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發是一門非常複雜的技術,既涉及到材料工藝,基礎工業水平,又涉及到高端空氣動力技術,和設計理論。可以說航發水平是一個國家整體工業水平的綜合體現,真正的世界大國必然是航發大國。
而航發除了在製造方面體現出難度,航發維修方法也是難度的體現,而這方面反而是很少提及的。比如一臺價值上百萬美元,如果在設計壽命內出問題,就需要進行維修,如果修好就節約了大量的成本,同時航發維修也是航發技術的重要體現。
再者航發的更換件拆卸率、返修率、提前換發率、維修工時、平均維修間隔時間和空中停車率等發動機維護關鍵參數,也時刻影響著空軍戰機戰備值班,對於備戰水平有著很大影響。除了航發本身的設計水平,也需要維護維修能力的保障。因此不要小看了維修航發技術的重要性,畢竟這東西可不是用完就丟的一次性裝備。
目前國內的維護技術,主要依賴於大批的軍工科技工作者,因為維修航發就好比醫生主刀,其餘人都是打下手的,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不要太多,一個就好。最近媒體就報導了一位航發維修工程師孫紅梅,正是由於她攻克了航發機匣維修的技術難題,讓國內航發技術維修水平提升了不少。
根據報導,曾經國內有一批戰機航發因為機匣部分損壞,導致無法裝備使用,如果修復好機匣則可以挽回大量的損失。但當時國內並不具備修復航發機匣的技術,而相關維護技術美國對外封鎖了長達30年了,給予了最高保護。
一般航發分為風扇機匣、中介機匣、壓氣機機匣和燃燒室機匣和渦輪機匣。而由於機匣故障發生的位置,在航發機匣艙內,結構非常複雜,而且不能直接打開機匣維修,只能通過打開一個小切口,而且這個切口的形變只允許有0.003mm,如果超過這一範圍,即便維修好也會因為切口應力變形導致航發使用壽命降低。這相當於要做一個無創手術,但是對象是戰鬥機的心臟「航發」,難度可想而知。
最後孫紅梅採用的反射鏡尋找切口盲區,保證微型焊槍能夠無死角焊接,才最終完成了修復工作。雖然現在用於語言表示顯得非常簡單,但是實際操作難度是外人無法想像的,也絕非三言兩語能夠完全說清楚,否則美國工業界也不會封鎖這項維護技術長達幾十年。畢竟都學會了,把損壞的航發修好,又有誰來照顧美國軍工企業的生意呢?
目前經由孫紅梅修復的航發達到600臺之多,這些患病的戰機心臟,在她的精湛的焊接工藝和工匠精神之下最終得以修復,能夠在藍天上繼續保護防空安全。當然這背後也是國內軍工人奉獻智慧和汗水的一個縮影,畢竟每修好一臺航發,節約的上百萬的美元,雖然是平凡的崗位,但是卻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隨著WS-10B以及WS-15等航發相繼的出現,最終在第三代航發技術上,將實現全面化。相對於引進和仿製,自己生產研發的航發,在維護方面會更加得心應手,但是優秀的航發維護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切實的掌握先進的航發維護技術,才能在關鍵的實戰狀態下,保證戰鬥機的出勤效率,而這也是關乎到實際的作戰能力,畢竟不管再先進的戰機,如果缺少航發,那麼也不能鏖戰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