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都會聽說過血栓,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那麼,血栓是怎麼形成的呢?它有哪些症狀?平時要怎麼預防血栓?接下來,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血栓是怎麼形成的
通俗的來說,血栓就是血塊,它像塞子一樣,會堵塞身體各部位的血管,從而導致相關的部位沒有血液供應,導致突然死亡。在腦部血管容易導致腦梗,在冠狀動脈容易導致心梗。
人體血液中存在著凝血系統和抗凝系統。在正常情況下,二者保持著動態平衡以保證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動,不會形成血栓。但在特殊情況下,如血流變緩、凝血因子病變、血管損傷時,導致凝血功能亢進或抗凝功能削弱時,則會打破這種平衡,使人處於「易栓狀態」。
在長時間乘坐火車和飛機的途中,由於缺少水分和運動,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會減慢,血液內的栓塊更易掛壁、沉積,形成血栓。
又如,當人體內血管受損後,血栓開始自動形成來修復血管壁,保護血液不再外流。通過反饋機制調節血塊形成的速度和大小,正常情況下,當受損部位痊癒之後,血塊降解並消失。可當凝血因子病變或一些其他原因導致血塊形成過程出現問題時,就導致高凝狀態發生,痊癒之後血塊仍然會增加,形成異常或過量血栓阻塞血管。
血栓的症狀
睡覺流口水
若是老人在睡覺的時候會經常流口水,總是一側流,要注意可能有心腦血栓的風險。這多是由於腦血栓多會造成咽腔局部肌肉功能不協調導致的。
出現眩暈
眩暈是腦血栓前兆中極為常見的症狀之一,尤其是清晨起床時發生最多。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如果在1-2天反覆出現5次以上的眩暈,或者在疲勞、洗澡後也會出現眩暈感,則要警惕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肢體麻木
如果感覺腿部有點麻,你可能會以為是壓到了或者是累著了,直到發展為疼痛才會想到就醫。但其實這可能是由於心臟或者其他部位的血栓進入了你的動脈。
腿動脈栓塞以後,這部分腿部就會缺血,變得皮膚蒼白、溫度降低,甚至連足背動脈都可能摸不到了。
胸悶胸痛
若是長時間不運動,或者是整天都是一個姿勢,這樣血液容易形成凝塊。若血凝塊脫落,隨著血液流到肺部,當體積大或者是比較多的時候,容易卡在肺動脈較大的分支上,這樣容易導致大面積肺臟梗死。
而我們這時候會出現胸悶、胸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猝死。
血栓的預防
參加體育活動
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稀薄,粘滯性下降。如打太極拳、體操、跳舞、騎自行車、慢跑、遊泳、舞劍等。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它不沉積在血管壁上,還能促進已沉積在血管壁上的極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暢,防止動脈硬化。運動和飲食調節,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還可經常吃些洋蔥、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黃瓜、胡蘿蔔、蘋果、葡萄等。
晚睡前喝杯開水
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時也要養成飲水習慣,每天飲水1000-1200毫升,有利於血液循環,降低血液粘稠度,對預防血栓很有好處。
控制糖類食品攝入量
雖然控制了脂肪的攝入,但不能忽視精製糖和含糖類的甜食,包括點心、糖果和飲料的攝入。當過多飲用含糖飲料和含糖類的甜食後,體內的糖會轉化成脂肪,並在體內蓄積,仍然會增加體重、血糖、血脂及血液黏滯度,對腦血栓的恢復極為不利。
所以也要控制糖分的攝入。不過,如腦血栓的病人同時患有糖尿病並應用降糖藥而產生低血糖時,可適當飲用飲料以防止血糖繼續下降,當一過性低血糖緩解後,就不要再飲甜飲料了。
總結: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血栓是怎麼形成的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此外,文中還介紹了血栓的症狀以及預防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大家。為了身體的健康,我們在生活當中要注意積極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