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削藩都很困難,朱允炆把自己搞死了,漢景帝為何能扛住

2020-12-05 張生全精彩歷史

漢朝建立後,劉邦迫於形勢,實施分封制與郡縣制並行的方式,分封了很多異姓功臣。後來,這些異姓功臣造反,劉邦一個個剪滅了他們。然後和他的大臣們約定,此後分封,只能封姓劉的為王。異姓王不準封。

劉邦以為這樣就解決問題了,天下就太平了。沒想到,他這種分封同姓王的方式,同樣給子孫後代帶來了極大的麻煩,讓後代皇帝不得不考慮削藩的問題。而削藩是個大麻煩,明代朱允炆削藩,不但沒有成功,還把自己搞死了。

劉邦的後代也多次削藩,也非常辛苦。第一個削藩的是劉邦的孫子,漢景帝劉啟。漢景帝劉啟最終沒有像朱允炆那樣把自己搞死,不過,他也接近了死的邊緣。那麼,為什麼漢景帝最終能扛住呢?我覺得原因主要有這些。

第一,漢景帝的時候,諸侯並沒有什麼軍隊。七國諸侯中,實力最強的是劉濞。劉濞這個人,志向遠大,能徵善戰,他是劉邦的侄兒,跟著劉邦在討伐英布的時候,打起來相當強悍,劉邦很喜歡他,當即封他為王。但是封王以後,劉邦就有些後悔,然後對劉濞說,你將來不會造反吧?劉邦的這句話,可以說是套在劉濞腦袋上的緊箍咒,他想養軍隊也不敢了。當然了,他也不是什麼都不養,他養了很多有才能的人,這種情況,其實就像戰國四君子那樣,是一種遺風,別人也不好懷疑他。因為劉濞等諸侯沒有訓練有素的軍隊,所以即便他們真想把漢景帝拿下來,也怕打不贏,所以沒有那麼堅決。

第二,漢景帝動了諸侯們的利益,但動得並不是很大。漢景帝也就是削掉了他們的一個郡兩個郡,一個縣兩個縣這些,並沒有像朱允收那樣,完全把某個諸侯給廢掉。也就是說漢景帝是削藩,而不是廢藩。不是廢藩,就沒有把諸侯們逼到當亡命之徒的境地。只不過這種赤裸裸的要把人家的地給拿去,讓人家無論如何接受不了。後來,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就要聰明得多。他實行的是「推恩令」。他並沒有說要拿掉那些諸侯們的地,他只是說要利益均沾,要大家都得到好處。他把諸侯們的地又分給了很多的諸侯子弟,並且給這些諸侯子弟們自行其是的權力。這樣做,實際上也是在削藩,因為他把諸侯的地削減到最少。但是諸侯們卻只能吃啞巴虧,有苦說不出。

第三,漢景帝做了一件不大光彩的事情,就是拿晁錯墊背,把晁錯給殺了。諸侯們當然知道,要搞他們的肯定是皇帝。但是他們不能說皇帝要搞他們,他們只能說,是奸臣蒙蔽皇帝,所以要幫助皇帝清理這些奸臣,所以叫做「清君側」。劉啟當然也知道,是他想搞掉這些諸侯們,免得他們威脅自己的皇位,晁錯是對他忠心耿耿的。但是到了事情沒法收拾的時候,他認慫了。他說,你們說的對,確實是這個晁錯蒙蔽了我,把他殺掉就好了。如此晁錯就成了替死鬼,然後諸侯們也就無話可說。朱允炆並沒有做這樣的卑鄙事情,所以最後方孝孺那麼赤膽忠心,就算滅十族,就算腰斬,也不投降。

所以,漢景帝只能說在削藩上扛住了,但是,無論從人格還是事業上,他其實都是失敗的。

相關焦點

  • 如果朱棣沒有發動靖難之役,朱允炆能帶著大明走多遠?
    分析後會發現,真要是朱允炆執政下去,時間或許會更短。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即使朱棣不造反,其削藩後遺症帶來的動蕩。朱棣都不造反了,還會有什麼後遺症呢?都說朱元璋的兒子中,燕王善戰寧王善謀,朱棣如果消停了,是不是寧王也就會俯首稱臣了呢?未必!為什麼這麼說?
  • 漢景帝為何要讓名將周亞夫活活餓死?這其實是帝王心術的必然結果
    晚年被漢景帝冤枉後下獄,閉食自盡。漢景帝死前,為何要除掉名將周亞夫?高祖八年(前199),周亞夫出生於沛郡沛縣。就這樣,周亞夫成年後不久便承襲了父親的爵位,被封為絳侯。漢文帝二十二年(前158),匈奴進犯漢境。漢文帝調配多處兵馬北上迎敵,其中就包括了當時擔任河內太守的周亞夫。
  • 靖難之役一打就是三年,死了多少人?
    當時,燕王朱棣反叛建文帝朱允炆,利用了三年時間,從其手中奪走了皇位。可以說,與朱允炆相比,朱棣的確有勇有謀,更勝一籌。最終,這場戰爭以朱棣的勝利告終。之所以會引發這場內戰,主要是作為燕王的朱棣對建文帝削藩政策頗為不滿。與此同時,他更加不滿足於屈居人臣,認為朱允炆無勇無謀,根本沒有辦法與自己相比。於是,他便聯合了其他藩王,一起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了這場內戰。
  •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做了8個月君主,為啥給朱允炆和朱祁鈺平反呢
    朱標是朱元璋時期的太子,這哥們命不好,做了幾十年太子,好不容易要輪到他接班了,他卻在自己老爸前面嗝兒屁了,因此沒輪到他繼承皇位。不過後來也被追封為皇帝。朱元璋思念朱標過度,所以就把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給立為了皇位接班人。結果朱允炆這孩子非要聽身邊那幾個狗頭軍師的建議,搞什麼削藩。結果把他四叔朱棣給惹毛了,一口氣從北京打到南京,把朱允炆這個建文帝給滅了。
  • 明朝的藩王為何不享受生活,而要選擇去給先帝守靈?
    既然都是"藩王"了,那為何還需放風?了解一下明朝的藩王制度,就知為何他們樂於在老祖宗的墳前守靈。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根據流傳下來的分封制加以改革。再加上明朝當時的處境,就創立了新的藩王分封制。一方面是為了能夠抵禦外族的入侵,掃除前朝餘孽,而另一方面則是對這些藩王的監視和限制。
  • 這個人與眾不同,竟然能看見自己的耳朵,世人都說是帝王之相
    盧植在後來可謂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人物,兩平蠻亂,大破張角,毫不誇張地說,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只可惜,當時沒能遇見欣賞自己的伯樂而已。劉備得幸拜他為師學藝,以至於,後面每一場心驚肉跳、暗藏殺機的會面與戰爭中,他在身邊人的協助之下,都能夠化險為夷。
  • 漢武帝提出推恩令的時候,諸侯王們為何不拒絕?完全是無解的陽謀
    這麼搞下去朝廷可就要完蛋了,因為貨幣嚴重超發貶值,諸侯王們才不管天下變成什麼樣,這種方法來錢最快,他們當然不願意幹其他的事情。漢文帝又一直在搞無為而治,所以這個麻煩就交給了漢景帝。二、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為後來的推恩令奠定了基礎。
  • 朱元璋怎麼死的?4字可形容,很多現代人很嚮往,經常做這一動作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朱元璋明確朱允炆就是接班人,因此不存在殺君上位的動機。況且朱元璋和朱允炆相隔兩代人,憑藉著自己年輕的資本等待朱元璋入土的那一天,朱允炆完全等得起,沒必要猴急猴急地多此一舉。那是朱棣嗎?顯然更不是。
  • 竇嬰是漢景帝母親竇太后的堂侄,偽造詔書被殺,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當時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極力推薦竇嬰擔任景帝朝的丞相,但是漢景帝一直不同意,就連後來的周亞夫都擔任過景帝朝的丞相,但是竇嬰沒有,漢景帝寧願違背自己母親的意志,也不願意用竇嬰為相,漢景帝給出的理由是竇嬰「驕傲自滿、草率輕浮」。
  • 認識到自己的弱點 並不見得能克制住
    其實期貨交易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戰勝自己! 幾年交易的經驗告訴我,戰勝自己的話,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難。 很多很多困難終歸一句話:太自信了。 主要原因是自己沒有刻意訓練的結果,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所有的交易系統簡單化。 有盈利就想跑,虧損就死扛!道理都懂,就是一交易的時候,就有僥倖的心理在作怪。後來我一直勸說他別再做交易了,離開這個市場吧!這麼多年改變不了你,別指望有奇蹟發生了! 所以說你認識到自己的弱點,並不見得能克制住。
  • 沒當上皇帝的藩王們,都有為先帝守靈的習慣,原來有這樣一個秘密
    不過起源於民間風俗卻受到了皇帝的重視,包括後來的藩王更是把他們當做一種「職業」,難道藩王貴族們都比民間百姓孝順?藩王制度藩王是地方官吏之上、天子權力之下的一種官位,雖然有自己的藩王國,但還是由某地區的統治者直接掌管。這個制度在漢朝時期就得以建立,但這個制度在頒布初期劣勢是明顯大於優勢的。
  • 《大明風華》當中朱棣找到了朱允炆,正史上也是如此嗎?
    建文帝朱允炆在燕王朱棣的大軍尚未找到自己之時,用剃刀削去了自己的頭髮,逃往了別處,燕王朱棣在經過一番找尋之後,並沒有找到建文帝朱允炆,燕王朱棣為了穩固住自身的地位,將忠於建文帝朱允炆的官員全部屠殺,之後沒過多久,朱棣稱帝,史稱明成祖。
  • 世上最扛凍的4種動物:尤其是第一種,零下一百多度都能扛得住
    世上最扛凍的4種動物,第一種:北極鴨。北極鴨是長期生活在北極地區的一種鴨子,羽毛為黑白兩色,羽毛下有一層細毛絨,像毛毯一樣裹在身上,很能扛凍,零下一百多度都能扛得住。根據挪威科學家的測試,北極鴨能受住零下110度的考驗,是世界最扛凍的動物。世上最扛凍的4種動物,第二種:海豹。
  • 網紅主播都是見光死?一眾網紅集體翻車,只有這位「一姐」扛住了
    網紅主播都是見光死?一眾網紅集體翻車,只有這位「一姐」扛住了最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也湧現出了一些所謂的網絡紅人。因為這些人平時賺的錢比較多,所以說也是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往這方面發展。但是大家應該也都知道,如今各種直播軟體或者是視頻軟體,美顏的功能是非常強大的,有很多網紅在這些鏡頭裡面個個都是女神級別的人物,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卻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實顏值,這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見光死。
  • 陝82帝王陵星羅棋布 珍貴遺產展輝煌文化
    或許是對大自然的認知差異,古人大都相信人死後靈魂會長生不滅,因而人死後的另一個世界也應是極為豐富、應有盡有的。於是,「事生如事死」的喪葬禮儀,使得帝王們大肆修建豪華陵墓和地宮。他們以自己生前的宏偉宮殿和都城作為示範,在國都附近修建豪華陵墓地宮,並陪葬大量的奇珍異寶。
  • 魯班書為何被帝王所禁?書中到底記載了什麼,能讓人害怕
    文/說歷史的小學生魯班是中國木匠的祖師,無人能敵,特別是他所創造的魯班書,更成為了禁書,基本不讓人學,想學的人不敢,被帝王所禁。一本書為何被禁,不讓人學習,書中到底記載了什麼,能讓人害怕,特別是當時的當權者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