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滿水電站重建工程全面投入運行 實現清潔水力發電與生態環保灌溉...

2021-01-08 金臺資訊

12月29日,豐滿水電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全面投入運行,實現清潔能源、生態環保、防洪減災、灌溉養殖的多重成果。

全面投產後的新豐滿水電站將為吉林和東北地區的電力供應、防洪減災、生態環保、灌溉養殖等發揮更好作用。

據悉,自1937年豐滿水電站開始興建,切斷了松花湖內魚類洄遊通道。電站以豐滿重建工程為契機,新增了魚類增殖站和豐滿、永慶兩處過魚設施,採取分層取水的發電引水措施提高下遊河道水溫,修復魚類生態環境,打通了中斷的魚類回遊通道。

豐滿新壩過魚設施整體布置於樞紐右岸,主要組成部分為:環繞尾水渠魚道集魚系統、升魚機系統、放流系統、觀察室和輔助設施。過魚設施目前基本建成,將於2021年4月末投入使用,在5月至8月的魚類洄遊期發揮作用。

2019年9月20日,豐滿重建工程首臺機組投產發電。一年之後的2020年9月25日,豐滿重建工程最後一臺機組6號機組投產發電。新機組和原三期機組聯合發電,水量大、水溫高,保護了霧凇景觀形成的條件。

豐滿重建工程首次攻克「一址雙壩」建設難關,在原豐滿水電站大壩下遊120米處新建一座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新建大壩壩長1068米,最大壩高94.5米。新建6臺單機2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保留原三期工程兩臺14萬千瓦的機組,電站總裝機容量148萬千瓦。

2019年5月20日,通過拆除擋水巖坎缺口,新老壩間開始充水,6月15日水庫開始回蓄。新壩最大洩洪能力比原大壩提高了一倍。

(陳鋒)

相關焦點

  • 水力發電與環境生態
    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中,人們的思想更為活躍,在多元任務齊頭並進、一切都需要統籌兼顧的大潮中,必然有多種矛盾顯露。  1 關於水電建設對環境和生態影響的不同認識  2003年黃河支流渭河的洪災被歸咎為三門峽水電站而召開的專家會議,並未涉及整個水力發電工程建設問題。
  • 水力發電優缺點對比
    水利發電的優點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32.htm水力發電是再生能源
  •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紀念成立40周年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紀念成立40周年    11月26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成立40周年紀念暨八屆五次理事會、八屆十二次常務理事會召開,大會總結回顧了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以下簡稱:水電學會)40年來的發展歷程和成就,團結凝聚廣大水電科技工作者,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指引,對未來發展獻計獻策,助力水電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
  • 我國水力發電機組產量實現歷史新高,智能水電站與設備融合發展
    水力發電是再生能源發電的「領頭羊」,遠超風力和太陽能的發電量。水力發電機組是水電站生產電能的主要動力設備。我國水電設備需求大,水電設備投資利用擴大,受水力資源區域分布影響,水電設備行業發展區域性強。我國水力發電機組產量實現歷史新高。隨著政府文件明確清潔高效發電裝備中的水電機組參數,未來水電設備勢必朝著大型化,清潔高效方向發展。並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未來水電設備行業與信息技術將進一步融合,智能水電站與智能水電設備將進一步融合發展。
  • 今年各大發電形式發電量變化情況 重點電力項目進程
    綠色低碳是我國電力發展的必由之路,,清潔高效電力產業,主要包括火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產業,對我國來說,電力產業是經濟社會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發展清潔高效電力產業,對於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穩定工業增長、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
  • 推廣清潔能源 共享綠色發展
    自2019年開工以來,中匈兩國員工通力合作,今年疫情防控期間,項目執行嚴格的防疫措施,順利穩步推進,預計在2021年2月全廠移交並投入商業運行。「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發電1.3億千瓦時,可節約4.5萬噸標準煤,相當於減少1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中機公司董事長阮光介紹。考波什堡光伏電站項目的建成,將顯著促進匈牙利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 限制小型水電站發電
    「以前,它全年都是發電的,但是現在它是季節性運行的。當雨水充沛時,發電站從三月到十一月運行。在剩下的乾旱季節停止發電。」自今年12月以來,永春市石鼓鎮清遠電站已進入「睡眠」模式。 據報導,自從實行發電季節性生態限制以來,這座老電站已經重生。
  • 水力發電的原理與基本類型 -了解各類型的水力發電
    江河水流一瀉千裡,蘊藏著巨大能量,把天然水能加以開發利用轉化為電能,就是水力發電。構成水能的兩個基本要素是流量和落差,流量由河流本身決定,直接利用河水的動能利用率會很低,因為不可能在整個河流的截面水布滿水輪機。
  • 水力發電的原理與基本類型
    水力利用主要利用勢能,利用勢能必須有落差,但河流自然落差一般沿河流逐漸形成,在較短距離內水流自然落差較低,需通過適當的工程措施,人工提高落差,也就是將分散的自然落差集中,形成可利用的水頭。因此在天然的河流上,修建水工建築物,集中水頭,然後通過引水道將高位的水引導到低位置的水輪機,使水能轉變為旋轉機械能,帶動與水輪機同軸的發電機發電,從而實現從水能到電能的轉換。發電機發出的電再通過輸電線路送往用戶,形成整個水力發電到用電的過程。
  • 華能成為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創新和循環經濟發展實踐的排頭兵
    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多年來,華能在浙發展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尖」的領先精神,依託華能浙江分公司,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打造高效環保燃煤電廠,布局風、光、水、氣等清潔能源,積極開拓供熱市場,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前行的每一步,一個個綠色示範項目在浙江大地拔地而起。
  • 百年歷史仍在繼續:中國早期百年水電站還在正常發電
    後來2003年12月12日動工重建,由梅縣火力發電廠下屬梅州能盛發展有限公司中標競得並施工,工程設計總投資1.07億元,裝機1萬千瓦。2007年完成重建總體工程並投產。   開創了共和國水電史多個之最: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中國最高的混凝土重力壩、中國最大地下廠房、中國第一臺30萬千瓦雙水內冷水輪發電機組、中國最大的有載調壓變壓器、中國第一條最長的超高壓輸電線路。   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供水、航運、養殖等效益。
  • 沈家同:重慶同利「浮管式水力發電機」--創新水電應用新模式
    相繼投入巨資欲求利用風能、光伏、流水、潮汐、波浪、生物能解決對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需求問題。我國近二十年在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上也投入了巨資。 水能是人類利用最古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從流水中獲取能源發電的方式有大壩式、引水式、潮汐等水電站,和浮管、浮船、浮筒、波浪式發電機等等。傳統水電站大多屬於利用天然落差和流量,攔水築壩式電站。
  • 2020年中國水力發電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年是我國水電取得顯著成就的**年,**年我國水電新增投產裝機2993萬千瓦,創造了歷史新高;錦屏一級、魯地拉、龍開口、沙沱、亭子口等一批大型水電站投產發電;世界第三大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年投產12臺機組、裝機924萬千瓦;擁有世界最高拱壩稱號的錦屏一級水電站305米高混凝土雙曲拱壩全線澆築到頂,對引領世界水電科技進步和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
  •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首臺機組投產發電
    4月30日,澎湃新聞從水利部獲悉,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首臺機組當日投產發電,正式向供電線路沿線千家萬戶和工礦企業提供清潔能源。
  • 【專項研究】水力發電行業淺析
    水電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清潔能源,是最優能源。水電是集可再生性、清潔高效、安全性高、穩定度高、價格低廉等多種優勢於一身。可再生性:水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水電站發電時並不消耗水資源,利用這些可再生的水能發電,可節省火電和核電消耗的煤炭、天然氣和鈾等不可再生的寶貴礦產資源。清潔高效:水電同風電、光伏一樣,是不產生任何汙染物的清潔能源,同時水電也是幾種能源中回報率最高的。
  • 火力、水力、風力、潮汐、核能、太陽能、地熱發電方式優缺點對比
    水力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江河水利推動水輪機發電。它的優點是利用廣泛可再生,某些大型的水電項目還具有防洪、灌溉、航運等綜合效果。但水電站往往遠離電負荷密集的地方,且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態破壞。
  • 英王室打「環保牌」 巨型渦輪水力發電機為溫莎城堡供電
    ,為城堡提供環保的低碳水電螺旋渦輪水力發電機的運轉原理示意圖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1日報導,兩臺直徑達4米的巨型螺旋渦輪水力發電機正式「落戶」溫莎城堡附近的泰晤士河流域這項耗資170萬英鎊的環保水電項目由英國東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Sepel)承接,發電機每小時電能產量約為300千瓦,幾乎可以滿足城堡內一半以上的電力需求。據該公司總經理戴維·德尚博介紹,這兩臺水力發電機的原型是由阿基米德在2000年前發明的,古時曾被用於農業引水灌溉。
  • 金沙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
    原標題:金沙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   11月30日上午10時24分,國家重大建設項目金沙水電站首臺機組正式投產發電,機組運行狀態穩定,各項指標均達到
  • 大搞水力發電站?
    而我們的發電結構又以火電為主,但是今天不去探討敏感的時事話題,來說一下水力發電。水力發電或水電,是指將水的動能或是勢能轉換轉化為電能,由於水的源源不斷的循環,並且發電過程不產生汙染,是被公認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太陽能也是一種非常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但由於其發電效率的低下,還是不能與水力發電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