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確銀河系3D模型顯示銀河系扭曲並不扁平

2020-12-04 太平洋電腦網

近日,以華沙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創造了迄今為止最準確的銀河系三維模型,其表明銀河系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平坦,而是一個扭曲,奇怪,奇妙的混亂形狀結構,整體上呈現扭曲的S形。

波蘭華沙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分析了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拍攝的20多萬張太空照片,從10億顆恆星中確認2431顆有「量天尺」之稱的造父變星,銀河系是一個螺旋星系,彎曲的旋臂伸向太空。此前關於銀河系的大多數描述顯示它相當平坦,但來自這項研究的光學引力傳感實驗的數據表明相反。

該團隊將我們的星系描述為不太平坦的圓盤,更像是一個「搖搖欲墜的未經烹煮的披薩外殼」,它描繪了一種叫做造父變星的特定類型恆星的位置。造父變星是脈動的恆星,研究人員很容易測量它們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利用2,431顆「量天尺」之稱的造父變星的數據,該團隊能夠創建其令人難以置信的銀河系詳圖。

最新三維圖顯示,從銀心向外,巨大的星系盤會逐漸向上或向下捲起,距銀心6萬光年的銀河系外盤恆星偏離銀道面多達4500光年。銀河系整體呈捲曲狀的S形,即天文學家所形容的翹曲結構。

除了提供迄今為止我們銀河系形狀的最準確外觀外,科學家們還了解了他們沿途發現的恆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事實證明,造父變星往往是在群體中發現的,這可能意味著它們傾向於形成爆發。

至於我們的星系如何變得搖搖欲墜和奇怪,很難說,但研究人員有一些想法。他們認為,銀河系與其他星系之間的相互作用 - 甚至暗物質 - 可能是罪魁禍首。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科學》上。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3D地圖揭曉銀河系真正形狀,星盤並非扁平而是扭曲的
    天文學家透過追蹤數千個遍布銀河的大脈衝星,製作出銀河系目前為止最準確的地圖,發現星盤並非如普遍所認為是扁平的,而是外形扭曲的。銀河系的3D地圖刊於期刊《科學》(Science),指出銀河系的恆星盤是由四個主要螺旋臂和一個棒狀核心區域組成。
  • 扭曲的?「造父變星」幫助天文學家繪製銀河系的3D地圖
    如果你把銀河系想像成一個整體,你可能會認為它是一個扁平的結構,中間有一小塊凸起的區域,美麗的旋臂向外伸展。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銀河系的外盤不是平的,而是彎曲的。 考慮到我們是在銀河系內部,要算出來並不容易。
  • 銀河系是扭曲的?天文學家繪出3D地圖:核心區+螺旋型枝節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譚楚妍銀河系近日,天文學家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銀河系3D地圖。英國《衛報》稱,我們以往認為像一張平滑光碟的銀河系,其實是彎曲的、扭曲的。路透社8月2日報導稱,該地圖清晰地顯示了銀河系的整體構造:由四個螺旋型枝節和一個條狀的核心區域組成。該星系盤直徑約14000光年(約12兆6000萬億千米),且並不呈平面狀,而是彎曲的、厚度不一的,最大厚度可以從星系中心算起。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稱,研究者8月1日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繪製的地圖。
  • 銀河系最新全景圖:兩端扭曲,厚度不一
    近期一份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波蘭華沙大學(University of Warsaw)的研究者們利用造父變星(Cepheids)測量星體之間距離的技術,為我們繪製了一份迄今為止最明確的銀河系的三維全景圖。
  • 中外科學家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來源:【人民日報】核心閱讀 近日,中外科學家繪製出目前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明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銀河繫結構是天文學中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這是人類繼認識地球和太陽系後,跨入巨大銀河系的關鍵一步。 歷經17年,美國、德國和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重大科學研究團隊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清晰地展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 科學家公布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
    17世紀時期,當時的伽利略利用天文望遠鏡發現了銀河系分布有大量恆星,但是那時候人們還不知道銀河系存在;到了18世紀,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用恆星計數法研究出銀河系的結構為扁盤狀,從這個時候開始人類才開始逐漸了解銀河系的結構;20世紀20年代,科學家對銀河系的結構已經有了深入了解,之後美國天文學家沙普利建立了銀河系模型,被認為是銀河系最早的全景圖,不過由於當時技術限制,沙普利建立銀河系模型與實際的銀河系還存在很大差異
  • 銀河系的形狀是扁平的,我們所處的「宇宙」是不是也是扁平的呢?
    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星雲、星際塵埃等等各種類型的天體,而天體之間由於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而形成了不同層級的天體系統,其中包含地球的天體系統從小到大分別是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和宇宙。
  •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正在扭曲,被巨大的引力控制,為什麼會這樣?
    而扭曲的原因,直到2019年才被科學家們弄清楚。在2019年,波蘭華沙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進行了一個精準的測量。他們對兩千四百多顆的造父變星(造父變星是光度、光變周期以及其成正比的變化之星)進行了測量,從而將銀河系精確的三維圖像描繪了出來。
  • 銀河系居然是彎的!
    我們一直認為銀河系像一張平滑的光碟,但天文學家最近繪製出的銀河系三維地圖卻顯示,銀河系星系盤是彎曲的,厚度不一,而且距離中心越遠處越厚。
  • 科學家公布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其中有中國人的功勞
    ,被認為是銀河系最早的全景圖,不過由於當時技術限制,沙普利建立銀河系模型與實際的銀河系還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它的對銀河系的結構描述得到了世界公認。,平時我們看到和使用的銀河系全景圖就是2009年公布的圖片,不過這種銀河系全景圖並不是最精確的銀河系全景圖,它只能算是「銀河系棒和旋臂結構巡天觀測」科學項目的「半成品」,為什麼呢?
  • 大麥哲倫星系能看到銀河系全貌嗎?銀河系最佳觀測角度在哪裡?
    一、人類認識的銀河系的努力1750年英國天文學家賴特就認為銀河系是扁平1785年,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認為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中心1918年,美國天文學家沙普利經過多年的觀測,認為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邊緣,並且沙普利通過造父變星的變光周期確定了球狀星團的距離,提出銀河系是一個透鏡狀星系,銀河系的直徑約有80千秒差距,太陽系距離銀心
  • 銀河系翹曲身材或源自星系碰撞 太陽是「事故」留下的傷痕
    然而,關於為什麼銀河系會這樣「翹」,長期以來有種種假說,莫衷一是。最近,《自然·天文學》期刊的一篇論文,再次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到這個問題上。研究顯示,銀河系的翹曲結構,或許與某一星系的碰撞有關。新的研究,也為科學家們探尋銀河系的形成和演變,揭開浩瀚宇宙的更多奧秘提供了新的視角。  堅持不懈「看清」銀河系  「銀河宛轉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
  • 銀河系的觀測歷史!早期認為太陽系位於銀河系中心!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觀測者本身就在銀河系裡,並且在銀盤面深處,本身在觀測銀河系時就存在非常大的局限,因此對銀河系的觀測與測量歷史,也就是我們天文觀測技術提升的過程!這是我們熟悉的銀河的樣子,因為這就是在地球上看到的,一臺普通相機即可記錄如此壯美的銀河!
  • 原來你是這樣的銀河系!--深夜喵語328
    這是天文學家根據大量觀測統計以及參考其他星系測繪出的結果——銀河系是由上千億顆恆星和大量塵埃氣體組成的棒旋星系,數條旋臂從中心棒狀結構向外延展而開,正面看去如同一個橫跨10萬光年的大圓盤。天文學家通過追蹤遍布銀河系的數千顆大的脈動變星,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銀河系地圖。從地圖上看,由無數恆星組成的星系盤並非扁平,而很明顯是彎曲的、扭曲的。
  • 中美合作成果: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出爐
    氫原子氣體的21釐米特徵射電信號在銀經-速度圖中顯示出連續的結構,其很可能示蹤了銀河系的多條旋臂結構。後來繪製的一氧化碳分子氣體的銀經-速度圖也展現了類似的特徵。但是,這種間接映射方法可能存在歧義,也不夠準確,難以清晰地展示銀河系的旋臂結構。
  • 銀河系是扁平的,但銀心卻是隆起的,而且非常耀眼
    棒旋星系,但它並不是一張扁平的大餅,事實上它更像是一頂草帽,外圍呈現出扁平狀的特徵,而中心則隆起為一個球體。我們所看到的只是我們所在區域的宇宙空間,它並不代表著宇宙的全貌,在銀河系的中心,就是那個隆起為球體的區間,就有著一番與這裡截然不同的景象,那裡是一個充滿了喧囂且無比光亮的世界。
  • 宇宙早期的銀河系類似物
    因此,它是銀河系最遙遠的圖像-並引起意外。因為按照目前的模型,這樣的早期星系應該更加混亂和湍流。當宇宙還很年輕,並且第一個星系只是逐漸形成和成長時,許多天體物理過程比今天動態和強烈得多。許多首批恆星非常龐大,因此在幾百萬年後再次爆炸成為超新星。
  • 科研人員精確測量銀河系的塵埃消光
    在沿著銀盤的方向(低銀緯)上,由於塵埃的嚴重消光,在光學波段幾乎無法看到銀河系以外的天體。因此,一般來說,銀河系外(河外)天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遠離銀盤(高銀緯)的天區。儘管如此,由於銀河系的盤存在一定厚度,而太陽處於銀盤厚度上的中心位置,我們從任何方向看出去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銀河系塵埃消光。因此,對於河外天體來說,銀河系的塵埃消光是一個必須改正的效應。
  • 太陽系銀河系都是扁平的,地球兩端的南北極夜空還能看到星星嗎?
    太陽系和銀河系是確實是扁平的,至少從視覺上來看是這樣,不過認識太陽系和銀河系卻耗費了不少時間,現在從小學的科學教科書中,太陽系行星環繞,銀河系棒旋星系,但這卻是建立在無數天文學家的努力之上。認識太陽系曾經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託勒密地心說有這相當嚴格的邏輯來解釋地心說中碰到難以想像的問題,比如行星逆行就是一個最明顯的BUG,而數千年中儘管有人懷疑這個說法,但只有到了哥白尼時代才真正提出了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
  • 西安專家參與繪製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吳元偉研究員,作為該項目("貝塞爾"棒與旋臂遺珍巡天項目,以下簡稱BeSSeL項目)中國團隊的核心成員,精確測定其中約30個大質量恆星的精確位置與自行,定位了銀河系的一條主旋臂人馬-船底臂的結構及運動學特徵,為銀河系的旋臂新圖像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