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連港通過創新改進糧食裝卸工藝,保證下遊企業原料供應。圖為散糧船在大連港裝卸大豆\受訪者供圖
疫情發生以來,面對內出玉米市場南北港口價格倒掛,以及北方港口量縮等不利因素影響,大連港依然實現玉米吞吐量小幅增長。
六月中旬,大連港首次完成由俄羅斯進口非轉基因大豆的轉運作業,開闢了大連口岸外進大豆轉運作業新模式。在實際作業中,大連港結合此前內貿玉米鐵路「小高箱」作業模式和外進大豆貨源裝卸工藝要求,首次創新採用外貿進口海運箱進行「集改散」疏港作業。「不僅為國內下遊的榨油、飼料企業解決了物流運輸難題、降低操作成本,還進一步提高了散糧車的周轉使用率。」
臺金剛表示,大連港以外貿進口大豆為突破點,全面加強全程物流服務,有效促進進口大豆轉運。同時,協同海關開展異地調離,提升服務質量,縮短船舶調離手續時限,前八個月累計轉運進口大豆超過110萬噸,同比增長實現了翻一番。今年前八個月,通過搭建南北協同糧食班輪航線,推進班輪運輸模式轉向「多港多航」,大連港架起了糧食陸海運輸綠色通道,散糧碼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幅超過五成。
信息來源:大公報
編輯:咖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