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從屬性研究》

2021-01-10 民主與法制網

  推薦語

  共犯從屬性是共同犯罪理論領域中的重要問題,國內現有的文獻關注較少,屬於研究難度較大的題目,以此作為博士論文的選題,需要相當的勇氣。從最終提交的研究成果來看,應當說,秦雪娜博士對於共犯從屬性的研究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標,呈現給我們的,是一份具有相當理論深度的博士論文。

  論文對與共犯從屬性相關的框架性問題,包括區分制犯罪參與體系的必要性、共犯的處罰根據以及共同犯罪的本質等,都有深入的剖析;不僅對區分制犯罪參與體系中正犯與共犯的區分標準有所調整,以應對單一正犯體系所提出的質疑與挑戰,而且在共犯處罰根據的問題上,明確主張能與因果共犯論原理相契合的純粹肇因說。在此基礎上,論文進一步對共犯從屬性本身直接涉及的內容,即實行從屬性、要素從屬性與罪名從屬性,就其各自的地位與要求進行清晰的界定與深入的論述。論文提出,實行從屬性的要義在於,共犯有自己的可罰性,但基於事實上的限制,只有正犯著手共犯才能構成未遂,不然,共犯充其量成立犯罪預備;在要素從屬性的問題上,應採取最低限度的「共犯的客觀構成要件從屬性說」,即共犯只是從屬於正犯該當客觀構成要件的行為事實;罪名從屬性則並不屬於共犯從屬性的內容。由於在論述時能夠兼顧框架性的基礎理論與具體而微的教義學建構,這使得論文整體感較好,論證思路清晰,各章之間在邏輯上具有內在的承接關係。

  論文的突出優點在於,能夠合理運用與貫徹體系性思考的方法。體系性思考是法教義學理論的首要特徵,但如何合理運用於具體理論的研究往往不好把握。秦雪娜博士的這篇博士論文,在論述共犯從屬性的問題時,能較好地顧及體系的上下位關係,注意與不法論、犯罪參與體系等理論立場保持內在邏輯上的一致性。與此同時,論文所主張的觀點與通說或多數說並不相同,體現作者對相關問題的獨立思考,且能結合實務中的爭議案例來展開相應的論證,這也是值得肯定之處。此外,論文對既有文獻的把握比較準確,尤其是對日本刑法理論的脈絡與進路有深入的理解;此次修訂所補充的相應章節中,又對晚近幾年來的學術進展作出有力的回應,表現出作者紮實的刑法理論功底。

  總體而言,秦雪娜博士的這篇博士論文能夠在現有的理論框架下,對共犯從屬性問題做推進性的研究與細節性的拓展,在寫法上合乎法教義學研究的要求,稱得上是一篇踏實之作,相信對於充實我國的共同犯罪理論具有積極的作用,對實務案件的處理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當然,論文也有一些薄弱之處。比如,網絡時代的來臨,使得共同犯罪的存在形態發生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無疑對共犯從屬性的立場形成重大的衝擊,論文對此雖做了一定的回應,但力度顯得較弱,期待作者在今後的研究能就相關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勞東燕

  2020年3月3日 

  (本文為《共犯從屬性研究》一書的推薦序)

  

  作者簡介

  秦雪娜(1985—),女,漢族,法學博士,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刑法學研究,具體研究領域為共同犯罪問題。

  

  內容簡介

  共犯從屬性是研究共犯與正犯關係的理論,該問題不僅牽涉罪刑法定原則、個人責任原則等基本的刑法原理,而且關係共犯的處罰根據、共同犯罪的本質等共犯論的根源性問題。在具體案件中,共犯從屬性理論則直接影響共犯及間接正犯的成立範圍,並涉及刑法的處罰漏洞及其彌補問題。本書對共犯從屬性的理論內涵、理論前提、理論基礎以及共犯從屬性的具體定位,進行了深入的體系性探討,在共犯的理論立場以及共犯的屬性定位上,均提出了不同於主流觀點的獨到見解,為共犯論的理論研究以及應用性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可能性。

  

  

  目錄

  第一章 導 論

  一、問題意識

  二、研究現狀

  三、本書的研究路徑

  

  第二章 共犯從屬性之理論體系

  一、共犯從屬性體系內容的爭議

  二、共犯從屬性體系的應然結構

  三、本章小結

  

  第三章 犯罪參與體系與共犯從屬性

  一、單一正犯體系與共犯從屬性

  二、區分制犯罪參與體系與共犯從屬性

  三、本章小結

  

  第四章 共犯的處罰根據與共犯從屬性

  一、共犯處罰根據論在我國的困境

  二、對修正肇因說的批駁

  三、對摺中肇因說的質疑

  四、改良的純粹肇因說之提倡

  五、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共犯的實行從屬性之提倡

  一、實行從屬性說在我國尚未確立

  二、實行從屬性說的合理性

  三、必要的澄清:處罰教唆未遂與實行從屬性說並不衝突

  四、本章小結

  

  第六章 共犯的要素從屬性之釐清

  一、研究共犯要素從屬性的前提

  二、對共犯嚴格從屬性說的批駁

  三、對共犯限制從屬性說的質疑

  四、「共犯的客觀構成要件從屬性說」之提倡

  五、本章小結

  

  第七章 共犯的罪名從屬性之否定

  一、罪名從屬性並非共犯從屬性問題

  二、共同正犯本質之爭與共犯從屬性的關聯

  三、共犯不具有罪名從屬性的具體表現

  四、本章小結

  

  第八章 共犯從屬性理論的新近發展

  一、區分制在與單一制的對峙中漸入劣勢

  二、共犯處罰根據論的發展緩慢

  三、限制從屬性說和最小從屬性說對立局面的形成

  四、客觀歸責理論應用於共同犯罪領域的探索

  五、本章小結

  

  第九章 共犯從屬性理論的應用動向

  一、共犯從屬性理論的教義應用

  二、共犯從屬性理論的立法應用

  三、共犯從屬性理論的司法應用

  四、網際網路技術影響下共犯的異化

  五、本章小結

相關焦點

  • 劉明祥:論我國刑法不採取共犯從屬性說及利弊
    一、 我國刑法的規定與共犯從屬性說相牴牾 我國刑法與德國、日本刑法不同,並沒有採取區分正犯與共犯的區分制,而是採取不做這種區分的「單一制」(即單一正犯或單一行為人體系)。因而,無法律規定的共犯從屬性說賴以存在的犯罪參與體系之基礎。並且,刑法的許多具體規定也與共犯從屬性說水火不相容。
  • 從法益受損的視角解讀片面共犯
    四、司法實務中,對片面共犯  ——必須有正犯的實行行為。共犯獨立性說和共犯從屬性說對於從犯的本質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共犯從屬性認為,從犯的犯罪性以及可罰性來自於對於正犯的犯罪性和可罰性的借用。正如貝林格在其早期著作《犯罪論》中所說,「所謂從屬的共犯,如果缺乏『正犯』,就完全難於構成。
  • 正犯與共犯之區別
    如果不能確定兩者的關係,不僅無法解決共犯成立時對正犯的從屬性、獨立性問題,也無法區分共同正犯、間接正犯和從犯、教唆犯。長期以來,在大陸法系這些國家的刑法理論中,有關怎樣區分正犯與共犯,之所以出現諸家爭論不已、學說林立的局面,其緣由正在於此。  在我國刑法和刑法理論中,並沒有正犯概念,我國刑法將參與共同犯罪的行為人分為組織犯、主犯、從犯、脅從犯和教唆犯。
  • P2P信息中介屬性偏離、中立幫助或共犯從屬的犯罪問題分析
    本文重點分析那些背離P2P網絡借貸信息中介的變異行為,對平臺的中介偏離、中立幫助或共犯從屬的犯罪問題進行分析。一、網貸信息中介屬性偏離,可能觸犯刑事法律,構成非法集資類犯罪P2p網絡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P2P網絡借貸機構定位是網貸信息中介,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
  • 趙主彬共犯威脅騷擾老師長達9年,其母親:同為女人深感可怕
    趙主彬共犯威脅騷擾老師長達9年,自己表示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了,請求判處極刑4月10日下午播出的SBS電視臺時事教養節目《好奇的故事Y》中揭露了在逮捕了Telegram 「n號房」主犯趙主彬(24歲)之後,被揭發的委託殺害幼兒園學生的內幕。當天的節目中,講述了因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法和經常威脅而被判刑出獄的姜某(24歲)和被他脅迫9年的受害者的故事。
  • 研究成果:多種屬性的新型材料 可用於各類場景
    那麼,有沒有可能研發出一種同時擁有多種屬性,且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的新型材料呢?一直以來,全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們都在探索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近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U.S。
  • 進展|金屬玻璃中類聲子屬性研究進展
    另一方面,自然界中還存在大量原子長程排列無序的非晶態固體,其原子的無序排列造成了空間平移對稱性破缺,人們對它的動力學屬性認知非常有限。非晶態的原子振動模式是怎樣的?是否存在高頻聲子?是否存在橫聲學支聲子?到目前為止,這些基本科學問題仍懸而未決,這主要是由於現有的實驗技術不能提供清晰的實驗數據,缺乏有效的實驗觀測。
  • 進展 | 金屬玻璃中類聲子屬性研究進展
    另一方面,自然界中還存在大量原子長程排列無序的非晶態固體,其原子的無序排列造成了空間平移對稱性破缺,人們對它的動力學屬性認知非常有限。非晶態的原子振動模式是怎樣的?是否存在高頻聲子?是否存在橫聲學支聲子?到目前為止,這些基本科學問題仍懸而未決,這主要是由於現有的實驗技術不能提供清晰的實驗數據,缺乏有效的實驗觀測。
  • 張明楷\王鋼:毒品犯罪專題研究
    張明楷\王鋼:毒品犯罪專題研究悄悄法律人 毒品犯罪專題研究張明楷來源: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20年第1期【張明楷老師撰寫的專題導引】 在刑事審判業務中,毒品犯罪佔有很大比重。在毒品犯罪中,如何判斷著手與實行行為,如何認定毒品犯罪既遂,如何在毒品犯罪中區分正犯與共犯,在毒品犯罪中如何嚴格控制死刑的適用,對這些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具有豐富、深化乃至提升刑法總論相關理論的作用。有鑑於此,本刊策劃了毒品犯罪專題研究的一組論文。這些論文均以問題為中心,以保護法益為指導,從實質解釋論出發,對毒品犯罪相關問題給出了極為明確的結論。
  • 英語五大屬性:形式屬性
    英語五大屬性:形式屬性   單詞的形式要根據需要進行合適的轉化,比如:動詞與名詞,名詞與形容詞,形容詞與副詞,代詞主格與賓格等。文字與聲音的多種形式轉化反映了人腦內在的思維傾向、思維過程和思維模式,這種形式屬性與變化是有群組規律的,會帶來思維形態上的補充和借鑑。
  • 最強蝸牛霍金的輪椅加成屬性是什麼 屬性一覽
    最強蝸牛霍金的輪椅加成屬性是什麼,屬性一覽。霍金的輪椅是最強蝸牛手遊中紫色AAA級人氣類的貴重品,那麼它的加成屬性怎麼樣呢,下面小編帶來最強蝸牛霍金的輪椅的信息介紹。 貴重品屬性(滿級): 人氣:74 藝術:42 信仰:43 文化:
  • 李飛飛團隊最新研究,真實場景中識別物體具體屬性
    這就是李飛飛團隊新研究。我們知道,卷積神經網絡在識別視覺對象方面很出色,但還不能很好的識別出物體的具體屬性,比如表面形狀、紋理等。而最近,李飛飛團隊的最新研究——Learning Physical Graph Representations from Visual Scenes,就一舉解決了這個問題。
  • 司法實務|毒品犯罪定性基本問題研究
    在毒品案件辦理中,如何處罰吸毒者購買、存儲、攜帶、運輸毒品的行為,筆者認為,無論代購還是居間介紹,不管是否牟利,均應以販賣毒品罪共犯論處;互易毒品,無論互易對象為何,只要具有對價性和有償性,均可成立販賣毒品罪;販賣毒品罪應以實際交付為既遂標準;運輸毒品罪應以合理位移為既遂標準,進行實質性判斷;應通過因果共犯論認定行為人是否需對毒品總額負責
  • 屬性縮寫看不懂?《阿瓦貝爾聖境》屬性詳解
    阿瓦貝爾聖境中的屬性並不是用文字表示,而是用一些英文字母縮寫指代,新手玩家可能會搞不懂什麼意思,所以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阿瓦貝爾聖境的屬性研究攻略。 具體屬性說明: HP:血量 SP:藍量 ATK:物攻 MATK:魔攻 DEF:物防 MDEF:魔防
  • 基於CT圖像的長管骨有限元材料屬性研究及實驗驗證
    將皮質骨和松質骨分別定義為不同數目材料屬性的5組仿真組,採用均勻法,在給松質骨和皮質骨賦材料屬性時,將體網格中的HU值分成相等的區域,每一個區域取一個平均值,對應不同的物質,用經驗公式將HU值轉化成密度值,再通過密度和彈性模量之間的經驗公式給每一個實體網格單元分配材料屬性。
  • 地質地球所研究發現東準噶爾巖漿弧構造屬性與演化過程
    目前,關於東準噶爾巖漿弧的構造屬性、基底特徵與俯衝極性存在不同認識與爭論。關於東準噶爾乃至準噶爾地區的地殼基底,有前寒武紀結晶基底和晚古生代洋殼或島弧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爭論的原因是缺乏巖石學與年代學的證據。關於巖漿弧的時代與俯衝極性,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其為晚古生代的大洋島弧,形成於以卡拉麥裡蛇綠巖為代表的準噶爾洋的北向俯衝,也有研究人員認為其形成於以額爾齊斯蛇綠巖帶為代表的古亞洲洋的南向俯衝。
  • 科學家發現液態水第二形態:屬性完全改變-水,形態,液態水,屬性...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但一個國際團隊的最新研究卻使水變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這項新發現指出,液態水或存在第二種狀態,當水被加熱到40℃—60℃之間時,它的導熱性、折射率、導電性、表面張力等屬性也會發生改變。一般認為,水有三種基本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
  • 李飛飛團隊新研究,場景中識別物體屬性,連表面紋理都識別出來了
    這就是李飛飛團隊新研究。我們知道,卷積神經網絡在識別視覺對象方面很出色,但還不能很好的識別出物體的具體屬性,比如表面形狀、紋理等。而最近,李飛飛團隊的最新研究——Learning Physical Graph Representations from Visual Scenes,就一舉解決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