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臺日漁業協定有用嗎 蔡英文親日自吞苦果

2021-01-09 騰訊網

原標題:左錦濤:「臺日漁業協定」能保護臺灣?

近日,臺灣一艘漁船及船員在衝之鳥礁周邊150海裡處被日本海上執法部門抓扣,「罪名」是在日本的「專屬經濟區」內捕魚,違反了國際海洋法和日本的國內法。隨後,日方要求臺灣繳納170萬元新臺幣作為釋放被捕漁民的「保證金」。在重重壓力下,臺灣方面最終繳納了所謂的「保證金」。

被扣的臺灣漁船

在此期間,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方面對這次漁業糾紛的處理閃爍其辭、避而不談;只有即將出任「駐日代表」的謝長廷作出了表態,認為現行臺日漁業協議還有地方能夠加強,需要進一步了解日本和臺方各自的需要。

這裡謝長廷所指的「漁業協定」,是2013年4月臺灣和日本雙方以民間名義籤訂的協議,主要解決的是釣魚島周邊海域的漁業爭端。自籤訂之後,臺灣方面就一直認為「臺日漁業協定」不僅僅是一個專門協議,而是維持西太平洋地區和平的重要一環。馬英九就曾放言,這個協定「維持了東海和平」。然而面對日本在漁業權益上的步步緊逼,馬當局能夠籤一個「維持和平」的協定卻保護不了自己的漁民,似乎成了一個大大的諷刺。

在這次漁業爭端中,日本的行動是風險極小、大有收穫的。在計劃的可行性上,日本選擇此時對臺灣漁民「下手」的風險最小:一方面臺灣當局正在換屆,國民黨和民進黨相互扯皮推諉卻又都有求於日本;另一方面,兩岸關係因電信詐騙犯等一系列問題而惡化,大陸的漁業部門為臺灣「出頭」的可能性很低。在行動的收益上,日本扣押臺灣漁船不僅又一次「證明」了自己在衝之鳥礁海域的執法能力,而且還使得國民黨和民進黨、大陸和臺灣之間的嫌隙進一步暴露出來,在今後的外交行動中還有可能繼續利用。

「臺日漁業協定」與「保釣等距外交」

冷戰結束後,臺灣與日本的關係之間存在三個主要的問題:二戰之後隨軍慰安婦的賠償、原臺籍日本兵欠餉和軍事郵政儲蓄清償問題,釣魚島漁權爭議問題以及在釣魚島乃至琉球群島「主權」歸屬上的對立問題。其中,釣魚島問題既是主權問題又是利權問題,兩種權益爭端交織在一起。臺灣和日本方面就釣魚島問題進行了多輪談判,但由於臺灣在1971年後陷入國際孤立,所以在具體談判中往往處於不利地位,直至2013年經過17輪談判後才艱難達成協議。

臺日關於釣魚島問題的談判始於1996年8月。前兩輪談判中,雙方為了主權歸屬問題爭執不下,因此並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第3輪談判後,雙方決定「主權各表,主談漁權」,然而也並沒有達成相應的共識;而且臺日之間關於海洋權益的議題越來越多,漁業問題中的技術細節問題也越來越多,加之日本依仗優勢地位不肯讓步,談判因此陷入了膠著狀態。轉機出現在2012年,安倍晉三第二次擔任日本首相後積極推進「臺日漁業協定」,並在2013年的第17輪談判中最終達成了協議。

這一協議從文本上看,是臺灣漁權的一次勝利。協議規定在北緯27度以南及日本先島諸島以北之間海域,劃設大範圍「協議適用海域」;臺方漁船在該海域內的作業權益獲得確保,而且範圍除臺方主張「暫定執法線」內海域,作業範圍擴大約1400平方海裡,即約4530平方公裡。日本承諾臺方漁船在「協議適用海域」內將可安心作業,不受日方公務船幹擾。相對於之前的強硬姿態,這是日本作出的重大讓步。

安倍推進「臺日漁業協定」有其外交戰略上的考慮。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將釣魚島「國有化」,引起了中國的強烈反應和中日關係的惡化;中國開始在釣魚島周邊海域展開高強度、常態化的巡航執法行動,以打破日本單方面控制釣魚島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大陸和臺灣聯手維護釣魚島的海洋權益,那麼日本就將陷入「雙線作戰」的不利局面。2012 年9月國臺辦就表示:「大陸公務船已經並將繼續在該海域巡航執法、護漁維權,為兩岸漁民提供服務。」因此,釣魚島周邊海域的漁權就成了日本吸引臺灣當局上鉤的「魚餌」,安倍政府在利權問題上作出讓步,可以使臺灣賺了「面子」也賺了「裡子」,從而不急於在保釣的主權問題上與大陸合作。

臺灣民間也有呼籲聯合保釣的聲音

安倍的顧慮當然是真實的,但又是「過慮」的。馬英九當局並沒有意願與大陸進行聯合保釣行動。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有島內的反對聲音、美國的疑慮和對臺日關係的關切等多方面因素。總之,馬英九當局把大陸聯合保釣的「橄欖枝」視為一種外交籌碼,用以迫使日本在漁業談判上向臺灣讓步:一方面向日本擺出要與大陸聯手的姿態,要求更多的權益;另一方面對聯合保釣進行「冷處理」,宣傳自己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拒絕宣布與中國大陸聯合保釣;其政策實質是在大陸、日本兩邊玩平衡,同時討好美國。

除此之外,由於這個協定只關乎漁權而不討論主權,因此在「釣魚島是中國領土」這一兩岸共識上馬當局認為自己守住了底線,大陸方面也就不會過度追究,對兩岸關係的衝擊也是可控的。有島內學者就將馬英九的這種政策稱為「保釣等距外交」。馬英九當局的政策出發點就是釣魚島的漁權問題,目的則意在達成協議、示好美國、獲得「政績」的「一箭三雕」。自此之後,臺灣當局就對「保釣」問題作壁上觀,還一廂情願地提出所謂「東海和平倡議」,試圖搞大陸、臺灣和日本的三邊會談,最後也不了了之。

然而馬英九當局似乎忘記了,所謂「保釣等距外交」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取得在各方之間的「等距」。並且隨著時間和情勢的推移,當臺灣與其中任意一方的「距離」發生變化,平衡也就會隨之打破。很顯然,2016年的各方關係已經不同於2013年:臺灣處在內有內訌、外無外援的孤立境地,與大陸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因此任何協定、溝通都是不可能有能力保護臺灣漁民的。實際上,在「臺日漁業協定」之後,日本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還多次抓扣臺灣漁民。

「等距外交」的破產和臺灣的「自我孤立」

在繼續討論臺日漁業衝突之前,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這次事件的發生地衝之鳥礁。衝之鳥礁距日本本土1740公裡,在漲潮時基本上都淹沒在海水中,只有「北小島」和「東小島」有兩塊露出水面的小礁石,屬於國際法上的「礁石」,因而不能作為劃定專屬經濟區的依據。日本歷來主張衝之鳥是國際法意義上的島嶼,並為此採取大量人工加固手段以在法理上鞏固這一觀點。

中國對此予以堅決反對,國際社會也沒有承認日本的這種行為。就在3月14日和19日,中國科考船「海大」號兩次進入衝之鳥礁附近海域進行科學考察,遭到日本巡邏船的跟蹤和警告;「海大」號則回應「這是公海海域」後不再理會日方。

此次被抓扣的臺灣漁船,就位於衝之鳥礁附近一百五十海裡處,在日本聲稱的「專屬經濟區」內。

當然,在國際法上日本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特別是聯合國大陸架委員會沒有支持日本的訴求,日本在衝之鳥礁地區劃「專屬經濟區」是非法的;因此,在公海海域臺灣漁民有捕撈的自由,即使沒有雙邊的漁業協定也不應受到任何國家的幹擾。然而在海洋權益問題上,法律從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最後的結果往往還是要取決於「外交」技巧和實力。

從臺灣的角度來看,「等距外交」其實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技巧。在經濟體量、軍事力量和綜合實力上,臺灣要弱於日本、大陸和美國這樣的地區玩家;由於主權身份的限制,臺灣甚至在面對菲律賓這樣體量的國家時也沒有優勢。因此,臺灣在實力上的缺陷就更需要「外交」技巧的彌補,利用東海問題上各方的矛盾輪流「出牌」。

然而這種「走平衡木」式的「外交」戰略有著嚴苛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維持與各方的穩定關係;關係惡化就會導致「失去平衡」,招致外來勢力的趁火打劫。因此給「等距外交」掌舵的領導人,必須非常小心地調整「外交」政策,在必要的時候需要與最善意的一方合作來保全自己。顯然,馬英九不是這樣的領導人:他在達成「臺日漁業協定」後就選擇了作壁上觀,在釣魚島和東海問題上毫無作為;等到情勢發生變化時,臺灣已經陷入了「自我孤立」。

中國大陸是臺灣對外活動的「王牌」。這是指,中國大陸只要繼續堅持統一大業不動搖,那麼其他國家對臺灣「下手」時就不能不考慮大陸的因素。例如,2013年5月9日發生的菲律賓執法船槍殺臺灣漁民事件中,大陸在外交表態和南海方向上的配合實際上幫助了臺灣。

然而,兩岸關係的變化影響了臺灣手裡的這張牌。自2010年起,臺灣與大陸之間不斷發生摩擦;2014年3月到4月的「太陽花學運」將臺灣年輕一代中部分人對大陸的敵意如此清晰地表達出來,對兩岸關係造成了嚴重損害;大陸方面開始調整對臺政策。隨後一系列事件諸如「黃安舉報周子瑜」事件、最近的電信詐騙犯事件等,將臺灣和大陸的民意推向了高度對立的兩面。

民意上的對立轉化為政治上的影響,加之民進黨贏得臺灣地區「大選」後力圖疏離大陸的政策宣示,使得大陸和臺灣之間的關係進入了目前的低潮期。這也意味著,臺灣在面對其他國際玩家時失去了大陸這張「王牌」而陷入孤立;其他國家就可以相信,它們直接與臺灣發生爭端時將不會導致大陸的介入。

在這種情況下,臺灣又恰逢「大選」。國民黨在選舉中一敗塗地,馬英九在政治上已經宣告「死亡」,在任何政策上都難以有所作為;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既然宣示要疏離大陸,就需要藉助日本的力量,因而不太可能對日本的要求作出否定的回答。因此,臺灣在對外事務中已經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地步。日本自然會利用這個窗口時間,對臺灣的漁權和衝之鳥問題下手,臺灣就只能將苦水咽下去。

民進黨即將在臺灣執政,然而蔡英文在扣押事件發生後與日本眾議員的會面中,完全未提此事;有鑑於蔡英文的一貫表態,就更不可能接受大陸方面的合作。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只要臺灣當局及其領導人拒絕與大陸改善關係、增進合作,日本就能利用兩岸矛盾繼續從臺灣的漁業、能源、海洋劃界等方面撈到更多好處。增加更多專門的「臺日協定」,或者如謝長廷所言的修正協定,都不可能保護臺灣人民的權益。

相關焦點

  • 「臺日漁業委員會」協商無果 臺漁民欲集結200艘漁船抗議蔡英文...
    【環球網綜合報導】第8次「臺日漁業委員會」3月5日至7日在東京舉行,9日,有臺媒報導稱,今年日本方面依然不願針對「八重山以南海域及衝之鳥海域作業問題」與臺協商,對此,臺灣屏東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痛批,這次會議沒有達成作業規則協議,將集結200艘漁船到八重山以南海域,抗議蔡英文當局漠視漁民權益。
  • 臺媒:蔡英文訪日雖風光 莫失戰略平衡
    民進黨提名的參選人蔡英文近期訪問日本,從事號稱「點亮臺灣,臺日友好之旅」。4天行程當中,她曾拜會自民黨與民主黨總部及日本總理府、前訪安倍晉三的故鄉山口縣、在下榻的首都東急飯店用餐時與安倍「不期而遇」,最後還參觀了高度敏感的「巖國」美日空軍聯合基地。   蔡英文訪日有助於推進臺日關係,卻也牽動出中日關係的變化。
  • 蔡英文晤日參議員:面對極端氣候災害 盼能合作交流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接見日本自由民主黨參議員中西哲,她提到,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是共同面對的課題,也企盼臺日之間在這個議題上,未來有更多的合作交流。同時,她也期盼訪賓能多為臺灣發聲、給予支持。
  • 國民黨批蔡英文當局螺絲不緊 政策人事反覆
    中國臺灣網8月1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國民黨16日表示,蔡當局上任以來,螺絲不緊、政策反覆,連人事也反覆;民進黨心中沒有臺灣人民、臺灣利益、公平正義,只想獲取更大政治利益,鬥爭國民黨。臺灣指標民調公司日前公布最新民調,民眾對蔡英文的施政表現滿意度跌破五成、不滿意度飆升到39.8%。
  • 蔡英文 只能讓臺灣失去「永續生存」的大局
    2021年的第一天,蔡英文在辦公室發表新年談話,除了突顯抗疫貢獻以及為開放「萊豬」的政策作辯解之外,還特別用英文對全球觀眾作了一番講話,再一次突顯了國際能見度,借用所謂「民主價值」強調了臺灣的重要性,聲稱 「是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
  • 馬英九批蔡英文:喊能撐多久沒意義,而應想辦法避免戰爭
    「保釣運動發起50周年紀念研討會」發表演講並聆聽保釣老將及學者專家討論,他回答民眾提問時批評蔡英文讓臺灣陷入戰爭危險。他說,臺灣地區領導人的任務不是告訴大家軍隊可以撐多久,這毫無意義,而是有何辦法可以讓戰爭不發生,這才是做應有的責任。 有人問馬英九,2012年為何不在軍隊防衛下登釣魚臺? 馬英九表示,他從不覺得這是很好的方法,因為國際爭端仍希望能以和平方式解決,重要的是釣魚島能在不打仗的情況下,完全靠協調拿回漁業權。
  • 馬英九批蔡英文:喊臺軍能撐多久沒意義,而應想辦法避免戰爭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 馬英九21日上午出席 「保釣運動發起50周年紀念研討會」發表演講並聆聽保釣老將及學者專家討論,他回答民眾提問時批評蔡英文讓臺灣陷入戰爭危險。馬英九說他執政八年,做到東海、臺海、南海三海和平。
  • 蔡英文元旦談話拿豬瘟"開刀":哪來的兩岸一家親
    蔡英文發表元旦談話(臺媒)海外網1月1日電 2019年的第一天,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元旦談話中提出了她的兩岸問題「新」論述,但通篇不見善意,還妄言「哪來的兩岸一家親」。一席話讓臺網友憤怒不已,直批蔡英文「別拉臺灣人陪葬」。蔡英文元旦談話拿兩岸問題「開刀」據「中央社」報導,蔡英文1日發表新年談話,在談到兩岸交流時提出了所謂「四個必須」及「三道防護」。要求大陸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必須以對等方式處理雙方歧異」、「必須是政府跟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
  • 稀釋中文主導地位又刪減文言文,數典忘祖的蔡英文連母語都不放過
    就算有部分地區規定了幾種「官方語言」,一般也會自發形成一種佔據主導地位的語言。 在臺灣地區,當局所推行的「國語運動」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國語」被臺灣民眾廣泛使用,臺灣地區所稱的「國語」就是大陸地區所稱的普通話。 不過,這一常識現在卻開始被顛覆。去年剛上任五天就曾對外公開表示自己「中文表達存在困難」的蔡英文,開始對中文下手了。
  • 島內要求對日本強硬,蔡英文卻還在吸著飲料吃湯圓……
    臺當局外事部門僅輕描淡寫地重申釣魚島是「中華民國」固有土地,「不會因為任何國家將該列嶼改名而有任何改變」。蔡英文辦公室8日再次強調其所謂的「一貫立場」,還呼籲各方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與臺灣民眾的群情激奮形成鮮明對比。▲釣魚島。(圖源:中國時報)其實,這已經不是蔡當局第一次對日本侵犯領土主權不聞不問。
  • 一說到釣魚島,蔡英文為啥就啞巴了?
    日本衝繩縣石垣市議會6月22日通過議案,把釣魚島的所謂「行政區劃」更名。眾所周知,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此次日本挑起的改名事件,是對我們領土主權的嚴重挑釁,對此行徑海峽兩岸中國人都同聲譴責。
  • 港臺腔:一說到釣魚島,蔡英文就啞巴了
    君不見,去年香港「修例風波」中,蔡英文當局打了雞血一般,嗆聲分貝高得很,一副「我們跟香港人民站在一起」的義正辭嚴貌。島內罷韓案通過後,她急不可耐跳出來表態, 「痛打落水狗」後的得意貌早已刻在臉上。說到美日,她多次就某些議題用日語和英語發推,媚態可人,透著「地無分天南地北,人無分男女老幼」,一副大愛無疆的卡哇伊貌。
  • 蔡英文政府親日引民眾不滿 民進黨建日本人銅像遭「斬首」
    鳳凰衛視4月22日《臺灣一周重點》,以下為文字實錄:臺南日本工程師雕像被斬首 引發藍綠營激烈論戰解說:臺灣立法院本周審議年金改革草案,反年改團體集結抗議,齊圍立法院,發起夜宿圍城。隔日阻擋立委和官員進入,發生零星衝突。領導人蔡英文出面表態稱年金改革會堅持到底,不容暴力拖延。
  • 證據確鑿:這三件事說明蔡英文親美疏中
    核心提要:張友驊先生說,從雄三誤射事件、火燒車事件到派臺灣官員到美國商談,蔡英文對這三件事的截然不同的態度,說明她寧可親美,也不願意親中。
  • 日本要給釣魚島改名,臺民眾舉五星紅旗抗議,蔡英文被批「龜縮」
    據臺媒報導,臺外事部門今天(9日)回應此事時,一方面重申擁有釣魚島主權,一方面卻繼續宣稱所謂的「臺日友好」。島內民眾則手舉五星紅旗,前往「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外抗議更名。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日報導,自稱擁有管轄權的日本石垣市將在議會投票表決,把釣魚島更名為「登野城尖閣」,因執政黨佔多數,表決通過後10月1日將正式更名。臺灣《自由時報》稱,由於石垣市議會執政黨佔多數,議案可望通過。
  • 蔡英文與蓬佩奧「同臺」講話,說謊、欺騙,一唱一和真有默契
    蔡英文與蓬佩奧同時發聲蔡英文在會議當中明確表示,現在臺灣在抗疫方面極具能力,完全不需要再通過「犧牲民主」來達到抗疫的效果。隨後蓬佩奧表示認可了蔡英文的說法,並表示支持民進黨可以參與到世衛組織當中。對於這二人的言論,馬上就有網友對其進行了質疑,表示目前的美國已經宣布退出世衛,那麼還有什麼資格力推民進党進入世衛組織呢。
  • 江啟臣要蔡英文懸崖勒馬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受訪強調:萊豬還沒結束,如果蔡英文不懸崖勒馬,這些問題不可能結束。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再度談到萊豬爭議,呼籲蔡當局應該記取教訓,重大政策一定要做好和人民溝通,至於媒體報導,繼萊豬之後,日本核食也將在明年三月來臺扣關,江啟臣表示,大家都知道所謂「臺日關係」相當密切,不要又跟萊豬一樣,選擇一天、開一場記者會,然後就透過行政命令方式放行。
  • 教授:蔣介石提倡反日50年 下兩代臺灣人仍親日
    「臺獨」媚日有目共睹,但上述幾位堅定的「臺獨」,不能單純用媚日描述,尤其彭、李以日本人自居的言行是真實的,他們甚至主動將日本右翼的世界觀內化,堪稱具有十足的日本精神基因。最近臺灣的中學生反課綱運動批評說,中學新課綱不應將日本統治臺灣稱為「殖民」,又要求用「終戰」取代「抗戰」,只知維護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