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次發現磁通量繩內部的磁場重聯

2020-08-26 中國高校圈

中國科大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研究團隊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符慧山教授合作,在磁場重聯的磁能耗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利用MMS衛星高解析度觀測資料,首次發現在磁場重聯產生的磁通量繩內部絲狀電流中,可發生次級重聯並導致磁能的快速耗散。相關結果8月7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磁場重聯是一種基本的等離子體物理過程。磁場重聯過程中,磁自由能被快速地釋放而轉化為等離子體動能和熱能,並伴隨著磁場拓撲結構的顯著改變。磁場重聯是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磁層亞暴等爆發性空間天氣事件的起因。由於撕裂模不穩定性,大尺度電流片會破碎形成大量螺旋型磁結構——磁通量繩。磁通量繩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整個重聯區域呈湍動態,能量從大尺度輸運到小尺度,最終至動力學尺度。此外,這些磁通量繩(即相干結構)和電子加速及快重聯率密切相關。

考慮到電流片中大量的磁通量繩,這些磁通量繩攜帶著可觀的磁自由能。利用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的衛星數據,該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磁通量繩內部的小尺度電流片會進一步發生不穩定而破碎成絲狀電流,絲狀電流內部可以觸發次級磁場重聯,快速地耗散磁能。由於磁場重聯過程中、電流片中會生成大量磁通量繩,由磁通量繩內部的次級磁場重聯產生的耗散,可能在整個磁場重聯過程中將佔據重要位置。

論文第一作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王詩謀,通訊作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榮生和陸全明教授。該研究獲得了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相關焦點

  • 中國學者發現太陽磁通量繩內部的磁場重聯
    來源:科技日報我學者發現太陽磁通量繩內部的磁場重聯科技日報合肥8月18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研究團隊,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符慧山教授合作,在磁場重聯的磁能耗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我學者發現太陽磁通量繩內部的磁場重聯
    科技日報合肥8月18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研究團隊,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符慧山教授合作,在磁場重聯的磁能耗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磁場重聯可能是罪魁禍首
    中、奧、美三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金星上首次發現的磁場重聯現象,可能是導致這顆星球缺水和高溫的重要原因——該成果刊登在最新出版的《科學》雜誌上,並被列為「亮點文章」。  所謂「磁場重聯」,是指當太陽風(太陽向外噴射的高速帶電粒子流)「刮」向本身有磁場的行星如地球時,如果二者磁場的磁力線方向相反,就會發生磁力線交叉、瞬間斷開、再重新聯結等現象。當這一現象發生時,磁場重聯區域的帶電粒子被加熱、加速,太陽風的部分能量進入地球磁層,從而造成空間天氣變化,如地球磁層亞暴、極光等。
  • 科研動態 | 磁場重聯出流區中的電子雙流不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磁場重聯被認為是太陽風物質能量進入地球磁層的最重要方式,但長期以來由於觀測手段的限制,人們對其中的具體物理過程依然缺乏了解。
  • 磁層頂磁場重聯的低混雜波研究
    由於地球磁層、磁鞘等離子體和磁場環境的差異,在地球磁層頂發生的磁場重聯通常表現為非對稱重聯。非對稱重聯的較多特徵與對稱重聯不同,其中之一即表現為低密度磁層一側的低混雜波。這些低混雜波是由重聯非對稱性相關的密度梯度所帶來的低混雜漂移不穩定性,或磁鞘離子由於有限迴旋效應進入磁層帶來的修正雙流不穩定性所激發。
  • 地球磁尾磁場重聯由電子動力學觸發證據找到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的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研究團隊,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盧三博士和其他多家歐美科研機構,在地球磁尾磁場重聯觸發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結合MMS(磁層多尺度衛星)高解析度觀測資料和數值模擬,發現了地球磁尾磁場重聯由電子動力學觸發的證據。相關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找到電子動力學觸發地球磁尾磁場重聯證據
    本報訊(通訊員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中國科學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團隊與歐美多位科學家合作,結合磁層多尺度衛星高解析度觀測資料和數值模擬,找到了電子動力學觸發地球磁尾磁場重聯的證據。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 NASA 首次觀測到磁場重連,太空天氣預報要實現?
    這項由美國馬裡蘭大學物理學家帶領進行的研究展示了美國宇航局磁層多尺度探測(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 簡稱MMS)項目的結果,包括細節研究地球太陽磁場的相互作用。這項研究還揭露了對名為磁場重聯現象的首次直接細節觀測。磁場重聯是指磁場線匯集在一起、打破和重連以朝不同方向移動,並在此過程中釋放出大量能量。
  • 磁層頂磁場重聯的低混雜波研究獲進展
    由於地球磁層、磁鞘等離子體和磁場環境的差異,在地球磁層頂發生的磁場重聯通常表現為非對稱重聯。非對稱重聯的較多特徵與對稱重聯不同,其中之一即表現為低密度磁層一側的低混雜波。這些低混雜波是由重聯非對稱性相關的密度梯度所帶來的低混雜漂移不穩定性,或磁鞘離子由於有限迴旋效應進入磁層帶來的修正雙流不穩定性所激發。
  • 「磁場重聯」理論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磁場重聯是空間物理中的經典問題,它是太空等離子體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物理過程。太陽耀斑的爆發、日冕物質拋射的形成、太陽風-行星磁層在邊界層的相互作用、行星磁尾蓄積能量的爆發等等,都是磁場重聯的不同表現形式。磁重聯觸發通常在很小的重聯區,但對宏觀系統有全球尺度的影響。重聯區的物理機制緊密關係著磁場重聯的本質問題,2015年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大型科學衛星 MMS星簇, 首要科學目標就是磁場重聯區裡的物理機制。
  • 應用越來越廣泛的熱分析聯用技術——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
    4月20日,中國化學會第七屆全國熱分析動力學與熱動力學學術會議於合肥召開,藉此機會,儀器信息網編輯在會議前夕,採訪了會議組織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實驗中心副主任丁延偉,談談大家關心的熱分析聯用技術、熱分析動力學幾個問題。
  • 今日科技話題:「獅子座流星雨」、地球磁尾磁場重聯、草地貪夜蛾、青藏高原、跨座式單軌轉體梁、血液寄生蟲
    ,該校的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研究團隊,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盧三博士和其他多家歐美科研機構,在地球磁尾磁場重聯觸發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結合MMS(磁層多尺度衛星)高解析度觀測資料和數值模擬,發現了地球磁尾磁場重聯由電子動力學觸發的證據。相關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磁通量為什麼有正負?磁通量為什麼可以是負數?
    磁通量的標量有正負之分。磁通量的正負不代表大小,只反映磁通量是怎麼穿過某一平面的,若規定向裡穿過某一平面的磁通量為正,則向外為負。尤其在計算磁通量變化時更應注意。例1、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面積為S的線圈垂直磁場方向放置,若將此線圈翻轉180度,那麼穿過此線圈的磁通量的變化量是多少?解析:由於線圈發生了翻轉,穿過線圈平面的磁通量情況相反。
  • 電磁學基礎:磁通量
    3.適用條件①.勻強磁場。②.S是指垂直磁場並在磁場中的有效面積。②.面積S的含義S不一定是某個線圈的真正面積,而是線圈在磁場範圍內的面積。③.多匝線圈的磁通量多匝線圈內磁通量的大小與線圈匝數無關,因為不論線圈匝數為多少,穿過線圈的磁感線條數相同,而磁感線條數可表示磁通量的大小。
  • 日本科學家成功利用極強的雷射爆炸在等離子體內部產生磁場重聯
    日本大阪大學雷射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利用短而極強的雷射爆炸,在等離子體內部產生了磁場重聯。該研究可能會使黑洞等天文天體的X射線發射理論更加完整。 被黑洞吞噬的物質除了受到極端的引力外,還可能受到強烈的熱量和磁場的衝擊。等離子體是比固體、液體或氣體更熱的第四種物質狀態,它是由帶電的質子和電子組成的,這些質子和電子的能量太大,無法形成中性原子。
  • 【科技日報】雲南天文臺首次觀測到日冕滑動磁場湮滅新證據
    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使用撫仙湖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的高分辨觀測數據,首次報導了日冕中扇面—脊磁場位形下圓形耀斑帶的來回滑動運動現象,並闡明了這種運動所反映的精細物理過程。最新一期國際天文學雜誌《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2019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表9篇CNS
    註:解析參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介紹。(圖來自《科學》文章正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曉波是負責該項工作實驗部分的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範桁是負責理論部分的通訊作者。閆智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煜然(北京計算科學中心/物理所)和龔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上述工作得到了科技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安徽省和上海市等單位的資助。
  • 磁通量概念的構建
    其中「建構」的意義主要在於表明知識不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人們去發現客觀存在的知識,而是主動地建立、發明和創造知識,「建構」是一個借用於建築學的詞語,原指建築一種構造。如果只憑字面的理解,建構似乎只是一種機械的過程,即把原來準備好的一些材料,如鋼筋、磚頭和水泥等,按一定的方式組裝、組合、聯結而形成一個建築物的過程。
  • 表磁、剩磁和磁通量
    概念:設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有一個面積為S且與磁場方向垂直的平面,磁感應強度B與面積S的乘積,叫做穿過這個平面的磁通量,簡稱磁通,符號「Φ」,單位是韋伯(Wb)。磁通量是表示磁場分布情況的物理量,是一個標量,但有正負,正負僅代表其方向。
  • 磁通量的正與負
    二、磁通量的正負理解1.磁通量(1)定義:在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B和與磁場方向垂直的平面面積S的乘積,叫做穿過這個面積的磁通量。2.磁通量的正、負(1)磁通量是標量,但有正、負,當以磁感線從某一面上穿入時,磁通量為正值,則磁感線從此面穿出時即為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