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梭戛長角苗族:目擊頭頂長角的神秘風俗

2020-12-05 中國網
    在中國西部貴州省的崇山峻岭中,在六枝特區和織金縣的交界地帶,生活著一支古樸而神秘的苗族分支——長角苗族,現僅有4600人。1997年挪威王國政府與中國政府在這裡合作建設了亞洲第一座生態博物館,使這個奇特的民族為更多的人所知曉。

    目擊頭頂長角的神秘風俗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的車子直接開到了六枝梭戛生態博物館中心區隴戛寨的寨門口。

    一下車,目光立即被一群頭上頂著碩大髮髻的長角苗婦女兒童所吸引。她們穿著自製的蠟染刺繡服裝,端著盛滿米酒的牛角,低聲吟唱著迎客的敬酒歌。幾位站在路邊看熱鬧的盛裝小女孩,許是頭飾太沉了,一直用手託著髮髻。

    1993年,法國《費加羅雜誌》周刊的記者經過3天徒步跋涉來到這個村寨採訪時,認為這裡的婦女身材矮小,但頭飾巨大,有一種「殿下」般的氣派。如今,這種具有「殿下」 氣派的髮型在這裡得到了發揚光大。梭戛生態博物館館長徐美陵先生說,梭戛人的歷史寫在頭髮上。婦女每天梳頭時把掉的頭髮用麻線編織起來,一代一代傳下去,作為嫁妝傳給閨女。

    梭戛生態博物館裡現存最珍貴的一個髮髻積累了五輩人的頭髮,重達6公斤。女人們先用一根長約2尺左右的牛角狀木板將頭髮盤在腦後,再在木角上把假髮盤成巨大的「∞」字形。頭飾高約15公分,兩頭垂於耳下到兩肩上方。為了使髮型顯得更加龐大,近幾年長角苗的女人們把毛線也盤進了髮髻裡。

    徐美陵介紹說,過去長角苗男子也是將木角盤制於頭頂後部,再盤纏麻和頭髮。現在男子已不再戴角,一般包青色頭巾。

    長角苗為什麼要用「長角」作為頭飾呢?關於這一標誌的由來,說法不一。其中一種說法是,苗王戰死後,苗族人舉行盛大的送別儀式,他們把弓、弩反插在腦後,誓為苗王報仇。以後苗族人用木製長角取代兵器,並作為飾物,一代代傳下來。

    如今,梭戛以其奇異的長角風俗,已成為吸引海內外遊客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獨特的婚戀習俗保存至今

    長角苗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與外界的交往很少,其生存環境和經濟文化仍保持著比較完整和古樸的風貌。風俗習慣內容繁多、內涵豐富,其中以婚嫁、喪葬、跳場等最為獨特。

    迄今為止,他們基本保持了在本民族內通婚,家族內不通婚的習俗。婚姻和家族血緣關係,把12個村寨牢固地聯結在一起,從來沒有被割斷過。

    每年春節,農曆正月初四至十四的跳花坡,是長角苗青年談情說愛的好時機,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這段時間,男青年都得走村串寨與女青年對歌。他們拿著竹製蘆笙、口弦琴、竹笛,或者摘幾片木葉,來到中意的女孩家門前對歌。

    若男方贏了,女方才能開門讓其進家。小夥子先給老人磕頭,老人對小夥說幾句希望話,祝福的話,然後設宴共飲。經過兩三天對歌,雙方若產生感情,小夥子便在女方家住上幾天。

    接著,便由雙方媒人談判,講定禮金。如果女方家殺雞擺酒待客,卜雞卦「合」表示吉利,那麼,就意味著男方可以擇定吉日完婚了。

    梭戛生態博物館館長徐美陵介紹,長角苗在談戀愛時是非常開放的,過去每個寨子都有幾個花棚,專供男女青年談戀愛用。對於他們來說,性愛就是擁抱和親吻的自然延續。但是,一旦結婚後,要求就會非常嚴格。這些習慣到現在仍沒有大的變化。

    這裡有早戀的習俗,女子十二三歲就開始談戀愛,十五六歲結婚的比較普遍。但是,現在這種習俗卻在悄悄的改變之中。

    今年剛滿12歲的楊明珍家有四姐妹,她的三個姐姐都已經結婚了。她認為姐姐們結婚太早,她自己不會這樣。「我還要上初中,考師範。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鄉村女教師。」正在讀小學六年級的楊明珍說。。這個寨子裡已經有幾個考上師範當了老師的年輕人。教師在這裡是一個非常令人羨慕的職業。

    見過世面的長角苗姑娘

    身著盛裝的熊華豔身高大約1.6米,濃眉大眼,在一群比較矮小的長角苗婦女中,顯得鶴立雞群。面對記者的鏡頭,她落落大方,顯出一幅見過世面的樣子。一交談,方知她到省城貴陽打過工,而且還出過國。這在長角苗婦女中是絕無僅有的。

    熊華豔還清楚地記得,兩年前她代表長角苗到挪威考察,在挪威呆了8天,在北京呆了20多天。那是她第一次出遠門。

    與所有的長角苗女孩一樣,熊華豔從小學習刺繡、蠟染,是姑娘中有名的巧手。她說,她發現挪威民族村莊的刺繡圖案與長角苗的刺繡圖案幾乎相同,感到十分親切。「挪威的民族村莊太美了,乾淨、整潔,人們生活得也很好,我們的寨子要變成那樣就好了!」 熊華豔說。今年20歲的熊華豔孩子已經快3歲了。結婚後她曾到貴陽打工,在一家公司做產品推銷。兩個月後,熊華豔又回到了梭戛苗寨,又穿上了漂亮的長角苗服裝。「當遊客們把鏡頭對準我時,我感到了身為長角苗的自豪!」她說。

    現在,梭戛生態博物館館長徐美陵把熊華豔和隴戛村唯一的中專畢業生楊光亮,作為生態博物館第一批管理員的培養對象,打算今後讓他們擔負起現在由他負責的資料管理、講解、民族文物的收集等工作。

    「生態博物館真正的主人是長角苗文化的擁有者——當地的苗族村民。」 徐美陵說。

    神奇的生態博物館

    1971年,在法國巴黎近郊的一個工業小鎮,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生態博物館。至今全世界已有生態博物館300多座。亞洲有四座,均集中於貴州。生態博物館就是原封不動地把整座村寨連同其中居民的習俗當做「遺址」,採取一些保護措施,將其保存並展示出來。

    挪威博物館學家約翰·傑斯特龍認為,生態博物館的觀點對於處在多數或統治地位文化包圍之中的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精華的保護和延續,具有重要意義。生態博物館向社會提供的是一個正在生活著的社區的環境、經濟、文化的整體,是一個正在生活著的社會的活標本。同時他也認為,生態博物館從它一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應該考慮到經濟的問題,只有與老百姓的生活聯繫在一起時,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總而言之,生態博物館並不是講述一個陽光燦爛的故事,而是講述著一種生活,生活畢竟是生活。」 約翰·傑斯特龍說。

    梭戛生態博物館1997年建館,1998年對外開放。至今,已先後接待了挪威、法國、日本、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士到長角苗社區考察、觀光、旅遊,接待中外遊客8萬多人次。人們在欣賞長角苗古老獨特的風情文化的同時,也對這裡的貧窮落後留下了深刻印象。隨著與外部世界接觸的增加,長角苗族人對自己的生存狀態也產生了強烈的改變意識。現在,許多上學的長角苗女孩子,已經改穿漢裝。「與眾不同,人家會笑話的。」她們中的許多人對此深有體會。

    1999年。梭戛苗寨只有一個男青年外出打工,2000年有1/3,今年達到了80%。與此同時,水泥房正在悄悄取代傳統的石牆木牆茅草房。保護與發展的問題日益凸現。

    今年8月,貴州省省委書記錢運錄、副省長龍超雲等官員專門到梭戛生態博物館,對如何保持長角苗獨有的民居、民族文化,建好民族村寨,改善苗族人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等進行了考察。

    據介紹,梭戛下一步要建成一個經濟發展與文化保護相得益彰的文明社區,以達到「發展生產、改善生活、保護遺產、對外開放、走向小康」的目標。

     新華社 2002年12月17日

相關焦點

  • 神秘的長角苗族,頭頂4公斤祖先的頭髮,還在葬禮上找對象
    說起中國最神秘的少數民族,苗族可以算一個,因為它有很多分支。許多古裝、仙俠劇對於苗族的描寫,也讓我對這個少數民族更為好奇。今天要說的這一支苗族叫做長角苗,是古老而又神秘的苗族支系,他們世代生活在貴州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的梭戛鄉。從你看到他們的第一眼,便能發現他們的特別之處。
  • 頭頂長角民族的今與昔
    新華社貴陽9月17日電(曹榮萍、石新榮)梭戛生態博物館主要為保護一支習俗獨特、頭頂長角的苗族支系——長角苗族(簡稱「長角苗」)而建。  長角苗是貴州眾多苗族分支中的一支,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支長角苗族,目前僅存5000餘人。長角苗主要分布在貴州六枝特區梭戛鄉的7個村寨和毗鄰的織金縣阿弓鄉5個村寨裡,共12個村寨成為長角苗文化社區。
  • 貴州深山裡的苗寨,頭頂10斤重的長角,用5輩祖先的頭髮編制而成
    城市裡的人印象中,苗族是一個神奇的民族,無論是其服飾還是還是風俗。今天雪靈谷帶你來看一個頭頂10斤重的長角的苗人。貴州獨特的地理氣候,造就了它的迷人魅力,除了世人熟知的西江千戶苗寨,在大山深處,居住著一支古老而神秘的苗族分支,人稱長角苗,人數不到5000人。苗寨距離貴陽市區大約100公裡路程,驅車2小時左右到。
  • 神秘的長角苗族,女子要頂著祖先的頭髮,還能在葬禮上找對象!
    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的人最多,佔據中國人口第四的是苗族,他們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當然在泰國緬甸等也有苗族的存在。大多數人對苗族的印象都是帶著銀髮簪銀耳環,但其實苗族有很多的分支,有的服飾並不是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苗族的一個分支「長角苗」。
  • 深山秘境:這個苗寨住茅草屋,頭頂長角,頭髮重達4公斤!
    茅草屋上世紀90年代中期前,梭戛長角苗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世代居住在這的長角苗民頭上的髮髻形似長角,角上繞有2-4公斤重的頭髮。梭嘎苗男子裝束長角苗是隴戛苗族的一個支系,大約有4千多人,聚居在六盤水梭戛高山上的12個寨子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落繞:一部有愛情元素的長角苗族紀錄片
    女主角,美珠,負責展示長角苗族的服飾,傳統婚戀觀,現代文明對古老苗寨的影響。男主角,韓智,負責展示周邊旅遊景區,優美風光,滑翔傘運動,民宿酒店。跟美珠按照苗寨規矩訂情的小宇,負責展示傳統長角製作工藝,三孔笛吹奏,傳統雞骨佔卜姻緣的程序。三角戀的矛盾衝突,負責展示,現代文明,特別是現代文化,對傳統風俗的衝擊。
  • 我國神秘的「長角」苗族,頭上頂著祖先的頭髮,盛行族內通婚
    眾所周知我們的國家地域遼闊,同時也擁有著14億人口,但因為地理位置以及歷史背景的不同,又分為了56個民族,除了基數最大的漢族以外,其他的民族都是特色鮮明個性十足,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服裝語言,每一個都值得細細去探索,就比如今天要說的長角苗族。
  • 長角的魚和長角的鳥你見過嗎?世界上那些奇特的角!
    在自然界有很多生物都有角,但你見過長角的鳥嗎?還有長角的人你見過嗎?往下看你會看到自然界各種各樣長著角但不同尋常的生物。一、長角的女人這隻綿羊叫Joey,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一隻角從頭頂正中央長出來,看起來就像神話中的獨角獸。
  • 邵陽一居民在釣魚時,發現一隻受傷的頭上長角怪鳥……
    過河一看:原來是一隻頭上長角的怪鳥!被網在菜地邊緣一道綠色細鐵絲籬笆牆上的,扭傷了翅膀。」4月28日,在湖南南山國家公園兩江峽谷,城步苗族自治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肖樹文一邊忙著給一隻怪鳥餵食做放飛準備。原來,4月21日,城步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接到縣城儒林鎮一愛心居民送來的一隻頭頂長角怪鳥,請求救助。
  • 頭上長角的恐龍,你知道嗎?
    頭上長角的恐龍,你知道嗎?頭上長角的恐龍和犀牛一樣,頭上長著大大的角,可以防禦食肉恐龍的進攻。下面,和本期主題團一起看看頭上長角的恐龍有哪些吧?鼻上長有一支前端稍稍彎曲的長角,可以刺穿掠食者的皮肉。五角龍具有五根角五角龍的身長約8米,體重估計約為5500公斤,地質年代為晚白堊紀,約7500萬年前到7300萬年前。五根角除了兩根額角與一根鼻角以外,還有眼睛下側的尖刺。
  • 長角的孩子
    長角的孩子  (江西)  小亞的大人做包子,也做饅頭,他們做的包子饅頭又大又白。這樣的包子饅頭就讓很多人喜歡,小亞總看見很多人來買。小亞幼兒園的軍軍,也會來買。小亞其實很喜歡吃包子饅頭,也想吃,但大人總不讓他吃。一次小亞鬧著要吃,大人不肯,大人說:「這些包子饅頭你不能吃。」
  • 為當鹿王 雌鹿長角 - 中國在線
    大家都知道雄性食草動物都會長角,可在野生動物園生活在天鵝湖鹿園的雌性梅花鹿竟然長出了3釐米左右的鹿角。雌鹿為王位於野生動物園天鵝湖的鹿園裡,一直保持著平衡狀態的鹿群在半年前發生了驟變。鹿王被打敗後就一直沒有首領,然而一頭母鹿(虎妞)卻毅然穩坐了鹿王的寶座。
  • 頭上長角神秘生物,酷似「龍」形態,科學家深入溶洞找尋蛛絲馬跡
    頭上長角神秘生物,酷似「龍」形態,科學家深入溶洞找尋蛛絲馬跡 2020-09-11
  • 《怪物火車》長角武士厲害嗎?長角武士優劣詳解
    《怪物火車》中有很多種族,種族下又有單位,想要穩定上分,就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卡組建構,本文作為分享貼,整理了長角武士優劣詳解的心得,一起來看看吧!《怪物火車》長角武士厲害嗎?長角武士優劣詳解這張卡很標準,白班效果樸實無華,說實話我抓位還是蠻高的,很多人可能容易忽略它,因為看上去沒什麼特效。但是在抓不到擊退惡魔的情況下,這張卡是很好的中堅力量,關鍵詞。有2,第一,殺前排,第二,不吃升級位。斷腳再扶不上牆敵方前排吃一下30攻加前排肉盾一下怎麼也能收掉人頭了。
  • 牛羊長角很常見,可你見過長壽老人頭上長角嗎?
    其實牛羊長角在我們的認知中是非常常見的,可是你聽說過人也會長角嗎?一般神話故事中會出現人臉上長角的大多是龍族的,印象中比較深刻的就是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裡面小龍女頭上臉部長著2隻龍角長得十分漂亮。如果真有人臉上長了長角,會不會嚇到你呢?
  • 美長角牛長角打破世界記錄 長約2.5米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8日報導,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隻長角牛的牛角長達8英尺多(約2.5米),打破了世界長角牛的角長記錄,最終其由一對美國夫婦高價買下。據了解,這頭打破世界紀錄的長角牛名叫塔夫(Tuff Chex),近日在得州著名的沃思堡牲畜市場的拍賣會上出售,來自費耶特維爾市的菲利普(Filip)夫婦以16.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0萬元)的高價成功買下了它。他們告訴記者,將會把這頭牛放在自家的牧場裡餵養,那裡已經養了100多頭長角牛,不過塔夫享受的將會是「貴賓待遇」。
  • 《長著長角的馴鹿》黑旋風-協助拍攝
    長角分枝繁複,有時超過30叉,蹄子寬大,懸蹄發達,尾巴極短。馴鹿的身體上覆蓋著輕盈但極為抗寒冷的毛皮。不同亞種、性別的毛色在不同的季節有顯著不同,從雄性北美林地馴鹿在夏季時的深棕褐色,到格林蘭島上的白色。主要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 茂名口岸首次截獲大量長角捷蟻
    經抽取蟻樣送廣東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鑑定為長角捷蟻。這是茂名口岸首次截獲該類害蟲,其數量之多尚屬罕見。長角捷蟻(Anoplolepis longipes),中文別名細足捷蟻、長腳捷蟻,為膜翅目、蟻科昆蟲,長角捷蟻首次在非洲被發現,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收錄的100種最具破壞力的5種螞蟻中的一種。
  • 為什麼只有植食性動物才會長角嗎?
    撥開金豺頭頂上的毛髮,有可能發現形似犄角的存在。但專家表示,這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犄角,因為它在結構上不僅與頭骨連成一體,而且未有脫離頭骨的現象。也正因為金豺的「犄角」不易發現,導致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十分珍貴的物品,甚至還被某些商家標榜為護身符。由此看來,不僅植食性動物會長犄角,就連肉食性動物也會長犄角。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植食性動物會吃肉嗎?
  • 長冠的蛇沒有,長角的蛇倒有一些
    長角的尖喙蛇 關於雞冠蛇傳說的來源,有人認為其原型是虎斑頸槽蛇和紅脖頸槽蛇,這兩種蛇在某些地區就有雞冠蛇的俗稱 長冠的蛇沒有,長角的蛇倒有一些。 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五步蛇尖吻蝮,這種蛇頭部尖端有凸起,故得名尖吻蝮。 還有一種非常神秘的尖喙蛇也分布在我國,發現記錄極少,這種尖喙蛇和五步蛇一樣,也是頭部前端有凸起,只不過比五步蛇更長,看起來更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