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線測試方法介紹

2020-11-26 電子產品世界

關於近場和遠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8/403689.htm

無線電波應該稱作電磁波或者簡稱為EM波,因為無線電波包含電場和磁場。來自發射器、經由天線發出的信號會產生電磁場,天線是信號到自由空間的轉換器和接口。

因此,電磁場的特性變化取決於與天線的距離。可變的電磁場經常劃分為兩部分——近場和遠場。要清楚了解二者的區別,就必須了解無線電波的傳播。

電磁波

圖 1

圖1展示了典型的半波偶極子天線是如何產生電場和磁場的。轉發後的信號被調製為正弦波,電壓呈極性變化,因此在天線的各元件間生成了電場,極性每半個周期變換一次。天線元件的電流產生磁場,方向每半個周期變換一次。電磁場互為直角正交。

(1)圍繞著半波偶極子的電磁場包括一個電場(a)和一個磁場(b)。電磁場均為球形且互成直角。

天線旁邊的磁場呈球形或弧形,特別是距離天線近的磁場。這些電磁場從天線向外發出,越向外越不明顯,特性也逐漸趨向平面。接收天線通常接收平面波。

雖然電磁場存在於天線周圍,但他們會向外擴張(圖2),超出天線以外後,電磁場就會自動脫離為能量包獨立傳播出去。實際上電場和磁場互相產生,這樣的「獨立」波就是無線電波。

圖 2

(2)距離天線一定範圍內,電場和磁場基本為平面並以直角相交。注意傳播方向和電磁場均成直角。在(a)圖中,傳播方向和電磁場線方向成正交,即垂直紙面向內或向外。在(b)圖中,磁場線垂直紙面向外,如圖中圓圈所示。

近場

對近場似乎還沒有正式的定義,它取決於應用本身和天線。通常,近場是指從天線開始到1個波長(λ)的距離。波長單位為米,公式如下:

λ= 300/fMHz

因此,從天線到近場的距離計算方法如下:

λ/2π = 0.159λ

圖3標出了輻射出的正弦波和近場、遠場。近場通常分為兩個區域,反應區和輻射區。在反應區裡,電場和磁場是最強的,並且可以單獨測量。根據天線的種類,某一種場會成為主導。例如環形天線主要是磁場,環形天線就如同變壓器的初級,因為它產生的磁場很大。

圖 3

(3)近場和遠場的邊界、運行頻段的波長如圖所示。天線應位於正弦波左側起始的位置。

輻射區內,電磁場開始輻射,標誌著遠場的開始。場的強度和天線的距離成反比(1/ r3)。

圖3所示的過渡區是指近場和遠場之間的部分(有些模型沒有定義過渡區)。圖中,遠場開始於距離為2λ的地方。

遠場

和近場類似,遠場的起始也沒有統一的定義。有認為是2 λ,有堅持說是距離天線3 λ或10 λ以外。還有一種說法是5λ/2π,另有人認為應該根據天線的最大尺寸D,距離為50D2/λ。

還有人認為近場遠場的交界始於2D2/λ。也有人說遠場起始於近場消失的地方,就是前文提到的λ/2π。

遠場是真正的無線電波。它在大氣中以3億米/秒的速度,即接近18.64萬英裡/秒的速度傳播,相當於光速。電場和磁場互相支持並互相產生,信號強度和距離平方成反比(1/r2)。麥克斯韋在其著名的公式中描述了這一現象。

麥克斯韋方程組

19世紀70年代末,在無線電波發明之前,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預測出了電磁波的存在。他綜合了安培、法拉第和歐姆等人的定律,制定了一套方程表達電磁場是如何相互產生和傳播的,並斷定電場和磁場互相依存、互相支持。19世紀80年代末,德國物理學家海因裡希?赫茲證明了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

麥克斯韋創造了四個基本方程,表達電場、磁場和時間之間的關係。電場隨時間推移產生移動電荷,也就是電流,從而產生磁場。另一組方式是說,變化的磁場可以產生電場。天線發出的電磁波在空間中自行傳播。本文沒有列出這些方程組,但你應該記得包含一些不同的方程。

應用

遠場在空間中傳播的強度變化由Friis公式決定:

Pr = PtGrGtλ2/16π2r2

公式中,Pr =接收功率;Pt =發射功率;Gr = 接收天線增益(功率比);Gt =發射天線增益(功率比);r=到天線的距離。公式在視線所及的無障礙開闊空間中適用。

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討論。接收功率和距離r的平方成反比,和波長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說,波長較長、頻率較低的電磁波傳的更遠。例如,同等的功率和天線增益下,900MHz的信號會比2.4GHz的信號傳播得更遠。這一公式也常常用它來分析現代無線應用的信號強度。

為了準確測量信號的傳播,還必須了解天線在遠場的輻射模式。在近場的反應區裡,接收天線可能會和發射天線會由於電容和電感的耦合作用互相干擾,造成錯誤的結果。另一方面,如果有特定的測量儀器,近場的輻射模式就可以準確測量。

近場在通信領域也很有用。近場模式可以用於射頻識別(RFID)和近場通信(NFC)。

RFID是條形碼的電子版,它是一個內部有晶片的很薄的標籤,其中晶片集成了存儲和特定的電子代碼,可以用作識別、最總或其他用途。標籤還包含一個被動收發器,在接近「閱讀器」的時候,由閱讀器發出的很強的RF信號就會被標籤識別。閱讀器和標籤的天線都是環形天線,相當於變壓器的初級和次級。

由標籤識別的信號經過整流濾波轉換成直流,為標籤存儲和轉發供能。發射器將代碼發送到閱讀器上,用於識別和處理。主動標籤有時會用到電池,將感應距離延長到近場以外的地方。RIFD標籤的頻率範圍各不相同,有125kHz、13.56MHz和900MHz。

在900MHz,波長為:

λ= 300/fMHz

λ= 300/fMHz

λ= 300/900 = 0.333 meter or 33.33 cm

λ= 300/900 = 0.333 米或33.33 cm

因此根據近場距離計算公式:

λ/2π = 0.159λ = 0.159(0.333) = 0.053 meter (about 2 inches)

λ/2π= 0.159λ= 0.159(0.333) = 0.053 米(約2英寸)

感應距離通常超過這一數字,所以這一頻率下距離實際上也延伸到了遠場。

NFC也採用了存儲和類似於信用卡的特定代碼。電池驅動的內部轉發器可以把代碼發射到閱讀器上。NFC也使用近場,範圍一般為幾英寸。NFC的頻率為13.56MHz,因此波長為:

λ= 300/fMHz

300/13.56 = 22.1 meters or 72.6 feet

近場距離為不超過:

λ/2π = 0.159λ = 0.148(72.6) = 11.5 feet

因為電量消耗低,實際的感應距離很少超過1英尺。

近場工作區反射電平測試原理及方法

近場工作區反射電平測試原理

採用自由空間電壓駐波比法測量近場工作區反射電平,測量原理是基於微波暗室中存在有直射信號和反射信號,微波暗室中空間任意一點的場強是直射信號和反射信號的矢量合,在空間形成駐波,駐波數值的大小就反映了微波暗室內反射電平的大小。

VSWR法測量原理圖

當接收天線主瓣對準發射天線時,所接收到的信號為ED。移動接收天線,則接收天線的直射信號ED與反射信號ER的相對相位將會改變,此時接收天線收到的信號幅度將產生波動,如圖所示,這一波動反映空間固有駐波,由此即可得到反射電平。

暗室空間駐波圖

將接收天線轉到比最大電平低a(dB)的方位角q時,則所接收的直射信號Eq=ED10a/20。當反射信號與直射信號同相時合成場最大,這時以b表示:

當反射信號與直射信號反相時合成場最小,這時以c表示:

則反射電平:

因此測出空間駐波曲線和接收天線方向圖,就可以計算出微波暗室反射電平。

測試方法

在近場工作區內針對主反射牆的吸波材料進行特定頻段吸收特性的測試。

測試位置的選取

測試近場工作區反射電平時,發射天線先置於暗室中心軸線上,接收天線置於正對被測牆壁的一個合理位置,並沿兩天線軸線移動一段距離進行反射電平的測試。測試位置如圖所示。

近場靜區測試位置示意圖(俯視圖)

近場靜區測試位置示意圖(側視圖)

測試設備連接示意圖

測試步驟

a)連接好測試系統,按圖2-5置發射天線及接收天線於測試位置Ⅰ;

b)設置信號源頻率為1GHz,輸出功率調至合適大小使發射天線輻射信號,接收天線在正對發射天線方向,沿待測行程線移動,並記錄接收信號曲線,測試曲線作為這條行程線的參考電平線;

c)將接收天線方向朝向被測牆壁吸波材料方向,接收天線沿這條測量行程線移動,並記錄空間駐波曲線;

d)改變天線極化方式,重複以上步驟a)~c)的測量;

e)分別在2GHz、5GHz、10GHz、18GHz、40GHz頻率點,重複步驟b)~d),直至完成所有頻率點測量;

f)改變發射天線及接收天線位置,如圖2-3所示,分別至位置Ⅱ、位置Ⅲ,重複上述步驟b)~e)的測量;

g)改變發射天線及接收天線高度,如圖2-4所示,分別至H2、H3,重複上述步驟b)~f)的測量。

數據處理


遠場靜區幅度均勻性測試方法

遠場靜區幅度均勻性是指發射天線保持不動,接收天線在靜區內沿指定行程線移動時,接收信號幅度變化情況。

在進行幅度均勻性測試時,接收天線沿圖所示的區域不同高度的行程線進行橫向運動,採集區域內各個位置的幅度數據,經過數據篩選及處理後得到靜區內一個圓形平面的幅度均勻性測量結果。通過對靜區內多個平面進行測量,得到整個靜區的幅度均勻性測試結果。

測試步驟

a)連接好測試系統,按圖3-2置發射天線及接收天線於測試位置Ⅰ;

b)設置信號源頻率為1GHz,輸出功率調至合適大小使發射天線輻射信號,接收天線在正對發射天線方向,沿待測行程線移動,並記錄接收信號曲線;

c)改變測試行程線在一個測試面內的不同高度進行測量;

d)改變天線極化方式,重複以上步驟a)~c)的測量;

e)分別在3GHz、5GHz、10GHz、18GHz頻率點,重複步驟b)~d),直至完成所有頻率點測量;

f)改變測試面,重複上述步驟b)~e)的測量;

相關焦點

  • 常見的手機天線測試方法
    手機天線測試方法 1、微波暗室(Anechonic chamber) 微波暗室、吸波室、電波暗室。當電磁波入射到牆面、天棚、地面時,絕大部分電磁波被吸收,而透射、反射極少。微波也有光的某些特性,藉助光學暗室的含義,故取名為微波暗室。 微波暗室是SA作和金屬屏蔽體組建的特殊房間,它提供人為空曠的「自由空間」條件。
  • 測試UHF RFID天線的方向圖和增益的方法
    所謂天線方向圖,是指在離天線一定距離處,輻射場的相對場強隨方向變化的圖形,通常採用通過天線最大輻射方向上的兩個相互垂直的平面方向圖來表示,天線方向圖是衡量天線性能的重要圖形;天線增益則是天線把輸入功率(能量)集中輻射的程度,從通信角度講,就是在某個方向上和範圍內產生信號能力的大小。本文介紹了如何利用芬蘭的標籤性能測試儀來測試超高頻RFID讀寫器天線的方向圖和增益。
  • EMC測試天線關鍵術語介紹
    EMC測試天線關鍵術語介紹 電磁兼容之家 發表於 2020-11-23 16:28:03 對EMC測試天線來說,接收指的是測量不希望有的輻射發射、而「發射
  • 用頻譜儀測試衛星天線方法總結
    天線性能的主要參數有方向圖、增益、輸入阻抗,駐波比,極化方試等,用頻譜儀對單收天線主要是對天線水平、俯仰方向的兩個方向圖測試,根據方向圖3dB處的角度,推算出天線增益,包絡線法則驗證天線的性能。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438.htm一、天線測試方法 天線測試主有方法有塔測測試及衛星信標測試。
  • GPS有源天線OTA測試方法
    因此,對GPS無線接收系統的有源天線進行測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藉助藍牙(Bluetooth)空口提出一種響應迅速、準確性高,且成本低的GPS有源天線測量(OTA)方案。整機輻射性能的測試在手機射頻性能測試中越來越受到重視,這種輻射性能測試反映了手機的最終發射和接收的能力。
  • 詳解5G基站大規模MIMO有源天線OTA測試方法
    詳解5G基站大規模MIMO有源天線OTA測試方法 電子發燒友 發表於 2019-04-19 15:41:52 5G基站天線OTA測試方法研究對5G基站大規模MIMO
  • 讀懂5G基站天線OTA測試方案
    測試方法進行了研究。文中分析了5G基站天線一體化OTA測試的必要性,介紹了遠場、緊縮場、多探頭近場、單探頭近場等不同的OTA測試方案,通過實際測試對各個測試方案的優缺點進行了對比分析,指出了當前5G基站天線OTA測試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方案。
  • [天線基礎]微波暗室中天線近遠場測試介紹(分享收藏)
    rfeda1998 About Feature 微波仿真論壇,以微波仿真交流為主,同時兼顧微波射頻,微波通信,微波技術,數值計算,天線
  • 有源GPS天線測試簡述
    目前中國產的GPS相關產品也越來越多,GPS產品的應用在中國也是越來越普遍了,相應的人們遇到的GPS問題也是與日俱增,根據摩爾實驗室(MORLAB)對GPS產品的檢測經驗,事實上目前很大一部分GPS接受機性能不穩定的根源,其實是由GPS接受天線所產生的,因此對GPS天線性能測試的要求是必須而迫切的。
  • 天線實現多頻的方法和RFID雙頻微帶天線仿真與設計
    ∫)/(∫0) ,對於寬頻帶天線通常用表示帶寬(∫max)/(∫min)。 3. 天線多頻的實現方法 3.1 天線多頻的實現方法 傳統的射頻識別天線一般工作在單一頻段,而多頻讀寫器天線可以同時讀取多個頻段的標籤。
  • 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測試技術研究
    結果表明:改進型現場測試方法在雷達天線有效輻射功率測定,解析度帶寬設置等方面,比基於微波暗室的測量方法,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是測試空間內本底電磁環境較好,但較難獲取理想的諧波發射抑制度,而改進型測量方法對被測天線的物理尺寸和工作頻段沒有特殊限制,且較易於滿足遠場測試條件,在較小的解析度帶寬條件下,即可獲取較理想的諧波發射抑制度。
  • FCC對天線內置於顯示屏邊緣的筆記本電腦SAR測試評估要求
    這裡需要特別關注的是該標準所針對的筆記本電腦中各模塊的天線增益均需小於6dBi,否則不適用於本文檔介紹的測試方法。另外平板電腦、上網本及屏幕小於12寸的筆記本電腦的測試方法有另行的補充文件做出相關規定。
  • 雜散發射的測試及抑制方法
    天線失配;3. PA 不正常工作;4. 結構設計造成的雜散過大。抑制雜散發射的方法:1. 用柔性銅皮將射頻電路部分全部包裹起來;2. 換不同的天線形式;3. 將結構件上儘可能多的地方貼上柔性銅皮。以上處理方法中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包裹銅皮時要將天線露出來,因為雜散發射測試時是遠場測試,必須要手機發射,在微波暗室裡幾米外無線接收,特別是信道模式,如果銅皮將天線都包住了,信號無法發射出來,就無法連接註冊了。雜散發射在諧波階數越高的地方越不容易抑制。
  • 實例解析:近場天線測試系統解決大型暗室測試難題
    前言   受限於實施基站天線遠場測試時間和成本,許多移動運營商不能如願測試天線。因為搭建遠場需要極遠距離,所以不適宜直接在全電波暗室測試遠場。很難找到室外測試基地,並且使用室外基地受天氣因素所限。這就要求有特定房間能夠運用特定技術測試大型天線。另外,許多基站天線經過機械調整會改變陣列模式,這就需要一種擁有多個設置的測試方法。基於上述困難,在全電波暗室進行測試每天至少要花費1800到2000美元,每次測試需要3到4天。
  • 某雷達天線方向圖自動測試系統的軟硬體原理詳解
    天線是雷達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線方向圖的測試在雷達性能測試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早期人們採用手動法進行方向圖測量,數據的錄取、方向圖的繪製以及參數的計算都是手工方式,操作複雜,工作量大,耗時長,精度低。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天線方向圖自動測試逐漸取代了手動測量,實現了信號錄取、數據處理以及方向圖繪製的自動化,大大提高了測量速度和精度。
  • 基站天線自動測試系統架構方案
    ,主要的測試指標為:方向圖和天線的無源互調電平值,以及天線各埠駐波比和隔離度等參數。>內置不同基站天線的理想設計數據,可以提供理想基站天線的方向圖,為實際設計和生產測試提供依據和指導。2、快速測量基站天線的方向圖,模擬遠場測試遠場測試往往需要好幾個小時,在大規模生成的時期,它是制約生產效率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而不能滿足每一根天線都進行遠場測試,導致產品質量得不到報紙。而本 系統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難題,只需要不到1分鐘的時間便可以速測量基站天線的方向圖,模擬遠場測試,從而可以達到全檢的目標。
  • 315MHz產品在TELEC認證中的測試方法及要求
    前面兩期中我們介紹了日本TELEC測試中WIFI及藍牙產品的測試方法。本期我們簡要的介紹下315MHz無線產品(一體化天線)的測試方法及限值要求。其適用法規為《MIC Notice No.88 Appendix No.42》。
  • GPS測試介紹
    測試需要在電磁屏蔽室中進行測試,使用E4438C\N5182B矢量信號源模擬衛星發射信號,採用為多探頭測試系統,全向掃描在不同位置GPS接收機接收GPS信號的強弱,為了保證手機和電腦進行有效的通訊,需要通過無線路由器將電腦和手機連接到同一個區域網中(通過WIFI進行測試)。
  • WI-FI產品日本MIC認證(TELEC)測試方法
    為了更好的研究TELEC的具體測試方法,從本期開始摩爾實驗室(MORLAB)將具體以不同產品為例,結合我們的實際測試經驗,陸續對TELEC的測試方法做進一步的介紹。希望可以起到與各位技術人員一起探討、研究,拋磚引玉的作用。本文我們就WI-FI產品(channel 1~13)的測試方法及其設置要求做如下簡單的說明。
  • 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籤靈敏度的測試方法及解決方案
    由於標籤設計技術和生產工藝的缺陷和不穩定,就必須由性能測試來把關。  而這個標籤靈敏度測試由於是非接觸射頻測量,又有各種技術問題需要克服。本文著重介紹其中的方法理論和實踐情況。  超高頻射頻標籤靈敏度測試方法  基本設置  超高頻標籤測試往往在微波暗箱或暗室進行,也可以在半暗室和幹擾較小的野外場地進行。