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貧困」系列報導(33)】鎖口村鎖住幸福踏坦途

2020-12-04 忠縣忠州新聞網

鳥瞰鎖口村

9月的汝溪鎮鎖口村,青山如畫,碧水如帶,農業基地生產繁忙,農家小院裡種滿花草,一幅幅興業富民、宜居之景映入眼帘,令人賞心悅目。

鎖口村位於汝溪鎮西北部,距汝溪鎮政府駐地3公裡,幅員面積4.5平方公裡。全村耕地面積2832畝,林地面積1785畝,村內平均海拔約400米,山地居多。全村下轄10個村民小組,有867戶2750人,其中貧困戶93戶251人。2015年,鎖口村實現整村脫貧。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鎖口村村支「兩委」和扶貧駐村工作隊圍繞「夯實穩定基礎、抓好產業發展、改善居住環境」為工作目標,不斷開拓新局面,讓全村煥發新面貌。

完善設施,點燃生活新希望。今年鎖口村繼續完善道路建設,新修村組公路1.5公裡。目前全村有村組公路14公裡、人行便道30公裡,道路入戶率100%。整治山坪塘1口,整修三河鎖口小寨子水廠,改造管網1.6公裡,有效保障了飲用水供應。目前,全村10個村民小組飲水安全得到保障。鎖口村現有標準化村級衛生室1間,極大方便了群眾就近就醫,及時解決看病難題。根據規劃,今年鎖口村還將新建3公裡生產便道,整治土地150畝,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

貧困戶劉昭明糧食滿倉。

通了自來水,用水不再難。

發展產業,村民腰包「鼓起來」。2019年,村集體成立忠縣石碑潭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00畝種植薄荷、紫蘇等中藥材,吸納40餘人在種植基地務工,年勞務支出6萬元。充分利用土地優勢,引進忠縣鎖林花椒農場,目前花椒種植面積達350畝,年產值150萬元。該農場長期有10名村民務工,有效保障了村民持續穩定增收。此外,村集體每年可獲得農場分紅1.48萬元。引進忠縣思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流水養魚100畝,村民每年可獲得每畝500元的土地流轉金。積極發展到戶產業,為貧困戶發放雞苗,鼓勵在家有勞動力的農戶發展養殖業,每戶每年可增收3000餘元。

駐村幹部、村幹部研究產業發展工作。

忠縣鎖林花椒農場通過流轉土地,發展花椒產業。

忠縣思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流水養魚。

美化環境,山村顏值大提升。根據農村危房改造要求,村幹部入戶走訪,實地摸排村民住房安全情況。今年鎖口村已完成舊房風貌改造8戶、D級危房改造2戶,實現了住房安全有保障。為保持良好的村容村貌,鎖口村在村級主幹道路和居民集中居住點設置了8個垃圾收集點,擺放垃圾桶60餘個,同時安排18名公益性崗位人員負責全村道路養護、衛生保潔等工作,全村環境得到極大提升。組織村幹部和黨員群眾大力整治環境衛生,督促每家每戶做好房前屋後衛生,引導村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美化鄉村環境。

生產便道縱橫交錯,方便村民生產生活。

現在的鎖口村,發展有思路、攻堅有實招、村民有激情,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共同邁上幸福之路。

相關焦點

  •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告別絕對貧困
    新華社南寧11月21日電 題: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告別絕對貧困新華社記者胡佳麗、何偉、郭軼凡在位於中國南方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場向貧困「堡壘」發起的最後總攻交出答卷——11月20日,自治區政府批准最後8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公司鎖住討薪農民工 要求媒體撤下負面報導[圖]
    :昨日,3名農民工代表為26名農民工討要拖欠了一年多的工資,不料卻被欠薪公司鎖住「面談」,原因在於包括本報在內的媒體去年11月5日對這一欠薪事件作了報導。該公司副總經理錢峰說:「不把網上《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刊登的報導全部撤下來,我們董事會決定不給工程款。」討薪代表被鎖公司昨日上午10時30分,記者接到報料趕到海珠區工業大道中295號榮信大廈三樓,看到涉事公司兩扇大門被一把防盜鎖鎖住。湖南籍的農民工代表張家樂含淚喊著:「開門,我要出去!我要向媒體反映情況。」
  • 「村社合一」讓貧困山村「柳暗花明」
    新華社貴陽3月5日電 題:「村社合一」讓貧困山村「柳暗花明」  新華社記者 何天文、李凡、汪軍  冬去春來,貴州武陵山區乍暖還寒。  吳文龍一家4口居住在貴州省石阡縣本庄鎮涼山村,兩年前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與當地許多擺脫貧困的農戶一樣,他家的改變也得益於石阡縣推行的「村社合一」機制。近年來,石阡縣在決戰脫貧攻堅中,結合山區實際,積極探索村級組織與專業合作社「村社合一」發展模式,讓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分享「紅利」。
  • 天涯海角村 幸福不遙遠
    駐村工作隊隊員、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工程室主任池典賜介紹,4年多來,工作隊不斷拓寬群增收渠道,鼓勵貧困群眾提高生產技能和就業能力,多次組織開展水產養殖、農業種植和漁業安全生產等生產技能專題培訓,及時推薦市場就業信息,逐漸把貧困群眾培養成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我終於明白養殖黃鯛魚的竅門了。」
  • 中考滿分作文:好想鎖住時間
    好想鎖住時間好想,鎖住時間,讓所有的美好,永駐人間。——題記下雪了,那星星點點的雪花兒,像白色的碎泡沫,輕盈地飛舞在空中。風兒拂過,那可愛的小碎花兒撲向臉頰,涼涼的,盡享了孩子般的純真。「多美的雪啊!」我心中默默的讚嘆道。
  • 祥鵬國內首推「票價鎖」產品:鎖住時間和價格
    近日,筆者從雲南祥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祥鵬航空」)獲悉,該公司在業內首推的「FARE LOCK票價鎖」產品可有效解決這一難題,為更多旅客留住低價。祥鵬航空票價鎖產品,又稱為「FARE LOCK」,是一把可鎖住票價的神奇小鎖,目前「FARE LOCK」二期已全面上線。
  • 被別人用鎖把輪胎鎖住怎麼辦?開鎖要幾百,其實可以用這招
    往往我們因為著急就把車子停在了非公共車位或者別人的車位,就可能被別人用鎖把輪胎鎖住,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開鎖要幾百,其實可以用這招。很多車主遇到這種情況一邊自認倒黴的同時就只能默默的找人開鎖了,畢竟是自己有錯在先,就算報警也不會有大的進展的,還會招來一紙罰單,還不如自己解決了。但是,自己找人或者讓4s店拖回去在開鎖,那價格也是真的不便宜啊!
  • 【「告別貧困」系列報導(45)】金雞鎮桂林社區產業蓬勃發展
    家家戶戶用上自來水。每名貧困戶自2016年起已實現每年分紅,村集體每年獲得分紅1.524萬元,解決了貧困戶無穩定收入和村集體經濟「空殼」問題。桂林社區承租撂荒地300畝,新建象鼻湖生態採摘園,目前已初步形成四季採摘、肉牛養殖等種養結合、糞汙資源化循環利用新型產業。採摘園不僅可給貧困戶帶來土地流轉收入,還能帶動10餘戶貧困戶、50餘人就近就業。目前,該生態園李子、桃子、藍莓、豇豆等作物長勢良好。
  • 久久為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報導之一
    原標題:久久為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報導之一  5年來,我市堅持靶心不變、節奏不亂、穩紮穩打、精準發力,貧困地區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
  • 決戰貧困看阜平成績單
    ■打贏教育扶貧攻堅戰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走進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特別報導
  • 《求是》雜誌|十八洞村的幸福讓人心動
    摘要:「以前的十八洞窮得讓人心痛,現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讓人心動。」做出這個生動概括的人叫施進蘭。要說對十八洞村的熟悉和了解,他絕不謙虛,「因為我見證了十八洞村的一系列精準扶貧行動,以及脫貧摘帽的整個過程,我是實踐者,也是全程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 脫貧攻堅|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穀城縣南河鎮蘇區村的脫貧之路
    五年來,蘇區村的村民們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發展特色產業,改善生活環境,通過勤勞的雙手,在這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土地」上,種出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果實。水清景美村莊靚在蘇區村,一條溫坪河穿村而過,滋養著這裡的村民。曾經,溫坪河亂石成堆、垃圾遍布,由於河道堵塞,每遇洪水侵襲,河水便會淹沒岸邊的田地。
  • ...生態文化村」系列報導⑥」興義市上納灰村|萬峰林下的炊煙嫋嫋
    儘管每個村方式方法不盡相同,但都指向了「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即日起,本刊開設《最美村寨萬裡行——探訪貴州35個「全國生態文化示範村」系列報導》專欄,通過記者實地探訪,以所見所聞向讀者展示貴州35個生態文化示範村,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綠水青山的「顏值」和「金山銀山」的價值。
  • 巴夏克其村蛻變的幸福密碼
    工作隊員託乎提·吐遜帶著村醫蘇迪木汗  新疆墨玉縣扎瓦鄉巴夏克其村,曾是自治區級深度貧困村。而如今,寬敞的柏油路、整潔的富民安居房、甘甜的自來水,以及便捷的就診服務,成為這個小鄉村新面貌。  巴夏克其村  緣何能實現華麗蛻變,走上康莊大道?這要從2017年2月,新疆醫科大「訪惠聚」工作隊駐村後說起。  「一畝地不到1000塊錢的收入,依靠土地脫貧非常困難。
  • 雲南盈江石梯村:獵鳥變護鳥,踏出生態致富路
    雲南盈江石梯村:獵鳥變護鳥,踏出生態致富路  本報記者 趙漢斌  「大家只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5年前去了石梯後,我想說,石梯難,比古蜀道還難!」曾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太平鎮擔任工作隊長的雲南省林業廳幹部鐵偉感嘆說,正因出行難,一代代石梯村村民在懸崖上鑿石開階,小村也因此得名。
  • 牛欄江流域脫貧掃描之五|告別「險苦窮」 威寧海拉交出脫貧答卷
    【脫貧攻堅走基層】牛欄江流域脫貧掃描系列報導前面的話牛欄江發源於雲南,流經貴州威寧境內,再拐入雲南匯入金沙江。這片流域雄奇險峻,海拔落差極大,一度被稱為畢節最後的處女地,也是威寧貧困人口集中的地方。
  • 【視頻】華池:決戰貧困 逐夢小康
    讓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紮實開展「四個全走遍」活動,縣委書記、縣長走遍所有貧困村、包片聯鄉領導走遍所有貧困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走遍所有貧困戶、幫扶幹部遍訪所有貧困群眾,帶頭踐行領導幹部帶動作用。選聘專職村黨組織書記34名,在23個村推行村文書公職化,77個村完成了「一肩挑」;全面啟動實施「村社合一」工作,鼓勵村「兩委」創辦、領辦村級合作社,引領貧困群眾以資金、資產、土地、勞動力、技術等入股合作社,建立「村社合一」和「331+」模式合作社146個,把支部建在了產業鏈條上。
  • 《唐山勞動日報》整版報導遷安山葉口!
    10月12日下午,遷安市大五裡鄉山葉口村錦繡田園農家院經營者趙乃娟送走最後一桌午餐客人,向記者介紹經營情況時笑逐顏開。富都農家院,大槐樹農家院,溢香農家院……近年來,山葉口景區和山葉口村積極探索「景村聯建」模式,景區獲得快速發展,村民依託景區做起了餐飲、商貿等配套服務,村集體通過場地租賃等每年也有了十幾萬元的收益,旅遊及相關產業的興旺大大促進了鄉村振興。
  • 黃草掌村人的幸福生活
    到店後來不及吃口飯,王忠邊快速給顧客的包裹稱重邊說道。    王忠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三角城鎮黃草掌村委會主任,2015年從矽鐵廠退休後,就被推選為村委會主任,2016年他和妻子在縣城開了一家快遞服務站,現在分店已開了4家。    在店裡,王忠和妻子馬春梅,一個收件一個取件,配合相當默契。「以前我在縣城賣鞋,有了網絡之後,實體店的生意不好做。」
  • 釀造幸福的日子——來自「株洲·中國動力谷」的系列報導之六
    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成為株洲市民對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最直接的評價。 幸福,是從「指尖」到「心尖」的服務 「書城對面的夜宵攤上太吵了,影響休息,能管管嗎?」 11月18日23時36分,幸福蘆淞鐘鼓嶺社區微信群又來信息了,一位居民在微信群裡投訴噪音汙染。1分鐘不到,社區主任就「冒泡」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