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會人物速寫】蔡群:從「拾荒者」到「創業者」
「說起來真難為情,不久前剛在網上被人騙了5000多塊錢。」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織金縣蔡群苗族蠟染刺繡有限公司總經理蔡群不好意思地說。因為想要把公司的蠟染刺繡產品放到網上銷售,可是自己一不懂網絡技術,二沒有門路,所以她才不幸上了騙子的當。
蔡群說,10年前的她,很難想像今天的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有尊嚴的生活和工作。
貴州省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小妥倮苗寨,這裡長大的苗家女孩兒基本上都和蔡群一樣,家庭條件不好,有的初中沒有畢業就都到貴陽或者沿海城市去打工,做一些簡單的勞力工作,然後嫁人、生子、養家,過著日復一日的日子。
「在貴陽撿過垃圾,在廣州工廠裡做過鞋子。」10年前的蔡群,24歲,可已是一個8歲女孩的媽媽。為了養家,她四處打工。
一次春節回鄉的經歷改變了的命運。2006年,在即將返城打工之前,她聽說有一個關於蠟染刺繡的比賽。8歲就跟著媽媽和長輩學習蠟染刺繡的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參加了這個比賽。
貴州省織金縣蔡群苗族蠟染刺繡有限公司總經理蔡群代表接受光明網採訪
「雖然沒有拿到最後的大獎,但是成績不錯。」這次的經歷讓蔡群打消了回廣州打工的念頭,看著年幼的女兒,她想留下來照顧孩子,想著靠自己的手藝補貼家裡。
她的家鄉距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織金洞只有2公裡,一直以來,村子裡很多人婦女的生計都是靠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做一些蠟染或者刺繡的衣服、頭巾到景點去賣。
「參加比賽的時候,看到一些老師把一些時尚的元素和民族特色的東西結合起來,我就想加入一些元素來改造我們的蠟染刺繡產品。」回到家鄉後,她開始把村裡的婦女動員起來,還找來了村裡的蠟染刺繡民間藝人來給大家做培訓。她自己不但親自教學,也親手製作,還設計出一些實用的新產品。
「過去的產品比較單一,比如只有苗族服裝、頭巾等等,但是很多東西對遊人來說實用性不是很大,但是作為紀念品有太過昂貴。比如一套苗族服裝價格至少要1萬多塊,因為都是純手工製作,要好幾個月才能完成。」看到了這一點,蔡群對旅遊產品進行了一些創新。
她設計出了很多錢包或手包,上面加入一起蠟染或者刺繡的元素,可以賣到200多塊錢;大小不同的蠟染刺繡擺件,經過工藝人員的加工和裝裱,可以賣到六七百元。「這些產品的實用性就強多了,手包可以經常用,擺件掛在家裡牆上也很有特色。」蔡群說。
隨著工藝人員的增加,2009年,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她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蠟染刺繡公司,村裡的很多年輕婦女都在她的帶領下回到家鄉,重新拿起了這個祖輩留下的老手藝。
對於公司這幾年的發展,蔡群很自豪,「公司200多個工藝人員都是農村婦女,但每個月都能有兩三千的收入,這在家鄉過去是不敢想的。更重要的是,還能留在家鄉,很多孩子都不至於成為留守兒童。」
然而,現在她也有犯愁的事。因為她所擅長的是工藝技術,但是在產品營銷等方面都不擅長,而她希望的是,不僅把產品在旅遊景點進行銷售,也能通過網際網路銷售到各地去。
「你看,這是我的女兒,18歲了,我讓她在畢節讀書,我就是讀書太少,所以懂得少,不能讓她像我一樣。」蔡群拿著手機,讓看她女兒的照片。
「你希望女兒和你一樣做這行麼?」問道。「當然,她的蠟染刺繡手藝也是我從小教的,她也很願意回來,把在外面見的世面告訴這裡的人。」蔡群篤定地說。
她還說,自己擔心的網店問題,也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解決了。將來,只要人們上網就能買到她們的產品。她滿懷希望地說:「顧客們也許會因為喜歡這些藝術作品,而來我們苗寨看看!」
(光明網 吳晉娜)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