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黑豬綜合了國內外豬種的優良種性,繁殖優勢、肉質香嫩

2020-12-04 小帥技能秀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其肌內脂肪在3%以上(90kg體重),纖維直徑較細,食後肉質細嫩,肉的風味濃鬱芳香。北京黑豬在很大程度上綜合了國內外豬種的優良種性,將中國豬種的耐粗飼能力、早熟多產的繁殖優勢、肉質香嫩的特點與歐美豬種體大快長、多肉的特點糅合在一起。

蘇太豬由蘇州市蘇太豬育種中心(現蘇太集團)以太湖豬(小梅山、中梅山、二花臉和楓涇豬)為母本,以杜洛克為父本,通過雜交選育而成的中國瘦肉型豬新品種,1995年通過科技成果鑑定,1999年通過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的新品種審定。

蘇太豬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小垂向前下方,頭面有清晰皺紋,嘴中等長而直,四肢結實,背腰平直,腹小,後軀豐滿,具有明顯的瘦肉型豬特徵。生長較快、瘦肉率較高、繁殖力高、肉質鮮美的新品種。蘇太豬與長白公豬雜交,其後代164日齡體重可達90kg,胴體瘦肉率可達到60%以上。

蘇太豬母豬9月齡體重116kg,公豬10月齡體重126kg;育肥豬體重25-90kg階段,日增重623.12g,飼料利用率3.18,達90kg體重日齡178.90天,屠宰率72.88%,平均背膘厚2.33m,眼肌面積29.03m2,胴體瘦肉率55.98%。母豬平均乳頭7對以上,適配年齡為6-7月齡,公豬為7-8月齡;初產母豬平均產仔1168頭/胎,35日齡斷奶育成仔豬10.06頭/胎,60日齡仔豬窩重184.31kg,經產母豬平均產仔14.45頭/胎,35日齡斷奶育成仔豬1180頭/胎,60日齡仔豬窩重216.25kg。

蘇太豬可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飼養。其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耐粗飼、肉質鮮美,可作為生產三元瘦肉型豬的母本。蘇太豬為母本,與大白公豬或長白公豬雜交生產「大蘇」或「長蘇」雜種豬作為母本豬,再以長白或大白為父本生產三元商品豬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相關焦點

  • 北京黑豬「黑六」實現全產業鏈經營
    北京黑豬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是由我國養豬育種專家歷時30多年精心培育而成的地方優良品種。該品種綜合了國內外豬種的優良種性,耐粗飼能力強、體大多肉,瘦肉率在57%,90公斤體重肌內脂肪在3%以上,既適合農家散養,又適應規模飼養,1982年通過了農業部鑑定驗收。
  • 遼寧黑豬
    遼寧黑豬是由東北民豬與巴克夏豬雜交後經40餘年風土馴化而成的地方品種,分布較廣、數量較多,是遼寧省經濟雜交的主要母本豬。該品種具有適應性強、繁殖力高、肉質好等優良特徵。遼寧黑豬分為丹東黑豬、復縣黑豬、昌圖黑豬和南臺黑豬4個類群,其中丹東黑豬類群最多,約佔整個遼寧黑豬一半以上。
  • 10年前農村遍地跑的黑豬,如今為何變成白豬?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沒有一頭豬能活著走出中國!作為豬肉消耗大國,中國一年出欄的豬能夠達到6.5億到7億頭,在全球佔比超過50%,中國人一年吃掉的豬肉量達到5000萬到5500萬噸。雖然中國人吃的豬肉不少,但其實很少有人知道,現在市場上的豬肉品種大多數都來自國外,也就是"洋豬"。
  • 內江德康:將內江黑豬真正打造成川豬第一品牌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熊強)「內江黑豬」是我國著名的優良地方豬種之一,其中心產區為內江市市中區和東興區,分布於資中、隆昌、威遠、簡陽、安嶽等地。2000年,農業部將其列入《國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內江黑豬」從此成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地方品種資源之一。今年,「內江黑豬」成功註冊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 長見識了,國內豬的品種竟然有這麼多,你知道的有幾種?
    1、東北民豬東北民豬是一種世界知名的豬品種,這種豬肉質結實、切開之後可見大理石紋路均勻分布,烹飪起來口感極好,細嫩多汁,而且東北民豬的肉富含多種胺基酸,經常食用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其次東北民豬養殖起來比較容易,抗寒、抗病能力強,繁殖速度快,經濟效益比較高。2、黃淮海黑豬黃淮海黑豬顧名思義,主要指的是淮河兩岸的淮豬。
  • 中國豬的歷史演變,從農村黑豬到白皮紅豬,得不償失嗎
    簡介:80後的童年,豬圈裡跑的黑豬很多,但對於90後和00後來說,他們不知道什麼是黑豬。以四川為例,很多人都在感嘆許多其他地方的人來四川只是為了吃一口正宗再生豬肉。豬在中國近千年沒有被馴化的主要原因是「家」沒有被馴化。
  • 從黑豬到白豬的變遷中我們失去了什麼?
    種植業、養殖業相輔相成,使人們的食物來源更加豐富,在農耕的過程中,人們可以用種植出來的作物飼養動物,而飼養的動物也各有各的作用,例如:狗可用於看家護院,牛可以用於幫助耕種,只有豬是單純作為食物來養殖的。自那時起,我國的豬就是黑豬,也就成了我國的本土豬種。河姆渡時期的以豬為圖案的陶器碗表明,這些豬的鼻子長,毛長,還長著獠牙,處於從野豬到家豬的過渡時期。
  • 種豬被壟斷,本土豬瀕臨滅絕,99%都是國外進口,本土豬怎麼了?
    在我們日常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類食物恐怕就是豬肉了,豬肉是我們消耗最多的豬肉,可以說是中國養了世界上一半的豬,也吃了世界上一半的豬。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但現代人見到的豬和以前人見到的豬可完全不一樣。從中國人9千年前在中原地區第一次捕獲到第一頭野豬開始人類開始了對豬漫長的馴化之路。
  • 教授網上賣種豬背後:種豬進口創下新高 本土豬種瀕臨滅絕
    從1994年到2007年,我國本土豬種市場佔有率從90%暴跌到只有2%,來自國外的豬種幾乎完全佔領了中國老百姓的餐桌,而大量本土豬種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種豬進口創下新高中國人養了全世界一半的豬,也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豬。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豬肉消耗量達1.009億噸,中國消耗4486.6萬噸。
  • 8800頭豬花費2.6億「天價」!原因讓人無奈,都吃「外國白豬」?
    對於很多人來說,最近一段時間中陷入到了「吃肉難」的情況,因為相比之前我國豬肉價格再度出現了一定的漲幅,臨近春節了廣大居民都盼望著「低價豬」能趕快到來。 不少人都好奇,我國有那麼多母豬多繁殖一下不就行了嗎?之前說我國能繁殖的豬少,都過去這麼長時間了我國母豬數量恢復的差不多了嗎?
  • 扒一扒中國豬的歷史,從鄉下黑豬到進口的白豬,我們經歷了什麼?
    往前數四十年,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養幾頭豬,等到過年時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大肉了,八九十年代走親戚串門拎著一串豬肉也是很有面子的。可是自從2018年爆發非洲豬瘟之後,我國普通人民吃豬肉的壓力驟然增加,尤其是去年豬肉的價格已經逼近牛肉!
  • 民間資本湧進黑豬養殖 老闆豪擲千萬養豬(圖)
    10月以來,記者對黑豬產業再度調查 ,結果發現,作為原始豬種,近兩年黑豬養殖正在發生悄然改變,小規模的散養戶淡出市場,動輒千萬元的民間資本開始湧進,甚至腰纏萬貫的大企業家也自甘脫下西裝當起了「豬倌兒」。   成本PK 養頭黑豬錢能養仨白豬   在平度市店子鎮的黑豬繁育基地,養殖場負責人黃林波照顧著2000頭黑豬,他把黑豬從出生到屠宰的花銷算了一筆帳。
  • 北京資源集團擬在芙蓉鎮建中國最大種豬基地
    6月18至19日,湘西州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武長帶隊,前往北京資源集團考察生豬產業。   湘西州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其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在發展養殖業上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湘西黑豬早在2006年被列為湖南省地方優良品種,並成功註冊了「浦市鐵骨豬」商標,有著很好的開發和利用價值,其發展空間很大。
  • 趣聞| 中國的豬是從哪裡來?
    通過與英國土產當地豬種進行改進育成了瘦肉多、繁殖力強的約克夏豬和肉質優良、盛產雪花瘦肉的巴克夏豬/村霸親測,一頭豬就四五斤/(截圖自bilibili@華農兄弟)在這一段時間裡國外培育的優良豬種也已經通過殖民滲透逐步進入了中國境內清道光二十年後俄僑帶入白色豬
  • 巴蜀古藺臘肉臘腸,精選散養黑皮豬,肉質緊實彈牙,鮮香油潤
    豬肉,精選烏蒙山生態農業區的「黔北黑豬本土豬種」。  保留傳統飼養方式,自然散養足足365天,五穀飼養,吃的天然、健康。  從選材到成品,必須經歷30天,共計720小時。  香腸有2種口味:原味和麻辣;  臘肉則是黃金比例的五花臘肉。  每一口都是純正的川味。
  • 開啟動物福利養殖模式 「東方之豬」工程正式落地
    2019年11月19日,由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年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東方之豬」工程落地項目籤約儀式在南京舉行,幸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雷豬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昌幸 、中雷豬業首席科學家雷文東、吉林棋盤生態農業集團董事長馮利偉、中糧海優(北京)有限公司供應鏈部總經理鄭維為共同出席。
  • 什麼是豬的內三元和外三元?
    豬的內三元和外三元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可準確解答難度是很高的。豬的內三元和外三元是我國生豬生產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概念名詞。它們都是生豬品種改良的優化生產形態,是很理想的雜交組合。三雜豬通常只作為育肥使用,顧名思義它是指三個品種豬的雜交組合,前者為三個品種中有國內一個優良品種母豬的參與,後者為國外的三個優良豬種的雜交後代。內三元豬是國內優良品種的母豬(如太湖母豬)與國外優良品種的公豬(長白、大約克、杜洛克等)雜交,其後代母豬再與另一品種的優良公豬雜交的後代豬崽,內三元雜交豬簡稱內三雜豬。豬的外三元是由三個國外優良品種進行雜交後的豬,簡稱外三雜。
  • ...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方舟」
    優良農業種質資源用於育種的不到10%,怎麼辦?「這相當於種子的『諾亞方舟』!」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正式開工,省農科院副院長楊武雲激動不已。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是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被喻為農業的「晶片」。
  • 「央廣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
    優良農業種質資源用於育種的不到10%,怎麼辦?「這相當於種子的『諾亞方舟』!」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正式開工,省農科院副院長楊武雲激動不已。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是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被喻為農業的「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