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信息中介屬性偏離、中立幫助或共犯從屬的犯罪問題分析

2021-01-10 未央網

在經濟下行和網際網路金融嚴監管的情況下,P2P網貸正在面臨清退和轉型。在這種大退潮和大洗牌的篩選下,P2P平臺經營過程中的所有行為,將會在放大鏡下顯現。本文重點分析那些背離P2P網絡借貸信息中介的變異行為,對平臺的中介偏離、中立幫助或共犯從屬的犯罪問題進行分析。

一、網貸信息中介屬性偏離,可能觸犯刑事法律,構成非法集資類犯罪

P2p網絡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P2P網絡借貸機構定位是網貸信息中介,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網貸信息中介屬性偏離容易觸碰的刑事紅線,主要表現有:

1、為自身或變相為自身融資,簡稱「自融」。

2、直接或間接接受、歸集出借人的資金,簡稱「設資金池」。

3、發布虛假項目,這一行為其實也屬於「自融」。

自融和設立資金池的這兩類行為的偏離,直接違反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其行為就具有「非法性」特徵,屬於非法集資,滿足條件的,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網絡借貸平臺涉非法集資案件中,並非所有的欺詐型集資行為均構成集資詐騙罪,只有當集資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運用欺詐方法進行非法集資,才會被依法認定為集資詐騙犯罪。

是否具有非法佔有目的,是正確區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的關鍵。對非法佔有目的的認定,應當圍繞融資項目真實性、資金去向、歸還能力等事實、證據進行綜合判斷。

最高檢指導案例(檢例第40號)指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或其控制人,利用網絡借貸平臺發布虛假信息,非法建立資金池募集資金,所得資金大部分未用於生產經營活動,主要用於借新還舊和個人揮霍,無法歸還所募資金數額巨大,應認定為具有非法佔有目的,以集資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總之,網貸信息中介屬性偏離,實施自融或設資金池的,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可能觸犯刑事法律,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集資詐騙罪。

二、網貸信息中介的中立幫助或共犯從屬行為,可能涉嫌的犯罪

如果P2P網貸信息中介的定位和服務沒有偏離,那麼是不是平臺就沒有刑事風險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平臺信息中介行為不偏離,但是平臺的客戶的借貸行為偏離,是否會導致平臺單獨構成犯罪,還是與從屬於客戶構成共同犯罪呢?

例如借款人利用P2P網絡借貸平臺發假標或超額融資等非法集資行為,而P2P網貸信息中介在日常經營的業務過程中,客觀上仍有可能為融資端的借款人和投資端的出借人所實施犯罪活動提供幫助。如果融資端利用平臺實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行為或集資詐騙行為,P2P網絡借貸平臺經過審查發現異常或明知,仍然為融資端的借款方提供融資幫助;或者,投資端利用平臺實施洗錢行為,P2P網絡借貸平臺經過審查發現異常或明知,仍然接受投資端的出借人的款項,那麼這兩種情況下,平臺的行為可能獨立構成一個罪名,也可能屬於投融資兩端的共同犯罪。

刑法上對於這些情況,可以概括為兩種行為進行評價:一是中立幫助行為可獨立入罪;二是共犯從屬,與他人共謀的共同犯罪

(一)P2P網絡借貸平臺明知他人犯罪而提供中立幫助行為,獨立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中立幫助行為是否應當刑事處罰,能否放到共同犯罪的框架下進行評價,刑法理論上有爭議。但在網絡上,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我國《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將網絡上的中立幫助行為的正犯化。

《刑法》第287條之二規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網際網路接入、伺服器託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根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第三章業務規則與風險管理中,第9條和第27條的平臺義務規定:P2P網絡借貸平臺有對借款人資格條件、信息的真實性、融資項目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必要審核;網絡借貸金額應當以小額為主。

當P2P平臺經過業務審核後,可以明顯發現融資端有問題,例如借款人超額融資(個人超過100萬,單位超過500萬的);或者發現借款人融資項目不真實不合法,仍為其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服務的,涉嫌觸犯《刑法》第287條之二的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如果P2P平臺經過業務審核後,明知投資端的出借人利用平臺進行洗錢犯罪的。則平臺也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只不過這個認定存在困難。因為我國《反洗錢法》對金融機構都沒有附加投資者資金來源或合法性進行調查和審核義務,《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也沒有這項義務規定,P2P平臺自然不會審查。所以很難用「審查異常」來推定「明知」。相反,如果能有證據直接證明的,P2P平臺還是會涉嫌這個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二)P2P網絡借貸平臺提供中立幫助行為,事後被查明與他人共謀的,則可能轉為非法集資類或詐騙類,或洗錢罪的共同犯罪

如前面所說,P2P網絡借貸平臺「明知」投融資兩端的借貸客戶實施犯罪行為,仍然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服務的,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問題是平臺幫助行為限於涉嫌這個罪名嗎?

答案又是否定的。實踐中,有觀點認為只要平臺只有審查異常,就是明知,就可以認定為共同犯罪。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網絡上的中立幫助行為已經正犯化,單純明知後實施的正常業務幫助行為,只應認定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但是,事後如果被查明P2P平臺與投資端或融資端的借貸客戶存在「共謀」,共同故意實施犯罪行為的,則構成共同犯罪。具體如下:

第1,平臺與融資端的借款人共謀發布虛假項目、或超額融資的,平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集資詐騙罪

P2P平臺經過業務審核後,可以明顯發現融資端有問題,與融資端借款人的共同商量,要求收取額外的不包括在正常業務內的服務費,或者要求有問題借款人融資後給相應比例分成,然後才同意發布虛假項目或者超額融資的。那麼平臺這時就相當於信息中介偏離,在變相與借款人合謀自融或設資金池,其與借款人都涉嫌非法集資行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集資詐騙罪的共同犯罪。

當然,平臺是否能認定到借款人是否有非法佔有目的,如果能則平臺與借款人共同涉嫌集資詐騙罪、詐騙罪或合同詐騙罪;如果平臺無法認定到借款人有非法佔有目的的,則借款人構成集資詐騙罪,平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第2,平臺與投資端的出借人共謀洗錢的,涉嫌洗錢罪

《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第15條對投資的出借人要求出藉資金為來源合法的自有資金;但是對於平臺的規定與我國《反洗錢法》一樣,都沒有附加對投資者資金來源或合法性進行調查和審核義務。因此,如果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實,P2P平臺與投資者共謀洗錢的,可以認定構成洗犯罪的共同犯罪。否則,難以認定。

總之,P2P網貸信息中介行偏離,有刑事風險;即使平臺信息中介行為不偏離,平臺客戶借貸行為存在偏離的,也會導致平臺單獨構成犯罪或從屬於客戶構成共同犯罪的刑事風險

相關焦點

  • 劉明祥:論我國刑法不採取共犯從屬性說及利弊
    德、日刑法學中有關要素從屬性的幾種不同學說是以三階層的犯罪論體系為基礎的,一些觀點認為我國傳統的通說採取了極端從屬性說,肯定了共犯對正犯故意的從屬性,顯然是忽視了我國傳統刑法學與德日刑法學以及我國刑法與德日刑法的重大差異。我國不採取共犯從屬性說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雖然不採取共犯從屬說存在擴大教唆犯和幫助犯處罰範圍的風險,但是這種風險可以通過完善立法和司法的途徑來有效控制。
  • 《共犯從屬性研究》
    論文對與共犯從屬性相關的框架性問題,包括區分制犯罪參與體系的必要性、共犯的處罰根據以及共同犯罪的本質等,都有深入的剖析;不僅對區分制犯罪參與體系中正犯與共犯的區分標準有所調整,以應對單一正犯體系所提出的質疑與挑戰,而且在共犯處罰根據的問題上,明確主張能與因果共犯論原理相契合的純粹肇因說。
  • 從法益受損的視角解讀片面共犯
    有學者主張,片面共犯由於欠缺共同犯罪意思的完全溝通,因而不具備「共同犯罪的實質特徵,暗中教唆、幫助他人犯罪的現象可能存在,但將其作為共同犯罪處理存在許多問題,不能圓滿解決其刑事責任問題,或許將其視為間接正犯還妥當一些」。[1]在此問題上,論者實際上是自相矛盾的。既然肯定了暗中教唆、幫助的犯罪現實,為什麼不能在理論上肯定片面共犯的存在呢?
  • 正犯與共犯之區別
    如果不能確定兩者的關係,不僅無法解決共犯成立時對正犯的從屬性、獨立性問題,也無法區分共同正犯、間接正犯和從犯、教唆犯。長期以來,在大陸法系這些國家的刑法理論中,有關怎樣區分正犯與共犯,之所以出現諸家爭論不已、學說林立的局面,其緣由正在於此。  在我國刑法和刑法理論中,並沒有正犯概念,我國刑法將參與共同犯罪的行為人分為組織犯、主犯、從犯、脅從犯和教唆犯。
  • 刑法中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共同犯罪
    羅翔老師在刑法理論卷中寫道「共同犯罪是犯罪論中最複雜的問題,因此大家要在主客觀相統一的思路上對共同犯罪理論進行整合,主要掌握部分犯罪共同說、共犯從屬說、間接正犯、片面共犯、承繼共犯和共犯的脫離等問題」。共同犯罪不僅複雜,而且是法考中的「常駐嘉賓」。
  • 共同犯罪中的罪量要素認識錯誤
    罪量要素的存在,使得本就「令人絕望」的共犯論,又增添了一道靚麗的中國色彩。我國刑法學界有關罪量要素的共犯問題研究,主要圍繞數額犯(作為最典型的罪量要素的表徵)共同犯罪中,應當依據哪種數額來確定各共犯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展開,並形成分贓數額說、參與數額說、犯罪總額說、分擔數額說、綜合數額說等諸說之爭[1]。
  • 關於共同犯罪的定罪與量刑問題芻議
    需要把教唆行為和實行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解決教唆犯的定罪問題。筆者認為,教唆者對被教唆者會犯一定之罪有明確認識時,其教唆行為即告完成了;而被教唆者是否實施被教唆行為以及實施的程度影響到教唆者的量刑。  4、幫助行為,是指為其他共同犯罪人實行犯罪創造便利條件,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的行為。需要把幫助行為和實行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解決幫助犯的定罪問題。
  • 共同犯罪知多少,一口氣說完
    4、是否承認片面共犯,以及在什麼範圍內承認片面共犯,在理論上存在較大爭議。對此問題,命題人的觀點是,既承認片面的共同正犯,也承認片面的教唆犯和片面的幫助犯。但目前學界的通說觀點是只承認片面的幫助犯,不承認片面的共同正犯和片面的教唆犯。可見,無論是根據命題人的觀點,還是根據學界的通說觀點,都是承認片面的幫助犯的。
  • 司法實務|毒品犯罪定性基本問題研究
    理論與實務之所以在該問題上出現困擾,是因為過分區分何為代購、何為居間介紹,同時用牟利與否狹義界定代購毒品行為,用幫吸毒者還是販賣者進行居間介紹進行不同的認定,使得實務適用存在巨大的困難。需要明確的是,代購併不需要以牟利為目的,甚至也不需要有償交付,無論以何種形式幫助吸毒者代購,其行為本身在販賣毒品的鏈條中起到了促進作用,因此,無論如何都能以相應犯罪的共犯論處,當然,在代購者構成正犯時除外。
  • 「法考乾貨」厚大羅翔簡單粗暴的案例分析題的解釋技巧及重點提醒
    甲乙在故意殺人的未遂中成立共犯。乙不成立犯罪中止。(三)共同犯罪1.從犯答:系幫助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應當從寬處理。5.共犯的脫離答:沒有切斷對共犯的影響力,所以無法脫離共犯。一人既遂,全體既遂。注意:在幫助犯的情況下,幫助犯如果切斷了對共犯的物理和心理影響,可以單獨脫離共犯,成立犯罪中止。
  • 張明楷\王鋼:毒品犯罪專題研究
    毋庸諱言,目前毒品犯罪案件審理的問題不少,如法官習慣於根據字面含義理解毒品犯罪的條文規定,對於毒品犯罪著手與既遂的判斷極為形式化,不善於從區分正犯與共犯出發處理毒品犯罪的相關問題,不擅長於從死刑適用原理出發對毒品犯罪分子適用死刑,以至於各地司法機關對一些相同毒品犯罪案件(如代購毒品案件)的處理結果不同,或對本不構成毒品犯罪既遂的行為認定為犯罪既遂,或對本可不適用死刑的毒品犯罪分子適用了死刑
  • 部分犯罪共同說和行為共同說
    我國主流觀點是部分犯罪共同說,只有故意的共犯,沒有過失的共犯。部分犯罪共同說認為,成立共同犯罪不要求各行為人具有完全相同的犯罪故意,只要數個犯罪在構成要件上具有相互重合的部分就可以成立共同犯罪。1. 在共同犯罪成立範圍的劃分上是極具合理性的,應予以肯定。
  • 2013年司法考試刑法考點練習題:共同犯罪
    D.醫生甲故意給(仇人)丙開錯藥,護士乙發現問題後請醫生甲改正,醫生甲說「丙太壞啦,他死了我負責。」護士乙沒吭聲,便按甲的處方給丙用藥,結果丙中毒死亡。  A.脅從犯是指被脅迫、被誘騙參加犯罪的人  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從犯而沒有主犯  D.對於從犯,應當比照主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正確答案:A,D  8、慣竊犯某甲教唆某企業保管員某乙為其提供一些信息,某甲潛入倉庫,盜得大批國家財物,銷贓後分了一小部分贓款給乙,某甲
  • 網際網路留學中介產品 市場需求分析
    另外,中國學生DIY 的最大障礙是語言,許多中國學生的英語水平是應試模式的,用一篇中國思維的文章難以打動招生官,所以他們需要幫助。所以雖然自費出國留學花費不菲,但留學中介產業仍日漸興隆。5、網際網路進入留學行業網際網路留學模式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地面租金,抵消了傳統留學中介收取的服務費用,並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和跨地域的問題。
  • P2P的中國式悖論
    中國P2P的屬性悖論P2P是一種金融創新,但這個創新的實現,有著非常高的基礎設施門檻。在此門檻未達到之前,要麼付出巨大的試驗成本,要麼偏離 P2P的本質。這也是中國式P2P發展悖論的邏輯。意在維持其個體對個體直接融資、投資人風險自擔的本質,但定位"信息中介企業",而迴避其金融中介的現實,無異於掩耳盜鈴。一是,基於上述分析,純信息中介平臺商業模式的成立,基礎設施門檻很高,在基礎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下,平臺實際承擔了盡調、徵信、評分、產品設計、貸後管理及追償等所有信用管理職能,這些已經是標準的金融服務,屬於金融中介,而非僅僅是信息中介。
  • 毒品犯罪定性基本問題研究
    毒品犯罪定性基本問題研究作者:陳洪兵(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來源:《檢察日報》2020年12月29日03版在毒品案件辦理中,如何處罰吸毒者購買、存儲、攜帶、運輸毒品的行為,筆者認為,無論代購還是居間介紹,不管是否牟利,均應以販賣毒品罪共犯論處;互易毒品,無論互易對象為何,只要具有對價性和有償性,均可成立販賣毒品罪;販賣毒品罪應以實際交付為既遂標準
  • 《爐石傳說》中立新卡沙漠野兔怎麼樣 沙漠野兔屬性介紹
    導 讀 爐石傳說奧丹姆奇兵中立新卡沙漠野兔屬性怎麼樣?
  • 「借」銀行卡給朋友「賺」8600元 男子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被抓
    近日,泰州姜堰警方成功抓獲1名通過售賣銀行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的嫌疑人。10月上旬,姜堰民警在工作中發現線索:有犯罪嫌疑人利用姜堰籍儲戶的銀行卡實施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經過縝密分析和深度發掘,警方確認儲戶身份為23歲的姜堰男子李某,其有幫助信息網絡犯罪嫌疑。在鎖定李某位置後,10月16日,民警奔赴李某家中一舉將其抓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