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多種屬性的新型材料 可用於各類場景

2020-11-2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研究成果:多種屬性的新型材料,可用於各類場景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一種特定的材料往往只具備某種特定的屬性。也正因如此,這種材料只能某一個或少數領域得以應用,不具備更廣的通用性。

  那麼,有沒有可能研發出一種同時擁有多種屬性,且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的新型材料呢?一直以來,全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們都在探索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近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U.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成功研發出一種具有多種屬性的新型材料,這種材料不僅成本低、易於製造,而且組裝速度也非常快。他們甚至與豐田公司合作生產了一款功能性超裡程賽車(super-mileage race car)。

  相關論文以「Discretely assembled mechanical metamaterials」為題,於 11 月 18 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在科學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

  研究人員表示,就像仿生學和集成設計一樣,這種新材料將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新型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用更少的東西做更多的事情」。機器人可以通過組裝由這些材料組成的子單元來生產大型複雜物體,比如汽車、機器人和風力渦輪機葉片等。

  該研究也得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支持。

  賽車測試顯示獨特潛力

  為了驗證這些材料可以在現實世界中以類似樂高的形式建造大型物體的潛力,研究人員與豐田公司的工程師合作,生產了一款功能性超裡程賽車,並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次國際機器人會議上展示了這款賽車。

  論文作者之一 Benjamin Jenett 表示,他們可以在短短一個月內組裝出輕量化且具有高性能的結構,而使用傳統的玻璃纖維建築方法建造一個類似的結構卻需要一年時間。

  在展示期間,街道路面因下雨而變得光滑,導致賽車最終撞上了障礙物。然而,令所有人驚訝的是,儘管賽車的格子狀內部結構發生了變形,但又「反彈」了回來,吸收了因衝擊產生的震動,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損壞。

  Jenett 表示,如果是由金屬製成的傳統汽車,可能車身已經出現嚴重凹陷了,而如果是由複合材料製成的汽車,則可能會出現破碎的情況。這輛賽車真實地展示了這些微小部件確實可以用於製造人類大小的功能設備。

  由於這些材料的大小和組成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們能以任何需要的方式被組合,為更多大型設備提供不同的功能。

  對此,論文作者之一 Neil Gershenfeld 博士表示:「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材料製作出在一個方向上彎曲,但在另一個方向上堅硬的機器人,並且它只能以特定的方式移動。因此,與我們早期的工作相比,最大的變化是它結合多種力學材料屬性的能力,而在此之前,人們始終是針對某一項屬性的應用進行研究。」

  四種力學超材料

  那麼,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材料才能賦予賽車這種能力?

  研究人員將這種新型材料稱為「力學超材料」(mechanical metamaterials),之所以將其命名為「超材料」,是因為它們的宏觀特性不同於其組成材料的微觀特性。

  在這項工作中,他們創建了四種不同類型的微型子單元,也稱為體素(Voxels),分別為剛性力學超材料(Rigid mechanical metamaterial)、柔順力學超材料(Compliant mechanical metamaterial)、拉脹力學超材料(Auxetic mechanical metamaterial)和手性力學超材料(Chiral mechanical metamaterial)。

  體素由注射成型的聚合物的扁平框架組裝而成,由小及大,可以組合成三維形狀,進而連接到更大的功能結構中,它們大多數會呈現出一個開放的空間,提供了一個極其輕便但堅硬的組裝框架。其中,每種類型的體素都表現出了自然材料所不具備的特殊性質。

  「剛性」(rigid)體素具有高強度、低重量的特點。

  「柔順」(compliant)體素的泊松比為零,有點類似於膨脹特性。但在這種情況下,當材料被壓縮時,材料側面形狀不會改變。很少有已知的材料可以表現出這種性能。如今,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新方法來生產這種材料。

  「拉脹」(auxetic)體素具有一種不尋常的特性。當它被壓縮時,立方體材料實際上不是向側面膨脹,而是向內膨脹。這是第一次通過傳統和廉價的製造方法生產並展示出這種材料。

  「手性」(chiral)體素以扭曲運動響應軸向壓縮或拉伸為特點。同樣,這也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屬性。

  同時,研究人員還可以將它們結合起來,來製造能以可預測方式響應環境刺激的設備。比如,飛機機翼或渦輪葉片,這些設備通過改變其整體形狀來響應氣壓或風速變化。

  對此,Gershenfeld 表示,「我們所展示的每一種物質屬性以前都應用在各自獨立的領域,科學家們也只是基於其中某一個屬性進行研究,這是第一次將這麼多屬性集成在一個系統中。」

  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Jenett 表示,這些材料不僅價格低廉、易於製造、組裝速度快,而且它們之間還彼此兼容。因此,它們可以同時具備多種不同類型的奇特屬性,並且在同一個可擴展、廉價的系統中發揮很好的作用。

  這種材料如此特殊的關鍵在於,由一種這類體素組成的結構會與亞單位本身受應力時表現出的變化方式完全相同。此次研究證明,當研究人員將零件組裝在一起時,所有連接地方都「完美」耦合,成為了一個連續的整體。

  Jenett 認為,這項技術的早期應用可能是用於製造風力渦輪機的葉片。隨著風力渦輪機葉片的結構變得越來越大,將葉片運輸到工作現場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運輸問題,而如果這種葉片由數千個微小的子單元在工作現場組裝完成,就可以消除運輸問題。

  同時,由於葉片尺寸大且缺乏可回收性,廢棄渦輪葉片的處理也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而由微小體素組成的葉片可以在現場拆卸,然後重新用於製造其他東西。

  此外,葉片本身的工作效率也會變得更高,因為它們具備了多種力學特性,可以動態、順勢地響應風的強度變化。

  這種新型材料也可以為機器人賦能。如今的機器人要麼為剛性機器人,要麼為柔性機器人,如果在為機器人賦予多種力學特性,或許機器人將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能力。

  「如今,我們有了這個低成本且可擴展的系統,我們以設計任何想要的物體,比如四足動物、遊泳機器人和飛行機器人,這些物體所需的靈活性,也正是該系統表現出的主要優勢之一。」 Jnett 補充道。

  對於這項研究,史丹福大學的 Amory Lovins 教授表示,「這項技術可以製造出價格低廉、經久耐用且非常輕便的航空飛行表面,就像鳥類的翅膀一樣,可以順勢、持續改變它們的形狀;此外,它還可能使汽車的空載質量(empty mass)更接近其有效載荷,因為它們的防撞結構主要為空氣;它甚至可以使球形外殼的抗壓強度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級別,使得天空中漂浮的無氦真空氣球抬起的淨載荷達到大型噴氣式飛機的幾十倍。」

  相信這種新材料的出現,可以為未來科研與生活賦予無限的可能。

(文章來源:OFweek)

(責任編輯:DF515)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明多功能新型材料,未來或可用於各類場景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一種特定的材料往往只具備某種特定的屬性。也正因如此,這種材料只能某一個或少數領域得以應用,不具備更廣的通用性。那麼,有沒有可能研發出一種同時擁有多種屬性,且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的新型材料呢?一直以來,全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們都在探索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 國際頂級期刊聚焦西科大新型超浸潤材料應用研究成果
    國際頂級期刊聚焦西科大新型超浸潤材料應用研究成果 2020-05-17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型聲子雷射器可用於量子物理研究
    據外媒報導,來自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IT)和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諾貝爾獎獲得者Arthur Ashkin發明的雷射鑷技術,開發出了一種新型聲子雷射器。基於二氧化矽的納米球在真空下懸浮在光學鑷子中的質心振蕩,研究人員演示了一種介觀頻率可調諧聲子雷射器。這種聲子雷射器可用於單電子、液滴、甚至是小型生物有機體。在標準光學雷射器中,光輸出的特性由生產該雷射器的材料控制。但是在這種聲子雷射器中,材料粒子的運動受光學反饋的控制。
  • 諾全生物自研NO便攜發生器賦能NICU等多種場景
    一氧化氮的作用機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被三位美國科學家揭示:NO是具有高度反應性的自由基,在體內廣泛存在,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內信號轉導分子,在細胞多種功能中起作用。NO主要通過提高環一磷酸鳥苷水平來實現其生物學功能。擴張血管就是通過NO/cGMP通路來實現的,偉哥便是NO生理功能在科研轉換上的成果。
  • 研究人員研發合成聚合物電池正極材料 可用於快充電池
    Mendeleev大學以及RAS化學物理問題研究所的俄羅斯研究人員合成了可用於鋰雙離子電池的新聚合物陰極材料,並對其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新陰極性能優於鋰離子電池,不僅可循環25,000個充電周期,並可在幾秒鐘內完成充電,可用於生產價格較低的鉀雙離子電池。由於許多設備大多採用自動模式,因此全球電量消耗逐年遞增,對於能量存儲解決方案的需求也隨之增長。
  • 新型生物啟發材料:可用於從海水中提取鈾!
    導讀據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官網近日報導,該實驗室與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南佛羅裡達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生物啟發材料。這種材料可應用於一種環境友好且經濟划算的方案,從海水中回收鈾。背景鈾(Uranium)的原子序數為92的元素,其元素符號是U,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元素。
  • 新型物理超疏水材料油水不粘
    原標題:新型物理超疏水材料油水不粘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小龍)不粘油也不粘水,液體落在上面會像小球一樣快速散開……美國科學家日前開發出一種神奇的疏水材料,將其噴塗在玻璃、金屬、塑料等材料的表面就能讓其排斥幾乎所有液體。經過處理的材料具有耐紫外線、耐高溫、耐腐蝕的特徵。
  • 新型超材料:可用於太陽能電池和納米光學器件!
    圖片來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創新   今天,我們再來看一項有關超材料的研究成果近日,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NUST MISIS)超導超材料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高級講師和技術科學研究候選人 Alexey Basharin 的領導下,開發出一種獨特且易於製造的電介質超材料。研究人員可以方便地利用它製造出最新的光學器件。
  • 材料人報告|十年來金屬材料研究成果、熱點分析
    本文基於Web of Science檢索平臺,通過論文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對2008年以來金屬材料領域(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整理和分析,希望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國內外研究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 新型隱身材料研製成功 主要用於電磁領域
    近日,美國杜克大學和中國東南大學的一個國際科研小組在「隱身大衣」研究上邁出新一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1月15日的《科學》雜誌上,東南大學的崔鐵軍教授和杜克大學的戴維•史密斯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信作者。這種新型人工電磁材料(或稱超材料,英文名稱:Metamaterial)有可能使隱身夢想成真。
  • 李飛飛團隊最新研究,真實場景中識別物體具體屬性
    這就是李飛飛團隊新研究。我們知道,卷積神經網絡在識別視覺對象方面很出色,但還不能很好的識別出物體的具體屬性,比如表面形狀、紋理等。而最近,李飛飛團隊的最新研究——Learning Physical Graph Representations from Visual Scenes,就一舉解決了這個問題。
  • 可用於高性能光電探測器的新型材料
    由於這種化合物能夠探測並將寬範圍的光波長轉換成電信號,因此它可以成為一種新型的探測材料。 數位相機以及許多其他電子設備都需要光敏傳感器。為了滿足這種光電元件日益增長的需求,工業界正在尋找新的半導體材料。它們不僅應該覆蓋廣泛的波長範圍,而且應該是便宜的。在德勒斯登開發的一種混合材料滿足了這兩個要求。
  • 納米材料前沿研究成果:柔性物理或化學傳感器
    本文匯總了柔性物理或化學傳感器10篇最新研究成果,包括Nature、 Nat. Nanotechnol.、Advanced Materials、Materials Today、 Sci. Adv.等頂級期刊,如圖1所示。
  • 航天新型高性能材料大匯總及最新研究進展
    發達國家新材料產業各具特色,側重領域各不相同: 美國注重科技領域的研發,並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日本既重視對新材料的研發,又不忘改進現有材料的性能,利用有限資源發揮最大作用; 歐盟新材料科技戰略目標是保持在航天材料等領域的競爭優勢。本文詳細闡述了國際航天新材料的研究與應用現狀,重點介紹了國內航天新型材料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航天新型材料未來的發展趨勢。
  • 陳根:可拉伸新型電子材料,將爆發巨大價值
    文/陳根新材料一直是當下的一個熱門領域,也是能影響與改變我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新材料包括柔性屏幕以及可紡織的電子材料等等近日出版的《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發表了一項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所研發的成果。
  • 北科院計算中心新材料計算研究團隊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近日,北京市計算中心新材料計算研究團隊基於依託北京工業雲平臺構建的「多尺度模擬和多目標機器學習材料計算與數據平臺」,實現了新型2D MXenes催化材料的精準設計,相關成果以「Accelerating 2D MXenes Catalyst Discovery for Hydrogen Evolution
  • 【中國科學報】新型鎂合金材料可提高阻尼減震性能
    【中國科學報】新型鎂合金材料可提高阻尼減震性能 滿足精密儀器、航空航天等領域需求 2020-05-14 中國科學報 沈春蕾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  金屬所研究員劉增乾表示,科研團隊對自然界「結構—性能關係」的理解,為設計綜合性能優異的新材料提供了獨到的思路。  據悉,與人造材料相比,天然生物材料的宏觀力學性能通常顯著優於其基本結構單元的簡單加和,本源在於其複雜、多尺度的自組裝結構。
  • 我國非晶合金材料研究有突破 可極大提高穿甲彈性能
    近日,我國在非晶合金原子結構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非晶合金是目前世界各國爭相研製的重要新型材料,從智慧型手機外殼到穿甲彈,從變壓器鋼片到專業高爾夫球桿,這種新型材料的應用前景極為廣泛。
  • TPU:用於批量化3D列印的新型柔性高分子材料
    金屬和高分子材料工業3D列印的全球技術領導者EOS為工業3D列印推出了一款全新柔性高分子材料:EOS TPU 1301。TPU(熱塑性聚氨酯)材料具有極佳的回彈性、良好的耐水解性以及高紫外線穩定性,被廣泛使用於對彈性及易加工屬性有要求的應用領域,該材料的推出是3D列印邁向批量生產的一大步。
  • 李飛飛團隊新研究,場景中識別物體屬性,連表面紋理都識別出來了
    這就是李飛飛團隊新研究。我們知道,卷積神經網絡在識別視覺對象方面很出色,但還不能很好的識別出物體的具體屬性,比如表面形狀、紋理等。而最近,李飛飛團隊的最新研究——Learning Physical Graph Representations from Visual Scenes,就一舉解決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