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物理與超快光學——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2021-01-15 PhyHust

10月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8年物理學諾貝爾獎頒給發明光鑷技術的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以及發明啁啾脈衝放大技術的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女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 「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雷射的發明和發展使得人們可以在實驗室創造出超強電、磁場、超高能量密度、超快光場等極端條件,為人類在極端條件下探索常規條件下無法實現的新物態、新物質,發現極端條件下新現象和新物理規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從而拓展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提高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能力。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雷射相關的科技成果多次獲得諾貝爾獎。

作為此次獲獎中的關鍵技術之一,光鑷子技術利用聚焦光束產生的力 (力的大小一般為皮牛量級)來操控微小物體,類似一個鑷子,因此在顆粒物質、微納米科學以及生物、醫藥等研究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其原理可以簡單如圖一所示:光不僅有能量,也具有一定動量。當光與物質相互(圖一中小球)作用時,會發生散射或折射,從而導致光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即光子的動量發生改變。而整個系統動量守恆,物質(即圖一中的小球)的動量也會發生相應,等效於力作用於物質。對於太陽光等,光的方向性、能量密度比較低,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效果非常小。但雷射具有高亮度、方向性好等優點,可以用來操控微小物質。自1960年雷射產生以來,Ashkin就開始考慮如何利用雷射操縱微粒。1970年左右, Ashkin 在水中實現了聚焦氬離子雷射推動塑膠微粒;1986年,他又發現將單束雷射高度聚焦後產生的力可以將微粒穩定的捕獲住,他將這種技術命名為光鑷(optical tweezer)。隨後,光鑷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等領域。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朱棣文、Ashkin等合作者共同發表了雷射冷卻原子的文章,為其之後發展「用雷射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奠定了基礎。1997年,朱棣文因為雷射冷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獲得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工作「鹼金屬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同樣起源於光鑷技術。



了解完光鑷子技術之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另一項重要技術——「啁啾脈衝放大技術」。自1960年產生第一束雷射以來,雷射的能量和功率不斷提高,將其聚焦後可以產生超強電磁場,至上個世紀70年代,聚焦光強已經達到1015W/cm2量級(對應的電場強度接近1010V/m)。如此強的雷射將會損壞系統內的光學元器件,因此雷射的功率在70年代達到了瓶頸。1985年,Mourou和Strickland提出的啁啾脈衝放大技術(CPA)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這一技術原理上非常簡單:雷射功率表示為單位時間內的能量。為了提高功率,先把雷射脈衝從時間上展寬(如圖2所示,通常採用一對光柵調製不同頻率成分的相位,即啁啾),從而減小脈衝功率;然後將其放大,最後利用壓縮器將其脈寬壓縮,從而突破光學元件損壞這一瓶頸。

由於CPA技術的發展,雷射功率自80年代又不斷取得突破,峰值強度已經達到1020W/cm2以上。去年10月,我國的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成功實現了10拍瓦(1拍瓦=1015瓦)雷射放大輸出,這是目前已知的最高雷射脈衝峰值功率。由於超強超快雷射的發展,許多極端條件下新物理現象被發現,比如由於超高強度,電子、質子等可以被強雷射加速,其加速梯度比傳統加速器高4個量級;在強雷射作用下,原子分子表現出極端高階非線性效應,從而產生數百階高次諧波和阿秒雷射等等,從而開闢了相對論雷射物理、強場雷射物理、阿秒物理等嶄新的學科。超短雷射脈衝還被用於時間分辨的超快動力學探測,Ahmed Zewail採用飛秒雷射探測化學反應過程中的原子與分子的轉變狀態,促使人們從分子層面認識化學反應過程,也獲得了1999年諾貝爾化學獎。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雷射一直活躍在高功率雷射物理前沿,在國內享有盛譽。早在1986就獲批成立了雷射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003年開始了超強超快雷射物理的研究。 Mourou教授曾於2011年訪問我校,並做了「極端光學物理:使命與挑戰」的學術報告。Zewail教授和朱棣文教授也曾於2004年、2016年訪問我校。



作者介紹:

蘭鵬飛,男,博士。2004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獲學士學位;2009年於華中科大學武漢國家光電實驗室(籌)獲得博士學位。2009年4月起先後作為國際特別研究員和協力研究員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工作。2013年加入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現任超快光學實驗室主任,主持優秀青年基金、面上項目等。目前是美國光學學會會員,擔任物理學和光學重要國際期刊Phys. Rev. Lett., Phys. Rev. A Optics Express,Optics Letter,Journal of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B,Apply Physics B, Optical Communication 等審稿人;中國物理學會Chinese Physics B,《物理學報》等審稿人。  


戳以下連結回顧往期精彩內容!

巔峰之戰 Lok Tar』Ogar

格物論壇 | 拓撲量子模擬:從平衡到非平衡

印跡 | 那段jio疼的青春歲月


相關焦點

  • 解讀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關注雷射物理學領域創新發展
    新華網上海11月29日電(李浩)昨日,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解讀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活動在上海啟動。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讓雷射大顯身手
    ▲美國、法國和加拿大的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有多厲害?想像一下,把雷射變成鑷子,抓住物體
    圖片:Tweets by ‎@NobelPrize201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雷射領域做出了哪些貢獻?他們的研究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實際應用?201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雷射物理領域:Arthur Ashkin 因為發明光鑷技術(Optical Tweezer),獨享一半獎金;Gérard Mourou 和 Donna Strickland 因為發明啁啾脈衝放大技術
  • 盛政明: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 物理諾獎專題
    10月2日瑞典當地時間上午11點45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研究領域作出的開創性貢獻。
  • 雷射、啁啾脈衝放大、超快光學和諾貝爾獎
    雷射天地轉載北京時間2018年10月2日,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 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拉爾·莫如(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當娜·史翠蘭 (Donna Strickland), 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研究分享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研究分享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8-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來自美國、法國和加拿大的三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學領域取得的突破性貢獻。
  • 諾貝爾物理學獎2018年得主Arthur Ashkin去世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9月21日,2018年諾貝爾大約十年後,他開始專注於雷射和非線性光學,並且一直在這個領域探索,直至1992年退休。>朱棣文博士,獲得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三位雷射物理領域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獎
    )(女)因對雷射物理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共同摘得這一獎項。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從諾貝爾官方網站獲悉,阿斯金髮明了一種光學鑷子,可以用來捕獲粒子、原子、病毒和其他活細胞。這個新工具讓阿斯金重新實現了一個古老的科學夢想,即利用光的輻射壓力來移動物體。1987年,阿斯金在使用鑷子捕獲活細菌而不傷害它們時取得了重大突破,隨後他立即開始研究生物系統,現在光學鑷子已被廣泛用於研究生命機器。
  • 諾貝爾物理獎55年來再頒給女性 獲獎者:不可思議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網易科技訊10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55年來再次頒發給了一位女性,這位得主就是加拿大的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
  • 史上第3位女性物理學諾獎得主: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加法...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為美國Arthur Ashkin,法國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Donna Strickland,本次是時隔半世紀後女性再度獲得物理學諾獎。三人獲獎是因為在雷射物理學上做出的突破性發明。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轉載文章:《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作者:沈波、於彤軍、葛惟昆出處:科技導報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rthur Ashkin去世,他發明了「雷射鑷子」,曾...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9月21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rthur Ashkin在美國新澤西的家中去世,終年98歲。10月4日,他的親屬向外界確認了這個消息。
  • 揭秘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3位獲獎者履歷!看看他們到底有多牛
    因為光學鑷子,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用雷射操縱微粒的工作,為1986年光學鑷子的發明奠定了基礎。他還開創了光學俘獲過程,最終用於操縱原子,分子和生物細胞。關鍵現象是光的輻射壓力 ; 這種壓力可以分解為光學梯度和散射力。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官方解讀:他們改變了雷射物理學 | 物理諾獎專題
    本文為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官方解讀,由中科院物理所科學傳播協會諾獎小分隊翻譯,標題為譯者所加。文中部分內容參考了科學網和果殼網的相關文章,在此表示感謝。為保證文章內容更符合中文語言邏輯,便於讀者理解,譯者對文中部分段落的行文順序進行了調整。由於時間倉促,錯誤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今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兩項工作,可以說徹底改變了雷射物理學。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頒給女性 美法加科學家同獲殊榮
    瑞典當地時間今日中午(北京時間17:45),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的奠基性工作。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的獎金。
  • 超快雷射孤子,因有瞬態而更美麗
    超快光纖雷射器中孤子瞬態動力學特性研究進展[J]. 雷射與光電子學進展, 2019, 56(7): 070006超快光纖雷射器能夠產生高峰值功率、寬光譜的超短脈衝,無論對於基礎科學研究還是工業應用,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在生物醫學領域作為非線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光源;又如,大能量短脈衝光纖雷射器可以用來雷射精細微結構加工。
  • 時隔55年 女性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昨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新華社記者 葉平凡 攝唐娜·斯特裡克蘭  系歷史上第三位女性獲獎者;美法加3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學領域突破性貢獻獲獎  據諾貝爾獎官網,當地時間10月2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阿瑟·
  • 【光物理前沿6】超快光學研究前沿
    瞬態光學的最初形態出現在19世紀末攝影技術誕生後不久,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冷戰時期受到武器裝備研發的需求牽引而得到了快速發展。瞬態光學是研究瞬態現象的光學診斷技術及瞬態過程伴有的光學現象的光學分支。瞬態現象的變化有快有慢,研究它們的光學手段也因而不同。變化速度以皮秒及更短的時間單元衡量的瞬態現象通常稱為超快現象,與超快現象有關的光學稱為超快光學。
  • 2018 諾貝爾物理學獎官方解讀:用光製造的工具
    北京時間10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變革了雷射物理學的發明。在一種新的光線下,我們可以發現極為微小的物體和極其快速的過程。不只是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醫學都從先進的精密儀器中受益,無論是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三名科學家共同分享
    當地時間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名單,本年度獲獎者為: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阿瑟·阿什金,以表彰他在「光學鑷子及其在生物系統中的應用」方面的貢獻,另外一半授予熱拉爾·穆魯和唐娜·斯特裡克蘭,以表彰他們「生成高強度,超短光脈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