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不行,過度吸氧也玩兒完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咱們當下的社會畢竟還處在「初級階段」,在言路大開的今天,仍然有人把在網絡上粗口罵人當成言論自由的一部分,草根能罵,名人也能罵;明星能罵,學者更能罵……這真有點像「過度吸氧」後產生的副作用啊。

    今年的春節晚會上,大家沒有看到趙本山的小品,有人高興也有人遺憾。但聽說老趙同志是因為心臟缺氧才沒上春晚,有所謂沒所謂的人都一激靈。

    據說大自然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要佔到21%,那就是說幾乎有空氣的地方就有氧氣。但有科學家說,城市人裡有90%處於不同程度的缺氧狀態,除空氣汙染這個眾所周知的原因外,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高強度用腦也是造成缺氧的重要原因。

    看似不要錢買就可以讓我們自由呼吸的氧氣,若是減少了或長期缺失,人人都會有致命的危險。所以,氧氣雖尋常可見但人類絕不敢對它有絲毫藐視,沒有它人類自然生存狀態的平衡延續是絕對Hold不住的。

    由此,想到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缺氧」的現象呢?若有,在社會生存狀態中哪種現象類似氧氣一樣不可或缺呢?我想那大約是「自由」了。自由是人類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和諧社會得以實現的一種「潤滑劑」。比如,缺失自由的「文革」年代,人人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 ,那不就是個「缺氧」的年代嗎……轉念又想,自由猶如空氣涵蓋的內容很大很多,比如,哲學家說:「自由是一個重要的哲學範疇。」而經濟學家則說:「自由是經濟發展的首要目的,自由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而氧氣只佔空氣中的21%;所以,「暢所欲言」似乎更接近氧氣的作用。想想看,人若不說話就要悶著,憋著,心情鬱悶不說,時間長了,激情沒了,人與人之間如何交流、如何和諧相處?思想的舞臺如何碰撞交鋒?社會的氛圍如何活躍得起來呢?

    實事求是地說,經歷了3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一腳邁進信息化大國的門檻,如今的時代的的確確是個名副其實的暢所欲言的時代。你想書萬言可以寫在自己的博客上,你喜歡微言大義可以發微博,你為政府建言獻策可以登錄各級政府網站;總之,你可以曝光不法商販,你也可以揭露腐敗分子,你更可以申訴冤情……我們要感謝網際網路時代——在這個時代裡有了博客平臺,人人手握麥克風盡可以唇槍舌劍一展雄風。

    然而,這並不等於說咱們的生活中不再「缺氧」就萬事大吉了。早在19世紀中葉,英國科學家保爾·伯特首先發現,如果讓動物呼吸純氧會引起中毒,人類也不例外。假若在大於0.05 MPa(半個大氣壓)的純氧環境中,將對人所有的細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時間過長,就可能發生「氧中毒」。而在1個大氣壓的純氧環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時,最終導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人在2個大氣壓高壓純氧環境中,最多可停留1.5小時 ~ 2小時,超過了會引起腦中毒,生命節奏紊亂,精神錯亂,記憶喪失。最甚的是若在3個大氣壓乃至更高的純氧環境中,人會在數分鐘內發生腦細胞變性壞死,抽搐昏迷,導致死亡。

    毋庸諱言,咱們當下的社會畢竟還處在「初級階段」,在言路大開的今天,仍然有人把在網絡上粗口罵人當成言論自由的一部分,草根能罵,名人也能罵;明星能罵,學者更能罵……這真有點像「過度吸氧」後產生的副作用啊。

    人人都喜歡談自由,特別是言論自由——遠有裴多菲,近有「韓三篇」。當然,二者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是誰說的來著:「正義和自由互為表裡,一旦分割,兩者都會失去。」「一個公民的自由是以另一個公民的自由為界限的。」「凡是不給別人自由的人,他們自己就不應該得到自由」,「過度的自由就是誰都沒有自由」。

    生活充滿了辯證法——缺氧不行,過度吸氧也玩兒完。

相關焦點

  • 提醒:不缺氧而吸氧反而有害身體健康
    「首當其衝的是呼吸系統,過度吸氧易造成肺損害,然後導致全身各個系統氧中毒。」牟向東說,尤其是新生兒的抗氧化系統發育不成熟,氧化後難以清除體內自由基、過氧化氫等產物,導致細胞被氧化中毒,出現視網膜病、肺損傷等。所以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有嚴格的用氧指徵。 他表示,因為疲勞而吸氧有害無利,但如果有疾病需要吸氧,那麼該吸就吸。
  • 孕媽媽出現「缺氧」情況會有6個症狀,需要「吸氧」,不過得注意
    導語:孕期準媽媽會出現缺氧的症狀,一般會通過吸氧來緩解,但是吸氧也得注意。有的孕媽媽會出現憋悶的感覺,我是孕後期的時候出現的,不過偶爾才會出現,並不會覺得影響什麼,產檢的時候也很正常,這種情況不要緊。但是有的孕媽媽憋悶,喘不過氣來的情況嚴重一些,這有可能是因為缺氧了。
  • 孕媽媽感覺缺氧怎麼辦?可以自行在家裡吸氧嗎?
    很多人都會感到缺氧」,經常需要大大的喘一口氣才感到舒服,這是正常現象。那麼,孕媽媽感覺缺氧怎麼辦? 3、胎兒發育遲緩,孕周兩周以上,需要檢查是否是缺氧。準媽媽有時候生病感冒也可能引起胎兒缺氧。 2、吸氧:一般是到醫生吸氧三天,一天半小時,如果缺氧嚴重,需要遵醫囑,吸氧後做胎心監護,直到合格 3、日常護理:孕媽媽平常要注意心情調節,早晚多去散步。多去公園的樹下逛逛,呼吸新鮮空氣,臥床休息時以左側臥位為宜。
  • 缺氧危害大,及時吸氧有好處
    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就是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人體內整體和局部組織的缺氧是眾多疾病發生、發展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當人體輕度缺氧時,就會出現頭痛、易激動、疲勞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症狀。嚴重缺氧時表現為呼吸困難、煩躁不安、驚厥、昏厥甚至呼吸中樞麻痺。特別是人的心臟在正常運轉過程中,耗氧量大、代謝率高、氧儲備少,對於缺氧非常敏感。
  • 到西藏容易高反,但吸氧必須節制,網友:下次不敢了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有的人不行,這個認真講跟身體素質沒多少關係,有健身教練到拉薩之後嚴重高反,高反跟身體素質關係不大。實際上多數人到拉薩不是缺氧,而是在這個氣壓下,身體吃不消。拉薩的氣壓是66左右,內地的氣壓是100左右,所以身體很容易受不了。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有的人不行,這個認真講跟身體素質沒多少關係,有健身教練到拉薩之後嚴重高反,高反跟身體素質關係不大。實際上多數人到拉薩不是缺氧,而是在這個氣壓下,身體吃不消。
  • 大腦缺氧的危害,經常性頭痛是缺氧麼?
    這種狀態總稱就是缺氧或低氧。因此,醫學上把缺氧的原因分為環境性缺氧、病理性缺氧、生理性缺氧和運動性缺氧。缺氧的一般表現:缺氧的一般表現為頭暈、頭痛、耳鳴、眼花、四肢軟弱無力,繼之有噁心、嘔吐,呼吸淺快而弱,心跳快而無力。隨著缺氧的加重,會漸次出現意識凝滯,全身皮膚、嘴唇、指甲青紫,血壓下降,瞳孔散大,昏迷,最後因呼吸困難、心跳停止、缺氧窒息而死亡。
  • 吸氧對身體好嗎?這才是吸氧的正確方式
    吸氧對很多人並不陌生。孕婦可以吸氧、手術病人可以吸氧、年老體弱的慢性病人可以吸氧、運動員可以吸氧……,很多情況都可以吸氧。顯而易見的,吸氧好處多多。比如,腦力勞動者,由於大腦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極易造成大腦缺氧,出現頭昏胸悶、疲憊嗜睡、反應遲鈍、精力不集中等症狀,嚴重時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這時候科學地進行吸氧,可以有效改善這一症狀。另外,很多老年人患有冠心病、心絞痛或腦血管疾病,都會進行不同程度的吸氧治療。但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就凸顯出來:氧是越多吸越好嗎?
  • 【考前提示】高考前補氧能緩解腦缺氧
    這時很容易產生由於耗氧量增加所引起的相對性缺氧,部分學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狀。如輕微者可以有頭疼頭暈、記憶力下降、全身乏力、神經衰弱、無食慾,進一步加重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煩躁不安,甚至個別會出現焦慮、看書困難等。特別是神經衰弱者,人在輕微缺氧時表現為興奮,興奮的結果導致了睡眠障礙。
  • 老年人吸氧有什麼好處
    現如今特別是一些老年朋友,他們可能因為身體機能的衰退而導致本身呼吸並不能吸到足夠的氧氣,因此需要進行吸氧來輔助呼吸。很多人認為吸氧並沒有什麼好處,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在特定的場合吸氧是對身體有好處的,那麼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老年人吸氧有什麼好處?
  • 胎兒缺氧,大多是由這3個原因引起的。除了吸氧,還有3個解決辦法
    在孕期,如果出現缺氧的情況,會感覺到胸悶、氣短,尤其是到了孕晚期,這種情況變得更加劇烈,會感覺到胸部憋悶、呼吸急促、喘氣困難,甚至還會感覺到頭暈、乏力、嗜睡。必要時還需要通過低流量吸氧來改善這種缺氧的狀況。
  • 大腦缺氧不可忽視,養腦護腦讓大腦多吸氧
    所以,腦組織對缺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最低。如果腦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斷,在8~15秒就會喪失知覺,6~10分鐘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一、缺氧會給人體帶來哪些危害缺氧,是一種隱藏在現代人身邊的健康殺手。人體如果長期處於缺氧環境中,會導致身體器官氧氣不足,進而影響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的運行,使人體陷於亞健康狀態,甚至可能誘發多種慢性疾病。
  • 大侖丁:吸氧助考?備考奇招該歇歇了
    對於沒有肺部疾病的正常備考學生,完全不需要擔心缺氧的問題,吸氧也起不到提神醒腦的作用,反而可能造成「氧中毒」【大侖丁/文】在鋪天蓋地的各式方法之中,有一種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那就是吸氧。據說考生們一邊學習,一邊吸氧,能夠讓大腦運轉更快,精神更好,思維更敏捷,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大腦的供能說到吸氧,不得不先說說大腦的供能系統。腦細胞的能量供應形式有些特殊,他們僅能利用葡萄糖作為供能物質。
  • 普通人在家可以吸氧嗎?吸氧有副作用嗎?援鄂專家為你解答
    普通人在家可以吸氧嗎?吸氧有副作用嗎?、有助睡眠河馬妹尋思著在家吸吸氧也沒什麼壞處所以就想買一臺氧療確實是十分有用的畢竟氧氣是生命之源一旦缺氧在組織和器官水平層面上都是有害的腦組織最不耐受缺氧急劇的缺氧使動脈氧飽和度低於
  • 專家稱盲目吸氧反而會出問題
    專家  靠吸氧實現益智或減壓純屬無稽之談  吸氧真能達到如此神奇的效果?在同仁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胥傑看來,只要是正常人,就根本沒有必要進行吸氧。「空氣裡氧氣的濃度在20%左右,除了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對於正常人來說不會造成缺氧。
  • 大腦缺氧怎麼辦?
    因為有氧運動的特點是低強度、節奏性強、連續性好,有助於提升氧氣的攝取量、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使血液流通更加順暢;②氧療,這裡就不多說了,就是每天堅持用家用制氧機吸氧;③長期缺氧的患者需要長期調理,使身體慢慢地擺脫缺氧的狀態,建議食補與低強度的運動並進,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④做超意識ESP冥想,這個辦法對因腦力工作而缺氧的人非常有效。
  • 氧生之道---今天,你吸氧了嗎?
    人體每分鐘耗氧量在0.25-0.30升,其中大腦耗氧佔25%左右,心臟耗氧佔15%以上,因此,我們一旦缺氧,首受其害的是大腦和心臟。長期缺氧的危害    體內有氧代謝率下降,無氧酵解加強,機體代謝效率降低,免疫力下降;    肺血管收縮,造成肺動脈高壓,右心室負擔增加,最終導致肺心病;    加重高血壓,加重左心負擔,引起心律失常;    刺激腎臟產生紅細胞生成素,使體內紅細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外圍血管阻力加大
  • 高流量吸氧等於高濃度吸氧嗎?│臨床必備
    高流量吸氧與高濃度吸氧是一樣的概念嗎?如果不一樣,存在差異是什麼呢?本文將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高流量吸氧。 吸氧濃度與氧流量之間的關係 關於吸氧濃度的計算?相信大家立即想到這樣的一個公式:吸氧濃度=21+4×氧流量。
  • 高考臨考前吸氧真的有必要嗎?
    高考和例假「撞車」吃幾顆避孕藥;讓大腦靈活點,家裡買臺制氧器吸吸氧……記者調查發現,在高考最後衝刺時間,不少考生採用各種方法助考。這些方法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有可能適得其反?為此,記者請教了有關專家。可攜式吸氧器熱銷「快考試了,去吸吸氧吧。」
  • 專家建議家庭吸氧一次不應超2小時
    我的父親70多歲了,一個月前剛出院,醫生囑咐在家要常吸氧。現在氧氣瓶裡的氧已經用完了,家裡人想買氧氣又很擔心,因為聽說有人用工業氧假冒醫用氧,比如前不久發生的湖南郴州「問題氧」事件,老父親甚至說不吸氧了。請問專家,什麼樣的病人需要吸氧,我們如何鑑別醫用氧和工業用氧?
  • 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點位吸氧實現全覆蓋
    官兵學習時吸氧。氧氣被高原官兵稱之為「第二糧食」,近年來,軍委領導十分關心高原邊防官兵的吸氧問題,軍委後勤保障部把吸氧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制定高原部隊制供氧整體建設方案,頒發高原制供氧管理規定,建立責任制,狠抓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