又在銀河系發現了新移動星群。什麼是移動星系群?移動星群是具有相似空間速度的恆星集合,當這些恆星集團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時,由於受銀河系中心引力場影響的原因,恆星集團的成員星在空間上通常會形成一個拉伸結構,組成這個結構的成員星具有相近的空間速度,這個恆星集團就被稱為「移動星群」據國家天文臺報導,科研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與歐空局蓋亞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一個新的移動星群,根據觀測研究發現,該移動星群共包含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