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介紹

2021-01-07 LPhysics

在上一篇文章裡,小編為大家介紹了初中物理裡面需要用到的數學知識。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目前初中物理都有哪些版本的教材,以及為什麼要研究教材、為什麼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希望能夠改變許多年輕教師對課本的認識和看法。

目前初中物理版本的教材有人教版、北師大版本一、北師大版本二、教科版、魯科版(五四學制)、蘇科版、滬科版和滬粵版。

出於興趣,小編曾把這些版本的書全部買來詳細的學習了一下,收穫很大,雖然各個版本的書都大致一樣,尤其是中考知識點方面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在設計思路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有興趣的老師也可以買來看一下。

對於一個教師而言,研究教材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但我發現,現在很多一線教師多少都有一些走偏了,只專注於研究「中考考綱」,反而對教材十分不熟悉。我覺得這並不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都點買櫝還珠了。應該先研究課程標準、其次是研究教材、最後才是研究考綱。

也有很多教師認為課本上沒有什麼內容,不如一些資料有用,資料上知識點乾貨多、講解詳細,還有不少知識和題型的拓展。其實這是一種最普遍的對教材的誤解。我覺得研究教材必然會經歷這種階段,剛開始覺得資料比教材好,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我相信很多教師都會發現,教材能成為教材,不是市面上一些資料可以比的,語言言簡意賅、內容豐富、重點突出、活動設計恰當合理。可以說真的是「多一字太繁,少一字太簡」。

以滬粵版的教材為例,教材裡面出現的實驗設計,就對重點實驗進行了標記,只要是重要實驗,都在右上方說明了是「必做實驗」,而很多老師卻捨本逐末,不斷地翻看考綱、翻看資料,看看哪些實驗探究出現的次數多,哪些出現的詞數少。

原來和一些物理老師進行教學討論的時候,我提到一個問題,就問他們告不告訴學生什麼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初中會不會去用「比值定義物理量」來引導學生。很多老師都表示,這樣講解的太深啦。怕學生理解不了。

其實這兩個知識在初中課本上就已經出現了,這就是說明我們沒有認真研究課本。前期通過速度、密度這些簡單的物理量滲透「比值定義物理量」,到了後面的知識,學生恰恰可以更容易通過「比值定義」來理解生活中沒有概念的一些電學物理量。

還有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有一年一個剛踏上教學的新老師,來問我一個疑問。他說:理想實驗不應該是一類實驗的總稱嗎?為什麼說它是一種實驗方法。通過這個的問題,我覺得這個老師還是非常優秀的,在教學中處處都有自己的思考。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沒有認真研究教材帶來的。我明確的告訴他,這個問題書上也已經給了答案。

我個人還建議,作為教師,不能只研究自己所教的版本的教材,還是應該把各個版本的教材都買來看一看,對擴寬自己的思路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各個版本教材的對比,可以很容易的發現編者的設計思路,然後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材,才能更遊刃有餘的駕馭教學任務。

這些版本的教材其實只需要認真的研究一下目錄,很自然的就能看出來重難點和設計思路與意圖。雖然每一個版本的設計都非常好,但是我發現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受到地區經濟水平和初中物理課程量的限制,有些版本的教材還是有不少缺陷的。

比如滬粵版和滬科版的教材,更加注重設計實驗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得出結論。這在一些經濟發展地區還有可能,但是很多地區實際上是沒有這個條件真正意義上讓學生動手實驗的,最多是把學生拉到實驗室,按照要求,依葫蘆畫瓢去做一遍,學生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去做這個實驗,目的是什麼,該怎麼做,沒有自己的思維在裡面,動手實驗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再者,根據我個人的理解,我研讀了一下這些課本,如果真的按照設計者的意圖去完成物理教學,再加上應付中考的要求,初中物理一周應該不低於7節課,可實際上由於物理中考分值低,很多學校在根本不可能一周開這麼多課程。

而且這兩個版本的教材在運動和力這一塊我覺得設計得不是很好,這兩個版本的書都是先講解的摩擦力然後再講解的二力平衡。這就非常尷尬,因為在講解摩擦力的時候,才需要講解摩擦力的測量,實際上摩擦力的測量原理就是「二力平衡」。這就導致了在講解摩擦力的時候解釋不清楚測量原理。而人教版的教材我覺得編排的就非常合理,先講「二力平衡」這一節,再講「摩擦力這一節」。

這些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新教師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導致學生在這些知識點上感到暈頭轉向,而學生一旦感覺物理學習比較暈之後,就很難能把物理學好。

而且通過對比我們會發現,人教版教材在編排上確實非常用心思。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上簡單機械作為一個獨立的章節,裡面只講滑輪、槓桿和機械效率。這樣連貫的知識點不僅教師容易講解,而且學生也更容易學習。而其他一些版本的教材裡,則是把滑輪、槓桿放在了八年級、把機械效率放在了九年級,造成的結果就是將機械效率的時候,學生已經把滑輪和槓桿忘的差不多了,還需要重新花時間去複習。即使複習了,效果肯定也沒有上新課的效果好。

綜合這些因素,我覺得教師更應該積極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這樣對自己會有很大的提升,只有不斷了解每一個版本的教材,才能越來越清晰編者的設計思路,也能拓寬自己的教學思路,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可以合理的進行教材順序和教材內容進行編排。

由於教材的版本較多,而且研究起來很消耗精力,小編也是在不斷的探索之中,因此在這裡小編僅僅是淺談一下自己的不成熟的認識。如果要是詳細的比較一下各版本教材的設計和優缺點,也不是一篇文章能夠說明白的,本文僅僅起拋磚引玉的作用,管中窺豹,有興趣的教師我們可以私信進行溝通和交流。

有想自己研究各個版本教材的教師,小編這裡有電子版的課本,需要的話可以私信聯繫小編。

謝謝大家,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2020年廬江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初級職稱評審面試教材版本及考評...
    2020年廬江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初級職稱評審面試教材版本及考評課課題
  • 滬科版物理教材與人教版物理教材關於「浮力」的內容對比1
    現在我們學校正在用的物理教材是教育部2012年審定的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滬科版)的教育教科書物理八年級全一冊,在這之前用的是人教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今天就浮力這部分的內容進行兩個版本的教材做個對比。
  • 2020秋季中小學全科各版本教案課件免費下載啦
    為方便廣大教師備課及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我們緊緊圍繞官方教材,從編寫理念、指導原則、教材內容的選排等方面,精心整理了2020年秋季中小學各科教學資料包。現將免費與大家共享。
  • 國內高中物理教材電子版+卡爾斯魯厄物理合集
    KPK物理課程努力尋求更容易到達相同目標的捷徑,也就是甩去了這些歷史負擔。 2.強調廣延量 我們已經選擇了一個科學教學的統一方法,這個方法基於在經典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中扮演著基本角色的類物理量。這類物理量都是廣延量,它們是:能量、動量角動量、電荷量物質的量和熵。
  • 八年級下冊物理各單元測試題匯總,緊貼教材考點,考前複習很管用
    八年級下冊物理各單元測試題匯總,緊貼教材考點,考前複習很管用很多家長都很擔憂自己的孩子在上了八年級之後會跟不上老師的上課節奏,畢竟八年級是初中階段兩極分化最為嚴重的時期,稍不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便會出現波動,特別是對於物理這門新學科而言,很多家長都擔心不已。
  • 我們的物理教材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人才嗎?談談初中物理教材 | 五道口的顏學姐
    >      我想像的教材應該是這樣的:內容編排合理,連貫,知識介紹正確易懂,物理圖像清晰,有物理邏輯和觀點。我最近看了一篇吐槽大學教材的文章,激發了我的同感。我想吐槽一下初中物理教材。曾經有一位初中生來問我物理問題,我發現他概念不清。我
  • 浙江不予批准溫州等地區更換初中、小學思想品德學科教材版本
    溫州市教育局及有關縣(市、區)教育局: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2015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教基二廳〔2015〕1號)規定,鑑於義務教育德育、語文、歷史學科尚未完成全套教材的編寫、修訂,上述學科仍沿用原出版社出版的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不得更換其他版本。
  • 鄭炳老師詳細解析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各版本教材變動情況匯總
    做經濟學考研培訓11年,個人對高鴻業老師的《西方經濟學》各版本教材都非常熟悉,談下個人觀點:第一,拿任一版本教材複習都可以,但是一定要留意其他版本教材可能會出考題的考點,因為有些刪除或添加的考點依然能出考題。第二,第五版、第六版和第七版變動不大,第四版有不少知識點刪除,但對於部分院校來說,依然是重要考點,這個要高度重視。
  • 2012中學物理教師物理教學資料一
    在這次課程改革中,我們應該很好地繼承和超越我國已有的基礎物理教育體系,以便能接受社會發展、物理學科發展以及個人發展對基礎物理教育提出的挑戰。 我國中學物理教材的改革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介紹如下。1、學習蘇聯階段(1949年-1957年)解放初期,中學課程主要是對舊課本的精簡。
  • 初中物理:《光現象》教材分析
    一、教學要求1、物理知識方面:本章的閱讀指導中提出了五個方面,這就是本章的知識目標.對於這些知識的組成,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認知這些知識的途徑,這些知識與我們身邊的事實的聯繫,及應用的具體情況是:2、技能方面:從教材中發現問題:這與發現者的情感,動機,興趣,經驗,訓練都有關係.本章是學生有生以來剛剛學習物理,他們沒有多少經驗,訓練,一般偏重於看熱鬧。
  • 美國的初中幾何教材究竟怎麼樣?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初中幾何教材究竟如何呢?美帝的教材版本多,內容難易差別巨大。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初中幾何核心課程教材。由目錄可看出,美帝教材在順序編排上與我們所學的不同:美帝先講平行線性質後講平行線判定;我們小夥伴們先學平行線判定後學平行線性質。這兩者有什麼差別呢?就解題思維而言,得先判定平行,然後才能用平行線的性質。
  • 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何刪除「張衡地動儀」?
    2016年的部編本教材、2017年的統編本教材,不再介紹張衡及地動儀。」(2)因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屈原這個人,目前學術界尚無共識,舊人教版教材裡濃墨重彩介紹的屈原,在新教材中消失了。(3)新統編本教材不再介紹漢匈戰爭,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冒頓、衛青、霍去病、王昭君,課文也不再提及。
  • 初中物理說課稿《歐姆定律》
    根據新課程理念,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以及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分別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本次說課。一、教材分析(過渡句:教材是連接師生之間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我來談一談對教材的分析。)
  • 人教版初中教材「歷史」與「生物」說法不同
    「還有這等奇事,同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教材和歷史教科書上關於北京猿人距今多少萬年的時間不一致,被我兒子在閱讀中發現了,兩者相差20萬年呢,到底以哪個版本為準呢?」同為人教版初中教材,「歷史」與「生物」說法差了20萬年根據施女士提供的教材課本截圖顯示,教育部2016年審定、2020年7月第五次印刷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書》上,在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第1課》(第4頁紙)裡,寫著「北京人遺址又相繼發掘出土4個頭蓋骨化石,共出土40多個個體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萬件石器和大量的動物化石。
  • 初二物理「晶體熔化」實驗成功的關鍵,對一位初中物理老師的採訪
    初二物理「晶體熔化」實驗成功的關鍵點——我曾經對一位初中物理老師的採訪記錄初中物理「晶體熔化」的實驗,是一個令老師們深感困惑的實驗,雖然這個實驗的操作程序並不複雜,但做起來往往得不到書上的科學結果。在大學函數的時候,他的老師沒有做準確過,到武漢市聽公開課的時候,講課的老師介紹的方法也不成功,照著《物理教學》雜誌登載的有關論文去做,卻又常常摻雜了一些書上沒有的附加條件,容易使學生產生誤解。對待這個問題,他做過深刻的思考,教材一改再改,為什麼這節實驗課的內容一個字也沒有改呢?
  • 陳敏華譯丨德國高中物理教材II《熱學》
    ,包括小學1冊、初中3冊、高中5冊和大學4冊。應作者赫爾曼的邀請,2006年我承擔了13冊教材的中文翻譯工作,其中初中教材2007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0年後由廣東教育出版社以漢英雙語的形式陸續再版。這裡僅給出高中教材第II冊《熱學》的目錄和部分片斷。其他相關資料可通過QQ/微信1049418954索取。
  • 2020年春季學期小、初、高各版本教材下載地址
    教育部提出的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要求,在教育部教材局、基教司等部門的指導下,各出版社推出2020年春季學期使用的義務教育教科書、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四學制)、普通高中教科書、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等出版物的電子版,供廣大師生使用。
  • 初中物理《密度》說課稿
    一、說教材(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下面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密度》選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六章第二節,主要講授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在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密度的學習也是液體壓強、浮力等知識的基礎,密度知識抽象難懂,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 陳敏華譯丨德國高中物理教材I《力學》
    ,包括小學1冊、初中3冊、高中5冊和大學4冊。應作者赫爾曼的邀請,2006年我承擔了13冊教材的中文翻譯工作,其中初中教材2007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0年後由廣東教育出版社以漢英雙語的形式陸續再版。這裡僅給出高中教材第I冊《力學》的目錄和部分片斷。其他相關資料可通過QQ/微信1049418954索取。
  • 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各單元知識點梳理,備一份,期末輕鬆考高分
    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各單元知識點梳理,備一份,期末輕鬆考高分!同學進入初中以後不但各科難度都有提升,而且還會學習很多的新的科目,比如初一的生物、地理、歷史等等,雖然有些學科不用參加中考,但是同學一定不能忽視。既然安排到初中的學習,一定有它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