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9月17日電(曹榮萍、石新榮)梭戛生態博物館主要為保護一支習俗獨特、頭頂長角的苗族支系——長角苗族(簡稱「長角苗」)而建。
長角苗是貴州眾多苗族分支中的一支,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支長角苗族,目前僅存5000餘人。長角苗主要分布在貴州六枝特區梭戛鄉的7個村寨和毗鄰的織金縣阿弓鄉5個村寨裡,共12個村寨成為長角苗文化社區。
長期以來,長角苗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形成了獨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
圖為亞洲第一座生態博物館——貴州梭戛生態博物館信息中心一角。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攝
圖為笑容燦爛的長角苗少女。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攝
頭飾的繁與簡
從1993年被法國《費加羅雜誌》周刊記者發現,到1997年挪威王國政府與中國政府合建梭戛生態博物館,再到如今綠樹環繞、曲徑通幽,曾經與世隔絕的長角苗緩緩打開寨門,帶著些許好奇與憧憬,一步一步的發展、一點一點的成長。
長角苗是苗族中的一個分支,因其獨特的長角髮式而得名。給記者擔任義務講解員的梭戛小學教師葉紅梅當日穿上長角苗的服飾,卻沒有梳牛角髮髻。她說:「盤髮髻很複雜的,一般人盤不了。」
原來,長角苗的髮髻龐大,真頭髮只是「打底」用,盤頭用的假髮是祖輩將掉落的頭髮用麻線編織起來,傳下來的。梭戛生態博物館裡現存最珍貴的一個髮髻積累了五輩人的頭髮,重達6公斤。女人們先用一根長約2尺左右的牛角狀木板將頭髮盤在腦後,再在木角上把假髮盤成巨大的「∞」字形。頭飾高約15公分,兩頭垂於耳下到兩肩上方。為了使髮型顯得龐大,近年長角苗的女人把毛線也盤進了髮髻裡。
長角苗獨特的頭飾從何而來?傳說長角苗先民用樹枝挽發,後因在耕種過程中與牛為伴,形成了對牛角的崇拜,樹枝就換成了牛角的樣子。為了迷惑野獸,長角苗先民用頭髮把木牛角纏起來,並用白色的麻線綁緊。最初長角苗的男子也要戴「長角」,而現在用頭巾代替。
梭戛生態博物館館長羅剛說:「很久以前,長角苗婦女平日勞作也要盤牛角髮髻,如今,她們只在重大節日才盤頭,平日木角也不戴了,只是簡單的用橡皮筋紮好。」
圖為給記者擔任義務講解員的梭戛小學教師葉紅梅。她當日穿上長角苗的服飾,卻沒有梳牛角髮髻。她說:「盤髮髻很複雜的,一般人盤不了。」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攝
圖為正在盤髮髻的13歲長角苗少女楊富麗。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攝
刺繡的傳承
隴戛寨是長角苗聚居的12個村寨之一,也是梭戛生態博物館信息中心所在地。
在隴戛寨,不時可以看到專注挑花刺繡的長角苗中老年婦女。對長角苗女孩來說,在家學習刺繡和到學校讀書一樣,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13歲的長角苗少女楊富麗從四五歲開始學習刺繡,與記者見面當日穿的一身衣裳是她自己繡的。在楊富麗看來,這沒什麼了不起。
從隴戛寨大門順著石階而上,看見一位身著長角苗便裝的老年婦女坐在屋簷下繡花,神態安詳。「長角苗至今仍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村民們穿的衣服是自家做的,自家織布,自家繡花。」葉紅梅說。
隴戛寨大門右側的民族手工藝品商店前,坐著幾位長角苗婦女,其中一位正在專心繡花。只見她一針一線地繡著,記者一行的圍觀並未影響她。不多時紅色的底布上出現幾個白線繡的菱形圖案。
長角苗的服飾裡蘊藏著自己的文化和傳說。據了解,長角苗的祖先為了找到這片棲息地,翻越和趟過無數的高山與大河,歷盡千難萬險,嘗遍千辛萬苦。「長角苗百褶裙上的每一橫條,都印證著祖先們在昔日路途上遭遇的種種艱辛……」葉紅梅說。
一路上看到不少穿著盛裝的少男少女,他們三五成群,有說有笑,面對鏡頭擺出各種pose,露出友善的微笑。
路上遇見幾個身著T恤的小男孩在玩耍,因為年紀小還聽不懂普通話,他們一直笑著,露出一口白牙,眼睛亮晶晶的。
圖為路上遇見的幾個身著T恤的長角苗小男孩,他們一直笑著,露出一口白牙,眼睛亮晶晶的。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攝
圖為剛盤完髮髻的13歲長角苗少女楊富麗,她從小學習刺繡,一身衣服上的刺繡是自己繡。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攝
圖為一位來自匈牙利的遊客與長角苗少女。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攝
女孩的夢想
隴戛寨的入口處建有一間木牆草頂的傳統民居,用於銷售少數民族手工藝品。楊富麗站在屋前臺階上,她的嬸嬸給她梳頭,不時有遊客過來給她拍照,她總是報以純樸微笑。
楊富麗是她的漢語名字,她還有一個苗語名字,叫「橋下」,目前她在梭戛中學讀書。
橋下年紀不大,卻出落得溫婉動人,透著古典韻味。最吸引人的是她的一雙眼睛,秀美而清澈,透著一股靈氣。橋下已經到了愛美的年紀,當日畫了粉紅色的眼影。她說:「是村長的女兒幫我畫的。」
橋下家裡有3姐弟,她是老大。弟弟妹妹正在小學讀書,所以沒有參與接待。她說:「弟妹的作業還沒做完,我的已經做完了,所以可以出來玩。」
因為父母身體不好,橋下想長大後當醫生。「當了醫生就可以治好父母的病,因為去醫院看病的費用家裡實在難以承受。」
梭戛中學教師付錫康說,認真讀書對長角苗孩子來說,和平日用心刺繡、辛勤勞作沒有什麼不同。對橋下而言,只要好好讀書,就一定能成為一名醫生,恰如只要好好學習刺繡、蠟染,就可以製作出美麗的長角苗盛裝一樣。
橋下的「偶像」是她15歲的堂姐。去年,堂姐由於學習成績好,加上歌唱得好,得到了去湖南讀書的機會。
「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學好醫術之後,就回來給寨子的百姓看病。」橋下說。此刻,她眼神裡有一種對未來的憧憬。
一名參觀者與在生態博物館信息中心與長角苗少女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