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早期的銀河系類似物

2020-09-09 捌零後的郭


星系SPT0418-47的光由於重力透鏡效應而失真,並顯示為幾乎完美的光環

我們的家庭星系具有一些典型特徵:它具有中央增厚,旋轉並且具有螺旋臂。現在,天文學家第一次在早期宇宙中發現了一個星系,該星系已經具有這三個特徵中的兩個-旋轉和增厚。這個星系距離大爆炸僅14億年,距今已有120億光年遠。因此,它是銀河系最遙遠的圖像-並引起意外。因為按照目前的模型,這樣的早期星系應該更加混亂和湍流。

當宇宙還很年輕,並且第一個星系只是逐漸形成和成長時,許多天體物理過程比今天動態和強烈得多。許多首批恆星非常龐大,因此在幾百萬年後再次爆炸成為超新星。在年輕的星系中,充足的星際氣體供應確保恆星形成的發生率大大高於當今大多數恆星簇。此外,星系經常發生碰撞和合併,從而使它們成長。但是,所有這些都反覆導致了銀河環境中的強烈湍流,這就是為什麼當前模型採用的是早期星系的有序度較低而混亂的結構。

從光環到銀河系圖像

但是現在,位於加奇的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弗朗西斯卡·裡佐(Francesca Rizzo)周圍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不適合這張照片的早期星系。SPT0418-47星系距離我們約120億光年,因此在大爆炸之後約14億年存在。當時回望著它的燈光。由於如此遙遠的距離,即使是功能最強大的望遠鏡也很難分辨出此類早期星系的特徵。但是幸運的巧合拯救了Rizzo和她的團隊:距離更近的星系將自己推向地球和遙遠的星系SPT0418-47之間,並充當了引力透鏡:前景星系的引力扭曲並增強了SPT0418-47的光線,並為之服務因此,就像一個宇宙放大鏡一樣。

但是,為此,他們首先必須校正SPT0418-47的圖像,該圖像被重力透鏡嚴重扭曲。因為在原始圖像中,遙遠的星系不會顯示為星團,而是前景「鏡頭」周圍幾乎完美的圓形光環。研究人員使用了專門開發的計算建模技術來重建遙遠星系的真實外觀。「當我第一次看到SPT0418-47的重建圖像時,我簡直不敢相信:打開了一個藏寶箱,」 Rizzo說。如圖所示,SPT0418-47似乎至少具有我們銀河系典型的兩個特徵:一方面,它已經具有凸出部分,大量恆星緊緊圍繞銀河系中心。這是第一次 據天文學家說,在宇宙歷史的早期就觀察到了隆起。但是,另一方面,它們的旋轉對應於當今螺旋星系盤上運動速度的分布。

與當前理論相矛盾

儘管這個星系來自還很年輕的宇宙,但SPT0418-47在這些核心特徵上卻驚人地類似於我們的銀河系和當今當地宇宙的其他星系。總的來說,這個早期的星團比根據當前模型預測的有序得多。因此,這與早期宇宙中所有星系都是湍流且不穩定的理論相矛盾。Rizzo的同事Simona Vegetti解釋說:「我們發現的結果非常令人困惑:儘管恆星高速形成並因此發生了高能過程,但SPT0418-47是迄今為止在早期宇宙中觀測到的最有序的星系盤。「這一結果是出乎意料的,並且對我們認為星系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SPT0418-47的發現及其令人驚訝的功能可能表明當前的模型可能並不完整。因為顯然早期宇宙並不像以前想像的那樣混亂。裡佐說:「這一結果代表了銀河系形成領域的一項突破,表明我們在附近的螺旋星系和銀河系中觀察到的結構已經存在於120億年前。」 但是,SPT0418-47還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在大爆炸之後不久,如何形成這樣一個秩序井然的星系。天文學家希望從未來使用新望遠鏡的觀測中得到答案,其中一些仍在建造中。您也可以幫助找出答案

資料來源:Francesca Rizzo(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Garching)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有多少個類似銀河系的星系?有多少顆類似太陽的恆星?
    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現在的時間、空間、物質都是起源於那個奇點。可觀測的宇宙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這意味著宇宙膨脹是超光速的。天文學家保守估計在可觀測的宇宙範圍內大約有兩千億個如銀河系一樣的星系,每個星系含有數千億顆類似太陽一樣的恆星。其實在這裡數字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
  • 宇宙裡類似銀河系、河外星系這整個小宇宙有無數個
    宇宙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宇宙是三維空間,不存在時空隧道,空間無邊無際,時間無始無終向前。宇宙是物質的,物質按規律運動的。宇宙每一部分星系都有其旋繞的中心,我們銀河系、河外星系也有其旋繞的中心,我們沒有必要觀測到整個宇宙,也不可能觀測到,但我們可以很快觀測到我們這整個小宇宙(包括銀河系、河外星系)。在宇宙裡類似我們這樣小宇宙有無數個。
  • 天文學家在遙遠太空中發現了類似銀河系的星系
    120億年前,當所有空間還只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嬰兒宇宙時,讓人聯想到銀河系的年輕星系在宇宙深處閃耀著生命。天文學家通常認為這個早期的宇宙是一個混亂,極端的環境,星系是不穩定且劇烈的。新的研究表明這些假設可能是不正確的,從而為星系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見識。
  • 天文學家在遙遠太空中發現了類似銀河系的星系
    120億年前,當所有空間還只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嬰兒宇宙時,讓人聯想到銀河系的年輕星系在宇宙深處閃耀著生命。天文學家通常認為這個早期的宇宙是一個混亂,極端的環境,星系是不穩定且劇烈的。新的研究表明這些假設可能是不正確的,從而為星系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見識。
  • 在深空發現類似銀河系的星系令天文學家困惑不已
    120億年前,當整個空間還只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嬰兒宇宙時,一個讓人聯想到銀河系的年輕星系正在宇宙深處煥發出勃勃生機。天文學家通常認為這個早期宇宙是一個混亂的地方,是一個極端的環境,星系是不穩定的,暴力的。新的研究表明,這些假設可能是不正確的,並且為星系如何形成提供了新的見解。
  • 類似銀河系的星系有無數個,是否意味著生命出現的機會是無限?
    我們知道,銀河系在宇宙中並不起眼,但目前看來唯一特殊的是在銀河系的冰山一角內,存在著生命,這是無與倫比的。那麼在如此浩瀚的宇宙,類似銀河系的星系必然不在少數,那麼是否意味著在無數個類銀河系中,是否存在生命?
  • 宇宙有多少個銀河系,銀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含10萬多銀河系
    宇宙是由非常多的星系而組成的,我們所在的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而銀河系由是宇宙中的很小一部分,比銀河系要大的星系還有很多,比如室女座超星系團、
  • 120億光年外驚現銀河系的「親兄弟」
    宇宙深處,可能有銀河系的「親兄弟」。(圖片來自網絡)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12日報導,《自然》雜誌日前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稱,天文學家們利用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望遠鏡陣列(ALMA),揭開了一個遙遠新生星系的面紗,它竟然與銀河系驚人地相似。此外,它相對有序的狀態也很令人驚訝,這與「早期宇宙中所有星系都是混亂不穩定的理論」相矛盾。
  • 我們銀河系的「大耳朵」:銀河系的大伴星系脫穎而出
    我們的銀河系只是點綴宇宙的數十億個星系中的一個 - 宇宙中充滿了它們的普通螺旋。我們的空間角落的非特殊性,被稱為哥白尼原則,是現代宇宙學的基石。但這並不意味著銀河系在各個方面都必須完全平均。所以研究人員不得不問:模擬是否存在缺陷 - 可能是因為它們解釋了神秘暗物質的最重要作用 - 或者說銀河系只是一個古怪的東西?在新的超級計算機模擬和稱為斯隆數字巡天的宇宙測繪望遠鏡項目的幫助下,現在似乎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斯隆調查說?古怪。在對早期模型的最新確認中,最新一輪的超級計算機模擬再次表明,銀河系大小的星系應該很少聚集麥哲倫雲大小的衛星。
  • 銀河系是怎樣形成的?天文學家發現「嬰兒期銀河系」,和理論不同
    天文學家一般認為銀河系形成於宇宙之初,由一個大質量黑洞及其攜帶的一片星雲形成了最原始的銀河系核心,星雲中漸漸生成了一些恆星法新社等媒體8月12日報導稱,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天文學家們利用位於智利的阿爾瑪射電望遠鏡在120億光年之外看到一個閃爍的金色光環,是迄今發現最遙遠且類似銀河系的星系
  • 早期宇宙的星系大爆發
    圖為研究團隊利用阿塔卡馬大型毫末/亞毫米陣列(ALMA)望遠鏡觀測到的眾多早期宇宙星系中的Saxton NRAO/AUI/NSF, ALMA (ESO/NAOJ/NRAO), ALPINE team)ALMA望遠鏡對早期宇宙中成長期的星系進行了大量觀測,觀測結果顯示很多星系都含有大量的塵埃和重元素。這一結果與此前的預想相反,說明早期宇宙中星系已經在不斷地成長與演化。科學家希望通過進一步研究,能夠明確早期宇宙中星系快速成長的原因,並對此後星系的演化進行理論解釋。
  • 120億光年外驚現銀河系的「親兄弟」,又帶來了一腦門子問號
    宇宙深處,可能有銀河系的「親兄弟」。(圖片來自網絡)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12日報導,《自然》雜誌日前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稱,天文學家們利用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望遠鏡陣列(ALMA),揭開了一個遙遠新生星系的面紗,它竟然與銀河系驚人地相似。此外,它相對有序的狀態也很令人驚訝,這與「早期宇宙中所有星系都是混亂不穩定的理論」相矛盾。
  • 「天眼」發現,銀河系外一顆類似「眼球」的行星,或存在智慧生命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個奇特的系外行星,這個從遠處看這個行星類似人類的眼球,所以科學家親切地稱之為「眼球」行星。這顆行星是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歷程中驚人發現,它位於銀河系之外的一個普通星系,這個星系的中心是一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紅矮星。
  • 銀河系在宇宙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每日科技網】  銀河系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意義非凡,可是放眼整個宇宙,銀河系就毫不起眼了。簡單的一個比方:如果地球是一個桔子的話那麼太陽系就是一棵桔子樹,而我們的銀河系就是一片桔子林了。可是我們的宇宙中究竟有多少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桔子林呢?又有多少個比銀河系大或者是小的桔子林呢?
  • 宇宙是怎麼形成的?-物道聚合學說-《物道理論》新宇宙觀
    含有其它相應特性的物質在物道相和作用下就形成了類似地球、木星、金星一樣的行星。在恆星自轉力及引力與斥力作用下,行星圍繞著恆星運轉。行星公轉產生的離心力又導致本身自轉的產生。同樣由於行星與衛星之間力的作用,在特定物道組和條件下就有了衛星圍繞行星運轉。宇宙中心是最早誕生星系的區域,物道理論稱之為「中樞星系」,並產生超強引力的物道聚合體,使得空間物質快速地向中心匯聚。
  • 銀河系有宇宙中所有的天體種類嗎?還有哪些驚人的天體?
    銀河系是一個誕生於126±10億年的古老星系,有著數千億顆恆星!即使整個宇宙突然消失,那麼擁有銀河系的文明一樣可以「永續」發展!
  • 銀河系發現最老恆星 幾乎與宇宙同齡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大爆炸」後宇宙經歷了什麼事情?也許一顆剛剛在銀河系發現的原始恆星可以為苦苦追問的天文學家提供線索,它的年齡約為132億年,幾乎與宇宙同齡,成為已知的最長壽的恆星。從它的年齡上看,應該是誕生於銀河系的初始階段,那時銀河系最終的螺旋形狀還未形成。而年齡僅為46億年的太陽系更是遠未出現。就像其它的原始恆星一樣,HE 1523中僅包含少數幾種比氫和氦質量重的化學元素,其中就有兩种放射性金屬元素——釷和鈾,其半衰期分別為140億年和47億年。科學家通過分析望遠鏡收集到的光譜數據確定了釷和鈾的精確含量,並進一步推算出了HE 1523的年齡。
  • 我們發現了宇宙早期的超級黑洞和最亮類星體
    但宇宙中的黑洞基本上都不是孤立的,它強大的引力會吸引周圍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快速落向黑洞的過程中彼此會「撞車」,從而以類似「摩擦生熱」的方式在黑洞周圍釋放巨大的能量。因此,黑洞在我們看來是否「發光」,取決於它周圍有沒有大量的物質。
  • 科學家破解中微子如何在銀河系聚集 事關「嬰兒宇宙」
    東北大學供圖  日前,東北大學理學院教授張鑫與北京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博士後張珏合作,在「宇宙遺蹟中微子的引力結團效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N單體模擬中發展了一種重要的計算方法——重加權方法,使得只利用一次模擬即可得到不同中微子質量和相空間分布下的中微子密度輪廓,從而研究宇宙中最古老的中微子如何在銀河系中結團。
  • 太陽系屬於銀河系,銀河系又屬於什麼天體?帶你走進宇宙星河長城
    我們的地球是屬於太陽系的已一部分,而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小小的一部分,但是你有想過宇宙之大,我們的銀河系又屬於什麼天體系統嗎?今天小星就帶大家走進比銀河系更大的天體系統,帶你領略宇宙星河長城的雄偉壯麗。是否有人和我一樣想過,銀河系的上面、下面和旁邊都有什麼?答案就是宇宙太大,宇宙的中心不明確,所以所謂的上面和下面只是人的主觀意識的認識,所以不存在所以的方向。銀河系跟我們的太陽系類似,銀河系作為星系中體積較為大者,旁邊有很多小的星系在圍繞著銀河系公轉。比如較為著名的大小麥哲倫星系,這兩個小星系能在南半球晴朗的星空下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