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金星表面溫度為何超過400攝氏度?磁場重聯可能是罪魁禍首

2020-11-22 中國科大..

趙永新 楊保國

 

金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科學探測結果表明,金星上不僅沒有水,而且表面溫度高達400攝氏度以上。作為體積、密度、質量與地球相近的「姊妹星」,金星的氣候為何與地球大相逕庭?其嚴重的「溫室效應」是如何形成的?

  

中、奧、美三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金星上首次發現的磁場重聯現象,可能是導致這顆星球缺水和高溫的重要原因——該成果刊登在最新出版的《科學》雜誌上,並被列為「亮點文章」。

  

所謂「磁場重聯」,是指當太陽風(太陽向外噴射的高速帶電粒子流)「刮」向本身有磁場的行星如地球時,如果二者磁場的磁力線方向相反,就會發生磁力線交叉、瞬間斷開、再重新聯結等現象。當這一現象發生時,磁場重聯區域的帶電粒子被加熱、加速,太陽風的部分能量進入地球磁層,從而造成空間天氣變化,如地球磁層亞暴、極光等。

  

此前,科學家普遍認為,金星由於本身沒有磁場(內稟磁場),不太可能存在磁場重聯現象。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張鐵龍等科學家卻推翻了這一說法。他所領導的行星物理課題組,與奧地利空間研究所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國際研究機構合作,利用歐洲金星快車的觀測資料,首次在金星的誘發磁層中發現了磁場重聯。他們認為,由於金星沒有內稟磁層的保護,誘發磁層發生的磁場重聯使金星大氣被加熱後加速逃逸。因此,磁場重聯是導致金星大氣逃逸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地球有內稟磁層的保護,即使發生磁場重聯,也很難發生大氣逃逸。

  

金星上大氣的逃逸,被認為是造成金星上缺水而被富含二氧化碳的稠密大氣所籠罩,從而導致嚴重溫室效應的原因。該研究成果對揭示金星大氣的演化以及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地球氣候長期演化研究也有借鑑意義。

  

《自然》雜誌網站在對該成果進行評述時說,在沒有內稟磁場的金星誘發磁層發現磁場重聯,「意味著磁場重聯可能是行星磁層中的一種普遍現象」,「該發現意味著磁場重聯可能產生了金星上的極光,並可能使40億年前富含水分的金星大氣逃逸而演化成今天這樣的情況」。

 

 《人民日報》(2012年04月12日 12 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2-04/12/nw.D110000renmrb_20120412_2-12.htm?div=-1

相關焦點

  • 金星表面溫度極高,超過了400攝氏度,足以讓金屬鉛融化!
    金星表面溫度極高,超過了400攝氏度,足以讓金屬鉛融化!11-21 10:24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金星表面溫度極高
  • 金星和火星都沒有磁場,為何金星卻擁有厚厚的大氣層?
    因為金星表面的環境實在太過惡劣了。前蘇聯曾先後發射過18個金星的探測器,能完成任務的寥寥無幾。金星1號探測器還未到金星的軌道就和地球失聯,金星4號探測器剛剛在金星表面著陸就因高溫高壓而停止了工作,直到1970年,金星7號探測器才在金星表面堅持工作了2個小時,為我們傳回了珍貴的數據資料。
  • 水星距離太陽最近,金星第二,為何金星表面比水星還熱?
    可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根據科學家的探索,水星的表面最高溫度大約在427℃,這雖然很驚人,但是和金星表面的485℃相比,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那麼,為何金星的軌道比水星遠了差不多6000萬公裡,得到的太陽輻射也只有水星的1/4,溫度卻高出來那麼多呢?
  • 水星比金星更接近太陽,但為什麼溫度比金星低?
    金星表面溫度:465攝氏度-485攝氏度。水星表面溫度:427攝氏度。太陽系最接近太陽的行星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再其次是地球。如果按照距離,越接近太陽的行星溫度也就越高,這是因為太陽輻射中攜帶熱量,而熱量隨著距離變遠損耗也就越大。那麼理論上來說,水星的表面溫度應該比金星要高才對,為什麼事實恰恰相反呢?
  • 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有5770K(6043攝氏度),但太陽大氣層中色球、過渡區和日冕的溫度卻遠高於這個數值。按照常理,應該是太陽內部溫度最高,表面低一點,大氣層更低。這種反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新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為什麼比太陽表明高。
  • 沉睡了5億年,金星為何突然「甦醒」?超過37座火山同時爆發
    同時,金星還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唯一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金星表面的氣溫超過400攝氏度,按理說它本不應該有如此高的溫度,科學家表示,這與金星表面強烈的溫室效應有關。因為金星的大氣密度極高,而且97%以上的大氣成分都是二氧化碳,這就導致金星的熱量沒有辦法散發到宇宙空間中,幾乎閉合的環境,讓金星越來越熱。
  • 金星可能還「活著」,超過37座火山在活躍,它曾擁有地下海洋
    如果該發現符合實際情況的話,那麼將改變人類對金星目前的認知,金星可能是一個內心「熱情」的星球。除了發現金星的大氣中存在濃密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物質之外,科學家還在金星的地質中發現一種名為「冕」的結構。根據研究,金星內部的巖漿從內到外翻湧形成了這層環狀結構。但隨著金星內部的溫度逐漸降低,其內部的活躍情況也逐漸降低,導致其地殼結構變厚變硬,使得金星內部的巖漿無法再翻湧上來,也就不會有冕形成。
  • 科學家發現的「恐怖」行星,溫度4327攝氏度,超過紅矮星
    同時,太陽也是太陽系溫度最高的恆星,表面溫度達到了5500攝氏度。2017年6月,科學家在距離地球65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超級行星」,並且將其命名為KELT-9b。發現KELT-9b以後,很多人都說它是最「恐怖」的行星,因為它是人類目前為止發現過的最熱行星,表面溫度達到了4327攝氏度。
  • 金星為何不存在磁場?若地核冷卻,地球將變成「第二金星」
    審核:小文引言:一直生活在地表上的人類很少關注地球內部的情況,因為那是一片表面上與人類社會不存在多大關係的區域。但是在科學家看來,地球內部的活動情況是十分重要的,它決定著地球的發展方向,也決定著地表生命的發展方向。
  • 科學家發現最「恐怖」的行星,溫度4327攝氏度,超過紅矮星
    同時,太陽也是太陽系溫度最高的恆星,表面溫度達到了5500攝氏度。發現KELT-9b以後,很多人都說它是最「恐怖」的行星,因為它是人類目前為止發現過的最熱行星,表面溫度達到了4327攝氏度。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一共是4600萬公裡。因為距離太陽較近,所以水星的表面溫度也非常高,達到了驚人的452攝氏度。
  • 銀河系的「流浪行星」:磁場是地球400萬倍,正向太陽系高速移動
    銀河系的「流浪行星」:磁場是地球400萬倍,正向太陽系高速移動在宇宙當中,絕大多數的行星,自從誕生的一刻開始,通常就會圍繞著所在星系的恆星,開始不停地旋轉。由於沒有圍繞著恆星,通常流浪行星表面永遠「暗無天日」,同時溫度也很低,基本接近絕對零度左右。而就在我們銀河系當中,也存在著一些「流浪行星」,其中就有這麼一顆,正在不斷地向我們的太陽系運動。
  • 地球生命是來自金星還是火星?NASA在金星發現存在30億年的液態水
    經過人類的探測,我們知道金星的表面大氣超過96.5%都是二氧化碳,並伴隨著灼熱的高溫和具有腐蝕性的酸雨,這樣特殊的環境下,金星的大氣壓是地球大氣壓的92倍以上,相當於900米深的海底氣壓,一般潛艇的工作水深才700米左右。大家想像一個場景,在金星上行走會有怎樣的切身感受?
  • 金星與地球的最大差別是什麼?金星上有什麼你知道嗎?
    科學家伽利略為神秘地金星除去了面紗,他繪製了金星圍繞太陽旋轉的位相,將它和其他行星劃入同一行列。金星有著和地球相似的體積和重量,因此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那麼它和地球真的相像嗎?金星上布滿了火山,或許足有數百萬座。散亂地點綴在這個星球表面,金星表面有長達幾千公裡的巨大溝壑,很可能是熔巖渠道。在太陽系裡,我們的姊妹星是火山的天堂。
  • 金星雲層發現可能的生命跡象
    一個國際團隊使用兩臺強大的望遠鏡,在金星灼熱表面上方約60公裡的相對涼爽的雲層系統中,檢測到了磷化氫(phosphine,據信表明存在生物活動的一種分子)的痕跡。幾十年來,一些天體生物學家一直推測金星的雲層可能含有漂浮在空中的微生物,但是相比在太陽系其他地方——尤其是在火星上,或者在木星和土星的衛星(其冰封的表面下有海洋)上——尋找生命,這一設想受到的關注較少。
  • 磁層頂磁場重聯的低混雜波研究
    由於地球磁層、磁鞘等離子體和磁場環境的差異,在地球磁層頂發生的磁場重聯通常表現為非對稱重聯。非對稱重聯的較多特徵與對稱重聯不同,其中之一即表現為低密度磁層一側的低混雜波。這些低混雜波是由重聯非對稱性相關的密度梯度所帶來的低混雜漂移不穩定性,或磁鞘離子由於有限迴旋效應進入磁層帶來的修正雙流不穩定性所激發。
  • 中國學者發現太陽磁通量繩內部的磁場重聯
    來源:科技日報我學者發現太陽磁通量繩內部的磁場重聯科技日報合肥8月18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研究團隊,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符慧山教授合作,在磁場重聯的磁能耗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我學者發現太陽磁通量繩內部的磁場重聯
    科技日報合肥8月18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研究團隊,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符慧山教授合作,在磁場重聯的磁能耗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太陽表面只有5500攝氏度,而最外層日冕,卻超過10萬攝氏度!
    太陽的最外層日冕,溫度超過一百萬開爾文(10萬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只有5500開爾文(5500攝氏度)要高得多。此外,日冕非常活躍,會噴射出一股帶電粒子風,每年釋放出相當於月球質量百萬分之一的帶電粒子。其中一些粒子轟擊地球,產生極光,偶爾中斷全球通訊。天文學家正在努力回答關於日冕兩個重要、長期存在的相關問題:它是如何加熱到比表面熱得多的溫度?日冕是如何產生風的?
  • 科學家發現最"冷酷"恆星 表面溫度僅350攝氏度
    科學家發現最"冷酷"恆星 表面溫度僅350攝氏度 2008年04月15日 09:07 來源:錢江晚報 發表評論   近日,來自加拿大和法國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在離地球僅40光年的宇宙空間發現一顆最「冷酷的」恆星,這顆恆星是迄今為止表面溫度最低的恆星,打破了人類所知的恆星最低溫度紀錄,這顆新發現的恆星被編號為CFBDS0059。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次發現磁通量繩內部的磁場重聯
    中國科大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研究團隊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符慧山教授合作,在磁場重聯的磁能耗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利用MMS衛星高解析度觀測資料,首次發現在磁場重聯產生的磁通量繩內部絲狀電流中,可發生次級重聯並導致磁能的快速耗散。相關結果8月7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磁場重聯是一種基本的等離子體物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