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選民宿不能像選「盲盒」
外出旅行中,民宿已成為當前很多人的住宿選擇,然而,飄忽不定的民宿定價讓不少人直呼「看不懂」。不久前的元旦期間中,全國多地民宿價格上漲。有的民宿價格甚至超過3萬元一晚,平時的價格卻只有幾百元至千元。部分民宿讓人「高攀不起」的同時,也因為品質不高,讓人質疑「選民宿就像選盲盒,不到入住的那刻,就不知道房間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等知道時,也已不能反悔。」
節假日房價適當上漲可以理解,但部分民宿價格漲幅過大,顯然是經營者想趁著旺季大賺一筆。若是名副其實也就罷了,一些民宿由農家樂改建而成,設備陳設老舊,衛生狀況堪憂;一些民宿缺乏文化底蘊、民間特色,存在「千宿一面」等現象,甚至踩踏生態紅線。江蘇省消協的調查結果顯示,超6成消費者擔心民宿衛生狀況,很多民宿沒有跟治安、消防系統聯網,38%的民宿沒有明碼標價的收費標準、住客須知,43%的民宿沒有公布投訴電話和負責人電話,對消費者維權造成一定的障礙。
選民宿不能像選「盲盒」。民宿不同於標準化的酒店產品,經營者來自於社會各行各業,對於住宿業的標準規範和專業化運營,沒有清晰全面的認知,容易導致房價虛高。只有儘早完善行業標準和評價體系,提高民宿定價的透明度,才能促進民宿規範化經營,為消費者挑選合適的民宿提供依據。2019年,北京發布《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將旅遊民宿從低到高分為不同等級,明確了劃分條件,對於違規違法經營、發生重大投訴的民宿,建立退出機制。
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背景下,多地政府出臺文件支持民宿行業發展,對經營者來說,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合理定價可以增強民宿競爭力,吸引更多消費者,因而價格制定要遵循一定的市場規律。若是民宿定了和星級酒店一樣的價格,卻提供不了同等質量的服務,消費者自然會用腳投票。
從長遠來說,經營民宿不能只盯著裝修升級、風格變換,還要在標準化服務和特色化經營上下功夫。好的民宿,不應是農家樂的替代品,而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除了提供好的吃住體驗,還要注重文化挖掘和內容打造。深挖當地的文化特色,提升服務細節品質,讓遊客真正體驗當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獨特性,民宿行業才能實現良性發展。
(文章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