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銀河系,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是太陽系所在的星系。在很多人的認知中,他們認為銀河系是一個規則的扁平圓星系,且銀河系的中間是巨大的中心光亮點。這些光亮點往圓的四周擴散後,就會變得越來越薄,越來越暗。不過,銀河系的中心看似光亮,實則其中間是一個巨大的黑洞,外圍的光被其引力吸引著,無法離去。
實際上,銀河系並不是一個規則的扁平圓星系,而是扭曲的。簡單來說,銀河系銀盤的一側向下扭曲,另一側則向上扭曲。而扭曲的原因,直到2019年才被科學家們弄清楚。在2019年,波蘭華沙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進行了一個精準的測量。他們對兩千四百多顆的造父變星(造父變星是光度、光變周期以及其成正比的變化之星)進行了測量,從而將銀河系精確的三維圖像描繪了出來。
三維圖像顯示,在從銀河中心出發至2.5萬光年左右的距離時,銀盤就開始扭曲。特點是越遠離銀河系的中心,其扭曲的程度就越大。從圖像上看,銀河系就像是綿延起伏的山脈一樣,不過,其起伏的面只有一邊。那麼,為什麼會銀河系會出現扭曲這一現象呢?其原因有二。
第一,是引力的作用。銀河系的中心本身是一個巨大的磁場和引力場,任何物體都無法逃離在銀河系範圍內的引力吸引和磁場幹擾。也正是因為銀河系的引力過大,所以導致銀河系像一個旋轉陀螺一樣,一直在嘗試旋轉或傾斜。但科學家們至今還沒有找到銀河系的引力是從哪裡出來的,或許可能在銀河系的中心,也有可能是銀河系的邊緣。但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根本無法去尋找原因。
第二,是銀河系的鄰居——矮星系。矮星系是銀河系的鄰居,不過,它似乎逐漸在接近銀河系。也正是因為這兩個星系越來越接近,所以產生了引力效應,導致銀河系出現了扭曲。
這兩個導致銀河系扭曲的原因一直在科學界中流傳,並且引起熱議。那這兩個原因到底哪一個的準確性更高呢?義大利科學家對歐洲宇航局發射的「蓋亞」探測衛星傳回來的大量恆星數據研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銀河系的扭曲不是靜態的。
這也就是說,銀河系的扭曲是動態的,其扭曲的位置是持續變化的,或者說扭曲的方向是一直在改變的。因此,現在科學界普遍的認知是,銀河系的扭曲是矮星系導致的。當然,若是以後發現了更多的銀河系秘密,那這結論也是會被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