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155個村今年全部建立用水戶協會

2020-11-27 河北日報

在166個用水戶協會(1個縣級、10個鄉級、155個村級)的統一管理下,年節水將超過1000萬立方米

本報訊(記者張文君、王峻峰)「你澆地我負責,少用有補貼,多用要加錢」。今年以來,元氏縣農戶都收到了村用水戶協會發放的節水明白紙。農業用水少用有獎、超用加價,是元氏縣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政策之一。

元氏縣水務局副局長李軍廷介紹,元氏縣作為農業水權確權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成立了各級用水戶協會,負責擰緊農戶田間地頭的「水龍頭」。從2015年在21個試點村成立用水戶協會,到今年將在全縣155個村全部建立用水戶協會,預計在166個用水戶協會(1個縣級、10個鄉級、155個村級)的統一管理下,年節水將超過1000萬立方米。

8月4日,在紙屯村用水戶協會,會長李文朝告訴記者,協會負責村裡12眼井的統一管理,統一維護,統一收費,4900畝耕地全部實現了地下管道輸水。農戶給莊稼澆灌有了新變化,一是每家地頭都有一個出水口,農戶在智能井房刷電卡,水就能馬上出來,用水量也是一目了然。二是只有在作物最需要的時候才適時澆灌。這個變化源於協會推行的農業用水少用有獎、超用加價的政策。

元氏縣現有30萬畝用水農業田,分布在10個鄉鎮155個村,人均水資源可利用量僅284立方米,屬極度貧水區。如何保障用水又實現節水,是元氏縣委、縣政府一直研究的課題。2015年,元氏縣被水利部列為全國農田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縣,同時被河北省列為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試點項目區。為推進試點縣工作,該縣在2015年選取了北巖、紙屯等21個村,44731畝耕地作為試點先期推動,全部建立了基層用水組織。另外,列入壓採項目的土地流轉大戶、農場成立了合作社、公司等專業管水組織。經過在21個試點村的探索與完善,元氏縣農業水價改革形成了「四大模式」:機井產權歸小組,協會統管的「北巖模式」;機井產權歸集體,協會統管的「紙屯模式」;機井產權歸個人,協會監管的「西張模式」;地表水末級渠系協會統管的「趙村模式」。

為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元氏縣建立起「三大支撐」。一是群眾支撐。群眾轉變了觀念,由過去認為農業水價改革就是單純的漲水費,轉變為改革不僅不會增加負擔,而且還有獎補資金,群眾參與度大幅提高。二是政策支撐。出臺《元氏縣關於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元氏縣「超用加價」農業水價改革方案》和《元氏縣水資源使用權分配方案》,各項財政資金向農業水價改革村傾斜,並建立綠色通道,確保獎補資金及時撥付到農民手中。三是組織支撐。初步建立了縣級農民用水戶協會到村級協會較完整的關係鏈,各級協會全面推進農業水價改革。

相關焦點

  • 「用水戶協會」是怎麼回事?
    2005年,國家水利部、發改委、民政部聯合下發《關於加強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的意見中明確:「農民用水戶協會是經過民主協商、經大多數用水戶同意並組建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團體,是農民自己的組織,其主體是受益農戶。」高州市要求,「用水戶協會」的範圍劃定是「以水源為依託,以灌區作網絡,以用水戶做會員」。
  • 「用水戶協會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
    襯砌一新的渠道     中國水利網站6月9日訊(記者 楊勤)今天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畜牧法執法檢查和農田水利建設專題調研組一行到達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灌區,詳細了解了紅旗用水戶協會的運作模式和管理維護情況
  • 關於加強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的意見 - 中國國情_中國網
    」,「探索建立以各種形式農村用水合作組織為主的管理體制」的要求,為進一步深化農村水利基層群管組織體制改革,促進工程的良性運行和充分發揮效益,現就加強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提出以下指導意見。加強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對培育和提高農民自主管理意識和水平,明晰農村水利設施所有權,建立現代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常德211個鄉鎮建成農民用水戶協會222個
    日前,常德石門縣東山峰管理區農民用水戶協會宣告成立,至此,常德農民用水戶協會實現了全覆蓋。  農民用水戶協會是經過民主協商、經大多數用水戶同意並組建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團體,是農民自己的組織,其主體是受益農戶。在協會內成員地位平等,享有共同權利、責任和義務。
  • 鼓勵用水戶協會「管水賣水」
    本報長沙訊 瀏陽某村一口水塘前不久進行改造維護,除了上級部門撥款,其餘的錢都是村集體經濟和這個村的負責人自掏腰包出的。11月5日,《湖南省開展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公布,探索多元化的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湖南10個縣市區被列入試點。
  • 新疆出臺《關於加強和規範農民用水戶協會工作的意見》指導農民用...
    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灌區積極推行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截止2006年底,己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1487個,其中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816個。農民用水戶協會在增強農民民主管理意識、密切供用水雙方關係、加強田間灌溉管理、促進節約用水、提高水費收取率、減輕農民負擔、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深受廣大農牧民的歡迎和支持。
  • 寧鄉縣組建農民用水戶協會 促進水資源合理分配
    會議條幅上「世行貸款可持續發展農業項目用水戶協會建設培訓」的會標十分搶眼。當天的會議,對盤龍村的農民兄弟來說,意義重大。他們將在寧鄉縣財政局農開辦和世行專家的指導下,行使自己的權力,在他們當中選出自己的農民用水當家人。   上午9點30分,會議正式開始。
  • 僅用8天,雄安這個村全部193戶完成搬遷
    僅用8天,雄安這個村全部193戶完成搬遷 2020-10-20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直擊廣州一城中村分房現場:最多一戶分2800平,市價過億
    每均每家分房三套,最多一戶人家分房9套,面積最大的一戶坐擁2800平方米。 在廣州中心區,又一條城中村的村民因手握多套回遷房而紛紛躋身「千萬富豪」。這一次是黃埔區茅崗路以西城中村。 據記者了解,該村在改造以後,集體產權將改為國有產權,回遷房補交地價後便可以正常上市交易。
  • 村有當家產業 戶有致富門路 人有一技之長——鄉村產業如何落地生根?
    通過各類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能人大戶(家庭農場)帶動貧困群眾自我調整種養結構發展產業,形成「產業帶動就業、就業興旺產業」的互促局面和「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良好氛圍,確保群眾持續增收,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產業選擇:結合地方實際,彰顯地方特色  「自從發展花卉苗木種植,我每月增加了3000多元收入。」
  • 黨員帶頭 讓草果村產業「開花結果」
    曾經溪口鎮草果村因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群眾認可度不高等因素,一度成為開展扶貧工作的重難點。現在,草果村在黨支部、駐村工作隊帶領下,踐行黨員初心,積極落實脫貧攻堅各項要求、政策,順利實現貧困村轉型「前進村」。
  • 伊川河濱:打下深水井 解了用水「難」
    今年75歲的閔店村村民羅桃粉提起吃水用水感慨萬千,「當年吃控山水,愁的人直哭,水澀的沒法吃,用水洗完頭髮,梳都梳不通」。>為解決群眾吃水難題,今年縣委、縣政府領導和河濱街道班子成員深入閔店村實地調研,決定利用扶貧整合資金和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打一眼超過300米的深井,圓閔店村民「吃水夢」,用實際行動提高基層群眾的獲得感。閔店村有「二溝三嶺」,村民居住分散。
  • 江蘇阜寧龍捲風282戶災民免費住新居 臺灣慈濟捐建新孔村護孔氏後裔
    大公網7月19日訊(記者 陳旻)江蘇鹽城阜寧縣孔蕩村今年77歲的村民孔顯君為孔子第72代後裔,今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年前的特大龍捲風毀掉家裡房屋,而今自己一家五口人新近入住由臺灣慈濟基金會捐助援建的120平方米新居。
  • 698戶!「海爾智家」全屋用水方案落戶北京別墅群
    7月28日,北京長樂寶苑小區別墅群集體裝上了「海爾智家」全屋用水解決方案。該小區698戶全部採用太陽能+壁掛採暖爐的全屋用水方案,破解「看天吃飯」的難題。據了解,這是北京的海爾太陽能別墅群,也是「海爾智家」的智慧家庭「5+7+N」解決方案中全屋用水方案落戶的北京別墅群。
  • 老舊小區管網改造 陝西營593戶居民用水不再難 本報訊(記者代英健...
    和合承德網訊(記者代英健,通訊員劉慧強)以前,陝西營小區由於未安裝二次加壓設施,加之老城區供水管網老舊,每到用水高峰期,讓原本水流小的部分區域居民,常常無水可用。日前,市供水集團歷時3個月,對陝西營潘家溝社區7棟舊樓進行管網及水錶改造,593戶居民徹底告別了用水難題。
  • 這個窮山窩曾經四個組只有5戶沒走,今卻有陝西美女遠嫁深山……
    「全村十個小組,本來就只有兩百多戶人家,卻先後有一百多戶人家告別故土,搬到別的地方另謀生路,七到十組四個小組八十多戶人家,到2017年居然只剩下五戶人家了。」 小娟談到當年嫁到這個村的時候有許多感慨,「沒想到當年都想跑回去的願望都有的窮山溝裡,如今變得這樣好!」美麗大方的陝西女子,滿臉的笑容告訴人們她在這兒生活得很充實和快樂!
  • 【「告別貧困」系列報導(33)】鎖口村鎖住幸福踏坦途
    全村耕地面積2832畝,林地面積1785畝,村內平均海拔約400米,山地居多。全村下轄10個村民小組,有867戶2750人,其中貧困戶93戶251人。2015年,鎖口村實現整村脫貧。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鎖口村村支「兩委」和扶貧駐村工作隊圍繞「夯實穩定基礎、抓好產業發展、改善居住環境」為工作目標,不斷開拓新局面,讓全村煥發新面貌。完善設施,點燃生活新希望。
  • 永豐縣冷水坑村民用上了熱水器
    這個村的群眾生活用水緣何得到如此喜人的改善?   走進村民吳菊英的新房,我們看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施工人員正在測量水壓,安裝水錶,接通自來水。冷水坑村位於佐龍鄉野雞嶺上,因為地勢較高,村民以前用的都是天上的冷水,這個村也因此而得名。遇到乾旱的年景,村民的飲用水就得不到保證。吳菊英說,嫁到這個村,至今挑了21年的水,挑水佔用了大量務農時間。
  • 1:5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模型來了……元氏工業旅遊博覽會28日正式...
    石家莊日報融媒體記者 杜倩倩 李坤曉1:5 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模型、能像翻書一樣翻看的維信諾柔性顯示電子書、還有口罩材料熔噴布,纖維直徑只有 1 到 5 微米 ……6 月 28 日,第六屆石家莊市旅發大會召開,同時,作為旅發大會的重要觀摩點,元氏工業旅遊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也於當日在元氏產業新城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區內開幕
  • 南京市供水和節約用水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
    第四條【政府職責】市、區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區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供水和節約用水工作的領導,把供水、節約用水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完善城鄉供水政府責任制、實行節約用水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建立供水用水安全保障體系、緊急狀態管制機制和供水應急管理機制;統籌安排資金,推動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加強水源保護和城鄉供水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