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蠟染刺繡文化 實現內心幸福夢——訪蔡群苗族蠟染刺繡有限公司...

2020-12-04 央廣網

  在貴州省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小妥倮苗寨裡,有一位小有名氣的苗族女,她曾撿過垃圾、進過工廠,辛勞嘗盡卻不屈不撓。重返家鄉後,為了推廣民族特色工藝,她投入所有的積蓄,組織參加省內外各級賽事以及展覽展銷會;為了讓更多的同胞脫貧致富,她組織蠟染刺繡工藝技術培訓,讓農村婦女學到一技之長。她,就是貴州省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蔡群苗族蠟染刺繡有限公司總經理蔡群。

  榮譽:點燃創業心

  2000年7月,為了生計、蔡群前往廣東深圳務工,在深圳市邯泰鞋業有限公司任作業員,打工之餘的時間裡,蔡群重新拾起了繡針。2005年,蔡群返回家鄉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重操起小時候跟母親學來的蠟染刺繡工藝,開起蠟染刺繡作坊,同時開辦農家樂餐飲服務,將民族民間工藝與旅遊服務結合起來發展。

  在織金洞旅遊景區平臺的帶動下,蔡群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初步確定了自己的創業方向。2006年,「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全面啟動,手藝日益成熟的蔡群,踴躍地報名參加了比賽,這一次她一舉獲得了「畢節名創」二等獎的成績。

  2008年、2009年,蔡群又連續兩年在「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能工巧匠選拔大賽中榮獲蠟染蠟畫一等獎,連續兩年為畢節市織金縣苗族蠟染工藝捧回金色獎盃,獲得了「貴州名匠」榮譽稱號。榮譽的光環,點燃了蔡群創業的信心,經過多方籌集資金,蔡群將蠟染刺繡註冊成了企業,開始了艱苦的創業之路。

  將民族民間工藝創辦成企業之後,蔡群將傳統工藝開發創新,研發創意產品,自發的組織農村民族同胞進行生產製作,帶動當地農村貧困婦女就近就業,贏得了廣大村民的支持和擁護。

  將傳統的蠟染服飾工藝,通過創新創意設計製作成了頗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因此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而在歷次的「多彩貴州」大賽中獲得大獎的蔡群,已然成為貴州蠟染的一個系列品牌,許多客商慕名前來訂購、或親身體驗蠟染刺繡工藝製作的樂趣。

  守業:先富帶後富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1年3月,蔡群被評為「貴州省百佳創業小老闆」,在2012「牛頭牌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能工巧匠選拔大賽中、榮獲蠟染蠟畫類一等獎,在2013年「貴人善行—女性展風採,爭做最美貴州女性主題活動」中,榮獲「最美女民工」榮譽稱號,同年在「金沙回沙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能工巧匠選撥大賽中獲特等獎,苗族蠟染刺繡工藝產品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和評委的高度評價。2015年,還獲得了獲貴州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在各種殊榮面前和不斷的開拓視野過程中,蔡群更加堅定了以發展苗族蠟染刺繡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決心,將苗族蠟染產業傳承和發展明確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好門路好產業。

  經精心策劃,蔡群將公司的生產運作進行靈活的運用,採取了「公司+農戶+市場」的管理運作模式,由公司統一指導農戶生產蠟染刺繡旅遊產品,統一後期加工銷售。這種運作模式既保證了企業訂單的生產,又便於農村農戶對自身家庭的照顧和管理,有效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使村寨裡的留守婦女實現了居家就業,既增加了收入又照顧好了孩子。

  「農閒時,民族婦女同胞在自己家裡就可以進行生產活動,這樣既提高了工藝生產製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年還可獲得經濟收入2-3萬元。」蔡群非常自豪地告訴記者,「2014年,公司被省婦聯認定為貴州省手工產業創意設計示範基地,在各級婦聯組織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基地已經培訓農村繡娘2000人次。」

  認可:是責任更是使命

  2013年2月,蔡群再一次得到組織和群眾認可,光榮的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期間,蔡群將「加強民族民間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議」、「關於文家壩煤礦汙染貴州織金水源請求整改和治理的建議」帶到了人民大會堂,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地方環保建設工作建言獻策。

  全國兩會上,蔡群代表呼籲國家及社會各界要關心和支持民族民間民族工藝的發展和傳承,加強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建議各相關部門對環境保護工作要加以重視。

  蔡群的建議,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並作出了相關的工作批示和部署。2014年9月,國務院授予蔡群「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畢節市委、市政府授予蔡群「畢節市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有這樣的機會我深感榮幸,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個人大代表和一名創業者,我將不辜負人民的期望,努力聽取地方老百姓的心聲,將老百姓的心聲帶到北京,將地方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給世界。」蔡群說。

  最後,蔡群還表示:「對我來說,做大做強蠟染刺繡文化產業是我一直追逐的夢想,是我內心深處的『幸福夢』。今後將帶領更多的苗族同胞在家門口就業,讓更多的孩子不再是留守兒童,同時讓更多的苗族同胞參與進來,過上幸福富裕和諧的生活。」

相關焦點

  • 蔡群:用蠟染刺繡創一片嶄新天地
    9月21日,「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短期訪學班走進貴州省織金縣官寨苗族鄉,參觀民族工藝文化交流中心,採訪調研當地繡娘靠蠟染苗繡脫貧致富走新路的案例。「公司現有繡娘1200多人,固定的895人,2018年實現收入2000萬。主要是國外訂單較多。」
  • 蔡群,讓蠟染如蘭花般綻放
    蔡群,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蠟染刺繡工藝"傳承人。今年36歲的她憑藉著小時候從阿媽那裡繼承的手藝,幾年間,在政府的幫助下建起了現代化的廠房,不僅將苗族蠟染搭乘網際網路的風潮推向全國,還動員家鄉在外打工的姐妹們回來一起發展事業。年輕人回來了,當地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也隨之改善。
  • 苗族人大代表蔡群的「另類」履職路
    可以通過虛擬實境體驗刺繡和蠟染的製作步驟,看,這是我們漂亮的苗寨和正在刺繡的繡娘。」全國人大代表蔡群7日在貴州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發言時,拿出平板電腦利用AR視頻技術展示自家的蠟染刺繡。    36歲的蔡群,在老家貴州畢節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苗寨開了一家苗族蠟染刺繡公司,帶動寨子裡300多名外出打工的婦女跟她一起回鄉創業,讓寨子裡年輕的母親們不必遠走他鄉,能在家門口掙錢的同時照顧孩子和老人。    而在十幾年前,這個民族風情濃厚的苗族寨子還是一窮二白,年人均純收入不到400元。
  • 【兩會人物速寫】蔡群:從「拾荒者」到「創業者」
    原標題:【兩會人物速寫】蔡群:從「拾荒者」到「創業者」   「說起來真難為情,不久前剛在網上被人騙了5000多塊錢。」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織金縣蔡群苗族蠟染刺繡有限公司總經理蔡群不好意思地說。因為想要把公司的蠟染刺繡產品放到網上銷售,可是自己一不懂網絡技術,二沒有門路,所以她才不幸上了騙子的當。
  • 「把姐妹們的心聲帶到北京去」——苗族人大代表蔡群的「另類...
    可以通過虛擬實境體驗刺繡和蠟染的製作步驟,看,這是我們漂亮的苗寨和正在刺繡的繡娘。」全國人大代表蔡群7日在貴州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發言時,拿出平板電腦利用AR視頻技術展示自家的蠟染刺繡。  36歲的蔡群,在老家貴州畢節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苗寨開了一家苗族蠟染刺繡公司,帶動寨子裡300多名外出打工的婦女跟她一起回鄉創業,讓寨子裡年輕的母親們不必遠走他鄉,能在家門口掙錢的同時照顧孩子和老人。
  • 繡女蔡群:從拾荒妹成為全國人大代表
    新華社記者陳凱星 宋玉萌 李春惠 向定傑  從拾荒妹到全國人大代表,從睡在街邊的窩棚到建起嶄新的廠房大廈,從留守兒童的母親到帶領姐妹們返鄉創業安居……苗族女性蔡群就是這樣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逆襲。  今年全國「兩會」蔡群又帶來議案建議,她有個心願:建議扶持更多的小微企業,讓更多的媽媽回到孩子身邊。
  • 文化十分丨守護這一抹藍白色的傳承 小夥的蠟染秀講述著苗族的故事
    這些作品均出自寧航蠟染工作坊的設計師成昊之手。苗族蠟染設計師 成昊:當時我們帶著三十五套,主題為錦繡中華的蠟染系列作品。它承載著我們苗族兩千五百多年蠟染的手藝,那在傳承的同時,有著經典的紋樣的同時,也用一種新的蠟染方式描繪著我們祖國的一些山河,和我們一些文化寓意裡面的一些內容、故事、人物等等這樣的一個蠟染的主題服飾秀。
  • 黔東南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不得不知的故事
    黔東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侗族大歌、苗族飛歌、侗族刺繡、苗族蠟染、苗族銀飾……這些豐富多樣、具有黔東南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被人熟知;這些歷史的沉澱、傳統文化的基因,也讓大眾近距離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迷人魅力。
  • 國內最大苗族村寨,10多個山頭,1300多戶人家,有千年歷史
    貴州山區有一個全國最大的苗寨村,這裡有十幾座山連著,居住著1300多戶苗族家庭。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自然苗族村莊。這是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貴州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的西江天湖苗寨。拋棄千戶苗寨商業化,回到自然村的建築文化、人文風俗本身,這裡是活了數千年的自然苗寨博物館。來到千戶苗寨的第一場雪將佩服墓寨建築的密集和建築工藝的精緻。不得不佩服人類智慧的卓越。早在5000多年前的史前時代,皇帝就打敗了蚩尤部落,當時苗族先民從黃河中下遊地區撤退到今天的長江中下遊地區。
  • 仿蠟染布價格是多少錢
    仿蠟染布價格是多少錢 2017-12-06 11:50:11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仿蠟染布價格是多少錢?
  • 走進梭戛長角苗族:目擊頭頂長角的神秘風俗
    在中國西部貴州省的崇山峻岭中,在六枝特區和織金縣的交界地帶,生活著一支古樸而神秘的苗族分支——長角苗族,現僅有4600人。1997年挪威王國政府與中國政府在這裡合作建設了亞洲第一座生態博物館,使這個奇特的民族為更多的人所知曉。
  • 峇迪蠟染:南洋各地的不同風格和紗籠的穿搭介紹 | 圍讀服飾史
    一般而言,南洋馬來諸島的峇迪蠟染在風格上有兩個大類,分別是印度尼西亞風格的峇迪(batik Indonesia)和馬來西亞風格的峇迪(batik Malaysia),這兩種大類風格的峇迪蠟染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的地域文化,又可以細分成無數不同地區和不同文化風格的峇迪,我會在其中挑選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地區風格給大家進行介紹
  • 非遺文化進寺院 慈光刺繡班在湖北東方山開班
    慈光精舍監院智傳法師、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冶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劉小紅等出席開班儀式。本次刺繡班主題為「養性繡中」,眾多刺繡文化愛好者踴躍參加。慈光精舍監院智傳法師代表主辦方向劉小紅老師表示感謝,讚嘆劉小紅老師和她的團隊多年來堅持開展公益培訓,傳承弘揚大冶刺繡,幫助一大批婦女掌握刺繡手工技能,實現創業就業,脫貧致富,堪稱金針度人的人間菩薩。
  • 金桔逸遊人文:這項頭頂上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會消失嗎?
    早期,苗族人不分男女,都喜歡用銀作為裝飾物,後來因為戰爭頻繁,銀飾才在男子身上逐漸消失,成為了苗族女性的代表標誌。在苗族,每個少女出嫁之時,都要配備一身銀飾穿戴,並終身相隨。銀飾在苗族數千年的繁衍發展過程中,早已不止是別在腰間的藝術品,已然化身為一種精神力量,凝聚子子孫孫,支撐著整個苗族。
  • 2018年深圳文博會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承辦單位: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公司深圳博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五)刺繡編織工藝品展區展品:手工刺繡、電腦刺繡、抽紗刺繡、纖維藝術、掛毯、織毯、竹編、草編、藤編工藝品。(六)民間工藝品展區展品:剪紙刻紙、木版年畫、內畫、紙扇、泥塑、唐卡、彩燈、風箏、蠟染、皮影、戲裝道具等。
  • 神秘的長角苗族,頭頂4公斤祖先的頭髮,還在葬禮上找對象
    說起中國最神秘的少數民族,苗族可以算一個,因為它有很多分支。許多古裝、仙俠劇對於苗族的描寫,也讓我對這個少數民族更為好奇。今天要說的這一支苗族叫做長角苗,是古老而又神秘的苗族支系,他們世代生活在貴州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的梭戛鄉。從你看到他們的第一眼,便能發現他們的特別之處。
  • 微電影《斷臂飛鳥》:講述苗族「維納斯」的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苗族婦女楊而朗,是貴州省丹寨縣唯一「獨臂」蠟染手藝人。三尺書案、一方白布,從以畫蠟謀生到以畫蠟為樂,楊而朗把心裡最美好的願望,最美麗的風景,通過一把小小的蠟刀一點一點地呈現出來。藍天白雲間自由飛翔的鳥兒是她心中最美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