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越來越廣泛的熱分析聯用技術——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

2020-12-01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聯用技術是近年來分析儀器的一個發展趨勢,許多常規的分析儀器如色譜、X射線衍射、各類光譜儀等都已實現了與其他分析技術的聯用,熱分析儀當然也不例外。4月20日,中國化學會第七屆全國熱分析動力學與熱動力學學術會議於合肥召開,藉此機會,儀器信息網編輯在會議前夕,採訪了會議組織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實驗中心副主任丁延偉,談談大家關心的熱分析聯用技術、熱分析動力學幾個問題。

  中國化學會第七屆全國熱分析動力學與熱動力學學術會議會議組織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實驗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丁延偉

  儀器信息網:由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化學會化學熱力學與熱分析專業委員會和貴校承辦的中國化學會第七屆全國熱分析動力學與熱動力學學術交流會即將舉行,您能簡要地介紹一下這次會議的情況嗎?

  丁延偉:2018年11月,成立會務組,正式啟動會議的準備工作;12月初,發出第一輪會議通知;2019年2月底,發出第二輪通知;本周一,發出第三輪通知。目前共有已註冊的參會代表375人,參會代表遍布除海南、西藏的全國各地。本次會議採取大會特邀報告、專題報告及討論、牆展、印刷大會論文摘要集等交流形式,以近年熱分析動力學與熱動力學以及熱分析和量熱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為主題,涵蓋理論研究、新儀器設計與分析技術方面的進展,以及在無機、有機、高分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各個領域中的應用等方面展開學術研討和交流。會議邀請了國內從事熱分析動力學和熱動力學及熱化學領域的著名專家、中青年學者和儀器生產廠商參加學術交流和技術探討。

  在4月20-21日的會議中,大會共邀請了12位專家學者進行大會報告;在主題會場報告中,共有38個主題邀請報告,16個口頭報告。

  4月19日下午,在會議開始之前,還特別舉辦熱分析動力學和熱動力學應用的講習班。講習班邀請國內著名熱分析動力學和熱動力學研究人員參與。講習班由西北大學高勝利教授、河北師範大學張建軍教授和德國耐馳儀器公司和瑞士梅特勒公司的專業技術支持主講,主要內容包括熱分析動力學和熱動力學方法及應用中的常見問題分析與研討。

  會議期間還將展示一批國內外最新熱分析儀器及相關產品,提供大量的最新技術、最新測試方法等資料。《物理化學學報》也為本次會議特設專刊,發表關於熱分析動力學和熱動力學的優秀論文;此外本次會議的優秀論文還將推薦給《化學物理學報》(英文版),有望在《物理化學學報》和《化學物理學報》(英文版)正常期刊上發表。

  儀器信息網:預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近年來,優勢互補的熱分析聯用儀器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青睞,請問熱分析聯用技術有哪些特點和優勢?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熱分析聯用技術有哪些? 在不同的材料領域應用如何?

  丁延偉:聯用技術是近年來分析儀器的一個發展趨勢,熱分析儀器也不例外。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在《楚辭·卜居》中就已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這告訴我們每種分析技術均有其獨特的優勢,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它們自身也會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只有在實際應用中對每種分析技術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優勢,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在許多中文版本的文獻資料中,對聯用技術的描述通常使用「聯用」而不是「連用」來表述,這也充分表明聯用技術不是簡單地將兩種或多種技術連接或拼接在一起,而是要在實際上有機地、合理地將其組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對於由多種技術的聯用儀而言,應達到1+1+...+1>N的效果。

  在熱分析實驗過程中,由常規的熱分析可以得到研究對象在一定的氣氛和程序控制溫度下由於其結構、成分變化而引起的質量、熱效應、尺寸等性質的變化信息。通過將熱分析技術與常規的分析技術聯用,如紅外光譜技術、質譜、色譜、顯微技術、拉曼光譜、X射線衍射等,可以得到在物質的性質發生變化的過程中產物的結構、成分、形貌、物相等的變化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可以使我們了解到物質在一定的氣氛和程序控制溫度下所發生的各種變化的更深層次信息,更深刻地認識過程中的反應機理、動力學信息。熱分析聯用技術的特點和優勢可以概括為實時、全面、高效,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對於一些高溫分解產生的氣體分析時在傳輸過程中的冷凝現象的影響,一些高溫產物在傳輸管線中的冷凝會導致由紅外光譜、色譜和/或質譜進行氣體分析時丟失一部分氣體產物的信息。

  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熱分析聯用技術主要有:(1)熱重-差熱分析、熱重-差示掃描量熱法以及顯微熱分析等,這屬於同時聯用的範疇;(2)熱分析與紅外光譜技術、質譜的聯用,這屬於串接式聯用的範疇;(3)熱分析與氣相色譜等技術的聯用,由於與熱分析聯用的這類技術自身在分析時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通常稱該類技術為間歇式聯用技術。其實,這類技術也屬於串接式聯用的範疇。

  熱分析聯用儀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可以概括地說在凡是與材料相關的研究領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應用。例如,在聚合物領域中,可以用來研究材料在不同溫度下氣體產物的濃度變化信息,可以通過這些信息用來研究聚合物的形成過程、熱解機理、結構等方面的信息。在高溫無機材料研究領域,可以用來研究前驅物以及生成物的信息,也可以用來研究熱分解機理以及動力學相關的信息。隨著熱分析聯用技術的日益成熟,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熱分析聯用儀的應用領域會越來越廣泛。

  儀器信息網:熱分析檢測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常見與熱分析聯用的儀器GC、MS、FTIR常常是單個樣品檢測的模式,請問熱分析聯用儀的主要技術難點有哪些?各種解決方案的優劣勢如何?

  丁延偉: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與其他分析技術相比,熱分析技術可以連續地測量一個或多個過程的性質的實時變化信息。由於性質變化是一個與時間和溫度密切相關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熱分析本身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時間跨度從幾分鐘(或者更短)到幾小時、幾周甚至幾個月不等,因此一些熱分析技術配置了多個檢測通道以提高分析效率。對於常見的與熱分析聯用的儀器如GC、MS、FTIR等,從節約成本的角度考慮通常採用單個樣品檢測的模式。目前這類熱分析聯用儀的主要技術難點在於連接裝置的設計上,主要難點在於溫度可控、可達到的最高溫度和防止氣體的渦流現象。由於不同產物的熱穩定性差別較大,在設計上傳輸管線的溫度應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進行調整。例如,對於一些穩定性較差的產物應選擇較低的傳輸管線的溫度,而對於一些易冷凝的氣體產物,則應選擇較高的傳輸管線的溫度。一些型號的聯用儀為了避免氣體產物在管線中的渦流現象,通常採用直徑較細的毛細管,而高溫產物在傳輸管線中的冷凝現象經常會導致堵塞現象。一旦毛細管發生堵塞,則通常需要根據堵塞的位置來採用截短毛細管或者更換新的毛細管的方法來保持暢通。現在一些型號的聯用儀採用較粗的管線,同時在氣體出口處連接一個功率較小的真空泵使氣流相對平穩地向一個方向流動的方法來避免氣體在管線中的渦流現象。較粗的管線可以較好地避免堵塞現象。一旦發生堵塞,由於管線大多為較為堅固的金屬材質,可以通過溶劑清洗、超聲清洗以及輔助加熱的方法來疏通。

  儀器信息網:單一的熱分析技術和熱分析聯用技術,該如何正確認識和選擇?面對市場上眾多的商品化熱分析聯用儀,又如何選擇?

  丁延偉:聯用技術不是簡單地將兩種或多種技術連接或拼接在一起,而是要在實際上要有機地、合理地將其組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對於由多種技術的聯用儀而言,通過其不僅僅可以達到1+1+...+1=N的效果,而且應達到1+1+...+1>N的效果。當然,對於一些不成功的聯用技術而言,優勢達到的效果可能為1+1+...+1<N。

  當然,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許多技術在進行聯用時,往往會犧牲每種技術自身的一些指標優勢。例如,對於熱重-差熱分析儀和熱重-差示掃描量熱儀而言,與單一的熱分析技術相比,其每一組成部分的靈敏度均有所下降。當需要研究一些很微弱的相轉變或者質量變化時,此時應優先採用單一的熱分析技術。

  大多數熱分析廠商均有商品化的聯用儀,每家廠商的聯用技術各有優勢。例如,德國耐馳公司的多級熱分析聯用儀可以實現熱分析儀與紅外光譜儀、質譜、氣質聯用儀的聯用儀,可以實現紅外光譜儀與質譜、氣質聯用儀串接式聯用和並聯式聯用的連接形式。瑞士梅特勒公司的熱分析/紅外光譜/氣質聯用儀可以實現多段氣體的採集與分析功能。美國珀金埃爾默公司的熱分析/紅外光譜/氣質聯用儀可以通過八通閥的切換靈活地實現在線分析(即熱分析/紅外光譜/氣質聯用模式)和分離模式分析(即熱分析/紅外光譜/氣質聯用),對於實驗室經費有限且實驗室空間有限的用戶而言,這種配置可以實現更廣泛的應用。

  儀器信息網:理化科學實驗中心配備的熱分析儀器主要有哪些類型?熱分析聯用儀器佔比有多少?在日常工作中,主要應用在哪些科研領域?

  丁延偉:經過多年的工作積累,作為公共實驗中心,我中心熱分析與吸附組在用的廣義上的熱分析儀器主要包括熱重儀、熱重-差熱分析儀、熱重-差示掃描量熱儀、常規的差示掃描量熱儀(熱流型和功率補償型)、微量差示掃描量熱儀、等溫微量量熱儀、靜態熱機械分析儀、動態熱機械分析儀、熱膨脹儀、導熱儀、流變儀、熱重/紅外光譜/氣質聯用儀、熱重-差示掃描量熱儀/質譜聯用儀共28臺套,如果包括同步熱分析儀,熱分析聯用儀共9臺,佔比大約三分之一。由這個數據也可以看出熱分析聯用技術的重要性。我們組的熱分析應用領域主要與我校各學院的研究方向密切相關,在與材料相關的各個研究領域如無機、有機、高分子、複合材料、金屬材料以及其他材料中都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

  儀器信息網:理化科學實驗中心和許多企業都建立了聯合實驗室。例如,2018年5月,理化科學實驗中心和珀金埃爾默公司共建實驗室舉行了籤約、揭牌儀式。請問該實驗室中是否配備了相應的熱分析聯用儀?以該共建試驗室平臺為例,實驗室的熱分析聯用儀器在中心的實際工作中發揮出哪些的作用?

  丁延偉:我校理化科學實驗中心組建於1983年,前身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結構成分分析中心,是首批建成的高校現代分析測試中心之一;中心於1994年4月首次通過國家計量認證,並於1999年4月、2006年2月、2009年9月、2012年10月和2016年6月分別通過了國家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計量認證)複查換證評審。 中心現有員工45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21人。 中心現有無機物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有機物成分定性定量及其結構、物理性能分析、物相及相變分析、晶體點陣、取向及精細結構分析、固體表面形貌、濃度及膜厚度分析、元素化學態的測定、熱分析等各類理化分析設備78臺套,儀器資產總計約2.4億元人民幣。

  多年來,我中心與大多數儀器廠商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為了使我中心的儀器設備充分發揮其功能,廠家的技術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距今為止,我中心已於美國賽默飛、美國珀金埃爾默公司、美國TA公司等6家儀器廠商籤訂了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去年5月,我中心和珀金埃爾默公司共建實驗室舉行了籤約、揭牌儀式。迄今為止我中心共有該公司的熱分析聯用儀5臺(包括3臺同步熱分析儀),其中有兩臺熱重/紅外光譜/氣質聯用儀。實驗室的熱分析聯用儀器在中心的實際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分析由單一的熱重曲線時,在對於每一個失重臺階進行分析時,有時會出現無法解釋的現象,此時藉助聯用儀可以很好地解釋每一個過程中的結構變化和產物的信息。

  儀器信息網:下面想請您談一下關於熱分析動力學的一些問題,許多人認為由熱分析動力學所得到的結果經常與文獻中相差很大,因此許多人認為動力學的結果的可靠性不高,對於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丁延偉:很多人對於熱分析動力學的心情是十分複雜的,可以說對它又愛又恨。

  熱分析動力學是用熱分析技術研究某種物理變化或化學反應的動力學過程的方法。通過熱分析動力學分析,可以判斷反應遵循的機理、得到反應的動力學速率參數(反應機理函數、活化能Ea 和指前因子A等,即動力學「三聯體」。按照實驗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方式,可以將熱分析動力學方法分為等溫動力學分析法和非等溫動力學分析法;按照動力學方程的形式,可以將熱分析動力學方法分為微分動力學分析法和積分動力學分析法;按照溫度掃描速率的變化方式,可以將熱分析動力學方法分為單個掃描速率法和多重掃描速率法。

  理論上,可以通過熱分析動力學分析探討物理變化或化學反應的機理和反應速率(尤其是非均相、非等溫)化合物的脫水、分解、降解(如氧化降解)和配合物的解離過程、金屬的相變和金屬玻璃的晶化過程、石油的高溫裂解和煤的熱裂解、高聚物的聚合、固化、結晶、分解等、確定材料的使用壽命和熱穩定性。

  在生產上,通過動力學分析可以得到供反應器等設備的設計參數,以及生產工藝控制等信息。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建立起過程進度、時間和溫度之間的關係,可用於預測材料的使用壽命和產品的保質穩定期,評估含能材料的危險性,從而提供儲存條件。此外可估計造成環境汙染物質的分解情況,有利於環境保護。然而,由於在確定動力學方程時通常會採用基於不同的假設的模型來進行處理,在選擇合適的模型方面會使許多初學者感到無所適從。另外,由於熱分析動力學參數是基於所得到的熱分析曲線所得到的,所得到的實驗數據在與文獻進行對比時需要注意實驗條件的差異。另外,由於不同的制樣方法和樣品前處理條件對熱分析曲線也有影響,由此也會導致動力學數據之間存在差異。總之,在進行動力學分析時,必須充分考慮影響熱分析曲線的各種因素。


相關焦點

  • 【報名倒計時】第六屆熱分析與聯用技術網絡會議 年度盛宴不容錯過
    熱分析技術對於諸多行業、各類物質的研究工作至關重要,儀器信息網特此邀請13位熱分析領域的專家,於2020年9月15-16日舉辦第六屆「熱分析與聯用技術」網絡研討會,為廣大研究人員介紹熱分析及聯用技術最新應用和前沿動態。
  • 熱分析聯用技術緣何在各行業領域廣泛應用?
    熱分析技術是在程序溫度控制下研究材料的各種轉變和反應,常用的熱分析技術有TGA、DSC、DTA等。然而單一的熱分析技術難於明確地表徵和解釋物質隨溫度變化產生的現象,熱分析聯用技術應運而生。
  • 相約北京 2019年熱分析技術及應用研討會於春城圓滿閉幕
    至此,本次2019年熱分析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圓滿閉幕。  本次會議主要邀請報告的是從事熱分析領域相關的專家學者,耐馳、梅特勒-託利多也在大會上作了精彩的報告。西安夏溪和凱戈納斯出席了本次大會。  14日上午,大會分為兩個分會場進行。分會場II中,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鄒濤、西南科技大學金波依次主持了會議報告。
  • 需求導向 拓展革新 人機互融——13位專家寄語熱分析儀器與技術
    丁延偉  丁延偉,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化學工程博士,研究方向為各類添加劑對多種工程塑料理化性能的影響。從事熱分析相關應用近十年,具有豐富的儀器使用和材料熱物性分析經驗,對於各新興行業熱分析的前沿應用有獨到見解。致力於推動和完善特色的聯用系統在各行業的解決方案,並取得一定的研究進展。
  • 熱重分析及其聯用技術的應用
    熱分析的定義明確指出,只有在程序溫度下測量的溫度與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才被歸為熱分析技術。因此,熱分析儀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實現程序升降溫。熱重分析儀熱重儀(Thermogravimeter),是一種利用熱重法檢測物質溫度-質量變化關係的儀器。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實驗中心熱分析與吸附組在用設備簡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熱分析與吸附,作者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丁延偉老師,並已獲轉載授權。  目前熱分析與吸附組在用的分析儀器主要包括熱分析儀、吸附儀和粒度粒形分析儀,這些儀器與常規的結構和成分分析儀器不同,主要側重於材料的性質表徵。
  • 【視頻分享】聽專家們講熱分析技術與應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實驗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 丁延偉 報告題目《熱分析曲線解析及其合理表述》丁老師在報告中主要結合常用熱分析(熱重法、差熱分析、差示掃描量熱法、熱分析聯用技術等)的特點介紹所得到的熱分析曲線的解析及其合理表述。
  • PerkinElmer原子光譜和熱分析及聯用技術雙產品線用戶會走進西寧
    本次用戶會涉及原子光譜和熱分析及聯用技術兩個產品線的新技術新應用,其中熱分析及聯用技術分會還得到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實驗中心的大力支持,會議邀請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研究學者和專業人士,內容之豐富可謂前所未有。
  • 熱分析技術之熱討——2017年度北京熱分析學術研討會召開
    ,推進熱分析技術在分析科學中的發展與應用。  作為首屆舉辦,研討會邀請多位熱分析領域專家做了熱分析技術的最新進展、最新相關應用動態等報告,同時也請部分知名熱分析儀器生產商代表,分別介紹了最新的熱分析儀器設備及相關熱門儀器技術。  作為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熱分析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潘偉首先向與會人員表示了感謝及2018的新年祝福。接著,為大家分享了本次研討會的首個報告。
  • SPR分析技術應用研討會在京召開
    「SPR高通量快速篩查食品安全檢測分析技術應用研討會」在京召開  SPR技術自誕生以來,發展速度很快,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在國際食品安全機構有3000餘臺Biacore Q產品在線運行(僅日本就有1000臺),
  • 三會場交相輝映,熱分析大放異彩——2018年熱分析技術及應用研討會...
    儀器信息網訊 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熱分析專業委員會和江蘇省分析測試協會熱分析專業委員會主辦,江蘇省分析測試協會協辦的2018年熱分析技術及應用研討會於2018年10月13-14日在無錫舉辦。
  • 看完才發現不會TG/DSC數據分析——九位專家解讀熱分析在科研和...
    而熱分析儀器就是基於熱分析技術,用於測量能量、質量、力性能、電性能、磁性能等物理量隨溫度或時間變化規律的分析儀器,並被廣泛應用於化工、冶金、醫藥、食品、塑料、橡膠、能源、建築、生物及空間技術等領域。丁延偉  丁延偉,博士、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實驗中心副主任。
  • 淺談熱分析技術與同步熱分析儀的應用
    熱分析的起源和發展  1899年英國羅伯特-奧斯汀(Roberts-Austen)第一次使用了差示熱電偶和參比物,大大提高了測定的靈敏度。正式發明了差熱分析(DTA)技術。1915年日本東北大學本多光太郎,在分析天平的基礎上研發了「熱天平」即熱重法(TG),後來法國人也研發了熱天平技術。
  • ...的面紗——訪安捷倫科技大中華區液相色譜與液質聯用技術支持團隊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儀器用戶所面臨的問題從痕量檢測、未知物篩查到樣品信息的全面表徵等越來越具有挑戰性;用戶的需求從原來簡單的儀器操作發展到了到需要設備生產廠家協助解決更多的問題。以至於科學儀器特別是分析儀器越來越複雜,功能也越來越強大。
  • 訪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
    百家實驗室:訪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瀚盟生物技術(天津)有限公司)  為了解中國科學儀器的市場情況和應用情況  瀚盟生物技術(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盟」)成立於2009年6月,由晨興集團受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TEDA泰達)委託獨資成立,負責管理運營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以下簡稱「中心」)。
  • 淺談元素形態分析技術現狀及發展前景——訪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那麼,目前用於元素形態分析的方法有哪些?中國元素分析技術的標準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基於此,儀器信息網編輯採訪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所/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韋超老師和賽默飛世爾科技高級應用化學師Julian David Wills先生。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國家實驗室榮獲2013年CAIA特等獎
    日前,2013年度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簡稱CAIA獎)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董振超、侯建國、張瑞、張堯申報的項目「亞納米分辨的等離激元增強單分子拉曼成像技術」榮獲特等獎。
  • 原位電離質譜的技術及應用發展有哪些亮點?
    儀器信息網訊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分析化學技術之間界限越來越模糊,交叉性越來越強,分析化學的發展進入新時代。當前,分析化學技術以色譜、質譜、光譜、波譜等譜學技術,以及它們之間的交叉聯用作為重要的技術手段,其中質譜技術因其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分析速度快等優勢,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生命科學、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環境監測、材料科學等領域。
  • 2016年氣質聯用(GC-MS)應用技術培訓班邀請函
    為提高質譜領域從業人員應用技術水平,使質譜技術更好地服務於科研、生產、質控,監測等領域。儀器信息網旗下的信立方培訓中心將於2016年8月17日-19日在北京舉辦GC-MS氣質聯用應用技術培訓班,誠邀有志提高氣質聯用應用技術水平的分析人員前來報名參加!
  • 它用創新CE-MS聯用技術樹立行業新標杆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本科學習階段時,他便決定將生命科學作為自己的一個終身事業。埋下了這顆熱愛的種子,在漫長的求學生涯中等待開花結果。夏強為博士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讀博期間進行了質譜應用於定量蛋白質組學方面的研究,在蛋白質組學行業的萌芽階段就進行了深度全蛋白質組質譜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